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当肾衰竭而无法正常工作时,体内的废物就不能排出,人就会中毒而死亡。肾衰竭患者可使用人工肾脏,通常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以便及时排出体内的废物。

    材料二:1954年,美国医学家默里首次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肾移植手术,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器官移植手术。除肾移植外,心脏、肝等器官的移植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许多患者通过他人捐献的器官获得了新生。我国的器官移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1974年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肾移植手术,1978年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肝移植手术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1)、材料一说明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以形成尿液的方式排出体内废物。除排尿之外,人体排泄的途径还有出汗和
    (2)、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体内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的平衡及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但排尿却是间歇的,是因为膀胱能
    (3)、结合材料二,肾衰竭患者可通过肾移植手术获得新生,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4)、若某人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出现蛋白尿和血尿,则他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2、图1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 该营养物质在图2消化道的内被消化(填代号)。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层食物(填代号)。
    (3)、“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4)、图2中,[④]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
    (5)、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其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有利于
  • 3、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实验设计如下表。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

    加入物质

    放置环境

    滴加碘液

    实验现象

    1

    淀粉糊、2mL清水

    37℃、10分钟

    2滴

     

    2

    淀粉糊、2mL唾液

    37℃、10分钟

    2滴

     

    3

    淀粉糊、2mL清水

    90℃、10分钟

    2滴

    变蓝

    4

    淀粉糊、2mL唾液

    90℃、10分钟

    2滴

    变蓝

    A、试管1、4可作为对照 B、1号试管淀粉糊变蓝、2号试管淀粉糊不变蓝色 C、3号试管在该实验中必不可少 D、温度不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
  • 4、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珍稀动物大熊猫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建立了多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食物的95%来自竹子。与其他熊相比,大熊猫腕部籽骨特化形成“伪拇指”(图1),它让大熊猫拥有了其他熊类不具有的对握功能,可以更好地抓握竹子。大熊猫的颧弓发达(图2),有利于强大咬肌附着。臼齿宽大粗壮,表面有许多细小的齿尖,有利于咬断竹竿、咀嚼竹子。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与普通食肉目动物相似,肠道的长度大概是身体的4倍(一般植食性动物的肠道是身体的10~20倍)。由于肠道短直,大熊猫对植物中营养的消化吸收效率远低于真正的植食性动物。为了满足最基本的营养需要,野外生活的大熊猫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竹子的生长受到光照、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夏季和冬季大熊猫的活动区域并不相同。

    大熊猫在冬季容易生病,例如犬瘟热。犬瘟热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可在大熊猫和犬等动物之间传播。目前,针对犬瘟热还没有特效药物,比较好的防治方法是接种疫苗,但至今还没有大熊猫专用疫苗。在大熊猫保护区周边有人家居住生活,他们饲养的家犬多为散养。科研人员在对大熊猫和散养家犬的调查中发现,它们的活动范围有重叠(图3)。因此,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定期给保护区周边的家犬注射犬用疫苗预防犬瘟热,以达到保护大熊猫的目的。

    我国对大熊猫的保护成效非常显著,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断上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经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但保护大熊猫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1)、经过长期的进化,大熊猫从食肉动物演化为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动物。大熊猫的牙齿与食肉动物相似,具有 , 但并不锋利。它的臼齿宽大粗壮,利于咀嚼竹子。由文中信息可知,大熊猫与吃竹子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还有
    (2)、引起大熊猫患犬瘟热的病毒结构简单,由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在活细胞内,依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3)、对大熊猫和散养犬活动范围调查结果表明,大熊猫和散养犬在季的活动范围重叠程度较大,大熊猫被传染犬瘟热病毒的风险增大。除采取为犬接种疫苗的方法外,请你再提出一种防范措施:
  • 5、同学们到公园进行植物调查,观察到蕨类植物荚果蕨、被子植物月季、裸子植物银杏等多种植物。

       

    (1)、按照图中分类,荚果蕨属于类植物(填字母)。与苔藓植物相比,在荚果蕨体内有专门运输物质的组织,使它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2)、同学们注意到,公园内月季的植株上挂有吊牌(下图)。园内还有玫瑰(Rosa rugosa)和李(Prunus salicina)两种蔷薇科植物。同学们推断二者中与月季亲缘关系近的是

    月季

    学名:Rosa chinensis Jacquem

    科属:蔷薇科蔷薇属

    特征:俗称月月红,又名长春花、月月花等,原产中国,其特点是从春到秋开花不绝,叶片光滑,茎上具有钩刺。

    (3)、银杏是我国特有树种,银杏种子外面没有(填字母)包被,属于裸子植物。

    a.种皮   b.果皮   c.子叶

    同学们调查公园内银杏的数量,记录每棵树的位置、树干基部周长以及树生长的土壤湿度。请你设计调查记录表格

  • 6、砂糖橘果实直径一般4~5厘米,酸甜适口,深受大家喜爱。但若储存不当,容易被青霉菌等微生物侵染,发生腐烂变质。

    (1)、青霉的细胞结构与细菌不同,最主要表现在青霉细胞中
    (2)、用1~2cm长的透明胶带粘取腐烂部位(病斑)略带有绿色的部分,将胶带直接粘在载玻片上,放到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青绿色的 , 青霉通过产生这类细胞进行
    (3)、挑取病斑处的果肉,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视野。这些主要是菌丝。青霉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依靠这些菌丝从果肉中吸收供给细胞利用。
    (4)、青霉会产生毒素危害人体健康。腐烂的砂糖橘剔除了病斑后是否可以放心食用呢?科研人员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研究。

    第一步:选取多个砂糖橘,清洗后在表面切一个“十”字伤口;

