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评价一
-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期末评估测试卷二
-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6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基础)
- 【中考真题】山东省青岛市2025年中考生物真题
- 广东揭阳市揭东区第一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第六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 四川省成都市清合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 初中生物人教版(新)八年级上册5.2.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初中生物人教版(新)八年级上册4.7.2 免疫与免疫规划 第1课时 人体的三道防线
- 初中生物人教版(新)八年级上册5.2.2 维护生态安全
-
1、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它们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以下是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体内只有肌肉没有骨骼,靠和协调配合完成运动。(2)、图甲是家兔的骨骼,与人类的骨骼相似,都有由骨组成的脊柱,骨骼是骨与骨之间主要通过等方式相连形成的结构。(3)、图乙中的肱二头肌是由和两部分组成。我们吃饭时,用筷子将菜送入口中,肱二头肌处于状态。(4)、图丙为关节示意图,关节很灵活,离不开[③]内的滑液和[⑤]。(5)、哺乳动物的运动不仅要依靠运动系统,所需要的能量还有赖于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
2、在我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中,很多文人墨客借对动物特征的概括,抒发情怀。请同学们结合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诗词并回答问题:(1)、“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薛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这是毛泽东《送瘟神》中描述的血吸虫对人的危害现象。血吸虫的身体呈对称,消化器官简单,但器官特别发达。(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中描述的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鱼的身体呈型,通过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出自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约客》,诗中描述的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4)、“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蜂》,诗句展现了蜜蜂的勤劳与忙碌。蜜蜂属于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 , 蜜蜂采蜜主要体现了动物能的作用。
-
3、随着海陵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候鸟和一些珍稀鸟类选择来此“做客”。2024年冬,摄影爱好者拍到了非常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黑脸琵鹭,是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最濒危水禽,因长嘴像中国乐器中的琵琶而得名,国际自然资源物种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都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中。完成下面小题。(1)、观察动物的形态,可分析其生活习性与生理特征。关于黑脸琵鹭的推测正确的是( )A、趾间无蹼腿细长,善于游泳 B、嘴扁平且长,善于捕食鱼类 C、水陆都可生活,属两栖动物 D、体表覆羽保温,属变温动物(2)、用望远镜或摄像机记录候鸟捕食过程,运用的方法是( )A、描写记录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3)、候鸟能在空中自由翱翔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身体结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前肢变成翼,有利于飞行 B、牙齿多且分化,利于捕食 C、胸肌发达,为飞翔提供动力 D、骨骼轻、薄,可减轻体重(4)、下图是关于“鹭”的分类图,其中与黑脸琵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苍鹭 B、雪鹭 C、黄嘴白鹭 D、白琵鹭(5)、保护黑脸琵鹭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移入动物园 C、人工饲养和繁育 D、完善法律法规 -
4、周末,小华和妈妈在超市购买了多种多样的食品——速冻水饺,牛肉干,水果罐头、纯牛奶、咸鱼、火腿肠、面包、酸奶、坚果、糖果、葡萄酒等。完成下面小题。(1)、牛肉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备受人们喜爱的美食,其制作原料以黄牛或牦牛为主。下列关于牛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牛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B、牛的生殖方式提高了后代的存活率 C、牛体表被毛有利于保温 D、牛的牙齿出现了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2)、花生是一种广泛食用的坚果,营养丰富。花生的叶是网状脉,根系为直根系。下列有关花生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花生在生物分类上属于“种” B、花生属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 C、花生属单子叶植物纲 D、花生属植物界(3)、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的是( )A、水果罐头 B、葡萄酒 C、面包 D、酸奶(4)、咸鱼能保存较长的时间,其原因是( )A、咸鱼已煮熟,没有细菌、真菌 B、细菌、真菌不喜欢有腥味的鱼肉 C、鱼肉内加入了盐以外的防腐剂 D、咸鱼水分少、鱼肉内有大量的盐分,不利于细菌、真菌的生存(5)、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小华按照不同的方式将购买的年货进行了保存,其中做法及对应原因均合理的是( )A、牛肉干放到潮湿处——增加水分能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B、速冻水饺放到冰箱冷冻室——低温能冻死细菌、真菌 C、水果罐头和纯牛奶不要打开包装——高温灭菌包装,能防止细菌、真菌进入 D、火腿肠常温放置——火腿肠中有防腐剂,能促进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
