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堰河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有什么意义?
-
2、《大堰河——我的保姆》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
3、下面的示例是一个学生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写的一副对联。请根据《再别康桥》的内容写一副对联。要求:不必讲究严格的平仄,但总字数不得少于12个字。
示例:所选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对联:四块钱棺材几束稻草 几尺长坟地一世凄凉
所选课文:《再别康桥》
对联: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作诗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多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里约奥运会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的后代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人类。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第一款国内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浓厚的情爱,这既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无私的爱,又是诗人为大堰河唱响的大爱之歌。然而诗人并未以他的一己之爱为满足,《大堰河——我的保姆》不仅仅是献给大堰河的,同时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同时也是这首诗的社会价值之所在。
作为大堰河“乳儿”的诗人,把对____他长大的乳母的那种____的爱,贯穿于字里行间。大堰河一生辛苦劳作,没有享受到人间的____,把自己全部的爱都投注在乳儿的身上,她对乳儿的照顾____让人终生难忘。然而无情的现实粉碎了她对乳儿的“美梦”,死后落得个惨淡萧条的结局。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性格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文章主题表达出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及对大堰河的赞美之情。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的博大胸怀,既表明了文章深化的主题 B、这种深化的主题,使诗人的胸怀更显博大 C、诗人的博大胸怀,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 D、这种深化的主题,既表明了诗人的博大胸怀(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养育 刻骨铭心 天伦之乐 无微不至 B、抚育 耿耿于怀 天伦之理 无所不至 C、养育 耿耿于怀 天伦之乐 无所不至 D、抚育 刻骨铭心 天伦之理 无微不至(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质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文章主题表达出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及对大堰河的赞美之情。 B、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性格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表达出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及对大堰河的赞美之情。 C、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质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表达出对大堰河的赞美及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之情。 D、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性格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文章主题表达出对大堰河的赞美及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之情。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 ”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 ,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壮士心
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
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
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
从此不见壮士归来,
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注】这首诗作于1934年1月11日,正值日军欲践踏华北,窥视中原的危急关头。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壮士寄寓于江边的一个寺庵,从淹留中奋起,决然上马杀敌的故事,壮士就是爱国志士的缩影。 B、“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说尽岁月的蹉跎和英雄迟暮的感慨。 C、“星斗恰似当年”一句,涵盖了很大的时间跨度,包容了丰富的故事,可以想见壮士当年的英勇无畏与艰辛。 D、壮士从梦境中冲向战场,义无反顾,执着地为理想信念而战,充满了英雄壮气,也暗喻了诗人的渴盼之情。(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地点又说明时间。“和”在这里是动词,简洁如画的一句诗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氛围。 B、“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梦能开花,诗人想象奇特瑰丽,慧心独具,一点不落俗套,字里行间,沸腾着诗情。 C、第三节,壮士举剑呐喊,在万马奔腾中前进。这一句留有很大空间,可能是想象中的战斗,也可能是真实的战斗。 D、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沉郁的色调和凄凉的氛围,并在这种色调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3)、诗歌的第一节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出两组。(4)、诗歌末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非常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复活的土地
艾 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日子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 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要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复兴而奋起抗争。 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诗的语言是素净的、庄重的,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但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 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 C、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后大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 D、“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情感得到释放,增强了抒情效果。(3)、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4)、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有人说艾青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50个字。
《自然》发表了一项关于自然界中“相变成核”现象的研究成果。来自中科院化学所和国科大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水结冰过程中临界冰核的存在,并给出了临界冰核的尺寸。这一成果与经典成核理论高度契合。美国物理化学家吉布斯等人100多年前基于热力学原理,提出的相变“经典成核理论”认为,水结冰这类相变需要经过一个成核过程。临界冰核具有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可能出现的偶然性、存在寿命小于纳秒的瞬时性以及纳米级尺寸的微观性,使得现有的微观探测技术很难捕捉到它。这也成为数十年来的研究难点。
