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____的科学(  )
    A、生命活动规律 B、物质与能量 C、结构与功能 D、生物与环境
  • 2、观察和识别图中的植物,请用序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所示属于种子植物。
    (2)、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的植物是;具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是 , 茎中有输导组织且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
  • 3、微雨初霁,荷塘内荷花绽颜,荷香姗姗,似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画卷,为炎炎夏日增添了几分诗意。图中甲~戊表示荷花的不同结构层次,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最外层的结构是 , 对细胞有的作用。
    (2)、细胞出现“千差万别”的变化过程是指[] , 形成的图丙中的结构层次叫
    (3)、图丁所示的结构层次是
    (4)、戊与人体在结构层次上的区别是
  • 4、将变形虫分割后,一部分有完整的细胞核,另一部分为无核的细胞质团。分割后2至3小时内,向无核的细胞质中植人一个新的细胞核,它恢复正常生命活动,否则就会死亡(如图),这说明细胞核(        )

    A、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B、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 D、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
  • 5、如图是三种动物特征的示意图,交叉部分为共同特征。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有脊柱 B、②卵生 C、③用鳃呼吸 D、④恒温
  • 6、框架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中符合该框架图中Ⅰ、Ⅱ、Ⅲ对应关系的是   (        )

    A、Ⅰ——细胞质  Ⅱ——线粒体 Ⅲ——叶绿体 B、Ⅰ—动物细胞 Ⅱ—液泡 Ⅲ—细胞壁 C、Ⅰ—DNA Ⅱ—染色体 Ⅲ—蛋白质 D、Ⅰ——细胞膜  Ⅱ—细胞质 Ⅲ——细胞核
  • 7、如图表示玉米种子和花生的结构,请据图回答。

    (1)、玉米粒和花生都属于 , 它们的最外层都是果皮。
    (2)、图甲中3、4、5、6合称为 , 是新植物的幼体。
    (3)、在图甲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因其含有淀粉而被染成蓝色的部分称为 , 而图乙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两片肥厚的
  • 8、如图是鸟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气囊 B、②是鸟的主要呼吸器官 C、②辅助③进行呼吸,保证了鸟在飞行中对氧气的需求 D、鸟吸气时在③内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在②内进行气体交换
  • 9、如图是鱼在水中呼吸的示意图,a和b代表结构,①和②代表水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鱼在水中呼吸时,口和鳃盖同时张合 B、b是鱼的呼吸器官,富含毛细血管 C、相比于①处,②处二氧化碳减少 D、鳃丝粘连在一起有利于气体交换
  • 10、如图,关于观察鲫鱼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鲫鱼体表鳞片有滑液,能防止水分的散失 B、③尾鳍可以控制鱼体前进的方向 C、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D、剪掉①②④,鱼可正常在水中游泳
  • 11、如图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草履虫靠⑦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通过⑧表膜进行呼吸 B、草履虫对净化污水有一定作用 C、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底层 D、酵母菌、眼虫、衣藻和草履虫一样,都属于单细胞生物
  • 12、如图为动植物细胞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为植物细胞,图乙为动物细胞 B、由图可知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C、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D、植物的每个细胞都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 13、如图是单目显微镜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光线暗时需用⑦的平面镜对光 B、使用②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C、转动⑥物像一定会变得清晰 D、能放大物像的结构包含②④
  • 14、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1:抗生素主要是一些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杀死细菌或干扰其他生活细胞的正常发育,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有益菌会被一起杀死。

    资料2: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在自然界中噬菌体是细菌的“天敌”。一种噬菌体只攻击特定的细菌。科学家正在研发噬菌体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资料3:噬菌体结构示意图(如图)。

    (1)、病毒性疾病不能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理由是 ;请列举出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名称:
    (2)、与细菌、真菌等生物相比,病毒没有 , 不能独立生活,离开活细胞时,通常会变成 ,当环境条件适宜,便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重新开始。
    (3)、噬菌体可以识别特定细菌,其攻击具有特异性,因此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填“会”或“不会”)杀伤人体内的其他有益菌。噬菌体攻击细菌过程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 ]
  • 15、2023 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1)、中国3万多种植物中,有药用价值的超过1万种。以下是银杏、海带、黄花蒿、满江红4种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表解。

    表解中的Ⅰ、Ⅱ处分别为

    (2)、以下是利用动物进行疾病防治的相关资料。

    资料:鲎(hòu)形似蟹,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剑尾三部分,头胸部的腹面有6对分节的附肢,如图是鲎的腹面。利用鲎血液制成的药物可用于毒素检测。

    根据资料可以判断鲎应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动物,但鲎没有翅、不具备的特征,因此不属于昆虫。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人类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在受孕之后的最初几天,组成胚胎的都是未成熟的细胞。这些细胞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发育为成熟有机体中所有类型的细胞。这种未成熟的细胞被称为多功能的干细胞或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多功能干细胞进一步形成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肝脏细胞以及其他所有种类的细胞,这些细胞经过分化后,开始在人体内承担起特殊的机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这一过程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即成熟之后的细胞不可能再回到未成熟、多功能的状态。但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假设:这些细胞的基因组仍然包含着驱动它发育成机体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所需的信息。在1962年的一项经典实验中,他将一个青蛙卵细胞的细胞核替换为成熟肠细胞的细胞核。这个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的蝌蚪。这一实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次证实了已分化的细胞可通过核移植技术将其重新转化为具有多功能性的细胞。

