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无衣》中,“ , ”表现了战上们已经准备好武器,要一起战斗的高昂激情。(2)、请根据所给提示写出《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步调一致、奋起作战的句子。
我同你一样仇恨敌人:;我同你一起行动起来:;我同你一起上战场:与子偕行。
(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和人生,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 , 。(4)、《春江花月夜》中,借助月来表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的句子是: , 。(5)、《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自信豁达、藐视金钱的句子是: , 。(6)、《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藐视富贵利禄,但同时也有些消极避世的句子是: , 。(7)、柳永在他的《雨霖铃》中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词句,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有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 。(8)、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妻子葬身于千里外的故乡,自己满怀孤寂之情的句子是: , 。 -
2、下列各项中,对《将进酒》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两句,是诗的主旨句。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束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得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豪迈诗情,但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全诗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
3、下面对李白的《将进酒》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起兴、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裹海雨而来之势,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B、诗中所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以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郁愤,传达出舍我其谁的自信。 C、“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愿醒”等语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于穷愁之境中的消极颓废。 D、《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
4、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共三章,全以“岂口无衣?”落笔。在反复咏唱中强化了反诘的语气和语意,催人奋进。 B、或同穿一“袍”,成问穿一“泽”,成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C、“王于兴师”——秦王要发兵了。为王而战,就是为国而战,古代人的国家观念强烈,为君就是为国。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
5、宿一夜 星宿 住一宿;
-
6、差使 差别 参差;
-
7、絮烦 彤云 仓廒;
-
8、洗漱 酒馔髭须 ;
-
9、亲眷 穿梭佑护 ;
-
10、盘缠 央浼 迤逦;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美是百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八个月。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商店了。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语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觉得自己好像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了,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
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的,让交给我妻子。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选材精巧恰当,篇幅紧凑短小,结构严谨,主题突出,为我们讲述了一对夫妻和一位假期打工女生短暂相遇的故事。 B、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是主题非常鲜明,通过对生活的真实刻画,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小说中的阿纯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乐观开朗、善良美好的女生,这一人物形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D、文章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中的“天空灰暗”象征着人生所处的逆境,“阳光”象征勇敢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 B、阿纯把这句话写在信里和百合花布一起送给“我”的妻子,是想弥补之前她没有帮“我”的妻子买百合花布的遗憾。 C、这句话生动感人,为一个简单普通的现实故事增添了诗意色彩。 D、这句话与题目遥相呼应,既写出了百合花的美丽,也使行文更严密。(3)、赏析文中画框的句子“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的作用。(4)、本文的题目“最美是百合”能否改为“百合花布”?请谈谈你的认识。(5)、本文在描写人物时,恰当地运用了语言描写。“言为心声”,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或直接展示人物的个性,或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或侧面烘托人物性格。正在读高三的赵新天在新华书店购书时,遇到了初中时的班主任黄老师。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师生对话,可有少量的神态、动作描写。
