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西风颂

    雪莱

    唉,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

    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

    是一个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

    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仅仅不如

    你那么自由,哦,无法约束的生命!

    假若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起舞

    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天空

    (因为呵,那时候,要想追你上云霄,

    似乎并非梦幻),我就不致像如今

    这样焦躁地要和你争相祈祷。

    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

    我跌在生活的荆棘上,我流血了!

    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伏的生命

    原是和你一样:骄傲、轻捷而不驯。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当作那树丛: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韵,

    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

    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

    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哦,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下列对第四节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B、作者开篇连用虚拟条件句来表达自己渴望化作浮云、落叶或是波浪,去扫荡腐朽的反动势力的决心。 C、节选部分格律完整,结构严谨,诗句气势恢宏,把西风的狂烈、急于扫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D、作者用委婉细腻的笔调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像在西风下翻滚的浪潮、飞扬的枯叶和疾驰的飞云一样,不畏荆棘、不怕流血牺牲地与黑暗反动势力斗争。
    (2)、下列对诗歌第五节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诗人要求西风把他作为琴弦,使诗人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去传播革命的思想。 B、“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表明了诗中的西风形象具有暴躁性格的特点。 C、诗人愿西风给予他“迅猛的劲头”,播散“尘封的思想”“促成新的生命”,从而“把昏睡的大地唤醒”。 D、“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寓以深刻的哲理: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方。
    (3)、诗歌的第四节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
    (4)、“东风”“西风”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东风”就是指“春风”,那么这里的“西风”又象征什么?
    (5)、《致云雀》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这一形象。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宫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象征手法的运用,增加了这首诗的深度,也提升了这首诗的品位与档次。

    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献给贝多芬

    郑敏

    人们都在痛苦里哀诉

    唯有你在痛苦里生长

    在一切的冲突矛盾中从不忘

    将充满希望的主题灿烂导出

    你的热情像天边滚来的雷响

    你的声音像海底喷出的巨浪

    你的心在黑暗里也看得见善良

    在苦痛的洪流里永不迷失方向

    随着躯体的聋黯你乃像

    一座幽闭在硬壳里的火山

    在不可见的深处热流旋转

    于是自辽远的朦胧降临

    你心中

    神的洪亮的言语

    霎那间千万声音合唱圣曲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从“痛苦”“矛盾”“黑暗”“聋黯”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贝多芬身躯的残疾和内心的苦痛。 B、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写人们生活的苦难和贝多芬在痛苦中奋争的信心和生活下去的勇气。 C、第二节中的“善良”“永不迷失方向”是贝多芬在音乐上取得杰出成就的动力和航向。 D、第三节中的“旋转”“降临”“霎那间”形象地表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过程。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深沉隽永,而第二人称的写作方式又给读者以诚挚亲切和热情洋溢之感,全诗充满了崇敬和赞美之情。 B、第一节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贝多芬对待挫折和不幸的态度,不仅超脱痛苦,还能将其渗透到音乐中去,使之升华。 C、第二节用“天边滚来的雷响”和“海底喷出的巨浪”两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贝多芬生命热情的巨大声势。 D、第三节中“随着躯体的聋黯……硬壳里的火山”一句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表现贝多芬为摆脱痛苦奋力挣扎的情形。
  • 3、下面是一首小诗。读后请仿照相应的句子,把(1)、(2)、(3)三条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象合理、顺畅、连贯。

    只要青春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激发诗情和灵感,需要体验和积累生活,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于反帝斗争风起云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之时,至今都能让人感受到诗人炽热的情感、豪迈的气概。(1)如果我们平时多关注现实,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就能从中提炼出抒情的主题。

    诗歌需要意象。

    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相融合,①____。如果我们通过意象抒发自己的诗情和意趣,诗歌就会产生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在闻一多的《红烛》中,诗人通过对红烛这一核心意象的层层渲染和开掘,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在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和对人生的思考是通过几个意象的组合实现的。(2)雪莱的《致云雀》围绕云雀为中心组成密集的意象群,表达诗人奔放的激情和坚定的理想。你在写作诗歌时最好不要直接说出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要通过具体的形象,用比喻、象征等方式来暗示。总之,②____,才能耐咀嚼,有诗味。

