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风雨之中,伞总是倾斜到我们这边,那是细微之处的爱在绽放;人行道上,厚实的右手紧握住稚嫩的左手,那是细微之处的爱在闪耀……面对这些体现着爱的生活点滴,请你以“感受到的爱”为主题,写一封信给你最想感谢的人。题目自拟,400字左右,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
2、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节选)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候。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儿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但我总是低着头绕过摊子,回到家里。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①妈妈经常拜托卖鳝鱼的妇人,将杀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子提回一大袋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②熬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鳝鱼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面包皮在锅里烤热后,就变成了香味儿扑鼻的饼干。
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地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每次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以“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为题的好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点明文章线索 B、承上启下 C、暗示文章中心 D、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下列不属于文中妈妈为孩子做的事的是哪一项?( )A、妈妈清洗鳝鱼骨的鲜血后才下锅熬汤。 B、妈妈向面包店要面包皮。 C、妈妈拜托摆摊人将鳝鱼骨头留给她。 D、妈妈熬鳝鱼骨汤到深夜,烤面包皮。(3)、对第二自然段“勾到摊子前面”“低着头绕过摊子”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爆炒鳝鱼的香味儿特别诱人,“我”怕老板发现“我”贪吃,只好低头绕过摊子。 B、爆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吃不起,感到特别羞愧,真是没脸见人。 C、“我”低着头绕过摊子是想急忙赶回家拿钱买爆炒鳝鱼。 D、“我”特别想吃这爆炒鳝鱼,但因为价钱贵而吃不起,只能低头离开。(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我”品出了鳝鱼骨汤的哪些滋味。(5)、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描写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处?请选择其中一处,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选的是(填序号),我的体会是
(6)、联系文本内容,说一说文章结尾的作用。 -
3、万花筒
①《父爱之舟》中的父亲,为孩子做了一个万花筒。那万花筒是什么呢?其实,万花筒是一种光学玩具。只要将有鲜艳颜色的实物放于圆筒的一端,圆筒中间放置三棱镜,再从用玻璃密封的另一端看去,即可看到美丽的图案。这是因为万花筒是利用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制作的,通过光的反射产生了影像。
②万花筒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呢?1816年,苏格兰科学家大卫·布鲁斯特在用多面镜子研究光的性质时,看到了几面相对放置的镜子里经过多次反射显现出来的景象,便放了一些花纸在几面镜子形成的空隙里。结果,他看到了一些美丽的图案,而且每变动一下花纸的位置,图案就会变换一次。就这样,他制作出只要轻轻转动就能看到不同图案的万花筒。万花筒在一夜之间便获得了大家的喜爱。因为这个一动就能产生美妙图案的小东西,算得上当时的“电视机”了。
③万花筒既是艺术作品,又是益智玩具,深受小孩子和成年人的喜爱,并在人们的手中不断地翻新花样。例如,有人在万花筒里放上许多小玻璃瓶,瓶里面装上油,在油里浸着碎玻璃、细珊瑚片、贝壳和沙粒。这些密封的小玻璃瓶一动,瓶里那些闪闪发光的微粒就会升降。随后万花筒的花样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也都有收藏一些制作精美的万花筒。
④如果你想制作一个简易的万花筒,请先准备这些材料:直径3~4厘米、长度约20厘米的保鲜膜卷筒芯1个,长19.5厘米、宽2.7厘米的玻璃镜条3条,封口镜片(玻璃圆片)2块,比纸筒直径略小的磨砂玻璃1块,胶水,透明胶布,彩色图纸。
⑤万花筒的制作过程也比较简单。先用透明胶布把3条玻璃镜条绑成三角形,镜面朝里,形成三棱镜。然后将剪碎的彩色图纸放入保鲜膜筒的一端,再把三棱镜推入保鲜膜筒里,两端各留2~3毫米用于下一步装封口镜片。紧接着把磨砂玻璃嵌入保鲜膜筒一端,用胶水和透明胶布封牢。最后再用封口镜片封住保鲜膜筒的两端。这样,神奇的万花筒就制作完成了。
⑥晚上把万花筒对着灯就十分好看,白天光线好时,效果会更好!
