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胸廓容积的变化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有关。如图为某人在呼吸时胸廓容积与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a→c表示吸气过程 B、b点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C、a点和c点的气压相同 D、d点的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 2、如图所示植物的根系发达,推测该植物生存的环境是(  )

    A、干旱的荒漠 B、泥泞的沼泽 C、多水的农田 D、湿润的森林
  • 3、下表是小东的血常规化验单的部分结果,医生诊断他可能患有炎症,推测化验单中缺少的数据可能是(  )

    姓名:小东   性别:男   年龄:14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参考值

    红细胞

    5.0×1012/L

    (3.5~5.5)×1012/L

    白细胞

    (4~10)×109/L

    血小板

    2.5×1011/L

    (1~3)×1011/L

    A、8.5×109/L B、7.8×109/L C、1.5×10¹⁰/L D、3.0×109/L
  • 4、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的心脏工作过程是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B、图中心脏的房室瓣和动脉瓣都处于关闭状态 C、图中B血管将静脉血泵至肺部 D、图中A血管中血流速度最快
  • 5、小林最近一段时间,一到傍晚就看不清东西,到医院检查之后,医生嘱咐她调整饮食进行治疗。下列食物中,她应该优先选择(       )
    A、鲫鱼 B、红烧肉 C、猪肝 D、米饭
  • 6、下图表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的一部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①为胰腺,则②为肠液 B、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一定是肠腺 C、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表示消化 D、若③为脂肪微粒,则④为甘油和脂肪酸
  • 7、题图为人体某一部位的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血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该图位于体循环,则①流着动脉血 B、②的特点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C、若②位于肺部,则③的氧气含量低于① D、若②位于小肠,则③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
  • 8、如图表示油菜不同的结构层次(不是按照同一比例绘制),从微观到宏观的排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 9、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地壳缓慢移动 B、梧桐树秋冬季节落叶 C、生石花开出花朵 D、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 10、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下面是5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引发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与图中[]的结构最相似,其结构特点是
    (2)、图中所示的几种微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有(填图中字母),属于真核生物的有(填图中字母)。
    (3)、在我国唐朝,长安城的裁缝常把长有“绿毛”的襁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防止伤口发炎,请推理“绿毛”可能是图中的图(填图中字母)的生物,该生物属于多细胞真菌,这是因为长有“绿毛”的糊中可能含有青霉素,来防止伤口发炎。
  • 11、腐乳是我国流传数千年的传统美食,因其口感好、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兴趣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利用豆腐制作腐乳,流程如下:

    (1)、毛霉能够利用豆腐中的有机物进行生长,其自身产生的酶可将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从而使腐乳营养丰富,口味鲜美。
    (2)、从豆腐表面挑起少量毛霉,制作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下图,可见毛霉主要由构成,它可通过A散发出大量的来繁殖后代。

    (3)、培养时,甲组用锅盖覆盖,乙组用纱布覆盖,结果甲组毛霉生长状况没有乙组的好,主要是因为甲组不足,抑制了毛霉的生长繁殖。
    (4)、在腌制时需要加入食盐,食盐既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也能 , 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 12、请分析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图回答问题:

    (1)、干草堆放很久了,会被逐渐分解;但如果被牛羊吃了,便很快被分解,可见,动物能
    (2)、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完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可以产生
    (3)、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进行过程②作用。
    (4)、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事实说明动物在中起到重要作用。
  • 13、阅读科普文章,回答问题。

    暮色苍茫,元江奔腾,14头亚洲象缓缓地从老213国道元江桥上走过,当无人机监测到亚洲象群成功回到栖息地时,现场工作人员情不自禁地发出阵阵欢呼。

    2020年3月开始,这群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在成年雌性“族长”的带领下,其中包括在迁移途中分娩产下的“新生儿”,研究人员还拍摄到它们吃奶的珍贵画面。象群一路上集体活动,当警卫象觉察到危险,它会发出吼叫声。

    幼象们在迁移途中学会了很多生存技能。它们会在成年象的带领下到水塘里洗身。洗身时,水分被储藏在皮肤的褶皱中。由于亚洲象没有汗腺,褶皱中的水分在缓慢蒸发过程中会不断带走热量。幼象也会跟着成年象寻找甘蔗、野芭蕉、粽叶芦等植物当食物,还会跟随成年象找到矿物质丰富的硝塘补充盐分。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30年间,我国野生亚洲象的保护取得了良好成效,数量由150头增至300头左右。此次迁移的原因较为复杂,研究人员有不同的猜测:一是亚洲象保护区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中“高大乔木—灌丛—草地”的林况变得单一化,森林几乎被高大乔木占据,适合亚洲象取食的草本植物减少;二是象群族长年轻、经验不足,导致迷路;三是太阳风暴诱发的地磁暴激活了亚洲象的迁移本能。

    此次象群绕行1300公里左右,最终顺利返回传统栖息地。象群的平安回归,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野生动物保育方面的能力和决心。“象”往之路,是人们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深度探索之路。

    (1)、用无人机跟踪监测象群行为的研究方法属于法。
    (2)、亚洲象迁移过程中表现出(答出一点即可),说明亚洲象具有社会行为。
    (3)、亚洲象没有汗腺,褶皱中储存的水分缓慢蒸发过程中不断带走热量,有利于其维持体温的
    (4)、幼象在迁移过程中获得各种生存技能的行为。以下行为中,有利于幼象适应生活环境的行为有

    a.泥塘洗澡   b.寻找甘蔗   c.寻找硝塘补充盐分

    (5)、结合文中列举的对象群迁移原因的猜测,提出保护亚洲象的合理建议:
  • 14、“引体向上”是初中男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不仅能锻炼发展上肢力量,还能纠正体态,塑造身型。([       ]内填写序号)。

    (1)、引体向上要依赖运动系统完成,人体运动系统主要由、关节和肌肉组成。
    (2)、引体向上可以同时锻炼肱二头肌、背阔肌等多块肌肉。图2,当[①]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引肱骨绕[③]活动,产生屈肘动作。
    (3)、图3,锻炼前热身不充分,关节囊分泌到关节腔中的滑液少,关节灵活性下降,也可能引起[⑧]的损伤。
    (4)、引体向上需要在系统的调节控制下完成,还依赖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配合,以满足肌肉细胞对能量的需求。
  • 15、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种类都位于世界前列。如图是我们学过的几种动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和B两种生物的共同主要特征是 , A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助于它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
    (2)、F是家兔,它的牙齿分化为
    (3)、G是一种农业害虫,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蜕皮,这里的“皮”起到的作用是。(至少答一条)
    (4)、观察D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
    (5)、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16、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这种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
    A、孢子生殖 B、形成芽孢 C、出芽生殖 D、分裂生殖
  • 17、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通过对化脓性链球菌的研究,开发出一种基因编辑技术。下列关于化脓性链球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以用适当的抗生素抑制化脓性链球菌的繁殖 B、化脓性链球菌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储存的场所 C、化脓性链球菌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细胞壁,有荚膜 D、多数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
  • 18、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模拟巴斯德实验,探究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

    A、空气 B、空气中的细菌 C、玻璃管的形状 D、放置时间的长短
  • 19、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潮湿的粮食堆容易发霉 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一定需要水、氧气、适宜的温度 C、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是有区别的 D、高温灭菌后的培养皿中一般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
  • 20、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大量蝗虫成群结队的啃食农作物,说明其群体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具有社会行为 B、“蚯蚓走迷宫”说明较低等的动物也有学习行为,但低等动物的学习能力较差 C、蚂蚁觅食、大雁迁徙、黑猩猩钓取白蚁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
上一页 195 196 197 198 1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