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地崩山摧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万壑雷 B、峥嵘崔嵬 冲波递折 横绝峨眉 倚缺壁 C、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萦岩峦 D、磨牙吮血 以手抚膺 蚕丛鱼凫 仰胁息
-
2、文言文阅读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B、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C、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D、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2)、下列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B、“寄言纨绔与膏粱”中的“纨绔”本指古代贵族子弟的细绢裤,后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含贬义。 C、古代人都尊崇右,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比“左”地位高。 D、监生是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②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
3、《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两句是“ , ”。
-
4、《拟行路难》中用反问句来表达作者惆怅,矛盾痛苦心情的两句是“ , ”。
-
5、《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两句是“ , ”。
-
6、《滕王阁序》里用“ , ”两句形象地表现了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动人画面。
-
7、《归去来兮辞》中 “ , ”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
8、杜甫《蜀相》中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和自身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 , ”。
-
9、李白《蜀道难》中,诗人想象自己在星星中间穿行,心惊胆寒,徒然长叹的诗句是“ , ”。
-
10、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当仁不让,勇于担当楚国政治引路人的诗句是“ , ”。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杜甫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____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字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____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结交了一些风雅人士。他有一个邻居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____,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也花团锦簇、蝶舞莺歌,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洁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从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____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磊磊 悬壶济世 五光十色 芸芸众生 B、赫赫 悬壶济世 万紫千红 茫茫人世 C、磊磊 匡时济世 五光十色 芸芸众生 D、赫赫 匡时济世 万紫千红 茫茫人世(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故人供禄米”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障壁”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 -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篇,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子?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略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①筹策② ,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③ , 指挥若定失萧曹④。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解】①纡:屈,指不得施展。②筹策:谋略。③伊昌:伊尹、吕尚。商伊尹辅商汤,西周吕尚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④萧曹:萧何、曹参。他们先后担任汉初的丞相。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相》“锦官城外”介绍了武侯祠所在地;而《咏怀古迹》则通过“诸葛大名”“遗像”暗示本诗亦是瞻仰武侯祠,发而为诗的。 B、这两首诗都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层次有波澜,情感有起伏;语言上都讲求炼字琢句,可谓“一字千钧”。 C、从体裁上看,两首诗篇皆为近体诗。其“篇句有定式,音韵有规律”的律诗特点也可见一斑。 D、两首诗篇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蜀相》先以乐景衬哀情,并以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亮;《咏怀古迹》以“伊吕”“萧曹”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2)、同为写诸葛亮的诗篇,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
13、诗歌鉴赏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1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1】 , 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2】 , 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注释:【1】晦迹:隐居不求知名。【2】《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丞相”和《咏史》首联“先生”的称呼都蕴含了诗人的敬重之情。 B、《蜀相》颈联的“三顾”与《咏史》首联的“三顾”是指刘备曾经三顾茅庐一事。 C、《蜀相》颈联的“老臣心”即《咏史》颈联“托孤”一句中蕴含的忠于汉室之心。 D、《蜀相》尾联的“出师”与《咏史》尾联的“出师”都指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史实。(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蜀相》首联用设问的修辞表现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 B、《咏史》首联化用典故表达了对贤臣得遇圣主的称赏。 C、《蜀相》颔联的“自”蕴含了对丞相已逝的追悼之情。 D、《咏史》颔联中的“鱼”比喻得到刘备赏识的诸葛亮。 E、《蜀相》和《咏史》都通过描绘实景来表达追怀之情。(3)、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内容和情感的异同。 -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官职来称谓诸葛亮,体现了对诸葛亮功业的肯定,“寻”说明诗人主动去寻找,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B、颔联“映阶碧草”“隔叶黄鹂”一声一色,写出了祠堂内的景色,借景抒情,表达了诸葛亮的崇敬、怀念、惋惜之情。 C、“三顾频烦”从正面展现诸葛亮才能卓著,“天下计”是对诸葛亮经天纬地才能的肯定,也暗含诸葛亮事业的艰难。 D、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2)、“柏森森”三字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 -
16、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筹笔驿①
罗隐②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③ , 两朝冠剑恨谯周④。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①筹笔驿:驿站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军师村,因诸葛亮多次在此驻军筹划军事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一生不得志。③孺子:指蜀国后主刘禅。④谯周,三国时蜀国大臣,在邓艾近成都时,力排众议,劝蜀后主刘禅投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通过设问,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和缅怀之意;《筹笔驿》颈联将刘禅、谯周之辈与诸葛亮形成对比,衬托出诸葛亮为国尽忠的精神。 B、《蜀相》颈联写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后辅佐刘备,匡扶刘禅;《筹笔驿》首联写诸葛亮舍弃南阳的隐居生活,为蜀汉基业南征北战,运筹帷幄。 C、《蜀相》和《筹笔驿》均以咏怀诸葛亮为题材,通过描写遗址周围景色、回顾诸葛亮为蜀汉呕心沥血来表达对诸葛亮雄才伟略的赞颂以及功业未就的惋惜。 D、《蜀相》和《筹笔驿》都借用咏怀诸葛亮来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两首中的“英雄”均指诸葛亮之后包括诗人在内的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竞的英雄人物。(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与“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
1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侯庙
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首诗都以诸葛亮为抒怀对象,请简要概括两诗对武侯情感的异同。
-
18、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蜀相①
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②
杜甫(唐)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③。三分割据纡筹策④ ,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⑤ , 指挥若定失萧曹⑥。运移汉祚⑦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蜀相》是诗人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探访了成都城西北诸葛武祠写下的。②《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是诗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访武侯祠写成的组诗之一。③肃清高:清高品格令人肃然起敬。④纡,苦心谋划。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⑤伊吕: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武王的吕尚(姜子牙)。⑥萧曹: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⑦祚:帝位。
结合以上诗句,分析两首诗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李大钊、杨振宇、董存瑞、黄继光、雷锋……而今,时代变迁,我们进入了新时期。有人说,新时期是一个英雄依旧大有用武之地的时代;也有人说,新时期是一个偶像取代英雄的时代;还有人认为,新时期英雄的价值和意义不如从前了。
读了以上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你以“新时期与英雄”为中心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或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南宋】陆游 蜀相 【唐】杜甫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陆游写《书愤》时62岁,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杜甫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定居成都后,探访诸葛武侯祠有感而写。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同时收录这两首诗的一书是( )A、《咏怀诗选》 B、《咏史菁华》 C、《古诗选集》 D、《律诗集萃》(2)、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楼船”两句用名词性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 B、陆诗全诗紧扣“愤”字,既表现年轻时的壮志雄心,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C、杜诗中“柏”这个意象有象征意义,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 D、杜诗中诗人虽面对春意盎然的景象,却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3)、两首诗都写到了“出师”,用意有何不同?请引用重点句子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