(1)、下面对万花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万花筒是一种光学玩具,利用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制作而成。 B、万花筒是苏联科学家在用多面镜子研究光的性质时发明的。 C、万花筒只要轻轻转动就能看到不同的图案,深受大家喜爱。 D、万花筒的花样很多,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有收藏一些精美的万花筒。(2)、短文的说明内容不包括( )。A、万花筒的发明 B、万花筒的花样 C、万花筒的制作 D、万花筒的价格(3)、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4)、下面是万花筒的制作过程,排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准备制作材料
②在保鲜膜筒一端嵌入磨砂玻璃③制作三棱镜
④用封口镜片封住保鲜膜筒两端⑤在保鲜膜筒中放细碎彩色图纸
⑥在保鲜膜筒放入三棱镜
A、①③⑤⑥②④ B、①⑤32⑥④ C、①⑤②③⑥④ D、①③⑥⑤②④(5)、“长度约20厘米的保鲜膜卷筒芯1个”中的“约”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
4、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指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狭义上指孩子放学后家长在旁辅助指导孩子做作业。有的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则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漂洋过海去陪读。那么,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
【李同学(河南)】首先,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只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每次遇到困难,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这些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矮子”吗?况且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就无法“言传身教”了。当然,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因此,应该让孩子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张同学(浙江)】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而不应仅仅放在“陪”。要“读”懂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样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所以,家长陪读时要相信、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只约束、管教孩子。这样,不仅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李女士(上海)】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三年级后,我就选择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包办所有生活小事,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此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1)、编者选取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是( )。A、解释陪读现象 B、呈现陪读看法 C、说明陪读方法 D、倡导陪读风气(2)、下列关于“陪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 B、陪读,就是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不需要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C、陪读广义上指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的生活与学习。 D、陪读狭义上指孩子放学后家长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3)、浙江的张同学对父母陪读的观点是( )。A、放学回家后对孩子嘘寒问暖 B、每天在固定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 C、到双休日,逼孩子孝敬父母 D、相信、尊重孩子,给孩子留选择权(4)、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两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
5、填空题。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中说:“克勤于邦,。”魏征劝告人们:“居安思危,。”司马光告诫人们:“由俭入奢易,。”朱用纯提醒我们:“一粥一饭,;半丝半缕, . ”
-
6、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段话。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慈母情深》中,“我”给母亲买水果罐头是为了讨好母亲,方便以后再要零花钱。 B、《父爱之舟》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C、《慈母情深》中,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争分夺秒的工作状态,深化了课文主题。 D、《“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了两种不同评价对“我”的深刻影响,也写出了父亲和母亲表达爱的方式的不同。
-
8、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细节描写的是哪一项?( )A、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B、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C、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D、这些年来,“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
9、将下面的短语依次填入句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①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②轻吟浅唱,婉转悠扬
③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④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____;母爱就像一幅水墨画,____;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____;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春风,____。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
10、下列关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作者的感情有时会融入描写的场景中,如《父爱之舟》中“逛庙会”的场景。 B、作者的感情有时会藏在字里行间,需要读者抓住关键词或联系上下文用心品味。 C、作者略写的场景,若不是作者想要表达情感的地方,则不用阅读和体会。 D、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
11、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这几天刮风下雨,店里生意冷淡,人山人海。 B、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失魂落魄了许久,以至于同学聚会都没有参加。 C、对于反诈的宣传,当地政府还是一如既往地重视,每周都安排一场反诈宣讲会。 D、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分离,志愿者们对这个临时组成的团队恋恋不舍。
-
12、将词语填入句子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神舟十七号返回舱刚着陆,指挥大厅的人们就____地鼓起掌来,掌声____。
A、十万火急 响彻云霄 B、刻不容缓 人声鼎沸 C、迫不及待 震耳欲聋 D、急不可待 沸沸扬扬 -
13、“宬(chéng)”这个字的意思最有可能与下面哪一项有关?( )A、藏书屋 B、成功 C、成年男子 D、帽子
-
1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A、意境 领略 B、摩灭 渔船 C、噪声 脊背 D、机械 启迪
-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是哪一项?( )A、谨慎(jǐn) 恍惚(hū) 颓败(téi) 疲惫(bèi) B、冤枉(wang) 客栈(zhàn) 缝纫(rèn) 腼腆(tiǎn) C、枕头(zhěn) 歧途(qí) 委屈(wěi) 誊写(téng) D、耽误(dān) 高跷(qiāo) 挣钱(zhèng) 偏僻(pì)
-
16、看拼音,写词语。
爸爸每天máng lù地工作,看着他shòu ruò的身子,我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愧疚。我还怎么rěn xīn抱怨他不péi bàn我呢?我只希望,等我bì yè后,能好好孝敬他。
-
17、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出发了。为了丰富太空生活,航天员们带了一些物品:杨洪波带了植物,江新林带了益智玩具鲁班锁,唐胜杰带了家人的照片。如果你也能跟他们一起出发,你会带什么呢?为什么带它呢?它又会怎样陪你度过太空之旅呢?请发挥想象写一写,题目自拟。先列提纲,再按照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提纲:
