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庄子对于现象界有深刻尖锐的洞察力。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把一切都看得太透彻了。如茫茫人海,各人也( )像乌龟似的爬来爬去,忙忙碌碌像耗子似的东奔西窜,然而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忙了些什么,为得着什么。一旦省悟时,便会觉得自己所作所为是如此的( )……看开了,一切都不过如此罢了,于是你就会不屑于任何事物,任何行动。然而这样的社群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如果每个人都像庄子笑声下的南郭子綦“隐机而坐”,进入到“答焉似丧其耦”的境况,那么个人和社会岂不近于静止?因而,庄子哲学如何处理及适应这情况,便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了。尤其是今日的世界——已被纳入了一个庞大的动力系统中,缓步或停足都有被抛弃的危险。然而,我们必须了解庄子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道行者,也非逃离现实生命的乌托邦理想人。他的见解是基于人类无止境的餍欲与物化的倾向所引发出来的;同时,鉴于个人的独存性已消失与被吞噬,遂于洞察人类的处境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没有这种感受的人,自然无法体会庄子。因而庄子哲学对于读者来说,能感受多少,他的可接受性就有多少;他的看法是无法得到大众一致公认的,同样的一句话,有人会视如智慧之言,有人会以为是( )。事实上,庄子的哲学不是写给群众看的,庄子的说话也不是说给群众听的,他的声音有如来自高山空谷。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句子与画横线处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B、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C、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D、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我们农民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3)、仿照画框的句子,选择下列两组词语中的一组造句。第一组:依乎天理;游刃必有余地
第二组:因其固然;进乎技以达道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 。”(2)、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描述了秦国没有任何消耗就使九国军队陷入困境之中。(3)、古代诗歌中常用数字“万”来夸大所描摹的事物或增强所传达的感情。如“ , ”。
-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
文本一:
楚江有吊
寇准①
悲风飒飒起长洲,独吊灵均②恨莫收。
深岸自随浮世变,遗魂不逐大江流③。
霜凄极浦幽兰暮,波动寒沙宿雁愁。
月落烟沉无处泊,数声猿叫楚山秋。
[注]①寇准:北宋名臣,一生四居相位,死后谥号“忠愍”。诗人年少及第却被派到僻远的巴东做知县,本诗即作于其上任途中。②灵均:屈原的字。③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江边渔父曾告诫屈原:“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文本二:
屈原
张耒[注]
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
餔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
[注]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获罪后受到满朝文武的孤立,他因支持苏轼而屡遭贬谪。
(1)、下列对文本一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飒飒”两字写出秋风的凄冷,营造了萧瑟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诗人在独自凭吊时与屈原心意相通,真切感受到屈原对那些奸佞小人的痛恨。 C、“幽兰”关联屈原吟咏香草的诗篇,屈原常以香草寄托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D、尾联以景结情,通过描写昏暗的夜色、哀切的猿声等,从不同角度来渲染客途之悲。(2)、这两首诗借“渔父”的典故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文本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域,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文本二
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高祖说而叹曰:“吾乃今日知为天子之贵也!”以通为奉常,遂定仪法,未尽备而通终。
至文帝时,贾谊以为:“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今其甚者杀父兄,盗者取庙器,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为故,至于风俗流溢,恬而不怪,以为是适然耳。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修则坏。汉兴至今二十余年,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百姓素朴,狱讼衰息。”乃草具其仪,天子说焉。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故其议遂寝。
至武帝即位,进用英隽,议立明堂,制礼服,以兴太平。会窦太后好黄老言,不说儒术,其事又废。后董伸舒对策宫:“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大者,在于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天使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阴入伏藏于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刑罚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今废先王之德教独用执法之吏治民而欲德化被四海故难成也。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以明,习俗以成,天下尝无一人之狱矣。至周末世,大为无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又益甚之。自古以来,未尝以乱济乱,大败天下如秦者也。习俗薄恶,民人抵冒。今汉继秦之后,虽欲治之,无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一岁之狱以万千数,如以汤止沸,沸俞甚而无益。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能胜残去杀者,失之当更化而不能更化也。”
(节选自《汉书·志·礼乐志》)
(1)、文本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勾选相应位置。今废先王之德A教B独用执法之吏C治民D而欲德化E被四海F故G难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 B、文本二“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中“属”的含义与“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含义不同。 C、岁功,一年四季的时序变化。“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是说阳气主导一年的时序变化。 D、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泛指学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建立后,开始治理乱世,使之恢复正常安定,命叔孙通制定礼仪,用来端正君臣的地位。但没有完全齐备叔孙通就去世了。 B、汉文帝时,贾谊提出要改变汉朝的风俗,应该制定制度,提倡礼乐,得到了天子的支持。但到了汉武帝时,因为大臣阻挠,这些制度没有继续推行下去。 C、董仲舒用“阴阳之说”来解释仁德和刑法的功用:阳是仁德,阴是刑法。阳常处在盛夏,用来养育万物,阴常处在隆冬,聚积在空虚不用的地方,可见上天主张德行而不主张刑法。 D、汉得到天下以来,常常想治理好,但是到现在仍然不能使凶暴的人转化,是由于应当变更的时候没能变更。(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②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5)、秦汉统一天下后治国策略有何不同?汉为贯彻治国方略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以上两个语段加以概括。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军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材料二:
