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滴的是生理盐水 B、②撕取材料要薄而透明 C、③可以防止细胞重叠 D、出现乙视野是④步骤的问题
  • 2、下列选项中,除哪项外均是真菌菌落的特征(  )
    A、菌落较小 B、菌落常呈绒毛状 C、有多种不同的颜色 D、菌落比较大
  • 3、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是蝉蜕,其实指的是节肢动物的(  )结构。
    A、外骨骼 B、贝壳 C、鳞片 D、角质层
  • 4、绦虫和蛔虫,都营寄生生活。请推测它们最发达的结构是(  )
    A、呼吸器官 B、生殖器官 C、消化器官 D、运动器官
  • 5、如图所示是细胞核、染色体、DNA、细胞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②是DNA C、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D、小羊多莉的诞生证实了细胞质是遗传信息库
  • 6、红豆杉是我国特有的物种,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其种子上端裸露,无果皮,外有红色肉质结构。你认为这类植物应该统称为(  )
    A、双子叶植物 B、单子叶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 7、蕨类一般只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矮小怕光 B、根系吸水能力较弱 C、体内无输导组织 D、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 8、如图是植物、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④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C、甲、乙都有③和⑥两种能量转换器 D、甲是植物细胞,⑤液泡中储存着糖分等
  • 9、下列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指示植物的是(  )
    A、水绵 B、地钱 C、桫椤 D、银杏
  • 10、养鱼缸长久不换水,缸内壁会长有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是由于什么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的?(  )
    A、藻类 B、满江红 C、肾蕨 D、葫芦藓
  • 11、某同学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它的趋性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为伸缩泡,能排出多余水分和废物 B、用滴管从草履虫培养液底层吸取 C、氧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通过②表膜来完成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趋利避害
  • 12、下列诗词中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生物特征

    A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

    鲸浮出水面,产生雾状水柱

    生物能进行呼吸

    D

    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

    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A、A B、B C、C D、D
  • 13、下列关于微生物与人类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链球菌——使人患猩红热 B、酵母菌——制作酸奶、泡菜 C、真菌——产生抗生素 D、病毒——转基因或转基因治疗
  • 14、观察、调查是生物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的顺序一般是:显微镜→放大镜→肉眼 B、调查过程中不需要做记录 C、用红外摄像机记录东北虎夜间活动,属于观察法 D、调查时,不感兴趣的应不予理睬
  • 15、北京香山枫叶出现红色,是由于花青素存在于细胞(  )中的缘故
    A、叶绿体 B、细胞核 C、液泡 D、细胞膜
  • 16、2023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这一版较2022版新增10027个物种,其中新增1476个动物物种。上述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遗传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基因的多样性
  • 17、【活动二】探究留叶数量对月季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月季扦插成活后,同学们观察到月季生长状况存在差异。联想到老师扦插月季时,不同枝条上端保留的叶片数量并不一致,于是作出猜测:枝条保留叶片的数量,可能对月季扦插枝条的生根率有影响,故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生长状况良好的同品种月季植株;

    ②从枝条上截取20厘米作为插穗,分为 A、B、C三组,每组30条插穗;

    ③将插穗底端插入同种培养液中,将A、B、C三组培养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生根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组别

    月季插穗的生根率(%)

    第10天

    第20天

    第30天

    A组

    不留叶

    1

    22.9

    72.9

    B组

    留2片小叶

    10.4

    53.1

    95.8

    C组

    留5片小叶

    12.5

    52.1

    92.7

    (1)、同学们设计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3)、除月季自身因素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其扦插生根率,请举出一个影响月季扦插生根率的环境因素:
    (4)、月季扦插繁殖属于(填“有性”或“无性”)生殖,这种繁殖技术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 18、【活动一】扦插月季

    前期准备

    1.月季枝条的选择:挑选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芽饱满的枝条。

    2.沙壤土准备:按照沙子 :黏土=3:1的比例将沙子和黏土混合,制作沙壤土。

    3.工具准备:剪刀、喷壶、花盆、小木棍等。

    (1)、扦插操作

    ①处理枝条:用剪刀将月季枝条剪成10~15厘米长的茎段,茎段要有节,保留少量叶。茎段下部剪成(填“平”或“斜”)口,能增加枝条与沙壤土的接触面积,利于吸收水和营养物质。茎段上部剪成平口。

