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翻译句子。
“信” [本义]言语真实。[引申义]①的确,确实。②相信,信任。③任凭,随意。④信用,守信用。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出师表》)(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
2、请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翻译句子。
“绝” [本义]把丝切断。[引申义]①断绝。②僻远,极远的。③横渡,越过。④灭绝。⑤极,非常。⑥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与朱元思书》)(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6)、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湖心亭看雪》) -
3、一些成语常被人误解。如“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原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很多人理解为“天气炎热”。一些辞书便增加了这些“错误”的解释。请给这些辞书的编委会写一条不超过200字的留言,表明你的观点。
-
4、有不少知名人士的名字来源于古代名句。请仿照示例,从“刘海粟(国画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周信芳(京剧艺术大师)、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四个知名人士的名字中任选两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与例句完全一致,言之有理即可。每句不超过80个字。
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
5、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汉语中的热词层出不穷。请参照示例,从所给的两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说明该词有怎样的含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或时代精神。
[示例] 秒杀:意思是“瞬间击杀”,引申为“以极快的速度抢购商品”,反映了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现实。
[词语] 逆行者 光盘行动
-
6、“破防”原指在游戏中突破了对方的防御,使对方失去防御能力。根据以下材料,解释网络流行语“破防”的新含义。
①废墟中获救婴儿的母亲遇难了,她最后的姿势令全网破防。
②张桂梅老师登上天安门城楼,穿的是送学生高考时的那件朴素的衬衫,这让网友破防。
“破防”新含义: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久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本次修订增补了近千条新词语,既有“共享经济”“慢生活”等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出现的新词汇,又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词语新义项和新用法,如“云”字增补了“比喻通过计算机网络(多指因特网)提供计算服务的方式”的义项。从中不难发现,词汇之变出自社会生活之变,词语之新源于____。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增补一些词语的同时,____,如“单放机、八进制、夯机、打柴”等这些过时或使用频率较低的词语。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迄今已完成3次修订。从收录“非典型肺炎”等体现社会生活、时代变迁的词语,再到“点赞”“刷屏”等一些贴近日常的网络用词陆续被收录进词典……纵览这些年的变化,我们从中可以体察时间之河在语言的河床上洗刷、沉淀的印记。____,体现了汉语言词汇系统及表达的更新。
当然,辞书不仅记录当代社会生活,也事关语言规范。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汉语迎来了相当活跃的时期。新词新义层出不穷,不少网言网语、潮词新语只在一时的热潮中昙花一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在流行中保持恒定的价值,不仅是新词能够进入辞书的标准,而是这些新词生命力的体现。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请根据文中相关信息,把下列词语按来源分为两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申遗 粉丝 黄金 周给力
碳达峰 群主 种草
第一类: 。
分类理由: 。
第二类: 。
分类理由: 。
-
8、成语与俗语有着奇妙的对应关系。请根据示例写出与下面的俗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
示例:关公面前耍大刀——班门弄斧
(1)、鸡蛋里挑骨头。(2)、三天打鱼,两天晒网。(3)、打开天窗说亮话。 -
9、在学习本单元时,你所在的班级举办“领略成语魅力”语文主题活动,为方便同学们积累成语,活动小组制作了各种成语积累卡。(1)、成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请你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来源对成语进行分类整理。(每一类成语至少写出2个)
来源
成语
古代文献
寓言故事
①
神话传说
②
历史故事
③
诗文语句
④
口头俗语
⑤
外来文化
⑥
(2)、成语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许多成语还保留着古代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征。请你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古汉语的各种特征对成语进行分类整理。(每一类成语至少写出2个)古汉语特征
成语及相关解释
通假字
①
词类活用
②
古今异义
③
文言句式
④
-
10、微写作。
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是展现新闻人物形象最直接的方法。张秉贵的许多话语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孩子兜里的糖,留他路上吃”显示出他的细心,“你要谢就谢大家”显示出他的谦虚,“不能打孩子”显示出他的爱心……
请围绕餐桌上的情景,充分运用语言描写,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扎根边疆山区教育四十余载,张桂梅用教育之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照亮了无数人的心。
创举——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沿着县城边的狮山南巷往坡上走,是张桂梅曾工作过的华坪县民族中学,女子高中就在旁边。这所看上去不起眼的高中,在当地颇有影响力:女高成立前,华坪县中考升学率还不到50%,2020年达到90%以上,全县高考升学率多年在丽江保持第一。
华坪女高,就是一所因抵抗贫困而生的学校。
1996年丈夫去世后,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教书,大山里的贫困超出了她的想象。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母亲们的教育水平,将至少改变三代人!2002年她开始筹建免费女子高中,“规模化”地帮助山里女孩改变她们的命运。
在贫困地区办免费高中,这在许多人眼里简直是异想天开,可张桂梅不这么想。为了改变这片贫困的土地,她毅然踏上募捐之路。女子高中办公室主任张晓峰说:“直面贫困,张老师最懂山里人的渴盼,她是大山的女儿。”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在北京开会时,一篇关于张桂梅的报道,把她办女子高中的梦在北京传开。随后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老师办校。从此,女高这棵教育扶贫的“珍稀苗木”栉风沐雨,茁壮成长。
奇迹——红色教育让“丑小鸭变天鹅”
2008年,首届100名学生招进来了,学校却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只有一栋教学楼,连围墙和厕所都没有,吃饭要到旁边的民族中学。几间教室,是老师们的宿舍。没多久,17名教师就走了9个。
张红琼是女子高中的资深老师,受张桂梅一次演讲的感召,2008年建校时她坐了17个小时的大巴车来投奔张桂梅。剩下的8个老师中,有6个是共产党员。打小就读《红岩》的张桂梅,一下子找到了精神支点和工作抓手。她让人在教学楼二楼画了一面党旗,举起右手咬牙宣誓:人在,教育扶贫的阵地就在!
