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课内阅读。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hé hè)似(shì sì)的一步一步,慢授地务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爱,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shà chà)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晴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选文选自作家的《》,文章是按顺序来写的。(2)、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音。(3)、选段抓住了太阳的、和写出了日出的景象。(4)、读划线的句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升”“冲破"“跳出”生动地写出了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当的威力。 B、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海上日出的情景。 C、这句话展现了海上日出的动态美,描绘了二幅壮观的“红日出海图”。 -
2、根据所学填空。(1)、花之美各美其美,梅花有凌寒独放的美“已是悬崖百丈冰,”;桃花有明艳可爱的美,“桃花一族开无主,”。淳朴的乡村里,杨万里看到的是“篱落疏疏一径深,”;在乡间田野里,范成大看到的是 , 麦花雪白菜花稀”。(2)、人应该发奋图强,与时俱进,正如《周易》里说的:“天行健,”;我们应该勤奋刻苦地学习:“;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要多读诗歌,因为艾青说“诗是 , 诗给”。(3)、这学期我学匀了:写的《天窗》,知道原来它可以引出人数不清的联想,充满。学习了写的《猫》和丰子恺写的《》,知道了动物还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学习了《小英雄雨来》,我很佩服雨来的精神;学习了写的《》,让我明白了人鱼公主可贵品质……在这学期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 , 因为。
-
3、句子练习(1)、雨来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改为比喻句)(2)、老师的表情十分严格。(修改病句)(3)、仿写(从给定词语中选一个,用冒号仿照例句写话):
例: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词语:搞笑的爸爸 帅气的老师 好学的同学
(4)、一位旅客正出神地望着窗外那笔直的白杨树。(缩句) -
4、补充词语并造句
惊天地 危不惧 铁杆成 已为人
造句:
-
5、形近字组词
肝 秆
涣 焕
沦 抡
骏 峻
-
6、同音词填空(1)、fàn:吃 广 面 人 卖(2)、jiān:锐 持 膀 职 饼
-
7、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shuò
pī miàn
dēng lù
chí dùn
méng lóng
-
8、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经历过许多难忘的事情,有开心的、难过的、感动的、后悔的……请选择一件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下来,题目自拟。
要求: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50字。
-
9、课外阅读。
一件难忘的小事
①在我人生的旅途中,现在想来,虽经百事,但留有印象的并不多,只有一件小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②1996年,我在泰国工作。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里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fù fèi),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到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的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心生厌恶(è wù)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轻柔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③我思索了一下,想起书房里堆有一地的旧报纸,这才喝住了狼狗,打开了院门,请他们进来搬报纸。我站在门边,看着母子俩来回运作,这才注意到中年妇女有点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她,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在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却能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望着脸色蜡黄的瘦弱小男孩,我心生怜悯地少收30元泰币,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④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狼狗狂吠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时,看到了刚刚走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她开口,我不耐烦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少收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⑤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项链。我一怔,细细看去,正是我遗失了的那条金项链。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捧回了我的心爱,要知道,这是我和我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⑥这时中年妇女轻轻地说:“项链是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我快快地送回来”。
⑦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中掏出100元泰币送给小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⑧母子俩(liǎ liǎng)按照泰国人的礼节,双手合十,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lǔ lǚ),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1)、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本文采用的记叙方式是。(3)、根据文章回答:①第②段中“我”为什么会对母子俩“心生厌恶”?
②第③段中“我”为什么要“思索了一下”才打开院门?
(4)、第③段刻画了中年妇女和小男孩什么品质?中年妇女:
小男孩:
-
10、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选自《》(2)、解释加点字。问其故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3)、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填写他们的观点与理由。人物
观点
理由
第一个孩子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第二个孩子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孔子不能决也”说明( )A、孔子学识浅薄,比不上孩子 B、孔子对待学问实事求是 C、孔子不忍心作出判断 D、孔子缺乏科学探究精神(6)、“两小儿辩日”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
11、快乐读书吧。(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国作家 , 是书中的主人公。(2)、按照《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下列情节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发现野人 ②抗争病魔 ③重返故乡 ④海上冒险
A、①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③(3)、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你从鲁滨逊身上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