    ②扦插:在花盆中装入沙壤土,用小木棍在沙壤土上插孔,深度约为枝条长度的 13~12将处理好的月季枝条插入孔中,轻轻压实沙壤土,确保枝条直立不倒,具体操作如图所示。若扦插多株月季,间距需保持在5~10厘米,避免过于拥挤影响作用。

    (2)、后期养护

    ①浇水保湿:扦插后,用喷壶均匀喷水,使沙壤土充分湿润,但喷水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枝条进行作用。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沙壤土湿润和环境湿度。

    ②温度与光照控制:将扦插好的月季放置在通风良好、有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温度保持在20~25 ℃,利于枝条生根。温度过高,作用加快,枝条易枯萎;温度过低,生根速度慢。

    ③观察生长情况:扦插后,观察月季枝条的生长状况。一般7~10天,枝条开始生根。

    ④移栽:待月季长出新根后即可移栽,过程中注意保护其幼苗的 , 提高移栽成活率。

  • 19、为了了解眼球成像的原理,同学们制作了可调节的眼球模型,并探究了近视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
    (1)、【环节一】选材制作

    同学们制作好的眼球成像模型如图1 所示,他们材料选取和制作步骤如下:

    ①制作眼球主体:同学们选择使用白色硬纸板搭建眼球的主体轮廓,因为其能模拟出眼球最外层的。然后,纸板一侧剪去一个圆形,装上由多片叶片组成的可调节光圈,这些叶片相互重叠能够围成不同大小的孔径。这些黑色叶片可以用来模拟含有色素的 , 该结构中央围成的孔径是 , 可通过调节扳手控制

    ②制作眼球前部:水透镜通常由透明材料制成,同学们利用该特点制作了的模型,通过用推拉注射器(水透镜调节器)的推杆,增多或减少水透镜中的液体量,用以模拟眼球结构中内平滑肌的舒张和收缩引起曲度变化的过程。

    ③制作眼球后部:在水透镜的对面位置,放置一块白板,用于模拟能够形成物像的。光源选用“F”字母光源,来模拟

    (2)、【环节二】模型优化

    有同学认为,该模型的结构不够完整,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大脑形成视觉:增加用黏土制作的脑模型,用追光流水灯带连接眼球成像模型和脑模型。灯带模拟的是能将信息传递给大脑特定区域的。经过同学们的优调整后,最终的模型如图2所示。

    (3)、【环节三】应用探究

    ①模拟正常眼的成像:打开“F”字母光源开关并调节其在轨道上的位置,直至白板上呈现出清晰的物像,记录轨道的刻度为t,此时为模拟眼球的正常成像。白板模拟的结构上具有的细胞,可形成物像。

    ②模拟视觉的形成:光敏电阻传感器感受到“F”字母光源的刺激后,可控制光敏开关自动闭合,使流水灯带的 LED 灯依次循环闪亮,模拟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导到 , 从而形成视觉。即视觉形成的路径为:光线→角膜→房水→→玻璃体→→视神经→

    ③模拟光线调节:同学们通过调节光圈调节扳手来模拟大小的变化,同时观察光屏上物像的变化。当光源在轨道的位置固定不变时,发现圆环越小,光屏上的物像越(填“暗”或“亮”)。

    ④探究近视的形成:当他们向水透镜中加水时,水透镜的曲度(填“增大”或“减小”),在光屏上形成的物像模糊,需要将光源向轨道刻度 t 的(填“左”或“右”)侧移动,才能看清物像。由此可知,近视的成因之一是

    ⑤模拟近视矫正:得出近视成因后,同学们将焦距合适的(填“凹”或“凸”)透镜放在光源和水透镜之间,再调节光源的距离,使物像清晰。

    ⑥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请列出两项预防近视的措施:

  • 20、同学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光照时间的长短会对家蚕的生长产生影响。于是同学们将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150 只家蚕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了如下表的实验:

    组别

    温度(℃)

    光照时间

    (小时·天-¹)

    蚕茧重量

    (克·粒-¹)

    1

    25

    每天 24 小时自然条件

    1.69

    2

    25

    每天 24 小时全部光照

    1.74

    3

    ?

    每天 24 小时全部黑暗

    1.68

    (1)、表中实验条件“?”为 , 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蚕的其他生长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这样做的目的是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照条件为时,蚕茧重量最高。
    (3)、蚕茧重量是反映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你从提高蚕茧质量角度为蚕农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