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林爸爸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来改良自家葡萄,其中图1是巨峰葡萄藤,图2是自家的原有葡萄藤。小林对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图示操作是嫁接技术 B、原有葡萄藤作为接穗 C、图示中1表示砧木 D、塑料绳绑扎是为了保温
  • 2、主题情境 亚洲最大基地里的“莓”
    黑龙江抚远市有着亚洲面积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让我们一起走进种植基地,深入了解蔓越莓。请回答下面小题。
    (1)、黑龙江原本没有可用于人工种植的蔓越莓稳定种苗。为此,科研人员利用进口蔓越莓种苗开展组织培养实验,进行栽培选育。在选择组织培养材料时,应选择(        )
    A、带有大量病菌的蔓越莓叶 B、生长旺盛的蔓越莓幼嫩组织 C、已经老化的蔓越莓根 D、营养不良的蔓越莓果实
    (2)、选育期间,研究人员为丰富蔓越莓的繁殖方式,采用将蔓越莓枝条插入土壤使其生根的方法,培育形成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是(   )
    A、扦插 B、播种 C、嫁接 D、分裂
    (3)、抚远种植基地通过无性生殖技术,快速扩大了蔓越莓种苗规模,该基地也成为亚洲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下列与无性生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后代更能适应复杂环境 B、产生的后代数量相对较少 C、完全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D、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 3、清代《花镜》中记载:“每欲扦插,必遇天阴方可动手;如遇连雨,则有十分生机,无雨减半。”这说明扦插时要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 B、温度 C、 D、土壤
  • 4、树状的月季又称“月季树”,其培育过程中普遍采用野生蔷薇作为砧木,这种培育方法属于(  )
    A、嫁接 B、种子繁殖 C、扦插 D、组织培养
  • 5、草莓能通过长出细长的茎来繁殖。在适宜环境中,这些细长茎接触土壤后,就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草莓植株。草莓这种繁殖方式的特点是(   )
    A、可以培育出植物新物种 B、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C、需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D、繁殖速度慢,不利于繁衍
  • 6、芦荟在农业种植中常通过从芦荟茎基部或根部生出的小芽来繁殖,培育芦荟幼苗。这种小芽是芦荟茎基部或根部的营养器官,则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分裂生殖 D、无性生殖
  • 7、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将兰花的茎尖切取下来,接种到含有多种特殊成分的培养液中,经过一系列培育过程后获得大量新植株。这种繁殖新植株的方法是(   )
    A、播种 B、嫁接 C、植物组织培养 D、扦插
  • 8、眼虫是一种通常进行分裂生殖的单细胞动物,当眼虫的细胞一分为二时,子代眼虫所含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相比    (    )

    A、保持一致 B、减少一半 C、增多一半 D、变为零
  • 9、生物老师带领同学们通过模拟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传递,使同学们理解基因的传递过程。

    步骤一:制备一对红色纸条,一对黄色纸条,分别模拟父亲体细胞和母亲体细胞中的一对染色体;

    步骤二:在每个纸条上标注一个基因;

    步骤三:准备三个圆盘,分别模拟父亲体细胞、母亲体细胞和受精卵,如图所示:

    步骤四:从代表父亲体细胞的圆盘中任意取出一条红色纸条,从代表母亲体细胞的圆盘中任意取出一条黄色纸条,一起放入代表受精卵的圆盘中,并做好记录。记下纸条上的字母后,再把纸条放回,重复步骤四。记录表如下:

    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受精卵可能的基因组成

    父亲

    Aa

    AB、

    母亲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表格中的①②分别是①、②
    (2)、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桥梁”是 , 其内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
    (3)、通过模拟可知,基因是随着由亲代传递到子代的。
  • 10、 小麦条锈病,被称为“小麦癌症”,我国科研团队利用一种生物技术精准敲除了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相关基因,并获得了抗条锈病的小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的抗条锈病与是一对相对性状。
    (2)、该研究的成功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
    (3)、科研团队发现,小麦感染条锈菌与小檗植株有关,当铲除麦田边10 米范围的小檗后,感染条锈菌的小麦比例下降,这说明对小麦性状表现起作用的还有
    (4)、通过科学调控,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显著减少。下列可以支撑基因与环境共同影响小麦性状观点的是

