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鉴赏
(一)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二)林中小景
金波
阳光透过枝叶,染上嫩绿的颜色。
风,打着呼哨,在叶面上轻轻滑过。
流进树林里的空气,也变得又甜,又柔和。
因此,在每棵树上,都挂着小鸟的歌。
(1)、读了片段一,我能用多种方法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句话的意思。染 rǎn ①用染料使东西着色:~布;②得病或沾上坏习惯:传~、~病。 ⑴我会用查字典(如右图)的方法,句中“染”的意思是。(填序号)
⑵我联系上文“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染绿”的原因是
⑶在生活,还有很多事物被“染绿”了,我想到这样的画面:
(2)、读到“人影碎了”,同学们展开讨论。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 “人影碎了”是因为钓上来的鱼儿把平静的水面给打破了,画面更有动感。
②读到“人影碎了”,平静的湖面被打破了,我感到很伤心。
(3)、“染”和“碎”让我们想到了很多画面。读片段二,以下对加点字的说法不恰当是( )。A、一个“染”字,我看到阳光透过翠绿的枝叶照射进林中。 B、通过“滑”字,我感受到了打着呼哨的风是那样的急促。 C、读到“挂”字,我听到了欢快的歌声在枝头久久地回荡。 -
2、读目录节选,结合语境,回答问题。
目录一
刻舟求剑…………56
滥竽充数…………58
掩耳盗铃…………60
叶公好龙…………62
目录二
农夫和鹰…………21
乌鸦喝水…………24
狼和小羊…………31
老鼠开会…………36⑴目录一来自 , 这本书常以作为故事题目;
目录二来自 , 这本书常以作为题目。(填序号)
A.《伊索寓言》
B.《中国古代寓言》
C.《主要人物》
D.《主要事情》⑵猜人物,连一连。
①他非常喜欢龙,但是见了真龙,却吓得逃走了。 农夫
②他滥用善心,救了一条蛇,险些害了自己。 叶公
⑶每次老师检查背诵课文,小刚总是和同学们一起“大合唱”,但单独背诵时,他就露馅了。我发现小刚的情况和目录一的故事《》相似。
-
3、阅读下面这则通知,完成题目。(1)、这则通知的内容与格式存在2处问题,请用修改符号在原文改一改。
通 知
6月25日上午8点,请到学校报告厅集合全体同学,参加“古诗飞花令”活动。
6月24日
班主任:李老师
(2)、飞花令,是古人饮酒助兴的一种文字游戏,所说的诗句中必须带有同一个关键字。让我们一起走入“古诗飞花令”现场玩一玩。小嘉:“花”是江边之花,“ , 春来江水绿如蓝。”
小瓯:“花”是春日使者,“ , 春江水暖鸭先知。”
小语:“花”有欣喜之情,“人间四月芳菲尽,。”
小文:“花”可寄托哀思,“借问酒家何处有?。”
(3)、“古诗飞花令”活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以下描述不恰当的是( )。A、小林面对强敌,沉着应答,真可谓是兵来将挡 , 水来土掩。 B、每一位参赛选手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真可谓是争夺斗艳。 C、听说他胆子很小,但今天在赛场他自信从容,真是眼见为实 , 耳听为虚。 -
4、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午后,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发出____(顺耳 悦耳)的哗哗声。海鸥在空中翱翔,它们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新的一天的到来。小螃蟹在沙滩上用小钳子____(敲击 打击)着沙粒、如同一位演奏家,神气极了!
