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学阅读与表达 

    巡道工的故事

    ①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②“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③我敢____,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④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⑤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沿,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⑥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⑦“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⑧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工的形象又 ____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海……

    (1)、文中横线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猜测 出现 B、肯定 出现 C、猜测 浮现 D、肯定 浮现
    (2)、第②自然段中主要通过(   )方法来描写巡道工。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3)、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中“用紫铜铸成的”的描写,反映了巡道工工作很辛苦。 B、第④自然段主要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衬托出巡道工的工作环境艰苦,也表现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 C、第⑤自然段中“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是巡道工忘记穿雨衣就出来工作了,他不够细心。 D、第⑦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了开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4)、结合文章中爸爸说的话,说一说巡道工的形象特点。
  • 2、居民身份证上有许多个人信息,我们应该注意不能泄露。如何保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不随意乱扔快递单等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 B、身份证复印件上面写明用途 C、身份证丢失,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 D、身份证借给他人使用,代自己办事
  • 3、(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A、刑法 B、民法 C、宪法 D、行政法
  • 4、引经据典读中国——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词名句。
    (1)、赏自然之美。看到春天百花盛开,我会想起宋代朱熹在《春日》中的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夏季漫步乡间田野,闻着稻花香,听着蛙鸣, 我会吟诵“”。
    (2)、品诗词之韵。《书湖阴先生壁》中, “”将山水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对仗工整。
    (3)、 抒爱国之情。“”这句诗中, 一“暖”一“寒”鲜明对比,表现出红军的英勇无畏。当外敌入侵,无数青年挺身而出,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我”的战友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他们都有曹植所说的“”的豪迈气概。
  • 5、下列名句与学习无关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6、以下经典名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C、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D、未觉池塘春草梦,至今已觉不新鲜。
  •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苏联作家高尔基撰写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母亲》《我的大学》。 B、管桦的《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被鬼子抓住后机智逃脱了。 C、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刻画了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物的形象。
  • 8、以下选项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①叱咤时代的风云
    ②唤醒黎明的沉默  
    ③挣脱千年的羁绊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 9、下列句子中的分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语言,人们用来表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C、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巍峨雄峻。 D、盐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盐河如此安逸的情怀。
  •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都表示“看”的意思,其中用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坐在热气球上俯视大地,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 B、放学了,小明站在校门口瞻前顾后 , 希望看到妈妈的身影。 C、亲眼目睹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达。 D、小老鼠躲在洞口,机警地着猫的一举一动。
  • 1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C、路转溪桥忽(同“现”) D、三军过后尽开颜(指海陆空三军)
  • 12、与“群马疾驰”中的“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疾风知劲草 B、疾恶如仇 C、积劳成疾 D、痛心疾首
  • 13、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躁    暴露无遗 B、废话    千钧一发 C、悬涯    沧海一栗 D、咆啸    剑拨弩张
  • 14、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nǐ)    立(zhù) B、角(qīn)  澎(pài) C、动(cuán)    气(fēn) D、梧(kuí)住(kǎ)
  • 15、你能介绍一下你的家人吗?先想一想他(她)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比如:爸爸总是戴着一副眼镜,妈妈喜欢穿好看的衣裳,弟弟特别淘气,奶奶非常勤快……请你选择一位家人,把他(她)特别的地方写下来。注意用上你积累的具有新鲜感的词语。
  • 16、阅读

    是谁出卖了刺猬

    ①在森林里,狐狸垂涎刺猬的美味很久了,但一直苦于刺猬的一身硬刺,只要狐狸一靠近,刺猬便蜷成一个大刺球,狐狸再狡猾也无计可施。

    ②刺猬和野兔是好朋友。野兔很羡慕刺猬,便说:“朋友,你的这一身铠甲真好啊,狐狸都不能伤害你,哪像我为躲避危险腿都要跑断了。”刺猬经不住野兔的吹捧,忍不住对野兔说:“其实,我的铠甲也不是没有弱点,当我全身蜷起时,腹部还有一个小眼不能完全蜷起。如果朝那个小眼吹气,我受不了痒,身体就会打开。”野兔听了十分惊讶,原来刺猬还有这样一个秘密。刺猬说完,又对野兔说:“我这个秘密只给你说过,你一定要帮我保守秘密,千万不能让狐狸知道,否则我就完了。”野兔信誓旦旦地说□□放心好了□我们是好朋友□我就是死也要为你保守秘密□□

    ③没过多久,野兔不幸被狐狸逮住了。就在狐狸要吃掉野兔的时候,野兔突然想到了刺猬的秘密,便对狐狸说:“狐狸大哥,我知道你很想吃到刺猬的美味,你若是放了我,我就告诉你刺猬的死穴。”狐狸眼珠子一转,说道:“谅你也不敢骗我。”便放开了野兔,野兔便对狐狸说了刺猬的秘密。

    ④后果可想而知……

    (1)、结合语境,在下面句子中的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野兔信誓旦旦地说□□放心好了□我们是好朋友□我就是死也要为你保守秘密□□

    (2)、第③自然段“死穴”一词,可以联系第②自然段的句子来理解。它在文中具体指 , 这是运用的方法理解的。
    (3)、读短文第①②自然段,可以知道刺猬躲避危险的方法是 , 野兔躲避危险的方法是。从“我这个秘密只给你说过,你一定要帮我保守这个秘密,千万不能让狐狸知道,否则我就完了。”这句话中的“只”、等词语可以看出这个秘密对于刺猬非常重要。
    (4)、“后果可想而知⋯⋯”故事的结果会怎样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故事的结果:

    猜测的依据:

  • 17、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阅读短文,根据小女孩的心理变化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失望          ②惊喜            ③犹豫

    划燃火柴前→火柴燃起来了→火柴熄灭后

    (2)、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表示小女孩幻想的句子。细读画线语句,从等词语可以看出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
    (3)、阅读片段,联系全文,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女孩在没有擦燃火柴前,她认为火柴火焰太小,根本不能带来多少温暖。 B、小女孩终于抽出了一根,是因为她知道擦燃火柴就能看到温暖的火炉。 C、小女孩每一次擦燃火柴,都体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表现了她生活的艰辛。
  • 18、按课文内容填空。
    (1)、赏迷人秋景。漫步山林,看细雨轻洒,醉心于秋天的诗情画意。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你看,它把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给了枫树,枫叶像一枚枚 , 飘哇飘哇,秋天的凉爽。抬头远望,云雾缭绕,几座小屋若隐若现,我不禁吟诵起来:“远上寒山石径斜,”……
    (2)、读童话故事。班级读书分享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小明说《一块奶酪》中的蚂蚁队长使人敬佩;小欣对《在牛肚子里旅行》里的青头赞不绝口;小志向大家推荐了德国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和叶圣陶先生的童话集《》。
    (3)、品谚语俗语。生活和学习中,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正如俗话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二人同心,”。犯了错误就要勇于承担,不要强词夺理,正所谓“有理走遍天下,”。
  • 19、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1处错别字,1处成分残缺,1处分类不当,共3处)

    他的文具特别多,有钢笔、直尺、牙刷和橡皮等,几呼装满了文具盒。一回到家,他就打开文具盒,心爱的钢笔,开始写作业。

  • 20、下列诗句中,描写季节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上一页 180 181 182 183 18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