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柑普茶与青梅都是广东特色产品,请根据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柑普茶是广东新会陈皮与云南普洱茶的绝妙组合,而普洱茶是用云南大叶种茶树的新鲜叶为原料,经黑曲霉、酵母菌、细菌等微生物发酵,最后烘干制成的。

    资料二: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外壳有一种叫血凝素(HA)的蛋白质,能与人体细胞相结合,从而感染人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发现,从青梅中提炼出的“梅素”可以抑制HA的活性。

    (1)、资料一中提到的微生物中,与其他两类微生物细胞结构差异大。但是它们都是利用茶叶中的生活,营养方式为
    (2)、如果普洱茶制作过程中最后不烘干,会被分解成和无机盐。
    (3)、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与细菌相比较,没有结构,其繁殖方式与细菌(填“相同”或“不同”)。
    (4)、甲型H1N1 流感病毒根据寄生的细胞种类,属于病毒,它(填“能”或“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据资料二可推断,“梅素”可甲型H1N1 流感病毒与人体细胞的结合能力,起到一定的治疗功效。
  • 2、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资料1 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首次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疟疾是由疟原虫(一种单细胞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简单而言,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再侵入红细胞内繁殖,引起红细胞破裂而使人发病。

    资料2 自20世纪60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停用。屠呦呦将研究视线转向传统草药,锁定从黄花蒿的茎叶中提取纯化青蒿素。她又从晋朝的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启发,提出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一关键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黄花蒿粗提取物的有效单体,且在1972年得到了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将其命名为青蒿素。经临床试验,证实它具有胜于氯喹的疗效。

    请分析以上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疟原虫是单细胞生物,在结构上,与病毒的不同之处是。疟原虫主要破坏人体的红细胞和
    (2)、疟疾患者体内的红细胞破裂后,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通过(填生理过程)生成红细胞补充到血液中,但这依然跟不上疟原虫的破坏速度。
    (3)、提取青蒿素一般要将黄花蒿茎叶晒干,去除水分。水分主要存在于黄花蒿细胞的中。
    (4)、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细胞膜的结构,干扰其的功能,同时对细胞的控制中心—— 内的染色体也有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 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6.8%,是闽江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区,苏坑溪、桂溪、薯沙溪三条溪流的源头均在保护区内。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自然保护区内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1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四川苏铁、南方红豆杉等5种,二级保护植物有闽楠、黑桫椤、金钱松等16种,38种省重点保护植物,猴头杜鹃林分布面积达106.7公顷,纯林40 公顷。保护区内所保存的是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泥炭藓沼泽总面积达30.7公顷。

    (1)、上述资料中描述的植物中,黑桫椤是植物,用繁殖;泥炭藓沼泽中的泥炭藓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 的分化,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上述资料中一级保护植物四川苏铁、南方红豆杉的种子无包被,属于植物。
  • 4、探究霉菌在面包上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

    面包发霉了!小华发现自己.4天前没吃完的面包已经发霉,不禁产生了疑问:面包上的霉菌适合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呢?于是他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

    准备三片相同的干面包片(未加防腐剂),分别放入三个相同且洁净、干燥的透明餐盒中,并编号

    第二步

    不 滴 加 凉开水

    均匀滴加 20毫升凉开水

    均匀滴加 20毫升凉开水

    第三步

    同时在同一环境中暴露30分钟后,盖好盒盖

    第四步

    恒温培养箱

    (25℃)

    恒温培养箱

    (25℃)

    冰箱冷藏室

    (5℃)

    请分析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探究了影响霉菌生长繁殖的两个环境条件,其中1组和2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2组和3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2)、同学们每天认真观察,几天后,发现第组面包片最先发霉,这与他们的预期一致,于是得出了实验结论。

    待面包片上长出较多霉菌菌落后,他们从不同颜色的菌落上分别挑取少许霉菌,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霉菌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些共同点,例如(答一点即可)。