(1)、选出括号中合适的词语。(2)、“神气”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下列句子的“神气”和上文意思不一样的是( )。【神气】①神态和表情;
②精神饱满。A、铁罐用轻蔑的神气奚落陶罐。 B、孩子们带上红领巾,神气十足。 C、同学们在运动会中获得第一名,显得很神气。(3)、大自然处处是美景,让我们跟着课本去旅行,继续领略它的美。(按课文内容填空)清晨,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的,像一个个碧绿的。黄昏,抬头仰望天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
-
5、学校举行传统节日游园会,下列活动安排不合理的是( )。A、在春节展区,大家吟诵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在端午展区,小嘉体验了包粽子、编蛋袋、插艾草的习俗活动。 C、在中秋展区,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制作、品尝寓意着团圆的元宵。
-
6、下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瞭望(liáo) 厉害 辨认 B、前爪(zhāo) 莲蓬 没精打采 C、匀称(chèn) 形状 懦弱 D、夹袄(jiá) 脊背 相题并论
-
7、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在大自然的奥秘中,biàn huàn无穷的场景如童话般展现。tòu míng的湖面映照着天空,仿佛是一面镜子。chuí liǔ轻拂水面,xīn rán舞蹈。小鱼在水中bō dòng着浪花,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
-
8、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地抄写到下面的方格里。
追着小鸟。走进密林:追着小溪。走进深山;追着会飞的花朵。我们走进大自然! -
9、阅读理解
聊聊“马拉松”那些事
材料一:马拉松运动起源于公元前490年发生的波斯人和雅典人之间的希波战争。这场战争雅典人获得了胜利,士兵菲迪皮茨狭步42.195公里到达雅典告诉人民胜利的喜讯。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倒在地上死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5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
材料二:跑步不仅强健体魄,更是展现积极生活态度的绝佳方式,有助于消除疲劳,提升基础代谢,让身心焕发活力。随着跑步人群的显著增加,马拉松赛事在中国迅速普及,成为许多人展现运动热情和毅力的平台。每年,无数的马拉松赛事遍布各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赛者。为了让更多人群体脸马拉松的乐趣,除了常见的“全马”,还有“半马”“四分马拉松”“迷你马拉松”等各种形式(见表1).
表1 马拉松赛事类型
类型
全马
半马
四分马拉松
迷你马拉松
超马
公里
42.195公里
21.1公里
10.55公里
3公里,5公里
50公里,100公里
刚刚过去的4月21日,成为2024年的马拉松狂欢日。这一天有超过50场马拉松赛举办,近50万人跑上赛道。慈溪马拉松比赛设半马组和迷你马拉松组,吸引了6000多人参加比赛。
材料三:马拉松赛事的普及使许多人在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盲目加入这场运动潮流。一些参赛者忽视了马拉松对体能和心理的严苛要求,没有进行必要的体检和训练,就急于报名参加比赛,往往导致运动伤害的发生。
马拉松热潮还诱发了一种错误的比赛心态。不少人将完成马拉松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和炫耀资本,他们关注的是完成比赛的荣誉而非过程中的健康享受。这种心态可能促使他们在身体发出危险信号时选择忽视,继续强行比赛,从而加重身体损伤。
——摘自“新浪网”(有删改)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对的选“Y”,错的选“N”。①马拉松运动起源于1896年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②所有热衷参加马拉松赛的选手,都会将其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
③马拉松赛事根据距离分为不同类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赛者。
(2)、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①、各地掀起马拉松赛热潮、②。小慈想了解马拉松赛事类型,你建议他阅读材料③。(3)、六年级学生小慈平时喜欢运动,想参加慈溪的马拉松比赛。关于他能否参加,家人有不同意见。请你选择正方或反方进行陈述,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再借助上述材料说清理由。 -
10、 阅读理解
弓
①每天早晨,小提琴家都会出现在三楼阳台上。他举起锃亮的提琴,一抖长弓,优美的乐曲便流淌出来。
②突然,沉重单调的“嘭嘭”声从楼下传来,盖住了琴音——一个穿着蓝粗布衣裳的人头也不抬地在弹棉花。
③小提琴家认识这个弹棉花的孩子,他是黑豆儿,十四五岁,又瘦又矮,但比城里孩子结实。他是跟着大伯从温州农村来北京弹棉花的。
④小提琴家听说了孩子的遭遇:父母双亡,好心的伯父收养了他,可伯母整天对他甩脸色。后来他听说伯父上北京城弹棉花,抱着伯父的腿哀求着一定要跟来。
⑤有一天,小提琴家路过小棚时,听见黑豆儿在跟伯父争执:“这床被套中间还是生的呢,你就网线了?这是一个盲人老奶奶的被套……”
⑥“就是呀,一个盲人能看见什么?”大伯反驳道。
⑦“那就更不应该了!她失明了,就够可怜了!”孩子有点儿激动,声音发颤,“我来弹,给老奶奶弹一床软乎的被套。”
⑧小提琴家扶着白杨树,思潮翻滚。他真想跑进去好好亲一亲这个心地纯洁的好孩子。
⑨不久后,伯母生病,伯父暂时回家了,留着黑豆儿独自守着小棚子。就在这时,一场意外降临到了这个孩子的头上!