    起初,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不少科学家认为这完全不可能。但在重复实验的验证下,该结果最终被接受并引发了密集的研究。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最终出现了哺乳动物的克隆,也使约翰格登成为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他的研究告诉人们,一个成熟、已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返回到未成熟、多功能的阶段,这为此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1)、图中A是 , 由A连续分裂5次后,能形成 个子细胞。
    (2)、D→E1的过程是细胞的。从材料分析可知,E1 和 E2 两种细胞的遗传物质(填“相同”或“不同”)。
    (3)、约翰格登的研究说明,一个成熟、已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返回到的阶段。
    (4)、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蝌蚪的过程中,要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逐步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  , 最终形成完整的生物个体。
  • 17、柑普茶与青梅都是广东特色产品,请根据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柑普茶是广东新会陈皮与云南普洱茶的绝妙组合,而普洱茶是用云南大叶种茶树的新鲜叶为原料,经黑曲霉、酵母菌、细菌等微生物发酵,最后烘干制成的。

    资料二: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外壳有一种叫血凝素(HA)的蛋白质,能与人体细胞相结合,从而感染人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发现,从青梅中提炼出的“梅素”可以抑制HA的活性。

    (1)、资料一中提到的微生物中,与其他两类微生物细胞结构差异大。但是它们都是利用茶叶中的生活,营养方式为
    (2)、如果普洱茶制作过程中最后不烘干,会被分解成和无机盐。
    (3)、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与细菌相比较,没有结构,其繁殖方式与细菌(填“相同”或“不同”)。
    (4)、甲型H1N1 流感病毒根据寄生的细胞种类,属于病毒,它(填“能”或“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据资料二可推断,“梅素”可甲型H1N1 流感病毒与人体细胞的结合能力,起到一定的治疗功效。
  • 18、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资料1 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首次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疟疾是由疟原虫(一种单细胞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简单而言,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再侵入红细胞内繁殖,引起红细胞破裂而使人发病。

    资料2 自20世纪60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停用。屠呦呦将研究视线转向传统草药,锁定从黄花蒿的茎叶中提取纯化青蒿素。她又从晋朝的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启发,提出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一关键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黄花蒿粗提取物的有效单体,且在1972年得到了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将其命名为青蒿素。经临床试验,证实它具有胜于氯喹的疗效。

    请分析以上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疟原虫是单细胞生物,在结构上,与病毒的不同之处是。疟原虫主要破坏人体的红细胞和
    (2)、疟疾患者体内的红细胞破裂后,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通过(填生理过程)生成红细胞补充到血液中,但这依然跟不上疟原虫的破坏速度。
    (3)、提取青蒿素一般要将黄花蒿茎叶晒干,去除水分。水分主要存在于黄花蒿细胞的中。
    (4)、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细胞膜的结构,干扰其的功能,同时对细胞的控制中心—— 内的染色体也有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 19、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6.8%,是闽江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区,苏坑溪、桂溪、薯沙溪三条溪流的源头均在保护区内。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自然保护区内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1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四川苏铁、南方红豆杉等5种,二级保护植物有闽楠、黑桫椤、金钱松等16种,38种省重点保护植物,猴头杜鹃林分布面积达106.7公顷,纯林40 公顷。保护区内所保存的是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泥炭藓沼泽总面积达30.7公顷。

    (1)、上述资料中描述的植物中,黑桫椤是植物,用繁殖;泥炭藓沼泽中的泥炭藓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 的分化,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上述资料中一级保护植物四川苏铁、南方红豆杉的种子无包被,属于植物。
  • 20、探究霉菌在面包上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

    面包发霉了!小华发现自己.4天前没吃完的面包已经发霉,不禁产生了疑问:面包上的霉菌适合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呢?于是他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

    准备三片相同的干面包片(未加防腐剂),分别放入三个相同且洁净、干燥的透明餐盒中,并编号

    第二步

    不 滴 加 凉开水

    均匀滴加 20毫升凉开水

    均匀滴加 20毫升凉开水

    第三步

    同时在同一环境中暴露30分钟后,盖好盒盖

    第四步

    恒温培养箱

    (25℃)

    恒温培养箱

    (25℃)

    冰箱冷藏室

    (5℃)

    请分析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探究了影响霉菌生长繁殖的两个环境条件,其中1组和2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2组和3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2)、同学们每天认真观察,几天后,发现第组面包片最先发霉,这与他们的预期一致,于是得出了实验结论。

    待面包片上长出较多霉菌菌落后,他们从不同颜色的菌落上分别挑取少许霉菌,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霉菌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些共同点,例如(答一点即可)。

    (3)、小华和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即(答一点即可)。完善实验后,他们得到了同样的实验结果。
    (4)、你认为该实验结果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呢?(答一点即可,下同)。虽然霉菌会使面包变质,但它们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例如
上一页 84 85 86 87 8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