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 , 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A、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 B、触手可及 空穴来风 泾渭分明 取之不尽 C、近在咫尺 空穴来风 非此即彼 源源不断 D、触手可及 杞人忧天 非此即彼 取之不尽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比喻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
    (2)、杜甫《蜀相》中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与自身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
    (3)、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4)、《拟行路难》(其四)中,“”,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
    (5)、《望海潮》中描写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一句是: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泛舟观桃花

    陆游

    花泾二月桃花发,霞照波心锦裹山。

    说与东风直须惜,莫吹一片落人间。

     庆全庵[注]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庆全庵:寺庙名,即诗人的隐居之所。谢枋得在宋亡后,隐居不仕元朝。

    《庆全庵桃花》:当年的桃源人找到桃花源躲避秦末乱世,每次看到桃花盛开才知新的一年来到了。 倘若我在那里定不让桃花花瓣随水流出,为的是怕再有打渔人找到入口进来啊!

    [注释]①庆全庵:寺庙名。②桃源:即桃花源,这里指庆全庵。③问津:问路。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诗首句紧扣题意起笔,交待桃花开放的时间、乘船赏花的出发地点。 B、谢诗首句直接由题宕开,联想《桃花源记》文意,夸赞庵前环境清幽。 C、陆游游赏霞波锦山,情绪高涨;谢枋得自比“避秦”之人,含蓄深沉。 D、两首诗都没有对桃花作局部的细致描写,角度新颖,想象奇特出语奇。
    (2)、为什么这两首诗分别用“莫吹”“莫遣”劝诫东风和飞花呢?请简要分析。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曾子曰:“身也者父母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亨孰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君子之所谓孝也者,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已。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 , 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谓也!”

    材料二:

    记曰:“舜见瞽瞍”,其容造焉。孔子曰:‘当是时也,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固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曰:“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然则有道者,进不为臣主,退不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君之所以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今有贤子而不为父,则父之处家也苦;有贤臣而不为君,则君之处位也危。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哉焉?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今舜以贤取君之国,而汤武以义放弑其君,此皆以贤而危主者也,而天下之。”

    (节选自《韩非子·忠孝》)

    [注]①瞽瞍:舜父名。②造(cù)焉:同“蹩”,局促不安的样子。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身也A者B父母遗C体也D行父母之E遗体F敢G不H敬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即“殁”,指去世,与贾谊《过秦论》中“始皇既没”的“没”词义相同。 B、之,助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夫子之谓也”的“之”用法相同。 C、危,危险,与李白《蜀道难》中“危乎高哉”的“危”词义相同。 D、贤,形容词意动用法,与韩愈《师说》中“其贤不及孔子”中的“贤”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认为,“孝”从高到低可以依次分为“尊亲”“弗辱”“能养”三个等级,他自己只是做到“能养”这个等级。 B、在曾子看来,“仁”“礼”“义”“信”“强”都和“孝”有关,一个人遵循孝道就可以获得快乐,反之则会受到责罚。 C、曾子认为,父母逝世后,子女能做到不给他们带来坏的名声,就是善始善终地遵守孝道,这是为人子女最难做到的。 D、因为当时天下形势危急,所以舜在面对父亲瞽瞍的朝见时,表现出局促不安的样子,孔子认为舜不该有这样的表现。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②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

    (5)、曾子和韩非子对“孝”的内涵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腿疼闹社房

    赵树理

    小腿疼是五十来岁一个老太婆,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儿媳,还有个小孙孙。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可是她不,她一定要让媳妇照着她当日伺候婆婆那个样子伺候她——给她打洗脸水、送尿盆、做饭、端饭……不过要是地里有点便宜活的话也不放过机会。例如夏天拾麦子,在麦子没有割完的时候她可去,一到割完了她就不去了。又如摘棉花,在棉桃盛开每天摘的能超过定额一倍的时候:她也能出动好几天,不用说刚能做到定额她不去,就是只超过定额三分她也不去。她的小腿上,在年轻时候生过连疮,不过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治好了。在生疮的时候,她的丈夫伺候她;在治好之后,为了容易使唤丈夫,她说她留下了个腿疼根。不过她这“疼”疼得有点特别: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儿就疼;入社以后是活儿能大量超过定额时候不疼,超不过定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就又要疼。乡里的医务站办得虽说还不错,可是对这种腿疼还是没有办法的。

