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现代文阅读理解。

    抗日英雄杨靖宇

    ①1940年2月的一天,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东北风呜呜地吼叫,肆意地在林间奔跑。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和战士们被数千名日寇包围了。

    ②战士们边打边退,到了晚上,队伍只剩下七个人。一天没吃东西了,杨靖宇看了看仅有的一块苞米干,默默地对警卫员说:“就这点儿干粮,捣碎热点儿汤给大家喝吧!”警卫员用半边钢盔盛水,将苞米干捣碎,让每个人喝了几口汤。大家想要趁天黑翻过山,但被敌人层层包围着,敌人密密匝匝如铁桶一般,大家转了一夜仍无法过岭。战士们饿着肚子在冰天雪地里与数千名敌人周旋。第五天中午,敌人采取“拉网”“篦梳”战术,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虽然战士们如同红了眼的豹子,英勇奋战,但还是有四位同志负伤了。

    ③杨靖宇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果断地说:“情况危急,大家必须分开走。”但是战士们紧紧拥在一起,说:“死,就死在一块儿;活,也活在一块儿。”“我们不能无谓地去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山间狂风咆哮,一阵比一阵更猛烈地撞击着树林和山野,发出“呼——呼——”的吼声。

    ④杨靖宇将负伤的战士安排在老乡家里,自己则带着另外两名战士继续向敌人兵力集中的地方前进,争取能与友邻部队联系上。他们忍着饥饿和寒冷,奋战了三天三夜后,一名战士牺牲了,另一名战士也负了重伤。杨靖宇把受伤的战士隐蔽起来,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

    ⑤23日凌晨,杨靖宇边打边走,一大群敌人将他包围围住了。杨靖宇沉着地紧握两支短枪,倚着一棵古松,弹无虚发地痛击扑上来的敌人。敌人吓得不敢上前,缩在远处猛叫着:杨靖宇,你跑不了了,快投降吧!你过来就让你当东边道司令!”回答敌人的是一颗颗充满仇恨的子弹。敌人军官气得发疯,用机枪、步枪一起向杨靖宇射击。右手负伤了,杨靖宇顽强地用左手拿枪向敌人射击。在他面前,敌人的尸体倒了一大片。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腰,鲜血顿时把军装浸透了一大片,敌人见杨靖宇负了重伤,号叫着蜂拥而上。杨靖宇毫不退缩,继续战斗。他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⑥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无法理解他为何如此英勇顽强。他们把杨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打开肠胃,敌人军官惊呆了: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本兵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日联军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

    ⑦风停了,山静了,整个山间一片肃穆。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优秀的中华儿女走上抗日前线。

    (1)、读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故事情节。

    忍受饥饿,突围未成→→只身一人,英勇杀敌→

    (2)、画横线部分用了描写,我们能感受到杨靖宇的形象,还能感受到战士们的形象。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是哪一项?(    )
    A、短文多处写敌人的表现是为了反对杨靖宇英勇无畏,不惧牺牲的高大形象。 B、“敌人军官惊呆了”是因为敌人军官不相信人类能咽下野草、树皮和棉絮。 C、杨靖宇“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说明他军事能力强,意志顽强。 D、“拉网”“篦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杨靖宇和战士们的处境十分艰难、危险。
    (4)、读第⑤-⑥段,找一处描写杨靖宇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杨靖宇怎样的品质?写一写。
    (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一写。
  •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那个星期天(节选)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砌成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选段围绕“”这句话,写了跳房子、、翻看画报四个事例,把情感融入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中的心情。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连用四个“想象”形成了一组____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我”此时被画报的内容所吸引,沉迷于画报之中。 B、说明“我”在等待中靠漫无目的的想象打发时间,感到无聊和孤独。
    (3)、选段最后一句是属于描写,“空空落落”一词表面上写了院子空间大,显得冷清,实际上是在表达
    (4)、《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将情感融入具体的景物中,写出了“我”心情的变化。请你联系实际生活,也用这种表达情感的方法,选择下面其中一个情境,写一写。

    情境一:周末,妈妈带我去公园游玩。

    情境二:在庆“六一”的朗诵比赛中,我遗憾落败。走在放学路上……

  • 3、品读古典诗词,完成下面练习。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阅读孟云卿的《寒食》,我知道了寒食节是为了纪念
    (2)、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第一句都写了 , 不同之处是韩朝通过这两句诗,引用典故来表达情感;而孟云卿在诗中通过自嘲自己的 , 表达了内心的
    (3)、你最喜欢这两首诗中的哪一句?请你写出喜欢的理由。
  •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郑燮用“ , 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于谦用“ , 要留清白在人间”书写自己坚贞不屈的品格;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表明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看法。
    (2)、中秋节,我望着窗外的明月,不禁吟诵起:“今夜月明人尽望,。”
    (3)、“常将有日思无日,。”告诉我们要勤俭节约,居安思危。
    (4)、过去的日子如 , 被微风吹散了,如 , 被初阳蒸融了,时光如此匆匆,我想用 , 老大徒伤悲。来警示自己珍惜时间。
    (5)、冬冬读书总是漫不经心,我可以用“ , 一字值千金”来劝诫他。
    (6)、《墨梅》表现了诗人绵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的诗句是:
  •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年糕里面学问大,象征着万事如意年年高。(仿写句子)