    ①在小檗上生长的病菌,致病性更强

    ②敲除相关基因的小麦,抗条锈病能力更强

    ③种植有小檗且未敲除基因的麦田,小麦更易染病

    ④用新型杀菌剂,可有效预防小麦染病

  • 11、马的体细胞中有32对染色体,关于马的亲子代染色体和基因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雄马的精子内有32对染色体 B、小马驹体细胞中有16对染色体 C、双亲通过肌细胞将染色体传递给小马驹 D、小马驹获得了双亲各半的染色体
  • 12、主题情境  “上天入地”的太空种子
    我国实践十九号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搭载的樱花种子已经播种。如果顺利,预计三年后,就可选育出樱花新品种,人们就能欣赏到“太空樱花”了。请回答下面小题。
    (1)、从太空回来的樱花种子从播种到选育出“太空樱花”,在此繁殖过程中,其内基因传递给子代的载体是(   )
    A、营养物质 B、输导组织 C、生活习性 D、生殖细胞
    (2)、研究表明,空间站的辐射环境会引起樱花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变化。正常樱花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16对,则未受辐照的樱花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
    A、32条 B、16条 C、32对 D、16对
    (3)、太空飞船搭载的樱花种子经太空环境辐射后,性状会发生改变,经地面人工培育后,这些性状表达还可能体现在子代个体间,这是因为(   )
    A、亲代把各种性状直接传给子代 B、亲代把蛋白质直接传给子代 C、亲代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给了子代 D、亲代把遗传物质复制了一份传给子代
  • 13、如图是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 DNA B、②是蛋白质 C、③是染色体 D、④是基因
  • 14、我国在棉花育种领域成果显著,成功培育出了棉纤维长度超60毫米的优质长绒棉,还利用抗虫蛋白基因培育出抗虫棉。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棉纤维长度是棉花的一种性状 B、棉花的高产和抗虫是一对相对性状 C、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棉花的性状表达 D、抗虫棉的成功培育证明基因控制性状
  • 15、我国科学家从特定生物中成功获取了植酸酶基因,然后将植酸酶基因导入到玉米细胞中,培育出了高植酸酶玉米,在培育该玉米的过程中,主要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
    A、组织培养技术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发酵技术
  • 16、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先进的技术发现黄瓜苦味由“主开关”基因控制。当“主开关”基因关闭时,黄瓜味道清爽,一旦打开,就会产生苦味物质,这说明了(   )
    A、基因就是性状 B、环境决定性状 C、基因控制性状 D、性状决定基因
  • 17、小林在跟随班级参观豌豆种植基地后,拍下了如图所示的豌豆照片,图中所示的现象为(   )

    A、遗传现象 B、生长现象 C、变异现象 D、繁殖现象
  • 18、 先进的育种方式可以培育出不同种类及高产的新品种。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育种方式更加新颖多样。以下为三种常用的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舟十九号飞船搭载了生菜、小麦等农作物的种子进行试验,这利用了图中的方法培育新品种。
    (2)、水稻是我国的主要作物之一,袁隆平团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这利用了图中方法
    (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利用图中方法三培育出一种带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新品种鲤鱼。这项研究中,导入鲤鱼体内的基因是
    (4)、图中三种育种方法中,能够定向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的是方法
    (5)、图中三种育种方法引起的变异均属于(填“可遗传”或“不遗传”)的变异。
  • 19、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小林父母计划生育第三孩。如图是小林绘制的家族中眼睑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显性性状是 , 判断的依据是(填序号)。
    ①爷爷×奶奶→爸爸
    ②外公×外婆→妈妈
    ③爸爸×妈妈→小林
    (2)、若显性基因用 A 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小林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若妈妈再生一个女儿,推断其从爸爸那里得到的性染色体是
    (3)、若小林长大后和一个单眼皮的女孩结婚,他们的后代一定是单眼皮,这个说法对吗?请说明原因:
  • 20、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可遗传变异来改良和培育新品种。下列实例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水肥充足培育的高产西瓜 B、南方的橘种到北方结出枳 C、杂交技术培育的杂交水稻 D、黑暗条件下培育的韭黄
上一页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