相关试卷

  • 1、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将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方案3: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的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根据实验,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个方案中,只有方案2是合理的 B、甲乙两组所用的树叶是相同的 C、使树叶保持潮湿是因为细菌的生活需要水分 D、方案3不合理的原因是因为乙组树叶没有灭菌
  • 2、苍耳的果实表面有钩刺,可以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传播;枸杞的果实颜色鲜艳,内有香甜的浆液,能诱使动物取食,动物吃下其果实后,不少种子随着动物粪便的排出而分散。这些事实表明(  )

    ①动物和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②所有植物都靠动物传播种子

    ③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

    ④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3、防震减灾演练时,同学们迅速抱头,就近蹲下躲避,然后有序撤离。完成抱头的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收缩 B、舒张、舒张 C、舒张、收缩 D、收缩、舒张
  • 4、假定在一个由草、兔和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狐消灭了,则表示兔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是(  )
    A、 B、 C、 D、
  • 5、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狐 B、草→狐 C、鹰→蛇→鼠→草 D、草→鼠→鹰
  • 6、人在运动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意外伤害,下列情况不会影响运动功能的是(       )
    A、肱骨骨折 B、肩关节脱臼 C、股四头肌拉伤 D、皮肤擦伤
  • 7、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B、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C、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D、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 8、你动笔答题的动作包括以下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 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 9、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利用了抑制植物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花盆底部中央留有孔 B、农田水淹后及时排涝 C、带土移栽花草树木 D、小麦种子晒干入库
  • 10、王刚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些细胞,他判断为植物细胞,因为他观察到了(       )
    A、线粒体和细胞膜 B、细胞壁和液泡 C、细胞质和细胞核 D、细胞膜和细胞质
  • 11、桫椤是在2亿年前恐龙时代就遍布全球的古老植物,现今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仍有少量分布。桫椤最高可达25米以上,优美的羽状复叶背面有一个个孢子囊群,里面的孢子在适宜条件下可发育成新的桫椤。据此判断,桫椤属于(       )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藻类植物
  • 12、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环境,表现在(       )
    A、有根、茎、叶的分化 B、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C、体内有输导组织 D、能产生种子
  • 13、挤压橙子可以得到橙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哪一细胞结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 14、下列现象不属于同种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       )
    A、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 B、灰喜鹊发现蛇时向同伴发出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声
  • 15、小明在学校里观察到一株植物,高约20CM,有根、茎、叶,叶片背面有褐色囊状隆起。据你推测,它最有可能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 16、关注食品安全十分重要。下列哪种食物是相对安全的(       )
    A、发芽的马铃薯 B、新鲜的水果 C、过保质期的面包 D、野外的蘑菇
  • 17、膳食均衡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食物种类丰富多样 B、果汁营养丰富完全代替水 C、少吃油炸食品 D、适量吃鱼、禽、蛋和瘦肉
  • 18、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A、给细胞染色 B、使细胞失水 C、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D、杀死细胞
  • 19、下图为一台光学显微镜镜盒里的5个镜头,①、②、③一端有螺纹,④、⑤一端无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放大倍数最大的物像,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①和⑤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⑤
  • 20、何首乌的块根具有补肝肾、乌须发、强筋骨等功效,作为临床常用的药材其原料需要依赖种植生产。种子繁殖具有成苗率高、药材产量高等优点。为探究温度对何首乌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组别

    温度(℃)

    起始萌发时间

    发芽率

    发芽势

    胚根长

    苗长

    1

    20~25变温

    播种后第3天

    75.8%

    22.5mm

    29.8mm

    39.0mm

    2

    25恒温

    播种后第3天

    62.0%

    32.8mm

    32.5mm

    44.4mm

    3

    25~30变温

    播种后第2天

    66.5%

    20.8mm

    32.4mm

    41.7mm

    注:发芽势和发芽率是反映种子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种子发芽势高,表示种子生活力强,发芽整齐,出苗一致。

    (1)、何首乌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2)、将种子播于培养皿滤纸上,置于培养箱中培养。每组选取饱满程度相同、结构完整的种子100粒进行实验,实验种子数量不能过少的原因是
    (3)、表中显示的苗长是测量各组幼苗总长度后取的值。
    (4)、以播种后第4天计算发芽势,第2组的发芽势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3组,说明
    (5)、由表中数据分析,处理组更有利于幼苗生长,原因是
上一页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