    里面学问大,象征着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3)、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改为双重否定句)
    (4)、为了防止不再有人迷路,魔克托尔山洞的出口封死了。(修改病句)
    (5)、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6)、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 6、关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好的结尾可以使人回味无穷。 B、《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C、《匆匆》以陈述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 D、《藏戏》开头连用三个问句,增强了表达效果,引人入胜。
  • 7、下列有关读名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读名著之前先大致了解其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B、读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将其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标注出页码。 C、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人物关系图谱以便随时查阅。 D、有些名著读起来比较难,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不谈也罢。
  • 8、下面哪个小组搜集到的诗歌不适合编入红色诗歌展板?(    )
    A、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C、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9、与“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表达情感的方式一致的是(    )
    A、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B、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C、天上有鸟叫得很欢悦,花间有蝶舞得很轻盈,屋后还有虫儿唱得很动听。 D、沉重的铁,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
  • 10、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和(cān)  铁(qiān) B、白云(guān)    追会(dào) C、(shì)  木(fá) D、(màn)    急(jù)
  • 11、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读书可以拓宽眼界,获得知识,可以让你与书中很多优秀人物不期而遇。好的shū  jí____如同芳邻,它陪伴你,滋养你慢慢成长。你从书的世界感知生命的míng  mèi____、精神的光亮、灵魂的静美。那些优雅、细腻的文字,可以消除yōu  shāng____、狭隘,传达世间美好的一切:智慧、làng  màn____、悲悯、至善、理想和爱。读书,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是____ , 是____让我们以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1)、读语段,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词语。
    (2)、“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 再查;用部首查应先查 , 再查画。“腻”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食物中油脂过多;②因食物中油腻过多而使人不想吃;③腻烦、厌烦;④细致;⑤粘;⑥污垢。结合字典中的解释,你认为语段中“细腻”的“腻”的意思是第种解释。
    (3)、请模仿语段中画波浪线的短句,把语段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 12、仔细看图,想一想:小蚂蚁用树叶做了哪些事情?它会有什么有趣的经历?把它一天的经历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用上下图的词语。

    早上    过了一会    到了下午

    翅膀    小船    一把大伞

  • 13、课外阅读。

    “年”的故事

    中国人把过春节称作“过年”。那么,“过年”是什么意思呢?传说,“年”是一种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野兽。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年”便出来掠食吃人,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和“年”的斗争中,人们发现了“年”的三个弱点:一是怕红色,二是怕火光,三是怕声响。当“年”快到时,家家户户在门口贴红纸对联,挂上红灯笼,烧起来炭火,敲锣打鼓,直到天明。这一招可真管用,“年”就这样被吓跑了!于是,人们奔走相告,庆祝胜利。因此,除夕这一天被称为“过年”。由于过年后春暖花开,所以人们又把“过年”称为“过春节”。

    (1)、“年”是一种、凶猛异常的野兽,每到(时间),它就会出来害人。
    (2)、连一连,根据“年”的弱点,用相应的办法来驱赶它。
    怕红色烧木炭火
    怕火光敲锣打鼓
    怕声响贴红纸对联,挂红灯笼
    (3)、从人们驱赶“年”的做法中演变来的春节习俗有:
    (4)、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还知道节,这个节日的习俗有
  • 14、课内阅读。

    枫树上的喜鹊(片段)

    ①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②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1)、阅读文段,填一填。

    枫树    一太阳伞    一喜鹊窝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把比作
    (3)、读完文段,可以知道“我”在心中把喜鹊称呼为
  • 15、亮亮一家去餐馆吃饭,服务员拿来了下面的菜单,请完成练习。

    ①香煎鸡翅    ②蒸茄子    ③水煮鱼

    ④炒土豆丝    ⑤葱爆羊肉   ⑥烤鸭

    (1)、爸爸想吃蒸的菜,服务员可以向他推荐。(填序号)
    (2)、亮亮发现,表示这些食物制作方法的字都带有“”或””,这些字大多与“”有关。
    (3)、吃饭时,亮亮想要一杯果汁,他该怎样跟服务员说呢?

    亮亮应该说:

  • 1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呢?请把下面的心愿卡补充完整。

    心愿卡

    我长大后要当 , 因为

  • 17、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1)、雷锋叔叔总是帮助别人,他说帮助别人自己也会获得快乐,这就是“予人玫瑰,”。
    (2)、在小事上讲信用,就能在大事上建立信用,这就是“则大信立”。
    (3)、春天,看到湖边的柳枝随风飘动的美景,我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诗句:“一树高,绿丝绦。”
  • 18、句子“小擂台”。
    (1)、河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玉石。(仿照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云朵

    (2)、早上醒来,细长的触须被小虫子擦得亮亮的。(改为“把”字句)
    (3)、小鸟一会儿在枝头唱歌,一会儿在天空飞翔,一会儿在地面捉虫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 19、积累词语我最行。

    孙    引人

    烈    民

  • 20、小小搭配师,连一连。
    弯弯的细雨
    蒙蒙的阳光
    暖暖的小路
上一页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