⑩那天中午,不知是谁,把一个没输天的烟蒂扔在了黑豆儿住的小棚门口的棉絮上,眨眼工夫,小棚子就处在一片火海之中。从外面回来的黑豆儿看到这情景,愣了一下便一头扎进火海,发疯似的在浓烟和火光中抢抓着:“我要棉花!我要弓啊……”
⑪大火扑灭了,但用汗水换来的全部钱和粮票、他和伯父一年四季的衣服、可弹十床被套的棉絮,还有那苦心营造起来的棚子,一切都化为灰烬,只有一堆尚未烧尽的棉絮还在冒着淡黄的烟,散发着难闻的焦味。大火附近的白杨树的叶子被烤干,一阵风吹过,摇摇摆摆地飘落下来,好似肃杀的秋天突然来临了。
⑫黑豆儿紧紧地抱着弓,两眼直勾勾地望着一摊灰烬,宽大的门牙紧紧地咬着失去血色的厚嘴唇。他已不知道哭泣,只有那不住翕动着的鼻翼,使人感觉到那颗幼小的心还在胸膛里痛苦地跳动着。
⑬那几天,大伙儿见黑豆儿可怜,纷纷伸出热情的手。那几户送来棉絮而未得到被套的人家,压根儿就不询问此事。有一天,黑豆儿碰上了一位曾送来棉絮的老大娘,便掏出这几天挣来的钱要赔她,老大娘却说自己根本就没送过棉絮,说完还逃跑似的匆匆走了。
⑭伯父回来后,两人又搭了一个新的棚子开始营业。小提琴家无意中发现一件事,加工费由原来的两元改成了一元五角。他问黑豆儿的伯父:“你们现在正是需要钱的时候,怎么还降价?”
⑮伯父说:“豆儿总觉得欠了大伙那么多……”原来,黑豆儿是用一种让人觉察不出的方式偿还人们给予他的一切!
⑯冬天匆匆过去,春天来了,黑豆儿快要回浙江老家了,来年来不来还说不准。临走之前,小提琴家找到黑豆儿,说:“豆儿,你手中的那把弓,能拉出比我拉的更好听的曲子。”黑豆儿疑惑不解。小提琴家含着泪一把将黑豆儿抱在怀里:“孩子,你一定要保护好你这把珍贵的弓啊!”
——选自曹文轩《弓》(有删改)
(1)、读第⑤-⑮自然段,把情节补充完整。
黑豆儿与伯父争执,坚持为盲人奶奶弹软乎的被套。→(1)→大伙儿帮助黑豆儿,老大娘不要黑豆儿赔她的钱→(2)(2)、读第⑫自然段画线句,联系上文,想象黑豆儿此时的心理活动。此时,很多想法涌上黑豆儿心头:
(3)、选文结尾,小提琴家说“黑豆儿的弓能拉出比他拉的更好听的曲子”,并要他“保护好这把珍贵的弓”。对此,你的理解是。(4)、小说原文里,小提琴家为黑豆儿创作了一首独奏曲——《一个从乡下来的孩子》。请结合小说内容,从不同角度有条理地阐述小提琴家创作曲子的原因。(不少于60字) -
11、阅读理解
匆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阅读链接: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1)、作者把时间比作轻烟、薄雾,你觉得合理吗?为什么?(2)、画线句表达了作者①的内心感受。与“阅读链接”比较,这样表达的好处是②。 -
12、小慈和同学们一起漫步于世界名著花园,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三本著作。请你选择其中一本,制作一张人物名片。
书名
①
人物
②
人物特点1
③
相应事例
④
人物特点2
⑤
相应事例
⑥
-
13、根据阅读积累,完成填空。(1)、读书,明事理。读《论语》,我明白学习应实事求是:① , 不知为不知,是②;读《学弈》,我懂得学习应全神贯注:其一人③ ,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④ ,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⑥ , ⑥。(2)、读书,促共情。读“月落乌啼霜满天,①”,我感伤于张继的孤独惆怅;读“却看妻子愁何在,②。③ , ④”,我感慨于杜甫的满腔喜悦:读“锺子期死,伯牙⑤ , ⑥ , 以为⑦”,我感动于知音间的惺惺相惜。
-
14、小慈所在的学校正在举行读书节活动,请你共同参与。阅读同学们的读后感,加点部分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如高山流水 , 语言自然顺畅。 B、这篇文章让我明白要善于在生活中见微知著 , 从而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阅读名著时要用心,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书中的内涵。 D、主人公到花甲之年才后悔年少时没有惜时读书,真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啊!