十多年来,女高每周开展“五个一”教育:党员戴党徽上班,重温入党誓词,组织理论学习,合唱革命歌曲,看红色影片。
看看华坪女高的“速度和激情”吧。女生们五点半起床,晨起5分钟后洗漱完毕,跑步上下楼梯,课间出操1分钟站好队。从下课铃响起,到跑进食堂排队、打饭再吃完,10分钟内完成。
女高不只有严苛的纪律和领先的升学率。这里的老师,像姐姐哥哥一样关心学生。这里的学生抗压能力强,还特别自信。
在北京“时代楷模”发布现场,毕业生们在荧幕上一个一个向她汇报:“我现在是医生,我现在是警察……”张桂梅忍不住掩面而泣:“她们一个个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丑小鸭变天鹅了。”
精神——“豁出去一点,怕什么”
张桂梅身患多种疾病,她行走困难,上下楼梯都是攥紧扶手,一步步地挪。可是每天早上5点,她都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每天至少3次巡校、查课……
张桂梅没有子女,没有财产,她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都捐献给了山区孩子们和其他需要的人。
说起为啥要办学校,张桂梅最初的想法就是报恩。中年丧夫,重病缠身,是华坪这片热土接纳了她,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张桂梅告诉记者,山里的学生太穷了太苦了,自己想帮帮他们。县政协委员们向她鞠躬,县妇代会上大家给她捐款治病……回首往事,张桂梅感慨,“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荣誉越来越多,她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我心里始终有一股劲:你豁出命改变她们的命,值!人生老病死都正常,豁出去一点,怕什么?”张桂梅说。
(摘编自徐元锋《让教育之光照亮贫困山区》)
材料二:
所谓红花,指的就是我们要采访的重点对象,绿叶指的是他周围的环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情。在写作时,不仅会对主人公进行描写,还会对他周围的人、事进行描写,但需要注意绿叶是衬托作用,衬托要有度。
在对人物进行描写刻画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将工作生活整合起来进行描写,只顾描写主人公是如何刻苦工作,只展现出他在工作方面的成就,这样人物形象就不够多面。
在进行人物刻画时,集体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的成就离不开集体的支持和鼓励,不能忽视集体的重要作用,将丰功伟绩都算作主人公的,要让人们看到个人背后的集体力量。
点面结合是人物通讯写作的手段之一,既要有面的概括性描述,让读者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也要有点的细致描写,让文章具有可读性,点的描写也能够使文章具有真实性,点面结合,能够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人物多面立体、文章生动活泼。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教育之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点出了张桂梅兴办女高对于群体和个人的双重意义。 B、华坪女高被称为教育扶贫的“珍稀苗木”,是因为它是一所特殊学校:能够免费地、规模化地帮助山里女孩。 C、华坪女高的“速度”指的是学生们严格按照严苛的纪律来约束自己,“激情”指的是学生们为了前途理想奋斗拼搏的昂扬状态。 D、“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既指张桂梅在他人的激励下立志报效社会,也指她希望学生在自己的激励下能够志存高远。(2)、下列对材料一写作技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作为人物通讯,并没有系统报道张桂梅的所有事迹,而是抓住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片段,彰显人物的高尚品质。 B、材料一开头高度概括了张桂梅对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赞扬其教育行为的巨大价值和非凡意义,饱含深情,奠定基调。 C、材料一是从两个角度描写张桂梅“豁出去”的:一是不顾病痛,在身体上豁出去;二是不顾私利,在利益上豁出去。 D、人物通讯注重用细节刻画人物,“打小就读《红岩》”揭示了张贵梅无私奉献不是出于报恩,而是源于自小受到的革命教育。(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讯中所描写的人物有红花,有绿叶,绿叶衬红花可以是正衬,也可以是反衬。 B、在对主人公进行刻画时,只要结合生活实际,就会使其形象由单一变得多面。 C、只看到主人公的丰功伟绩,忽视集体力量,人物通讯写作就会缺乏客观性与深刻性。 D、对于面的概括性描述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而认识人物的时代意义。(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张桂梅为什么被称为“大山的女儿”。(5)、材料一用小标题的形式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12、阅读下面文段,并分析文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受到爱戴和尊重
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当他累得额头渗满汗珠,顾客就按住秤盘说:“老同志,您先擦擦汗!”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大楼前,立着一尊雕像。人们塑起它是为了纪念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张秉贵。
张秉贵,北京市人,中共党员,中共十一大代表和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开始在北京百货大楼当售货员,1957、1979年先后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张秉贵同志于1987年9月18日因病逝世。
张秉贵生前____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的糖果柜台担任售货员,他从没有因为自己工作的平凡而放松要求,而是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提高服务质量。( )。面对这种情况,张秉贵苦练工作技能,练出了称重“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尽力缩短顾客的等待时间。每逢节假日,张秉贵在柜台前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但他始终面带微笑,热情地为每一个顾客提供耐心____的服务。他这种爱岗敬业,人们被誉为“一团火”精神。
张秉贵虽然没有做出什么____的大事,但是他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工作,在荣誉面前,他始终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在三尺柜台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在平凡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值得人们尊敬和颂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长期 想方设法 周到 惊天动地 B、长期 挖空心思 周密 翻天覆地 C、长久 想方设法 周到 翻天覆地 D、长久 挖空心思 周密 惊天动地(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柜台前顾客排起长队就是因为物资匮乏 B、当时张秉贵还是一个普通的售货员 C、当时社会物资匮乏,人们生活艰苦 D、当时因为物资匮乏,顾客常常要在柜台前排起长队(3)、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这种爱岗敬业的态度,人们被誉为“一团火”精神。 B、他这种爱岗敬业的态度,被人们誉为“一团火”精神。 C、他这种爱岗敬业,被人们誉为“一团火”精神。 D、他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人们被誉为“一团火”精神。 -