    (1)、文中两处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分别指出其错误类型并给出修改建议。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发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注] , 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注释】罡(gāng)风:道家语,天空极高处的风。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行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后一行中的“火”比喻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 B、“我追问青天,通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了诗人想回到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回国,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D、“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赤胆忠心。
    (2)、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先抒写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殷切希望,然后抒写诗人重返故土的所见、所闻、所感。 B、这首诗仅有十二行,虽短小却立意非凡,构思新颖灵巧,诗歌的开头和结尾不同寻常,富有吸引力。 C、这首诗是诗人爱与恨的结晶,表现的是诗人归国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愤懑。 D、诗人没有落入俗套,他一反常规,独辟蹊径,一开始就单刀直入,撕肝裂肺、呼天抢地地呼喊。
    (3)、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描写自己的发现?这些意象说明了什么?
    (4)、诗中的“我来了”“那不是你”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作答。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意”就是心中的情志,“象”就是客观的事物。①____,就形成意象。②____,诗歌就会产生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如在闻一多的《红烛》中,诗人通过对红烛这一核心意象的层层渲染和开掘,赋予了红烛丰富的内涵,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再如雪莱的《致云雀》以云雀为中心组成密集的意象群,表达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坚定的理想。

    创作诗歌时,最好不要③____,而要通过具体的意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方式来抒发心志或暗示情感。总之,要婉转曲折地表达,才能耐咀嚼,有诗味。如下面这首小诗,借“蜡烛”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礼赞。

    蜡烛

    你注定一生与火焰为伴

    时时为别人送来光明

    却燃尽了你自己

    (1)、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另选一个事物,仿照文段中《蜡烛》的写法和形式,写一首小诗。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常言“文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情、喜好等等会自然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文字和作者____,非常相似。如果作文之人风流倜傥,他的文章定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如果作文之人不苟言笑,他的文章定然庄严肃穆,天然一般有威慑力。( )每当阅读先贤的书籍,常常忍不住或者为先贤的____,或者为先贤的深刻思想____,恨不得立马和他当面交流所得、畅所欲言。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稍稍可以安慰的是,通过阅读先贤书籍,了解先贤的品性,知道先贤的喜好,体会到先贤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自觉心意相通,感情更加贴近,____,未曾得缘一见,内心里却已把他当作最亲近的朋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休戚相关    金玉良言    拍手称快    虽然 B、息息相关    金科玉律    拍案叫绝    即使 C、休戚相关    金科玉律    拍手称快    即使 D、息息相关    金玉良言    拍案叫绝    虽然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 B、所以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C、所以了解一个人,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D、所以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自然可以了解这个人;同样的,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自然可以读懂他的文章。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B、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时,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C、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D、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时,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创作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 B、《红烛》写于1923年,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死水》是诗人的第一部诗集。 C、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曾受教于闻一多。 D、闻一多热心于新诗的创新与理论研究,积极倡导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都产生深远影响。
  • 9、根据你的理解,最适合依次填入原诗的一项是( )

    红烛(节选)

    闻一多

    红烛阿!____?____?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____,____,____,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①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②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③烧沸世人的血