-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在儒家学说中,“孝”为伦理道德之首。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大意是,“孝”说的是供养父母,而犬马也都能得到饲养,① ,
就与饲养犬马没有区别。由此可见,孝不仅在于外在的表现,②。如若未真诚侍奉和恭敬父母,任何外在形式的表现都不足以体现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③ , 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的道德追求。“孝”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社会伦理基础,儒家更将“孝”作为评价一个人能否尽忠报国、尽职为官的基本标准,“孝”与“忠”共同形成社会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准则。
-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世纪30年代末有一位诗人在上海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
②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③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
④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
⑤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A、②③①④⑤ B、④①③⑤② C、②④③①⑤ D、④②③⑤①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浓厚的情爱,这既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无私的爱,又是诗人为大堰河唱响的大爱之歌。然而诗人并未以他的一己之爱为满足,《大堰河——我的保姆》不仅仅是献给大堰河的,同时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同时也是这首诗的社会价值之所在。
作为大堰河“乳儿”的诗人,把对____他长大的乳母的那种____的爱,贯穿于字里行间。大堰河一生辛苦劳作,没有享受到人间的____,把自己全部的爱都投注在乳儿的身上,她对乳儿____的照顾让人终生难忘。然而无情的现实粉碎了她对乳儿的“美梦”,死后落得个惨淡萧条的结局。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性格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文章主题表达出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及对大堰河的赞美之情。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质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文章主题表达出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及对大堰河的赞美之情。 B、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性格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表达出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及对大堰河的赞美之情。 C、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质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表达出对大堰河的赞美及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之情。 D、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性格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文章主题表达出对大堰河的赞美及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之情。(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的博大胸怀,既表明了文章深化的主题 B、这种深化的主题,使诗人的胸怀更显博大 C、诗人的博大胸怀,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 D、这种深化的主题,既表明了诗人的博大胸怀(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养育 刻骨铭心 天伦之乐 无微不至 B、抚育 耿耿于怀 天伦之理 无所不至 C、养育 耿耿于怀 天伦之乐 无所不至 D、抚育 刻骨铭心 天伦之理 无微不至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边城
沈从文
两年日子过去了。
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因此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
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与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很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筸兵士,还各自赤裸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城中军营里,税关局长公馆,河街上一些大字号,莫不头先截老毛竹筒,或镂空棕榈树根株,用洞硝拌和磺炭钢砂,一千槌八百槌把烟火做好。好勇取乐的军士,光赤着个上身,玩着灯打着鼓来了,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从悬到长竿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灯的肩背上,锣鼓催动急促的拍子,大家皆为这事情十分兴奋。鞭炮放过一阵后,用长凳脚绑着的大筒烟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的流泻白光,慢慢的这白光便吼啸起来,作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冲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玩灯的兵士,在火花中绕着圈子,俨然毫不在意的样子。翠翠同他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为了避雨,祖孙二人同那只黄狗,走到顺顺吊脚楼上去,挤在一个角隅里。有人扛凳子从身边过去,翠翠认得那人正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就告给祖父:
“爷爷,那个人去年送我回家,他拿了火把走路时,真像喽啰!”
祖父当时不作声,等到那人回头又走过面前时,就一把抓住那个人,笑嘻嘻说:
“嗨嗨,你这个喽啰!要你到我家喝一杯也不成,还怕酒里有毒,把你这个真命天子毒死!”
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吞不下你了。”
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这一次虽在这喽啰长年口中听到个“二老”名字,却不曾见及这个人。从祖父与那长年谈话里,翠翠听明白了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滩过端午的。但这次不见二老却认识了大老,且见着了那个一地出名的顺顺。大老把河中的鸭子捉回家里后,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三角粽。
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不有人家。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脚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
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祖父话虽不再说了,心中却很显然的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
向前快快的走去了。
“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不高兴,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皆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祖孙二人便沉默的一直走还家中。到了渡口,那代理看船的,正把船泊在岸边等候他们。几人渡过溪到了家中,剥粽子吃。到后那人要进城去,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人过了小溪上小山时,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说:
“爷爷,看喽啰上山了啊!”