    吃不饱一进门就说:“大婶呀!有人贴着黑帖子骂咱们哩!”小腿疼听说有人敢骂她好像还是第一次。她好像不相信地问:“谁写的?”“杨小四那个小死材!”“他这小死材都写了些什么?”“写得多着哩:说你装腿疼,留下儿媳妇给你送屎尿;说你偷麦子;说你没理占三分……”吃不饱又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把个小腿疼说得腿也不疼了,挺挺挺挺就跑到社房里去找杨小四。

    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支书王镇海三个人都正端着碗开碰头会,小腿疼一跑进去就把个小会给他们搅乱了。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杨小四,杨小四从座上跳起来闪过一边,主任王聚海趁势把小腿疼拦住。杨小四料定是大字报引起来的事,就向小腿疼说:“你是不是想打架?政府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怕罚款、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敢打一下,我就把你请得到法院!”又向王聚海说:“不要拦她!放开叫她打吧!”小腿疼一听说要出罚款要坐牢,手就软下来,不过嘴还不软。她说:“我不是要打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我什么时候骂过你?”“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还昧得了?”王聚海说:“这老嫂!人家提你的名来没有?”小腿疼马上顶回来说:“只要不提名就该骂是不是?要可以骂我可就天天骂哩!”杨小四说:“问题不在提名不提名,要说清楚的是骂你来没有!我写的有哪一句不实,就算我是骂你!你举出来!我写的是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该没有提你们的名字。我本来提着的,主任建议叫我去了。你要嫌我写得不全,我给你把名字加上好了!”“你还嫌骂得不痛快呀?加吧!你又是副主任,你又会写,还有我这不识字的老百姓活的哩?”支书王镇海站起来说:“老嫂你是说理不说理?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对许你驳他!不能这样满脑一把抓来派人家的不是!谁不叫你活了?”“你们都是官官相卫,我跟你们说什么理!我要骂!谁给我出大字报叫他死绝了根!叫狼吃得他不剩个血盘儿,……”支书认真地说:“你实在要不说理要这样发疯,这么大个社也不是没有办法治你!”回头向大家说:“来两个人把她送乡政府!”看的人们马上跳出五六个人来把她围上,其中有两个人拉住她两条胳膊就要走。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却拦住说:“等一等!这么一点事哪里值得去麻烦乡政府一趟?”小腿疼见真要送她走,已经有点胆怯,后来经主任这么一拦就放了心。她定了定神,看到局势稳定了,就强鼓着气说了几句似乎是光荣退兵的话:“不要拦他们!让他们送吧!看乡政府能不能拔了我的舌头!”王聚海认为已经到了收场的时候,就拉长了调子向小腿疼说:“老嫂!你且回去吧!没有到不了底的事!我们现在要布置明天的生产工作,等过两天再给你们解释解释!”“什么解释解释?一定得说个过来过去!”“好好好!就说个过来过去!”杨小四说:“主任你的话是怎么说着的?人家闹到咱的会场来了,还要给人家赔情是不是?”小腿疼怕杨小四和支书王镇海再把王聚海说倒了弄得自己不得退场,就赶紧抢了个空子和王聚海说:“我可走了!事情是你承担着的!可不许平白白地拉倒啊!”说完了抽身就走,跑出门去才想起来没有装腿疼。

