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结合你平时的见闻和经验,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____在洗净的糯米里加入白砂糖。
____将红糖和面粉拌匀,加少许水或油,团成小球。
____按“一勺糯米,一个红糖球,再一勺糯米”的比例,将其放进粽叶里包起来。
____将糯米洗干净。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事情许多。 B、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C、差不多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 D、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
3、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拟人) B、等到积雪融化时,从屋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比喻) C、你是不是去参加了科技活动?(反问) D、街上人山人海。 (夸张)
-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A、“我觉得很难。”小狗对小公鸡说。 B、“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 C、“小优,你吃饱了吗?”妈妈问。 D、老屋说:“再见!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
5、下面句子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荷花》一文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B、《纸的发明》介绍了造纸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C、《我变成了一棵树》写的是“我”为了逃避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变成树很有趣,可也有麻烦的地方,故事想象丰富,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喜爱之情。 D、《漏》中,作者通过讲述贼想偷小胖驴和老虎想吃小胖驴,反倒误认为对方是很厉害的“漏”的故事,展现了贼和老虎“做贼心虚”的形象,告诉了我们不能做坏事的道理。
-
6、下列作者与国家及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布尔——法国——《昆虫记》 B、克雷洛夫——德国——《克雷洛夫寓言》 C、谢婉莹——中国——《寄小读者》 D、伊索——古希腊——《伊索寓言》
-
7、最适合填入下面这段话中横线上的一项是( )
____,都能看见河底青褐色的石头、自由自在嬉戏的小鱼,加上蓝天白云倒映在河中的影子,美丽极了!
A、小河非常清澈 B、小河特别恬静 C、小河是顽皮的 D、小河缓慢地流着 -
8、读节目单(下图)发现故事题目的秘密,选择正确的答案。 ( )A、严格的羊妈妈 B、温和的大牛 C、凶恶的狼 D、友好的狼
-
9、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开放,而且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B、枣核不但勤快,而且很聪明。 C、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 D、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
10、关注颜色巧分类。 与“柠檬黄的水果糖”颜色类似的糖果是( )A、红彤彤的草莓糖 绿色的青苹果糖 B、半绿半红的西瓜糖 金灿灿的橘子糖 C、葡萄紫的蓝莓糖 香蕉黄的芒果糖
-
11、下面各组四字词语完全属于同一类的一组是( )A、无忧无虑 挨挨挤挤 B、耿耿于怀 画蛇添足 C、七嘴八舌 没精打采 D、咔嚓咔嚓 滴滴答答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刚才说的话南辕北辙 , 肯定是在说谎。 B、小红没精打采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C、在当时,他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没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D、妈妈经常教育我不要跟那些游手好闲的人交往,正所谓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
-
13、下列词句中加点字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春风花草香 春风送暖入屠苏 B、遥知不是雪 牧童遥指杏花村 C、兔走触株 我每天走路上学 D、长短不一 蒌蒿满地芦芽短
-
14、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蜜蜂 傲慢 圆润 掩耳盗铃 B、洒落 别致 经验 玲珑骄软 C、智慧 泡沫 形壮 眼见为虚 D、修建 碍事 摆布 刻舟求箭
-
15、 “赈”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一项相关? ( )A、星辰 B、钱财 C、贝壳 D、振动
-
16、下列书写提示,错误的一项是( )A、像“止、内”这样笔画较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开一些。 B、像“静、霜”这样横画较多的字,要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 C、像“慧、蘑”这样笔画较多的字,要注意放大笔画间距。 D、“夹”字两横上短下长,第六笔捺要舒展。
-
17、下面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称呼 匀称 B、模糊 模型 C、涨潮 涨红了脸 D、乘法 一乘轿子
-
18、看看下面这幅漫画画的是什么,借助简单的文字提示,想想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又幽默在哪里。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
19、【读书有助于幽默】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漫画:《不一样的读书》
【材料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南朝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到写《宋书》时却一个字也写不出,被称为“两脚书橱”。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如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读书”,也主张“出户”。他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牲口驮着书,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
【材料三】
某学习小组为完成《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报告》,对同学们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阅读内容
娱乐新闻
漫画
文学经典
历史科普
关注率
39.1%
38.5%
13.4%
9.0%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读书要善于思考,死读书会束缚人们的手脚。 B、读书要“勤”,让书约束自己。 C、读书要关注窗外事,学会读“自然”“社会”“人生”的大书。(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说陆澄为什么被称为“两脚书橱”。(3)、根据材料三的表格,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调查结论。(4)、读完这三则材料,请你给同学们提一条关于读书的建议。 -
20、口中剿匪记(节选)
①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我口中所剩的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
②把我的十七颗牙齿,比方为一群匪,再像没有了。这匪是官匪,即贪官污吏。因为普通的“匪”,是当局明令通缉的,地方合力严防的。而我的牙齿则不然,我非但不通缉它们,严防它们,反而袒护它们。我天天洗刷它们,我留心保养它们,吃食物的时候我让它们先尝,说话的时候我委屈地迁就它们,我决心不敢冒犯它们。
③怎见得像贪官污吏呢?官是政府任命的,人民拥戴的。但他们竟不尽责任,贪赃枉法,危害国家和人民。我的十七颗牙齿,正同这批人物一样。它们原是我亲生的,从小在我口中长大起来。它们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与我痛痒相关的。它们是我吸取营养的第一道关口。它们替我研磨食物,送到我的胃里去营养我全身。它们站在我的言论机关的要路上,帮助我发表意见。它们真是我的忠仆,我的护卫。它们居心不良,渐渐变坏。起初,有时还替我服务,为我造福,而有时对我虐害,使我苦痛。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使我奇痒,使我大痛,使我不能作画,使我不能作文,使我不得说话,使我不得安眠。我已经隐忍了近十年了,还要不断地买各种牙膏来孝敬它们呢!
④……
⑤有一天,许钦文先生来看我,他满口金牙,欣然地对我说:“我认识一位牙医生,我劝你也去请教一下。”我反问他:“装了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他说:“夫妻从此不讨相骂了。”我佩服许先生说话的幽默。后来有一天,我居然自动地走进易医师的诊所。经过他的检查和忠告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口中的国土内,养了一大批官匪,若不把这批人物杀光,国家永远不得太平,民生永远不得幸福。我就下决心,马上任命易医师为口中剿匪总司令。攻了十一天,连根拔起,满门抄斩。我再托易医师另行物色一批人才来。要个个方正,个个干练,个个为国效劳,为民服务。我口中的国土,从此可以天下太平了。
(有删改)
(1)、本文说的“口中剿匪”指的是。(2)、说说作者用“口中剿匪记”作为题目的妙处。(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体现出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是。(4)、作者把口中的“十七颗牙齿”比喻成“官匪”,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都为非作歹,害人不浅。 B、牙齿虽让我受苦,但毕竟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比官匪好些。 C、这个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同时又一针见血地描写出口中牙齿为害甚烈的情形,为“口中剿匪”的描写作了充分铺垫。(5)、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 )A、写牙齿对自己的伤害,表达对牙齿的痛恨。 B、借写坏牙的种种罪恶,表现对社会腐败的痛恨。 C、写拔掉坏牙,表达内心的畅快。 D、写拔掉坏牙,表达内心的不舍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