14、以下是选自媒体的一段文字,请你认真阅读后,完成题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劳模辈出。这些劳模,无论是王进喜、倪志福、时传祥、张秉贵、郝建秀、王林鹤,还是徐虎、王选、袁隆平、李素丽、宋鱼水、许振超、郭明义等,他们身上都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都体现了一个时代劳动者的价值。社会学家艾君在《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一文中对“劳模”作了如下解释和评论:劳模,是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简称,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社会的中坚、学习的楷模、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他认为,劳模精神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取向。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时代人的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与情愫。
(1)、简要概括“劳模精神”的五个主要特性。(2)、用一句话概括学习劳模的意义。 -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①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②静,起宏图。一桥③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④ , 高峡⑤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释】①楚天: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②龟蛇:龟山和蛇山。③一桥: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④巫山云雨:此处指长江三峡的江水。⑤高峡:长江三峡。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对仗工稳,一方面表明了作者的行踪,一方面说明了其游泳的地点。 B、“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既描写出作者游泳的特定环境,也显示出作者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C、“风樯动,龟蛇静”,以“风”字起,紧接着上片意脉,瞩目两岸景色,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运用直接描写,通过神女的惊愕反映中国的巨大变化,生动形象而又新颖别致。(2)、“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两句词中,哪个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青春的笑脸,是每个人最美的符号。在那段如阳光般灿烂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尽情欢呼,尽情追逐。我们该怎样把握青春?这是每一个年轻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要让转瞬即逝的美好成为人生的永恒,在活力四射的年龄创造无限的价值。毛泽东的青春,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指点江山;周恩来的青春,心存大志、上下求索、忧国忧民。李大钊曾经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需要我们树立起为国为民奉献的理想,让青春在为他人的奉献中闪现砥砺之光 , 让青春____。
(1)、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老艺人用他那苍老的低沉的声音,铸成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B、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我们不行,倒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闲暇之时,可以寻一方安静之地,唱他几句,喝他几杯,其乐融融。(2)、请在文中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要求:文意连贯、完整,句式与前一句相同。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①____的创作风格。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②____,而且把红军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千古绝唱。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③____,如“不到长城非好汉”“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等,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毛泽东诗词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如《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刻画④____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美,抒发了一代伟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壮志。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框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18、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仰看飞鹰,俯观游鱼,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形象,直接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
-
19、下列句子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20、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中“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江山”代指国家。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运用了夸张和借代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