    1958年7月14日

    (摘自《“锻炼锻炼”》,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腿疼”的腿“疼”与“不疼”的对比,揭示了她自私自利、逃避劳动、爱占便宜的个性。她从年轻就如此,为了不干活装病,还让别人伺候她。 B、“小腿疼”知道有人写了公开批评她的大字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问题,反而觉得是杨小四有意骂自己,所以要找他算账。 C、“小腿疼”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这一典型形象揭示了教育部分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D、“吃不饱”来向“小腿疼”告密,还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可见她善于煽风点火,拨弄是非,也是一个落后的农村妇女形象。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农村合作化运动为大背景,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B、“小腿疼”“吃不饱”是小说中人物的外号,这也是小说的艺术特色之一,既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又能充满智慧地表现生活,很容易被农民接受。 C、小说以浓墨重彩来写人物,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表现手法来描写人物,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D、赵树理巧妙地运用了“光荣退兵”这个褒义词,幽默地讽刺了“小腿疼”在社房里的无理取闹,不仅有利于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运用反语的手法,增强了作品语言的风趣性。
    (3)、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都是基层干部,你更认可谁做百姓工作的方式?请结合文本比较分析。
    (4)、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被称为“山药蛋派”,请概括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学界鲜有论及,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窥探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具体表征和深层意蕴。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比如成都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等,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比如黄鹤楼在唐代诗人崔颢登楼题《黄鹤楼》诗之后,再经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歌咏,其内涵不断丰富,影响越来越大。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朓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的综合体。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使文学景观的内涵不断丰富。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更多的文学作品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这些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并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然后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文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由此可见,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血脉相连,文学景观是文学家的创作素材,文学作品也依托文学景观而不断丰富。

    既然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故当下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景观往往包括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此外,文学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为当代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深挖和延续地方文脉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借鉴。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存在,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充分重视文学景观,重点提升旅游文化,对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摘编自李惠玲《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双向互动》)

    材料二:

    景观具有多个层级,因而具有多重价值。有地理的价值,历史的价值,以及哲学的、宗教的、民俗的、建筑的、雕塑的、绘画的、书法的价值,有的甚至还有音乐的价值,如江西湖口县的石钟山。但是这些价值都不及文学的价值。如果没有文学的价值,景观往往无由彰显。一个著名的文学景观,其价值往往是多方面的,但其最重要的价值还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景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虚拟文学景观,一种是实体文学景观。

    所谓虚拟文学景观,是指文学家在作品中描写的景观。大凡能够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可视性和形象性的土地上的景、物和建筑,都可以称为虚拟文学景观。

    所谓实体文学景观,是指文学家在现实生活中留下的景观。大凡能够让现实中人看得见、摸得着,与文学家的生活、学习、工作、写作、文学活动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可以称为实体文学景观。

    我们常说的文学景观,一般指的是实体文学景观。

    凡是著名的文学景观,都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文学景观既是人们的一个登临游览之所,一个引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一个激发文学的灵感与才情的地方,也是一个吸引旅游开发和投资的地方。

    文学地理学者还认为,文学景观是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是人们怀念故国、寄托乡愁的一个重要媒介和载体。通过文学景观,人们可以找回在全球化、城市化的浪潮中迷失的自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摘编自曾大兴《论文学景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血脉相连,存在由表及里的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关系。 B、文学景观的生成需要一定外在条件,但都离不开名人因素或者名篇因素。 C、相关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凝固为集体记忆,人们借文学景观找到归属感。 D、文学景观不仅具有审美的价值,也有其它价值,可以推动旅游事业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综合效应生成的文学景观包含更复杂的文化隐喻,内涵更丰富,更有鉴赏价值。 B、兼具空间性与时间性的文学景观,成为该地的文化符号后,才有旅游开发价值。 C、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景观,如果是作者生活、写作的地方,也可称实体文学景观。 D、一个景观可以没有地理的、哲学的或者音乐的价值,但是不能没有文学的价值。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观点的一项是( )
    A、苏州寒山寺,建于南朝时期,自唐代诗人张继题《枫桥夜泊》诗后,该寺名声大振。 B、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而改名西湖,便蜚声天下。 C、潇湘八景在明代成为著名的文学景观,此后无数文人墨客都痴迷于潇湘八景诗的创作。 D、韶关风采楼是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楼名取自赞美余靖的诗句“更加风采动朝端”。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概念间关系的图示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5)、为什么当下各地非常重视对文学景观的保护与研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 , 命途多舛。 C、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D、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我忙打听战绩,他说:“我们几个本来就是‘马尾巴串豆腐’,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
  • 8、下列字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仗义直言 抑扬顿挫 切磋技艺    B、黔驴计穷 乌烟瘴气 受益匪浅 C、加官进爵 流连忘返 独当一面    D、过目成诵 死不瞑目 张皇失措
  • 9、下列字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自力更生 寅吃卯粮 画地为牢    B、各行其事 适得其反 徇私舞弊 C、淋漓尽至 叠床架屋响彻云霄    D、信口开河 要言不繁 振振有辞
  • 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热(chì)     曲(quǎn)        火积薪(cuò)     色厉内(rěn) B、媚(chǎn)     候(sì)            鞭入里(pì)     暴天物(tiǎn) C、(nè)     悍(piāo)        引高歌(hánɡ)     飞来祸(hénɡ) D、(qiào)     首(qiáo)        自怨自(yì)     体裁衣(liànɡ)
  •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拾(zhé)  迷(wǎnɡ)        歇(qì)         开天地(pì) B、别(zhēn)   思(cǔn)        动(rǔ)        尽职守(kè) C、染(rú)     帖(yù)         肴(zhuàn)     羽而归(shā) D、发(bènɡ)   麻(bì)         角(jī)         背谈天(bào)
  • 12、翻译下列句子。
    (1)、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2)、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
    (3)、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则溪之纸,鏊子烧热,面糊摊开,蒸汽弥散,空气中浸润着朴素的甜香……刚出锅的煎饼又脆又香,就慢慢回软变韧。”这是《舌尖上的中国》中对煎饼制作工艺的介绍。