12、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时间是无形的,朱自清却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影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 如薄雾,。”让我们懂得了。把你想到的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写出一句来:。(2)、学习态度要端正,“一人虽听之, , 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个人的学习态度我们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3)、爱无处不在。爱是呵护:“ , 润物细无声。”爱是不舍:“ , 还来就菊花。”爱是规劝:“良药苦口利于病,。”爱是忠诚:“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
13、按要求写句子(1)、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句)(2)、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改为转述句)(3)、他的家乡是一个小镇。(改为夸张句)
-
14、将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而含 跃跃 赴汤
箱柜 知非 见知
-
15、划去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勉强(qiáng qiǎng) 提供(gōng gòng) 模样(mú mó)
薄雾(bó báo) 尽管(jǐn jìn) 附和(hé hè)
-
16、看拼音,写词语。
kāng kǎi
kū wěi
wǔ mèi
jīng yíng
pái huái
jì mò
kū long
kòng zhì
dì yù
bō xuē
-
17、作文:成长路上的那束光
提示与要求:①回顾你的小学生活,是什么像“光”一样指引、温暖、激励着你的成长?是一个人(老师、同学、家人)、一件事、一本书、一句话、一个道理、一种品质(如坚持、勇气、善良)……②请你围绕中心,选择具体、真实的事例来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这束“光”的力量,表达真情实感。③尝试运用本学期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开篇点题、首尾呼应;围绕中心意思写;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恰当地运用环境描写衬托心情等。④题目自拟或者也可以用“成长路上的那束光”。⑤书写整洁且不少于45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和校名。
-
18、探秘马铃薯之旅。
马铃薯的秘密档案
材料一:马铃薯小百科
马铃薯,茄科茄属植物,我们亲切地称它为“土豆”、“洋芋”。到看它其貌不扬、浑身是泥,它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被誉为“地下苹果”、“第二面包”。
营养价值: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钾等。一个中等大小的带皮马铃薯(约150克)提供的维生素C,几乎相当于人体每日所需要的一半!同时,它的钾含量比香蕉还高,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适应性:马铃薯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它喜欢冷凉的气候,但也能在多种土壤中生长。其块茎(我们吃的部分)既是繁殖器官,也是营养储存库。当环境不利时,地上的茎叶可能枯萎,但只要地下的块茎完好,条件合适时,新的生命就能再次萌发。
传播与家乡: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大约在明朝末年传入中国。它适应性强、产量高,很快就在中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和西南山区广泛种植,成为许多地方(尤其是我们的家乡)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材料二:家乡近三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与平均亩产变化趋势
年份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家乡马铃薯种植面积(万亩)
3.0
3.2
3.5
家乡马铃薯平均亩产(公斤)
1950
2030
2200
材料三:生活小观察
小明的妈妈买回来一袋红皮马铃薯。小明帮忙削皮时发现,削好的马铃薯表面很快变成了淡淡的粉红色。小明很好奇:这是怎么回事?是马铃薯坏了吗?
(1)、信息提炼。①根据材料一,马铃薯在全球粮食作物中排名第几?它有哪些美称?(至少写出两个)
②马铃薯块茎最重要的两个作用是什么?(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作答)
(2)、图表解读(选择正确答案)。①观察材料二的表格,近三年家乡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整体呈现什么趋势?( )
A.上升
B.下降
C.平稳②近三年家乡马铃薯的平均亩产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
A.上升
B.下降
C.平稳③哪一年的亩产增长很明显?( )
A.2022年
B.2023年
C.2024年(3)、科学探究。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以及你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小明削皮后马铃薯变色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提示:联系马铃薯含有的某种成分与空气接触后的常见反应)
②联系生活实际与科学知识,想想这种变色会影响马铃薯的食用吗?为什么?
(4)、理解感悟。结合材料一中马铃薯的适应性“特点及其”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作用,分析马铃薯能成为你家乡(及许多地方)重要作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简述它体现的价值?
(5)、创意设计。家乡要举办首届“马铃薯文化旅游节”,假如你是马铃薯推广小达人,请你设计一条突出家乡马铃薯特色且朗朗上口、富有吸引力的广告语。
-
19、探索航天科技。
中国航天再创辉煌
2025年4月29日,中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洋、蔡旭哲在太空站工作6个月后,终于顺利回家。
飞船返回地球的过程充满科技力量:
脱离空间站:飞船首先与天宫空间站分离,调整方向对准地球;
穿越大气层:返回舱以每秒7.9公里的高速进入大气层,摩擦产生上千度高温,舱外形成“火焰护罩”;
黑障区惊险穿越:高温导致无线电信号中断约4分钟,地面人员屏息等待;
降落伞护航:距地面10公里时,降落伞层层打开,将速度降至汽车行驶般缓慢;
着陆反推火箭:离地1米时,底部火箭瞬间点火,实现“软着陆”。
此次返回运用了智能自适应控制系统,自动调整降落角度;舱内缓冲座椅保护航天员安全;着陆场北斗导航网格精准定位,仅11分钟就发现返回舱!
神舟十九号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在生命保障、精准回收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为未来登月计划奠定基石。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1)、短文标题《中国航天再创辉煌》中的“再”字传递了哪些信息?(2)、请你认真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列括号内。①神舟十九号返回舱着陆的日期和地点是?( )
A.2025年4月29日,文昌发射场
B.2025年4月29日,东风着陆场
C.2025年4月30日,东风着陆场
D.2025年4月30日,酒泉卫星中心②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舱外温度可达?( )
A.数百摄氏度
B.上千摄氏度
C.接近零下200摄氏度
D.与地面温度相同③以下哪项技术没有在返回过程中使用?( )
A.北斗导航定位
B.缓冲座椅保护
C.深海潜水救援
D.反推火箭减速(3)、为什么“黑障区”最危险?请简要作答。(4)、将返回舱着陆的关键步骤用阿拉伯数字排序:( )穿越高温大气层
( )降落伞打开减速
( )反推火箭点火软着陆
( )与空间站分离调整方向
( )黑障区信号中断
-
20、思辨古人智慧。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阅读古文,请为下列题目选出正确答案。(填序号)①两小儿争论太阳何时离人更近时,分别用到了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
A.大小变化 温度变化
B.颜色变化 声音变化
C.形状变化 风向变化②两小儿的观点看似都有道理,但现代科学证明他们的结论都是错误的。这告诉我们( )。(多选,有两个正确答案)
A.观察现象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结论
B.要敢于质疑权威人物(如孔子)
C.解决问题需要科学知识和工具(2)、如果你是第一个小孩,你会用现代语言这样向朋友解释你的观点:“早晨太阳看着像 , 中午却像 , 当然是早晨更近啦!”(填两个日常物品,短文中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