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细胞边界使细胞能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动、植物细胞的边界分别是(       )
    A、细胞膜、细胞壁 B、细胞壁、细胞膜 C、细胞膜、细胞膜 D、细胞壁、细胞壁
  • 2、17世纪罗伯特·虎克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同学们想利用所学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装箱 B、使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看到的物像是“d” C、选用10×目镜和40×物镜观察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 D、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 3、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这4种生物体内残留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有机农药浓度/×10-8

    68

    0.51

    7

    0.05

    A、丁→丙→乙→甲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
  • 4、“野牛凹其实是一条狭长的洼地,潮湿温热,遍地长着南苜蓿和红三叶草,开着黄、白、蓝、紫五彩花朵;草叶瓣上都粘着露珠。让牛在这儿饱餐三天,瘦骨嶙峋的老牛也会被嫩草撑肥。”这是沈石溪成名作《第七条猎狗》中描写的片段,根据其描写,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野牛凹 B、南苜蓿 C、红三叶草 D、老牛
  • 5、下列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据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的是[     ]
    (2)、加热烧杯、锥形瓶等玻璃仪器时,除酒精灯外,需要使用[     ]和[     ]
    (3)、对所观察的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     ]
    (4)、用于夹取载玻片、盖玻片或其他生物材料的是[     ]
  • 6、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重要环节是对光,具体操作时要转动转换器使[9]对准通光孔,用左眼注视[14] , 双手转动[5]进行对光。
    (2)、调焦时,双眼注视物镜,旋转[12]使镜筒徐徐下降,直至物镜接近装片,然后再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通过[11]微调,使物像清晰。
    (3)、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偏右下方,想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应将玻片向移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下图中的

  • 7、下图为同学们在学习测量的几幅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一分别为四个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同学。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实验数据,他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的方法。
    (2)、如果让你准确测量自己的体温,最接近人体实际体温的部位是。图二是某同学测量自己体温后的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图中标号)。
    (3)、要想测量图三所示叶片的周长应该用细线和 , 测算此叶片的面积时,可将叶片放在上,沿叶片边缘画线。通过计算方格的面积而得出叶片的面积。对于不满一格的,可以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
  • 8、娃娃鱼和龟既能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生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两栖动物 B、呼吸器官完全相同 C、都属于变温动物 D、都只能在水中产卵
  • 9、下图阴影部分表示甲、乙两种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共同特征。下列有关阴影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是缢蛏,乙是蝗虫,则可表示为有外骨骼 B、若甲是蟒蛇,乙是家兔,则可表示为恒温 C、若甲是蜥蜴,乙是家鸽,则可表示为有卵生 D、若甲是鲫鱼,乙是青蛙,则可表示为用肺呼吸
  • 10、下面的画作是齐白石先生创作的,图中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下面关于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虾的体表有外骨骼 C、虾有5对足 D、虾的额剑是防御或攻击敌害的武器
  • 11、下列属于线虫动物的是(  )
    A、蛔虫 B、沙蚕 C、涡虫 D、蜈蚣
  • 12、铲屎官——网络流行语,意指给猫、狗铲屎的人类。爱猫人士将自己比作铲屎官,以表诙谐幽默气氛。猫和狗都是人类喜爱的宠物,下列哪项不是它们的特点(  )
    A、胎生哺乳 B、用肺呼吸 C、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D、双重呼吸
  • 13、某同学在量筒中放入20毫升水,然后又将一颗山楂放入量筒中,待山楂完全浸入水中后,量筒中液面读数为32毫升,则山楂的体积为(  )
    A、62毫升 B、52毫升 C、20毫升 D、12毫升
  • 14、如图所示,读出量筒示数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 15、下图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 16、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时,当看到模糊的状态①后,要想进一步调节为清晰的状态②,一般情况下正确的操作是

    A、换用高倍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用擦镜纸擦拭镜头 D、调节反光镜
  • 17、小明学习显微镜的构造时,看到了“放物的台子”“压物的夹子”,你知道分别指显微镜的哪两个结构吗(  )
    A、载物台、压片夹 B、镜座、压片夹 C、载物台、遮光器 D、目镜、压片夹
  • 18、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时,有很多注意事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用手触摸刀口,也不把刀口向着他人 B、加热时不离开加热装置,结束后要及时、正确地熄灭火源 C、不随意触摸和动用不熟悉的仪器设备 D、实验结束后,就可以潇洒地离开实验台
  • 19、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口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选择下列哪组镜头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 20、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当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 在实验装置中铺设一层薄湿土,并在其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静置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

    步骤2: 5分钟后,分别统计并记录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步骤3: 按步骤1的方法再重复操作4次。

    回答下列问题:

    (1)、由“鼠妇通常躲藏在花盆下”,你推测影响鼠妇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2)、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对鼠妇分布是否有影响。实验的变量是:
    (3)、实验中设置“黑纸板”和“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为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实验重复操作了多次,并最终计算出鼠妇数量的
    (4)、分析图示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结果:明亮处的鼠妇数量比黑暗处的鼠妇数量少。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鼠妇适合生活在的环境中。
    (5)、该小组为继续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 , 并将玻璃板换成黑纸板。
上一页 915 916 917 918 9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