要求:可以有合理的想象;运用语言描写,想象人物会说出什么样的话来;用最少的语言表现人物。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本为文学之双翼,两者相互砥砺又①____。但很长时间以来,文学评论似乎只会说“好话”了。并非文学评论不能褒扬,也并非文学评论必须吹毛求疵,这里所谓“好话”,实际上指的是那种“强将笑语供主人”式的言不由衷的“好话”,或是那种“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式的人云亦云的“好话”,或是那种“皇帝的新衣”式的自欺欺人的“好话”。假如文学作品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又何尝不可②____、逢人说项呢?这种毫无保留的“叫好”,同样亦是“有力量”的评论,而且意义重大。
1958年3月,茹志鹃在《延河》上发表《百合花》。茹志鹃并不擅长在激烈的行动中表现人物性格,(1)____,如《百合花》中,“我”、年轻媳妇、通讯员的那些感人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更鲜明。茹志鹃的作品中,主人公很少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2)____;即使是写英雄人物,(3) ____,而不是正面讴歌他们。她尤其擅长描写女性,在作品中,她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女性形象,如《百合花》中的年轻媳妇。《百合花》以灵妙之笔表现残酷的战争,讲究铺垫与神韵、留白与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令人深受震撼。
茅盾③____,认为作品难得,为之撰写评论,通篇都是赞语。小说得以转载,赢得好评如潮,至今仍是④____的经典佳作。假如当年没有茅盾的着意推举,《百合花》是很有可能沉寂于当时的文坛的。
①有生命力的文学评论建立真切而深刻的审美感受基础之上,②而不可能只是冷冰冰的就事论事,③干巴巴的逻辑推理。④好的评论家,⑤要有优异的审美直觉和悟性,⑥应该从文学作品中检验到生命感动和灵魂震撼,⑦然后深入思考隐含其中的某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
(1)、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③④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赏析文中框的句子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3)、下列句中的“并”和文中加粗的“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个个石柱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宛如一队英姿勃发的战士。 B、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完全同意并拥护党的纲领。 C、共产主义是科学,而迷信是一种愚昧的表现,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D、你认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他对儿子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4)、在文中画横线的(1)(2)(3)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5)、文中最后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1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神态描写的一项是( )A、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B、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C、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D、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
1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写部队决定晚上总攻,结尾写小通讯员赶回团部准确参加战斗,较详细地以某战斗连为焦点记叙了军队在紧急情况下有条不紊的备战全过程。 B、作者善用白描,文中“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后的描写,使读者像一个见证者,站在近旁,听着屋子里的“响动”,看着通讯员“颇不服气”的样子。 C、小通讯员为借被子向“我”求助时欲言又止;“我”向新媳妇解释后,她只是笑,却不说明第一次借被子时的情形,这两处“留白”都引发了读者联想。 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地在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借被”“献被”的情节天衣无缝地连接起来,使结构谨严有序。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文旅新时尚的背后,是燕赵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山还是那座山,海还是那片海,依山傍海的河北,这两年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强省,用心培育文旅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自然风光之美、历史积淀之美、人文环境之美、时代发展之美日益凸显。
学校校刊准备开设“文旅新时尚,为家乡代言”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一个人,若无向导的带领,无意间闯入阿万仓湿地,站在阿万仓的高台上看草原上的黄河,会被安静的黄河瞬间击中。②如交响乐高潮过后停止的那个瞬间,空白,放大的空白,有让人眩晕的美。③美有时候是一种暴力,会让人有窒息感。美从来都是主动的,美主动占领平庸的生活。美是湿润的,有侵略性的。④若一个人是孤独的,不建议来阿万仓,眼前如此美好的景致,会让他的内心更加孤独。
河流,羊群,草原,大雨。阿万仓段的黄河草原绿如蓝,黄河像一台草原上的织布机,一梭一梭地将草原与河流织在了一起。我们抵达阿万仓的时候,天空灰蓝交杂,蓝色的部分像湖泊,而灰色的部分如圆月之夜的月光。那么美好的构图,让我们四个人同时尖叫,而后失语。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不会久存,天空的蓝不久就被灰色吞噬,一朵云彩折叠了另一朵云彩。灰色如果抒起情来,便是乌黑的云朵。阿万仓晴朗的天气不多,即使是太阳当空,也可能随时飘一阵雨。这是黄河上游的常态。
(1)、“该如何描述阿万仓的安静呢?”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色彩能够为读者创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结合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如何呈现出阿万仓的色彩魅力。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生气对人体的损伤不光是日积月累的,还有可能触发一些急性、危及生命的事件,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听说过,甚至经历过。生气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触发因素,让中风、心律失常、心梗等各种风险攀升。《欧洲心脏杂志》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愤怒爆发后的2小时内,缺血性中风发生风险上升3.62倍,心梗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率高出4.74倍。即使在中度愤怒的情况下,室颤风险发生率也要高出3.2倍,强烈愤怒则更是高出16.7倍。还有一项近5万人的队列研究,经过9年的跟踪发现,经常生气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了23%,房颤和心衰风险分别增加16%和19%。