祖父把手攀引着横缆,注目溪面升起的薄雾,仿佛看到了什么东西,轻轻的吁了一口气。祖父静静的拉船过对岸家边时,要翠翠先上岸去,自己却守在船边,因为过节,明白一定有乡下人从城里看龙船,还得乘黑赶回家乡。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有删改)
文本二:
鲁迅、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文学艺术大师,他们先后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亮丽旗帜,以丰厚的创作实绩和突出的艺术成就开辟、拓展了乡土文学的领域。鲁迅重在“揭丑”,使得阿Q的性格成为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阿Q正传》也成为20年代中国形象的代名词。沈从文则重在“显美”,注重发掘、凸现边域山民的传统美德和自然人性,寄托了作者重造民族精神的理想,也使得《边城》继《阿Q正传》之后,成为中国形象的代表。
(节选自历彦军《中国形象的文化隐寓》)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年来的两个中秋节让翠翠感到极其平淡无奇是因为唱歌等活动没能如期举行以及傩送不在场。 B、祖父遇到去年打火把的人先不做声,然后“闪不知一把抓住”,敏捷的动作表现出他粗鲁冒失的性格。 C、顺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假装眺望河中景色,实际却听得很仔细,表现出她矜持羞涩的性格。 D、爷孙俩“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反映出爷孙间虽然感情真挚但还是有隔膜。(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边城新年迎春活动进行了详细描写,既反衬出翠翠内心的失落,也从侧面写出她对傩送的思念。 B、小说以打火把的人为线索衔接起了两个端午,让翠翠先邂逅大老又巧遇二老,使得故事情节摇曳生姿。 C、小说第二段开头“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既写出翠翠对傩送的难忘,又引出对上一个端午节的回忆。 D、小说语言简约朴实却又生动形象,主要以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尤其是擅于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和心理。(3)、文中“鸭子”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4)、文本二中所说的“《边城》继《阿Q正传》之后,成为中国形象的代表”,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一和课本中学过的《阿Q正传》作简要分析。 -
14、阅读课本《边城》(节选)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写一段点评文字,不超过80字。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
15、将下面的一段话改写为句式整齐的一段话。(可适当更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边城是一幅五彩的画,她如诗,她又像一曲婉转的歌。假如置身其中,浑身的污垢自然澄清,日常的烦恼可以洗尽。她可以冲散劳累和忧愁,她还能滋润我们的心灵,留下甜蜜与欢乐。我爱边城的美,也爱她的奉献与辛勤,同样也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
16、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祖父说着,于是,把手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____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
②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____爷爷死了?”
③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____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
A、局束 假若 俨然 B、局促 难道 居然 C、局促 假若 俨然 D、局束 难道 居然 -
17、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B、《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C、明天是凤凰古城最后一个“免费日”,记者在景区发现,尽管下着雨,但街市上撑着伞、披着雨衣的游人不绝如缕。 D、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
1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挣扎(zhá) 包扎(zhā) 翘起(qiào) 翘首(qiáo) B、擂鼓(léi) 打擂(lèi) 脖颈子(gěng) 颈联(jǐng) C、埋怨(mán) 拮据(jù) 停泊(bó) 血泊(pō) D、蚱蜢(zhà) 舴艋(zhà) 眺望(tiào) 角隅(yú)
-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支炙手可热的股票,即使“股神”连续三次减持也丝毫未减其锐气。
②这些遗老遗少,抱残守缺、泥古不化 , 仇恨一切变革,甘做封建社会的殉葬品。
③有的中间商从药农手中低价收购药材,囤积居奇 , 以哄抬药价从中渔利,损害药农利益。
④“一带一路”方兴未艾 , 广大海外华商参与其中的身影愈加活跃,他们发挥的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⑤就个人而言,他强烈地想成为一个建筑师,然而他考取的却是师范大学,于是他自怨自艾命运不佳。
⑥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⑦参加海选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 , 整个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④⑦ D、③④⑥ -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情同手足的天保、傩送兄弟两个与翠翠演绎的一段凄婉纯美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B、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C、名著《边城》是沈从文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湘西的风物人情唱出的一曲心灵的恋歌,读来楚楚动人 , 令人感慨良多。 D、明天是凤凰古城最后一个“免费日”,记者在景区发现,尽管下着雨,但街市上撑着伞、披着雨衣的游人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