-
15、六年级组织了“家乡的风俗”研学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唐玄宗曾诗云“五音调夏钧”“长丝续命人”,反映了唐代端午节听五音雅乐、佩戴五彩绳的习俗。“五音”“五彩”分别是指( )。A、宫、商、诀、徵、羽;蓝、青、赤、白、灰 B、宫、商、角、 徵、羽; 黄、青、赤、白、黑 C、工、商、角、徽、羽;黄、绿、赤、白、灰 D、工、商、诀、微、羽:黄、青、紫、白、黑
-
16、同学们参观了革命英雄王仲良的故居“燧石园”。“燧石”质地坚硬,击之能取火照明,借此比喻英雄品质。以下诗词所写事物也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是( )。A、王维《鸟鸣涧》 B、张志和《渔歌子》 C、于谦《石灰吟》 D、范仲淹《江上渔者》
-
17、活动演讲稿中带点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黎明的光洒向大地,顷(qīng)刻间驱散了无尽的黑暗。 B、在澄碧的白洋湖西南岸,革命烈士陵(lín)园庄严肃穆。 C、子弹如雹子一般,不间段地从战士们的双眸(mó)前飞过。 D、年过期颐(yí)的老人讲述着80多年前的悲壮战事,依然慷慨激昂。
-
18、根据语境写词语,完成活动开幕词。
如果慈溪有颜色,那一定是shēn zhòng①的红色。在七星桥畔,面对敌人的qīn xí② , 战士们顽强dǐ kàng③ , 勇于xI shēng④; 在洪魏古村,面对yán jùn⑤的jú shì⑥、革命者坚定信念,共度kùn jìng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寻访红色慈溪!
-
19、成长路上的每一次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汗水。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在哪件事情上付出了努力和汗水,并且成功了呢?请你写下来,分享给大家吧。
要求:题目自拟,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还可以写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字数300字左右。
-
20、阅读理解
父亲陪我跑步
①我父亲是个体育老师,不幸的是一次为学生做跨栏示范动作时,因跑道打滑摔伤了膝骨。医生诊断膝骨以下的肌肉经络已坏死,必须截肢。这对父亲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打击,他离不开运动。父亲装上假肢,经过炼狱般的痛苦锻炼之后,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热爱的操场上。
②我15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身体虚弱,功课也落下了。我变得自卑,对什么都失去了信心,脾气也变得非常暴躁。父母看我这副样子,非常担忧,但又不知怎样安慰劝解我。
③那年春节,县工会举办了一场5公里越野比赛。父亲替我报了名。我死活也不愿参加,对父亲说:“这不是成心让我出丑吗?”父亲听到后拉下脸□气得大吼道□即便跑趴下也得去参加比赛□你还像个男子汉吗□
④父亲的这句话像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上,我难过至极。
⑤比赛那天,我不得不换上运动服,走进赛场。一声枪响,运动员像离弦之箭一样朝前冲去。而我半公里还未跑下来,已感到胸闷耳鸣,几次差点儿被凌乱的脚步绊倒。
⑥一串委屈的泪水从我眼眶中流出来。
⑦当我想退出比赛的时候,我听见背后有艰难而又努力的脚步声朝我逼近,同时还听到沉重的喘气声。我回头一看,顿时愣住了,原来是父亲。父亲脸色苍白,一缕白发湿漉漉地贴在额头,假肢发出“吱扭吱扭”的响声,但父亲的眼神是那样坚毅。
⑧父亲紧赶几步追上我,一句话也没对我说,只是与我并肩齐跑。那一刻,我已经忘记了所有的不适和痛苦,双腿机械地朝前挪动着,脑袋中只有一个念头在闪现:跑,快跑,一定要到达终点,绝不能停下来。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感动。
⑨终点在我和父亲挪动着的脚步下越来越近。这时我听到了一片掌声和加油声。跑道上的脚步声也越来越多,那些早已到达终点的运动员在我们左右陪跑着。终点到了,四周响起一片掌声。我和父亲搀扶着走出人群,心里是那么骄傲!
⑩然而,父亲的假肢已经被鲜血染红了……那次跑步使我走出了那段灰暗的日子和心情。
(1)、在短文第③段的“□”里补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阅读短文②-⑩段,关注故事发展和“我”的心理变化,补全思维导图。不愿参赛,父亲批评 到达终点,应得掌声 自卑 (3)、短文第⑦段画线句子对父亲的描写,写出了父亲(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③段通过描写父亲的言行,体现父亲是一家之主,很有权威。 B、第④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的心情。 C、第⑧段“双腿机械地朝前挪动着”写出了“我”很痛苦,但坚持奔跑。 D、第⑨段通过写其他参赛运动员的表现,突出了这件事对我的重大意义。(5)、文中的父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他的看法。(至少写出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