-
18、英雄屹立喀喇昆仑
【题记】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
高原边防官兵喜爱的一首歌
喀喇昆仑高原,横亘西部边境。这里是祖国的西部边陲,也是守卫和平安宁的一线。来自天南海北的官兵,扎进茫茫群山,挺立冰峰雪谷,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
2020年4月以来,有关外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抵边越线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甚至暴力攻击我方前往交涉的官兵。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我方边防官兵保持克制忍让,尽最大诚意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取得重大胜利,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越线搭设帐篷。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去交涉。交涉过程中,对方无视我方诚意,早有预谋地潜藏、调动大量兵力,企图凭借人多势众迫使我方退让。
官兵们组成战斗队形,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对峙。对方用钢管、棍棒、石块发起攻击。祁发宝成为重点攻击目标,头部遭到重创。见此情景,陈红军带人立即突入重围营救团长,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摄像取证的肖思远也冲到前沿投入战斗。增援队伍及时赶到,一举将来犯者击溃驱离,取得重大胜利,外军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付出了惨重代价。
雪山回荡英雄气,风雪边关写忠诚。官兵们敢于斗争,展现出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涌现出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先进典型,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
(有删改)
(1)、题记是写在文章标题之下、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结合短文内容,下面对本文题记的作用描述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A、巧设悬念 B、点明主题 C、交代背景 D、交代写作目的(2)、第二自然段中提到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抵边越线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 B、挑起事端,试图改变边境管控现状。 C、暴力攻击我方前往交涉的官兵。 D、有预谋地潜藏、调动大量兵力。(3)、下列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是哪一项?( )A、来自天南海北的官兵,在喀喇昆仑高原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 B、在加勒万河谷事件中,官兵们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C、祁发宝等官兵的事迹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 D、祁发宝带着5名战士在没有增援队伍的情况下,将外军来犯者击溃驱离。(4)、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喀喇昆仑官兵表现出了哪些精神品质?(5)、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从文中的英雄官兵身上认识到自己肩上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
19、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全长55千米、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跃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侧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③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千米处倏忽隐没,再在6千米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空中客车A380相当。
④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千米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3个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成功完成了这一工程任务。
⑤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航船4000余艘。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需要,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⑥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中华白海豚的干扰?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团队,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中华白海豚,并摸清中华白海豚的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⑦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科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等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对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1)、下面不属于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的是哪一项?( )A、港珠澳大桥隧道两端的小岛自然形成,状似蚝贝,被称为“贝壳岛”。 B、港珠澳大桥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将所有构件拼装来建造大桥。 C、在外海将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填土进行快速筑岛。 D、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搭建海底沉管隧道。(2)、关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意义,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是哪一项?( )A、港珠澳大桥可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B、港珠澳大桥的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C、港珠澳大桥施工时,有效地保护了所在海域的生态环境和所有的海洋生物。 D、港珠澳大桥可以对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3)、第⑤段中加点词语“不论……都……”是对“全部”进行的进一步说明,对其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A、表明桥梁大大小小的部分都创造了一个个新的世界纪录,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B、表明桥梁各个部分都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C、表明桥梁大大小小的部分都尽量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D、表明桥梁的所有构件都是在岸上整件制造、在海上拼装的,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4)、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运用一系列的具体数字,目的是;将和等事物进行比较,目的是。(5)、本文的题目好在哪里?请联系本文谈谈这样拟题的好处。 -
20、【材料一】
马上作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材料二】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祸乱沿海多年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关系的和平发展。他一生写下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条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陆装备优于敌人;他在长城上修建的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1)、《马上作》是一首( )诗。A、咏物 B、酬赠 C、爱国 D、田园(2)、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南北驱驰”四字,概尽戚继光的戎马生涯。 B、诗的第二句写诗人自嘲不懂得欣赏江花边草。 C、戚继光不仅是抗倭名将,还是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 D、诗的第一句讲的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和北部地区平息祸患。(3)、诵读《马上作》的语调应该是( )的。A、平静 B、豪迈 C、悲凉 D、喜悦(4)、结合材料二,写出“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