    山东煎饼以沂蒙煎饼为代表,小麦、大豆、玉米、谷子、地瓜面都可以烙成煎饼,但凡蔬食,都可以卷到煎饼里食用,可谓“兼容并包,其实那小米是被加工成煎饼的,因为只有煎饼便于携带,无需再支灶生火。

    过去煎饼主要靠手工制作,耗时费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制作效率更高的机器煎饼也更多地被端上了现代人的餐桌。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借助“煎饼”这一载体,完成写作。

    ①作为沂蒙学子,在城市就读大学后写给家人的信;

    ②学校“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主题演讲稿;

    ③新闻报道《中国儿童:自信求新是优长,包容坚韧是短板》的读后感;

    ⑤国庆节前夕,写给某位曾经在沂蒙大地战斗过的老兵的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14、问答题
    (1)、《促织》结尾“异史氏曰”是否是多余笔墨?
    (2)、成名好不容易捉到了一只蟋蜂,心中稍感宽慰,文章又让他九岁的儿子出现,这有何作用?与下文有没有照应?若有,在哪里?
  •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丁前溪

    蒲松龄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问主人何业,财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

    数年无耗。他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亟,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伻招诸博徒,使杨坐而乞头,终夜得百金,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菽粟 , 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B、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C、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D、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逆旅”,是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如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B、“刍”: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如现代汉语常用的刍秣、反刍等都是这个意思。 C、“菽粟”:豆类作物的统称,泛指粮食。如“菽水”,泛指粗茶淡饭 D、“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丁前溪不愿意做官,逃离了家乡。 B、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 C、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某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某的家人。 D、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

    ②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

    (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丁前溪豪爽、重义气?
  • 16、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创于汉武帝,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如文中的“宣德”。 (判断对错)
    (2)、抚军,官名,明清两代巡抚的别称(判断对错)
    (3)、童子,指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如《师说》“彼童子之师(判断对错)
  • 17、指出下列句子句式。
    (1)、焚拜如前人:
    (2)、非字而画:
    (3)、归以示成:
    (4)、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18、名词活用作动词。
    (1)、自“蟹壳青”:
    (2)、细其能:
    (3)、故天子一步:
    (4)、裘马过世家焉:
  • 19、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
    (1)、户口

    古义:今义:

    (2)、童子

    古义:今义:

    (3)、

    古义:今义:

  • 20、区别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故人庄②裘马世家焉③雷霆乍惊,宫车

    ④则智明行无秦论⑥一日,大母余曰

    ⑦求,无乃汝是

上一页 694 695 696 697 6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