(二)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年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
对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95岁的张富清仍历历在目。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张富清又是突击连的突击班成员。27日夜,他和两名战友匍匐前进,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激战。
“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
“打死七八个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炸毁了碉堡……”
(六)
在张富清简陋的家中,珍藏着一个打满了补丁的搪瓷缸。
一面是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孙玉兰说,这是丈夫最心爱的物件。
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
20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过去,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这个家整洁而充满生气。阳台上整齐地养着一排绿植,像是一队整装待发的战士。
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我们面前的张富清,仿佛不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近几年,他仍然坚持自己下楼买菜,有时还下厨给老伴炒几个菜。透过窗户,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1985年离休后,张富清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他特别爱看《半月谈》。
卧室的写字台上,一本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被他翻阅得封皮泛白。
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这不正是共产党员张富清一生的写照吗?
(九)
3月2日,部队派员专程到来凤,探望老战士张富清。
是夜,平素内敛沉默的儿子张健全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眼含热泪,他写下深情的记录——
部队来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澜
面对军装上的军徽
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
缓缓举起右手
庄严地行上军礼
……
(摘编自唐卫彬、杨依军、谭元斌《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材料三: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底蕴深厚,意涵丰厚,值得深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品评诗词境界,也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
先秦儒家有关于“无我”的论述。《论语·子罕》中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法则天地,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这是儒家修身的目的。天地最大的德行是“无私”,正如《礼记·孔子闲居》所云:“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又如《论语·宪问》中所云:“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不能只想着自己的一己私利,在修为上要“大其心”“志于道”。诗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就是典型的儒家“无我”思想。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完全融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中,把满腔激情完全投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去,“我”已化在滚滚时代大潮之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既是“有我”的姿态,也是“无我”的境界。
(摘编自肖伟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共产党人最高人生境界》)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习惯性转头看阵地的细节显示了“我”在长期战斗生活中养成的谨慎性。 B、材料一引用蒋介石密电,从正面写出了长征的艰难,突出了吴起镇战斗的重要性。 C、材料二通过援引史料、人物口述等形式来记叙永丰战役,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 D、材料二写张富清的搪瓷缸、住所、生活习惯,展现了其初心不改的党员本色。(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项是( )A、材料一中使用“嗬”“谁知道”“最后一仗啊”等具有口语色彩的语句,符合回忆录的语言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B、材料二写张健全记录张富清行军礼之事,表现了老战士对党和部队的忠诚,体现了人物通讯可以从侧面报道人物的特点。 C、材料三以“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为观点,并引经据典,兼论古今,透辟分析,体现了新闻评论的特点。 D、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下阐释“无我”,论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的深厚底蕴,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共产党人的涵养。(3)、下列事例,不能体现材料三画线处“无我”的一项是( )A、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在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毅然指挥自己的战舰狠狠地撞向敌舰。 B、百团大战期间,聂荣臻元帅打破敌我界限,救助抚育日本小女孩,后将其转交其亲属。 C、县委书记焦裕禄,投身兰考,心装人民,不畏困难,矢志锁住风沙,制服洪水。 D、面对突发的疫情,无数白衣天使成为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幸福。(4)、请结合材料,简要阐释“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5)、《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假如你是评委,会给出哪些获奖理由?请结合节选内容,简要分析。 -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美好的初中阶段已结束,我们渡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暑假,顺利的步入了更加精彩的高中生活,回望初中时光,你在知识积累,视野开阔,能力提升,情感熏陶等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在哪些方面有显著突破?是否听见了生命清脆强劲的拔节之声?是否站到更辽阔的智慧高地上看到更美的风景?……