5、《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标志(如图)内嵌江豚、麋鹿、扬子鳄、朱鹮四种生活在中国湿地的珍稀濒危动物形态和人脸轮廓,意在表达湿地环境、人与动植物和谐共生的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1)、大会标志图中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体表被毛 B、体温恒定 C、胎生 D、用肺呼吸(2)、大会标志图中四种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江豚和麋鹿 B、江豚和扬子鳄 C、江豚和朱鹮 D、朱鹮和扬子鳄(3)、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爬行动物。下列关于扬子鳄的特征中叙述正确的是( )A、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B、体温恒定,适应多变的环境 C、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 D、生殖发育脱离了水环境限制(4)、近年来,政府推行了一系列举措,长江流域武汉段监测到的江豚数量逐步上升。下列与之无关的是( )A、建立江豚自然保护区 B、禁止在禁渔期、禁渔区进行捕捞 C、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D、生活、工业污水必须处理后排放(5)、麋鹿奔跑的动作包括以下步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①骨绕关节活动 ②骨骼肌收缩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④骨受到牵引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
6、下图是常见的微生物的形态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都是单细胞生物,二者都有细胞壁 B、丙中提取的物质可以杀死某些甲代表的生物 C、丁属于大型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腐生生活 D、甲、乙进行分裂生殖,丙、丁进行孢子生殖 -
7、蚕农发现,雌雄蚕蛾能在出茧后的较短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个体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流 B、蚕蛾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C、“气味”是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D、可以利用这一原理诱杀蝶蛾类农业害虫
-
8、生活中,动物与人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蚊、蜱、螨叮咬人,能够传播疾病 B、农田中放养青蛙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 C、鸡、鸭、鹅等家禽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D、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
-
9、无花果具有清热生津、解毒消肿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枝柯如枇杷树,三月发叶如花构叶。五月内不花而实,实出枝间,状如木馒头,其内虚软”。判断无花果属于(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
10、下列关于仿生实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长颈鹿的皮肤——飞行员抗荷服 B、蜻蜓的翅膀——人造卫星控温系统 C、鲸鱼的鳍——风力涡轮机叶片 D、人脑的功能——智能化机器人
-
11、蛇没有四肢,但它属于爬行动物,其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 ②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 ③用肺呼吸 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珊瑚礁为鱼类提供栖息场所 B、食用生鱼片安全无害 C、蛭素可防止血液凝固 D、鲍鱼和乌贼的壳可以入药
-
13、蚯蚓一般穴居生活,但夏季大雨后,经常会看到蚯蚓爬到地面上活动。你认为原因是A、雨后的地面空气凉爽 B、雨后的地面食物丰富 C、雨后的土壤重量加大,压迫蚯蚓 D、雨后的土壤中缺少氧气
-
14、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 )A、皮肤 B、外骨骼 C、贝壳 D、细胞壁
-
15、福寿螺被列为我国重大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其生活在淡水中,身体柔软,有螺旋状的贝壳保护身体。以下关于福寿螺叙述正确的是( )A、身体都呈辐射对称 B、体表都具有鳞片 C、运动器官是足 D、呼吸器官是肺
-
16、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鹰在空中盘旋,鱼儿在水中穿梭。以上所描述的两种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是( )A、飞行、游泳 B、爬行、跳跃 C、奔跑、游泳 D、行走、奔跑
-
17、下列有关无脊椎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腔肠动物有口有肛门 B、扁形动物都是寄生虫 C、线虫动物身体分节 D、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淡水或海水中
-
18、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以下剪纸图案代表的动物中,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
B、
C、
D、
-
19、自然界有许多微小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千差万别。下图所示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
酵母菌
B、
蚂蚁
C、
变形虫
D、
大肠杆菌
-
20、粮食储存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少,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运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