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翻转反光镜的凹面和凸面

    调节光线的强弱

    B

    转动转换器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C

    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缓慢下降眼看物镜

    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D

    更换10倍目镜为16倍

    放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

    A、A B、B C、C D、D
  • 2、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里所有的树木和所有的动物 B、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水草和鱼虫 C、一个池塘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分解者和水草
  • 3、以下镜头能够实现的最大放大倍数为

    A、50倍 B、100倍 C、200倍 D、400倍
  • 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反映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5、关于光学显微镜使用时出现的现象与相应处理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
    A、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左下方的边缘——将装片往右上方移动 B、对光时发现视野较暗——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C、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有重叠——换用高倍镜观察 D、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重新制作装片
  • 6、小红用番茄根尖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显微镜观察,请问两者的区别有(       )
    A、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B、叶绿体、液泡 C、细胞壁 D、细胞壁、液泡
  • 7、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在细胞内完成食物的消化 C、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可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 8、克隆羊多丽的外貌几乎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一模一样,这一事实说明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核
  • 9、随着科技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完善,操作更加便捷。图2-1-12甲是双目显微镜,在原反光镜的位置换装上照明灯;图乙是某同学观察根尖永久玻片标本时看到的物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换装上照明灯有利于对光 B、物像模糊不清时,应调节② C、要观察伸长区细胞应向上移动玻片标本 D、低倍镜换到高倍镜,视野中细胞数目增多
  • 10、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 B、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液泡的细胞液中含有很多物质,比如叶绿素 D、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
  • 11、“阳光下生长的小麦”“动物的排汗与排尿”“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①生物能进行呼吸 ②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⑤生物都有遗传的特性

    A、①②③ B、④②⑤ C、③②④ D、③②⑤
  • 12、小圣非常喜欢金鱼,他在家中饲养了多种金鱼。在饲养过程中,他不仅是饲养和观赏,还认真的观察这些金鱼的形态,生活习性,并且通过查阅大量金鱼的相关资料,全面了解金鱼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在一次天气突然发生变化(骤冷)时,他发现金鱼的呼吸慢了很多,于是他开始思考并探究这一现象,探究过程如下。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设计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金鱼、烧杯、河水、温度计、冰水、水浴锅、录像机

    方法步骤:

    步骤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烧杯⑥

    1

    在每个烧杯中加入1000毫升25℃河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2

    静置2分钟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录像1分钟,通过录像统计每个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3

    烧杯①②各加入适量冰水使水温均降低15℃(统计过程保持恒温)

    烧杯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降温使水温降低15℃(统计过程保持恒温)

    烧杯⑤⑥不做任何处理

    4

    静置2分钟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录像1分钟,通过录像统计每个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1)、小圣提出的问题是
    (2)、小圣设计的实验变量是
    (3)、步骤1选择的金鱼要求金鱼的生活状况相同,其目的是
    (4)、小圣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实验均同时设置了重复组,分析数据时要求计算 , 然后得出结论,其结论是
    (5)、改变温度时,小明设计了在烧杯①②直接加入冰水和将烧杯③④置于冰水中进行水浴降温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更科学,更严谨?(①②为第一种;③④为第二种)。
  • 13、如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制作的生态瓶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甲生态瓶中有河水、泥沙、水草、小鱼、田螺和河虾等。请利用所学生物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参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瓶甲可以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中题目中划线部分没有呈现出来的成分是
    (2)、若要使生态瓶甲内的生物长时间的生存下去,需要人为的维护,比如换水,供氧,投放饲料等,不然,一段时间后,里面的生物将会陆续的死亡,其原因是该生态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 结构 , 难以维持生态平衡。
    (3)、若图乙中的A、B、C分别代表图甲中的生物,则A代表的生物是
    (4)、小鱼,田螺和河虾三种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5)、分析图中的乙图可知:生物A死亡之后的遗体也能被C逐渐分解,但是若被生物B吃了,在B体内将会很快的得到分解,由此可得出结论: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的作用。
  • 14、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并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含有条食物链,请写出与羊有关的食物链
    (2)、国产大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深受孩子的喜爱,该电视剧真实的反映了羊与狼之间的关系,是自然界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生存斗争关系。即关系。
    (3)、牧民因草原中的狼时常出来捕抓羊而非常伤心,也因此而懊恼,于是他们为了保护羊而开展了剿灭狼的行动。从此,该草原上基本看不到了狼的踪迹,但是也由此引发了鼠患,致使植被严重恶化。这一现象说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的作用,若人为的捕杀或者随意某种动物,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
  • 15、如图为广东佛山叠滘赛龙舟现场图及人体屈肘和伸轴动作示意图。请据图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的运动员都有发达的运动系统,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组成的,但是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系统的调节以及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配合。
    (2)、图中的运动员A即将划水,此时他的左手将握杆上端往前推,右手将握杆下端往后拉。那么,他的左手将握杆上端往前推的过程中,相当于图乙的〔③〕舒张;与此同时,〔④〕肱三头肌。由此可见,完成一次动作,至少需要组肌肉相互配合。
  • 16、如图动物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一场大雨过后,动物D会钻出地面,若其在晴朗天气下误入干燥的沙土,则会很快死亡。动物D是通过进行气体交换的。动物D是人类的益友,对人类的益处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两点益处:
    (2)、正常情况下,图中动物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是(填字母)。
    (3)、我们在观察动物B的时候,能发现它的口和鳃盖每时每刻都在张合中,具体情况是(填“同时张合”或“交替张合”)。
    (4)、动物C称之为(填名称),属于昆虫,请认真观察图C,写出昆虫的基本特征
  • 17、如图为年画《年年有余》。下列关于鱼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捕捞为主 B、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 C、禁止使用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D、鱼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深深的融入人类文化中
  • 18、“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不同的动物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下列动物与主要运动方式搭配错误的是(  )
    A、燕子—飞行 B、兔子—爬行 C、蟾蜍—跳跃 D、草鱼—游泳
  • 19、学习贵在得法,好的学习方法让你在学习过程中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社会行为》时,通过理解社会行为的特征去认识某种动物是否具有社会行为比死记硬背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哪些的效果要好得多,请用这种方法判断:下列描述中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①领头羊

    ②蚁群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

    ③一山不容二虎

    ④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选择栖息场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0、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类群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人类是动物界中学习能力最强的动物,下列四种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蝴蝶 B、金鱼 C、蚯蚓 D、老鼠
上一页 183 184 185 186 1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