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二节人体内的血液循环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章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章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章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章第二节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章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同步练习
-
1、生物圈是指( )A、地球的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整个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C、整个地球的所有动植物和生活的环境 D、整个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生活的环境
-
2、观察法和调查法都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 B、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可以采用观察法 C、调查前应制定合理的方案 D、调查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
-
3、生物分类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可排列为( )A、界、门、纲、目、科、属、种 B、界、门、纲、目、科、种、属 C、种、属、科、目、纲、门、界 D、属、种、科、目、纲、门、界
-
4、下列选项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写字的机器人 B、停在树上不动的枯叶蝶 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由小长大的珊瑚礁
-
5、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①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②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③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④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⑤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产生气体,鉴定这种气体的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 .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的作用.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哪两支试管为一组? .
-
6、小林对家庭成员内有无耳垂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有无耳垂由A、a控制)。
(1)、由图可知,外公和母亲都有耳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2)、有无耳垂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传递给子代,在传递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是。(3)、小林结合图判断无耳垂为隐性性状,它的判断依据是______。A、爷爷×奶奶→父亲 B、外公×外婆→母亲 C、父亲×母亲→小林(4)、分析图可知外婆表现出的性状是 , 其基因型为。 -
7、随着三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人们对生育质量越来越关心,根据图甲和图乙回答问题。
(1)、图甲中【1】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2)、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在图甲中的【2】形成。(3)、图乙中,胎儿出生前舒适地生活在妈妈肚子的【A】里,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脐带和【B】从妈妈那获得营养。(4)、随着“哇”的第一声啼哭,这是开始工作了。(5)、青春期的男生开始长胡子,这和性器官中的分泌的雄性激素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要积极锻炼,努力学习,不虚度青春好时光。 -
8、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黑斑蛙后肢强健,趾间有蹼。运动时,双腿先收缩,然后蹼张开至最大,双腿下蹬完成推进。滑行阶段,脚蹼合拢,双后肢伸展。速度慢时,过渡至恢复阶段,双腿向上收缩。科学家拍摄的运动过程如下图所示:

资料二:变色龙除了能躲避天敌和接近猎物,还能通过改变体色与同伴沟通。例如,雄性变色龙会用明亮的颜色向侵犯领地的同类示威。
(1)、资料一中描述的黑斑蛙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黑斑蛙的身体结构与这种运动方式相适应的为。(2)、图中在滑行阶段,黑斑蛙的后肢处于(填“伸展”或“收缩”)状态,其消耗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的氧化分解。(3)、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资料二中变色龙用明亮的颜色向同类示威属于行为,这是由变色龙体内的决定的。变色龙用明亮的颜色向同类示威的行为受到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
9、小飞的父母准备再生一个孩子,正常情况下形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应该是( )A、XY B、XX C、XX和XY D、XX或XY
-
10、现在有些家庭大门开始使用指纹锁,这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一个实例。研究表明,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其指纹也只是相似而非完全相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指纹是人体的一种性状 B、指纹的形成不受环境影响 C、指纹的形成主要由基因控制 D、指纹的特征因人而异
-
11、下列关于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遇到精子的卵细胞不久后会退化 B、受精卵由输卵管到达子宫后开始分化 C、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时间一般为280天左右 D、胎儿在母体内被羊膜包裹,内有羊水
-
12、安阳盛产大枣和月季,繁育大枣和月季的方法通常是( )A、嫁接和扦插 B、嫁接和压条 C、组织培养和扦插 D、杂交和压条
-
13、在生殖季节,雄蛙的鸣囊鼓起,叫声嘹亮,其主要目的是( )A、宣示领域 B、引诱昆虫 C、吓退敌害 D、吸引雌蛙
-
14、下列关于生物个体发育的叙述,哪些是家蚕和青蛙都具备的特点( )
①发育过程在水中进行;②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③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④幼体和成体有很大差异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着生态平衡,这种作用是通过 实现的。( )A、直接取食植物体 B、分解利用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16、如图是人体关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是关节软骨 B、②是关节窝 C、③是关节腔 D、④是关节头 -
17、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所有动物的运动都是依靠运动器官来完成的 B、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C、动物通过运动可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D、动物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于所摄取的食物
-
18、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曾报道过科学家们在海底“植树造林”,守护一片蔚蓝的事迹。
资料一:珊瑚是由珊瑚虫构成的集合体,它的斑斓色彩来自身上的共生藻类。若海洋环境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藻类离开珊瑚体,从而显露出珊瑚虫分泌的碳酸钙外壳本身的白色,形成白化现象。
资料二:为保护珊瑚、恢复海洋生态,我国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在海底种珊瑚,被喻为海底“植树造林”。珊瑚种植技术需要先培育“幼苗”,再移植到种植区。例如,野外育苗时需先把珊瑚切成细小的断枝,在海底搭建的人工支架及浮床上培育后再移植到特定海域,让苗种重新繁殖,扩大族群。
(1)、藻类与珊瑚虫是关系。藻类可为珊瑚虫提供 , 同时珊瑚虫为藻类提供(两空均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盐”)。(2)、海底“植树造林”需要先培育珊瑚苗。珊瑚苗上的生物从分类上属于动物,其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是。(3)、珊瑚的野外育苗并不容易,因为影响珊瑚苗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等。苗种在苗床或者礁石上重新繁殖扩大族群,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4)、珊瑚虫分泌形成碳酸钙外壳的过程中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对生物圈的意义是。为了减缓珊瑚白化现象,我们日常能做到的是。 -
19、在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似乎显得过于微小与沉寂。然而,它们在食品制作方面却作用非凡。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葡萄的果皮上含有多种微生物。下面是他们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实验流程图。据此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在通气阶段,发挥作用的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大量繁殖。密闭的目的是为该微生物。(2)、酒精发酵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和无氧条件下,该微生物可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3)、醋酸发酵阶段,可向葡萄酒中加入醋酸菌,这一操作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的步骤。(4)、醋酸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在醋酸发酵阶段如果能产生一定量的乳酸,会使葡萄醋的口味更佳。现有如图所示的两种发酵方法。
方法一:每天都对发酵罐中的原料进行搅动,使其充分接触氧气,发酵30天;方法二:将发酵罐中的原料分为A、B两层,每天只翻动A层,发酵15天之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A、B层颠倒,每天只翻动B层,再发酵15天。为了获得乳酸风味的葡萄醋,他们应该选择的发酵方法是 , 理由是。
(5)、为了延长葡萄醋的保质期,通常选择的保存方法。 -
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野外实践过程中拍到了如图甲所示的生物图片,并按图乙中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生物的分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①是靠的方式进行繁殖。(2)、⑥对应甲图中的金丝猴,它们群栖高山密林中,以浆果、竹笋、苔藓为食,亦喜食昆虫、鸟和鸟蛋,由此判断金丝猴的牙齿有的分化。(3)、某同学依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将图中的红豆杉和玉米分为两类,其中③代表的植物所属的生物类群是植物。(4)、保护生物多样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的多样性。(5)、我国一直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