    ④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⑤烧破世人的梦

    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③⑤④
  • 10、下列关于《红烛》一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烛啊”这一句在诗中共出现了九次,每一次出现都使诗歌的主旨进一步深入,感情进一步升华,而且使得全诗层次分明,节奏感强。 B、诗歌开头就写到“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鲜明地表达了诗人以红烛自比,借红烛燃烧自己、奉献光明的形象来表达自己深沉的爱国之情。 C、本诗语言凝练,感情充沛,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红烛,形成直接而强烈的情感交流,更显出感情的炽热和赤诚。 D、本诗开头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增添了这首新诗的古典气息,这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炉中煤[注]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注释】本诗写于1920年,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祖国称为“年青的女郎”,正是诗人对封建、落后的旧中国的否定,对五四运动以后新生祖国的赞美。 B、第一节中“殷勤”写祖国对诗人的养育之恩;“思量”写诗人对祖国的思念和希望;“你也不要辜负了”则既有对祖国日益强盛的祈盼之意,也有对祖国前途的担忧之情。 C、第三节中“重见天光”是指在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青春,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D、第四节,由于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诗人的怀国思乡之情更为强烈,所以在这一节中,通过对首节四、五句的重复,进一步抒发了自己急于报效祖国的决心和热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表达了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 B、“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等诗句,很生动地写出了“炉中煤”的忠贞形象,贴切地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真挚、热烈的眷念之情。 C、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表明自己虽然地位和人格卑贱,但愿意积极进取、以身许国,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 D、诗中前一个“燃”,是诗人在黑暗的长夜中的摸索探寻;后一个“燃”,强调诗人在重见天光后的奋斗搏击。这就使全诗在乐观、自信、高昂和积极进取的基调中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3)、本诗每小节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为开头,有何表达效果?首尾两节呼应又有何作用?
    (4)、试分析“炉中煤”这一意象的意蕴。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无论是诗史之诗,都是①新世界诗,都有一条红线贯注其中:反帝爱国、变法图强。你被诗界誉为诗歌革命的旗手,不仅在于一新诗风,抛弃了烦琐的形式;更在于为诗歌赋予了崭新的思想内容。与其说你是以诗推动诗歌革命,毋宁说你是以诗为炬火,引领时代前行的脚步。你的诗是近代新派诗的天花板,你亦是文坛顶流。因为你的存在,诗界革命的旗帜才能迎风招展,中国近代文学史才会花团锦簇,你也当仁不让②地被梁启超誉为“近世诗界三杰”之首。

    你不以诗为荣,诗却成全了你。你的喜怒哀乐在字里行间不时显现,你变得鲜活、生动、立体而饱满。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你像一位渔人,驾着用心血筑成的诗之舟,引领我们去穿越人生的风浪与绮丽。你的悲愤瘦如秋风,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你的思考又如夏日流萤,不时点亮海上迷人的风景。

    1905年3月28日,一代人杰黄遵宪郁郁而终。他的名字书写③在了历史的纪念碑上。

    (1)、文中①②③处划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请修改。
    (2)、文中主要运用第二人称“你”来表达,为什么还要用第一人称“我们”?请结合画框的语句,分析其原因。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善于化无形为有形,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语言不够“纯净,”据说是新诗的通病。将不同的因素冶于一炉,而使之产生A____的美感效果,是诗歌艺术的可贵之处。“白话文学”的信徒们往往有一种幻觉的优越感,认定在新诗作品中用文言是复古,是反叛“白话文学”。首先,我们认为诗和说话并不能B____,②诗是经验的艺术化的表现,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其次,文言虽在日常生活中已僵硬难用,但在艺术品中,经诗人的巧妙安排,却能“起死回生”。反之,如果欠缺艺术的生命,③那么,尽管一首新诗通篇不用一典,不掉一文,那种“纯净”也只是“一贫如洗”的代名词罢了。说坦白些,在文学的国度中,新诗人们是带点儿贵族气质的。我们宁愿自己的作品成为滞销的奢侈品,也不愿它成为畅销的牙膏——人人皆可入口,而转瞬又必吐出的牙膏。④一旦超越了起码的“纯净”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则明快、真率、富现实感。许多意境,白话表现起来总嫌太直接、太啰嗦,改用文言则可保持“C____”的距离。

    (1)、文中画框的四处句子有两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提出修改意见。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请将文中画横线部分改成一个长单句。可改变语序或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14、“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赏析“纵使”的妙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15、“小轩窗,正梳妆”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16、《将进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进行比较
  • 17、赏析诗句“夜来幽梦忽还乡”中“忽”的表现效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18、《春江花月夜》名句默写。
    (1)、《春江花月夜》勾勒出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2)、《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
    (3)、《春江花月夜》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没有用的句子是:“。”
    (4)、《春江花月夜》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5)、《春江花月夜》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
  • 19、补写下面的空缺处。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 20、补出下面的空缺处。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
    (6)、《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
    (7)、《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8)、《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流水无情的句子是:
上一页 395 396 397 398 3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