    第二步:将等量青霉接种到伤口上,在25℃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待病斑直径为1厘米或2厘米时,分别在多个病斑的腐烂处、距离病斑外延1.0厘米处、2.0厘米处取果肉;

    第四步:检测果肉中毒素的含量,记录并处理数据得到下图。

    由图可以看出,病斑本身直径越大,病斑处果肉中毒素含量 , 距离病斑越远,毒素含量越少。此实验给我们的生活提示为

  • 7、同学们进行“制作细胞模型”的实践活动。
    (1)、小红用超轻粘土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她先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结构:外面的①细胞膜,里面的②细胞质和③液泡、④叶绿体,以及可以控制生物生长发育和遗传的⑤。后续小红还要制作两种结构以完成植物细胞模型的制作。请将这两种结构补充画在图中并标注名称

    (2)、小宇在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时,计划首先在A、B两种材料中选择可以初步模拟细胞膜功能的材料。他查阅资料得知,乳酸钙是一种小分子物质,海藻酸钠是大分子物质,乳酸钙和海藻酸钠相遇后会形成胶状物。小宇分别在A、B材料制成的袋子中放入乳酸钙溶液,然后将A袋放入盛有海藻酸钠溶液的容器中、B袋放入有(图中?处,填字母)的容器中。

    a.海藻酸钠溶液   b.清水   c.生理盐水

    一段时间后,观察袋内外是否有一层胶状物生成。若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填下表),则说明可以选择A作为初步模拟细胞膜功能的材料,B材料不适合。(√表示有、×表示无)


    A袋

    B袋


    袋内侧

    袋外侧

    袋内侧

    袋外侧

    胶状物

    ×

    ×

  • 8、我国是柿的主要原产国之一。柿子(柿树果实)含丰富营养物质,《本草纲目》记载其具有较高的保健功能及药用价值。

    (1)、同学们利用显微镜观察成熟柿子。

    ①取柿子的果皮,尽量刮去果肉,取一小片放在载玻片上的中展平,制成临时装片。在低倍物镜下,先观察到了图1所示视野。为观察最薄部分的结构(图1圆圈中),将装片向方移动,然后换高倍物镜,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看到图2所示细胞。图2视野中的果皮表层细胞排列 , 组成具有功能的组织。

    ②挑取柿子果肉,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视野如图3。图3观察到的是组织,可以储存营养物质。

    ③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柿子是由多种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的。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柿子属于水平。

    (2)、未成熟的柿子发涩,口感不好。这是因为柿子果肉中有许多含有单宁的细胞。单宁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种。在食用时,可溶性单宁刺激口腔,引起涩的感觉。醂(lǎn)柿子是将柿子与成熟的苹果或香蕉一同放在密闭的容器中,3~5天后可脱涩。推测可能的原因是成熟的苹果或香蕉产生某种(填“气体”或“液体”)物质,使柿子中 , 食用时涩感消失。
  • 9、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殖方式等特征 B、生物分类能够体现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C、分类单位等级越低,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少 D、在生物分类单位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 10、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用于制作发酵馒头面包等。同学们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下列几种生物材料。其中酵母菌为(       )
    A、 B、 C、 D、
  • 11、为了研究A、B两种抗生素对甲、乙两种细菌的抑制效果。研究人员将两种细菌混合,分别取等量混合液涂抹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菌落数量变化,可反映抗生素抑菌效果 B、实验结果表明,抗生素A可以抑制乙菌 C、抗生素B对甲乙两种菌都有抑制作用 D、联合使用抗生素对甲菌抑制效果最强
  • 12、鹰是自然界凶猛的鸟类之一,常常盘旋于高空中,敏锐的双眼发现猎物后快速俯冲捕捉猎物。下列有关鹰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可提高飞行的动力 B、呼吸方式独特,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C、体温恒定,增强了适应能力 D、消化能力强,排便快
  • 13、下列关于青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近 B、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 C、青蛙的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D、青蛙只依靠肺就能适应陆地生活
  • 14、飞鱼是一类能在海面上滑翔的鱼。下列关于飞鱼结构和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

    A、有翼状的胸鳍——利于滑翔 B、体表覆盖有鳞片——保持体温 C、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 D、体色背深腹浅——易于隐藏
  • 15、无脊椎动物区别于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A、卵生 B、体温不恒定 C、没有附肢 D、没有脊柱
  • 16、昆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蜕皮。如图所示为蝉和蝉蜕。蝉定期蜕皮的意义主要是(       )

       

    A、能够减轻体重 B、使呼吸更顺畅 C、利于继续生长 D、排出代谢废物
  • 17、生物小组同学利用蚯蚓处理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自制“蚯蚓垃圾处理箱”(如图),混有蚓粪的土壤更适宜养花。观察发现,十几条蚯蚓将50克的垃圾完全分解,冬季需要15天的时间,春季只需要2~3天。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可以影响蚯蚓的生命活动 B、空气不影响蚯蚓的生命活动 C、蚯蚓以厨余垃圾中的有机物为食 D、蚯蚓的活动可以改变土壤环境
  • 18、蛲虫属于线虫动物,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它的身体结构有一系列特征与这种生活方式相适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消化系统复杂,有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B、运动器官发达,有利于在肠道内运动 C、体表有角质层,可以避免消化液的分解 D、生殖器官退化,以减少子代的数量
  • 19、如图是洋葱种子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皮具有保护作用 B、胚芽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C、胚乳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 D、洋葱属于单子叶植物
  • 20、花生种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子叶,花生有两片子叶 B、②为胚芽 C、③为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 D、②③④共同组成胚
上一页 502 503 504 505 50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