    (3)、小华和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即(答一点即可)。完善实验后,他们得到了同样的实验结果。
    (4)、你认为该实验结果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呢?(答一点即可,下同)。虽然霉菌会使面包变质,但它们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例如
  • 5、研究发现,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为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 mL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下列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

    组别

    处理方式

    A

    不灭菌,直接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B

    不灭菌,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

    C

    高温灭菌30分钟,冷却后,再接种0.2g 嗜淀粉乳杆菌

    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24 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如图Ⅰ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填序号)。
    (2)、步骤一表格内 C 组处理方式中的“冷却”,目的是;步骤二对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 。

    (3)、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分解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微生物有
    (4)、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嗜淀粉乳杆菌。该小组又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甲、乙、丙,再将淀粉分成等量的四份,分别加入等量的原有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结果如图Ⅱ所示,据此分析菌株分解淀粉能力最强。

  • 6、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材料用具:浸软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碘液。

    实验步骤:
    分别取浸软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观察它们的外形。

    (1)、剥去菜豆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该层薄皮是 , 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按照B 图中虚线用刀片将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2)、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看看它们各自的特点,再在玉米粒切面上滴一滴碘液,用放大镜观察,切面上变蓝的部分应是
    (3)、比较上述种子结构,完成表格。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

     

    玉米种子

     

    (4)、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里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分别是
  • 7、小红到郊外森林公园采集了若干种生物,带回实验室观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溪边岩石上,小红发现了葫芦藓(图甲)。葫芦藓依靠[]固定在岩石上,与藻类相比要高等,表现为。同一环境中,肾蕨要比葫芦藓高大,原因是
    (2)、小红从山坡上采集到一株蕨(图乙),用放大镜观察,其叶背面褐色的隆起是 , 其中含有可以散落出来的褐色小颗粒孢子,它们是一种细胞。
    (3)、实验小组比较同一生活环境中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重金属含量( gkg1,结果如表。

    重金属

    项目

    苔藓植物(全株)

    43.47

    1 121

    14.38

    204.0

    蕨类植物(全株)

    20.52

    234

    9.00

    43.6

    通过表中对同一生活环境中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可知:苔藓植物对某些重金属的吸收能力 蕨类植物,与之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因此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指示植物。

    (4)、大多数树干的哪些部位苔藓多?(填“背光面”或“向光面”)。以北半球为例,树干长苔藓多的一面朝(填“南”或“北”)。假如你在森林中迷了路,就可以借助苔藓植物的分布辨别方向(提示:北半球的北面为背阴面)。
  • 8、在生物实验室中,同学们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结果如图甲和图乙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小华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填序号)。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通常使用对其进行染色,是为了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
    (3)、图(填“甲”或“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4)、图甲中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作用的结构是[] , 紧贴其内侧且非常薄的结构是[] , 该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被看清,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被碘液染成深色的近似球形的结构是[] ,它是整个细胞的控制中心。
    (5)、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能量转换器”————
    (6)、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看到图丙所示图像。为进一步观察右下方圆圈中的细胞,需将装片向方移动。

    (7)、在目镜16×,物镜4×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如图丁,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与图丙视野相比,图丁视野的亮度 , 细胞的放大倍数更大,观察到的物像范围更小,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
  • 9、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某同学想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在使用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时,如果用胶头滴管吸取草履虫,应在图甲中的部位吸取,原因是  。

    (2)、草履虫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多项生命活动,如通过进行呼吸,还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依靠其细胞的精致和复杂结构完成各种生理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3)、草履虫细胞较大,几乎肉眼可见,为较好地观察其完整的运动轨迹,图乙是目镜和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其中最为合适的组合是(填序号)。
    (4)、设置如图丙的实验装置,如果D 处有草履虫,想要让草履虫向E 处移动,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5)、草履虫靠摆动实现运动,有研究者针对草履虫的回避做了相关实验。研究发现当草履虫前端遇到棉花纤维的阻碍时,会采取后退方式,避开障碍,改变方向,继续前进。研究者进一步实验发现草履虫纤毛摆动的方向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高低有密切关系,结果如图丁。分析可知当草履虫遇到障碍,先后退,后前进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变化为(填“先升高后降低”“先降低后升高”“始终升高”或“始终降低”)。