生气不光是对心血管有伤害, ① 。它不仅能诱发荨麻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问题,对大脑也有损伤,让神经细胞连接数量减少,记忆力下降,让人更容易焦虑、失眠。长期生闷气还会影响内分泌,改变皮质醇的分泌规律,影响免疫力、性激素分泌,导致月经不调等问题。
愤怒本身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它能够给我们动力,有助于推动我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但气大确实伤身,不论是一次性的暴怒, ② , 都对身体不好。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文中加点的“确实”,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这屋子又宽绰又豁亮,确实不赖! B、郦道元注《水经》,考证确实。 C、他确实有一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D、这时的梁永生,确实是正在一面听汇报一面想问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有一位学者,化用陶渊明诗文中的“ , ”,将自己狭小的书斋命名为“容安斋”。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是“ , ”。
(3)《登快阁》中巧用“伯牙绝弦”和“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抒发知音难觅的感情的句子是“ , ”。
-
19、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 (其五)
庾信①
惟忠且惟孝,为子复为臣。
一朝人事尽,身名不足亲。
吴起尝辞魏,韩非遂入秦。
壮情已消歇,雄图不复申。
移住华阴②下,终为关外人③。
咏怀古迹(其一)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庾信:南北朝文学家,公元554年奉梁帝萧绎之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梁灭,他被迫留在长安为官。②华阴:在“潼关”之西,西岳华山脚下,这里指陕西中部长安一带。③关外人: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屡次建立边功,曾以长期作关外人为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庾诗前四句语言坦诚而自责,直接表达了自己离家背国、身存名灭的苦痛。 B、庾诗五、六句运用吴起和韩非的典故,表明自己离梁到魏,乃是出于不得已。 C、庾诗后两句说自己是“关外人”,可见他身在异国,心怀故国,悲苦愤懑。 D、杜诗颔联“淹”字用词精炼,描写“楼台”之高,反衬出漂泊之人的渺小。(2)、有人认为杜甫诗中的“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语意客观而又有主观色彩。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德祖①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棣桷② , 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脩,脩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脩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脩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橘而未显其言驰使问主簿杨德祖。应声答之,与帝心同。众伏其辩悟。
王敦引军垂至大桁③ , 明帝自出中堂。温峤为丹阳尹,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召诸公来。峤至不谢,但求酒炙。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天威在颜,退使温峤不容得谢。”峤于是下谢,帝乃释然。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
郗司空④在北府,桓宣武⑤恶其居兵权。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脩复困陵。”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竟,寸寸毁裂,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闲,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选自《世说新语·捷悟》)
【注】①杨德祖, 即杨修, 东汉文学家。②榱桷(cuī jué), 意思是屋椽。③大桁(héng), 大桥,这里指朱雀桥,在建康城南,朱雀门外,跨秦淮河。④郗司空,即郗愔,东晋大臣。下文的“嘉宾”,即郗超,是郗愔的长子,在桓温的大司马府任参军。⑤桓宣武,即桓温,东晋时期权臣。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太祖思A所以B用之C谓D可为竹桦楯E而未显F其言G驰使问H主簿杨德祖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意为“不”,与《五代史伶官传序》“莫能与之争”的“莫”用法和词义都不同。 B、过,意为“经过、路过”,与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的“过”用法和词义都相同。 C、不及,意为“比不上”,与《种树郭橐驼》“若不过焉则不及”的“不及”词义不同。 D、谢,谢罪,与《孔雀东南飞》“谢家来贵门”“阿母谢媒人”两处“谢”词义都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国府新修大门的屋椽刚架好时,曹操让人在门上写了个“活”字,杨德祖就猜到了曹操的心思,于是叫人拆掉。 B、曹娥碑背面的八个字,实际上是个字谜,曹操和杨德祖其实都猜到了答案,只是杨德祖思维更敏捷,曹操自叹不如。 C、晋明帝对温峤办事不力还要求赏赐酒肉一事大动肝火,经过王导的机智劝解,温峤退下认罪,明帝的怒气才得以消解。 D、郗司空对朝廷形势的判断一向很糊涂,他派人送信给桓温,表达自己想要与桓温一起辅佐王室、修复先帝陵寝的愿望。(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2)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
(5)、最后一段在称赞谁敏捷颖悟?具体表现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