  • 10、如图表示小李的个体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的个体发育从甲开始,甲通过形成乙,在此过程中,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先经过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与亲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是相同的。
    (2)、由甲到丙,需要经过细胞的、生长和等过程。
    (3)、小李妈妈为小李找去年的裤子,发现裤子短了很多。小李长高的主要原因与其体细胞的增多和增大有关。
  • 11、某兴趣小组同学在池塘中采集到草履虫,查阅资料了解到光照对草履虫的数量变化的影响如图甲所示。

    (1)、为获得更多数量的草履虫,应在 条件下培养4~5天。
    (2)、同学们进一步探究“草履虫对净化污水有一定的作用”,他们在300 mL 纯净水中打入适量蛋黄搅匀,放在室温下培养一段时间,浑浊液有异味,检测发现含有较多细菌。将上述液体平均分装在 A、B两个锥形瓶中,再分别加水稀释至300 mL,向A瓶中加入15 mL草履虫培养液,向B瓶中加入等量的 , 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3)、一周后,观察A、B两瓶的变化。

    ①A瓶中上半部分基本清澈,无明显异味,B瓶中 , 说明草履虫能吞食细菌,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浑浊液。

    ②用吸管吸取少量 A 瓶“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如图乙。草履虫靠图乙中③运动,观察时在载玻片的液滴上放少许棉花纤维,目的是

  • 12、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对光时,应先转动图甲所示显微镜的[] , 使(填“高倍”或“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图乙所示遮光器中的 (填序号)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左眼注视[] ,右眼睁开,转动[] , 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
    (2)、观察时,转动图甲中的[] , 使镜筒慢慢下降,此时眼睛要注视[] , 镜头降至接近装片为止,防止物镜压碎装片或损伤物镜镜头。
    (3)、图丙中 A~D为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要使视野由A变为B应将装片向方移动。要使视野从C(模糊物像)变为 D(清晰物像),应调节显微镜的[] 。
  • 13、有的细胞置于清水中,不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下列活细胞中不具有该结构的是        (   )
    A、衣藻 B、菠菜叶片细胞 C、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D、肌肉细胞
  • 1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生动地描绘出初春时芦苇抽芽与河豚游动的景象。下列关于芦苇和河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结构层次上分析,芦苇的叶子属于组织 B、芦苇和河豚都具有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C、河豚游动的行为受大脑控制,大脑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D、芦苇和河豚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 15、下列材料中,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结构的是        (   )
    A、一根头发 B、一片幼嫩的黑藻叶 C、一粒芝麻种子 D、一片花瓣
  • 16、“孔融让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关于人和梨树的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梨树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人的皮肤和梨树的花属于同一结构层次——器官 C、梨树细胞分裂时形成新的细胞膜将细胞质分成两部分 D、人和梨树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
  • 1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下列关于黄鹂和柳树的结构层次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组织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B、黄鹂的四种组织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 C、柳树的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等特点 D、柳树的根、茎、叶共同构成生殖系统
  • 18、如图表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选项与图相符的是        (   )

    选项

    1

    2

    3

    4

    A

    蛋白质

    细胞核

    染色体

    细胞

    B

    细胞

    染色体

    蛋白质

    DNA

    C

    植物体

    输导组织

    细胞

    D

    人体系统

    器官

    肌肉组织

    上皮组织

    A、A B、B C、C D、D
  • 19、使用显微镜对光时,要想形成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从反光镜反射出来的光线要依次通过        (   )
    A、载物台、镜筒、通光孔、物镜 B、载物台、物镜、目镜、镜筒 C、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D、目镜、物镜、镜筒、通光孔
  • 20、生苋菜浸在冷水中时水不变红,而煮苋菜时汤汁会变红。红色物质存在的部位与活细胞中阻止物质外流的结构分别是        (   )
    A、细胞核、细胞壁 B、液泡、细胞膜 C、细胞核、细胞 D、液泡、细胞壁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