请以“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为题,用你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单个的建筑物, ① :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 ② , 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 ),都不妨碍负重的问题。 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极其受重视。但在其他体系建筑中, ③ , 一般都是草草处理,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全部开门窗至全部用墙壁,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窗 B、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窗 C、由既没有墙壁至也没有门窗,乃至全部用墙壁全部开门窗 D、由没有门窗也没有墙壁,乃至全部用墙壁全部开门窗(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①
12字
②
③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锤炼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铁骨铮铮的中国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国民党白色恐怖肆虐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以坚贞不屈的气节,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当美帝国主义在中朝边境武力挑衅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振聋发聩的战歌,越过关山险隘,打破了美国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
如今,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可阻挡,但道阻且长 , ②更应该依靠全体人民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磅礴力量 , ③我们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时候 , 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披荆斩棘,走向胜利。
我们应该明白:现在的美好生活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无数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敢拼敢想换来的,因为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不断奋斗。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
(1)、指出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严峻 B、可歌可泣 C、挑衅 D、振聋发聩(2)、文段中的画线句顺序不合理,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3)、某班以“文化探寻之旅”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从下面的文化遗产中推选一个,结合历史意义或文化(历史)价值写一段精彩的推介词(不少于20字)。岳麓书院 凤凰古城 岳阳楼 西安兵马俑 长城
我推荐: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晏殊的《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写出了浓重的乡愁,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3)、“ , ”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现在常被人们用来赞美那些不为物役、忘怀得失的人。(4)、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描写了小鱼由静而动的活泼情景,生动形象。(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自己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 。(6)、《劝学》中的主旨句是:“ , 。”(7)、《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由写景到抒情,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总是寄托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情思,请写出古诗中含有“月”的连续两句“ , ”。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
【注】耿:微明的样子。
(1)、“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不同点。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出师表
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以伤先帝/之明 D、遂许/先帝以驱驰(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扩大) B、以告先帝之灵(以为) C、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不端) D、庶竭驽钝(表示赞赏)(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帝王向臣子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 B、文章第①至⑤段,在谈论形势后,提出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广开言路”。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借助华丽的辞藻,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既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口吻。(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抒发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来自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打着背包奔赴这片连一杯淡水、一捧黄土也要到几十公里外去取的盐湖边扎下帐篷。最原始的铁勺、铁耙、铁钻、铁锹,都是他们使用的工具。他们穿上水靴蹚入盐池挖盐,土法上马生产出第一批钾肥,填补了中国没有钾肥生产的空白。
如今,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块块分割整齐的湖田一个比一个大,一艘艘现代化采盐船正在抽吸湖里的卤水。厂房里生产大量钾肥, A , 不用问,现代化的设备替代了繁重的人工劳动,人力大大节省了……察尔汗盐湖大规模开发的序幕已经拉开。
走上“万丈盐桥”,公路就像一座桥悬浮在卤水上面。宽阔光滑的路面,与周围自然结成的盐盖连成一体。脚下没有奔腾的流水,而是注满涌动卤水的盐盖。踩在上面,平稳踏实,感觉与城市里的柏油马路没有两样。有趣的是盐桥维修的方法别具一格,一旦路面出现坑坑洼洼,只要从附近的盐盖上铲一点盐粒,再去路边挖的盐水坑里舀一勺浓浓的卤水浇上去,盐粒融化后凝固, B 。
漫步盐湖间,一个个盐体结晶宛如春天盛开的花朵。千姿百态的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这儿一簇,那儿一丛,丛丛簇簇恣意绽放在盐湖中,正像一串串待解的命题,直奔我的眼底。这些梦幻般的盐花呈现出的鬼斧神工,虽然不可能人工复制,但那些被时光刻录的留存,仍旧埋藏在深深的盐湖中,我心里涌起一种莫名的激动。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分)(3)、文中的画横线句子如果改成“打着背包奔赴这片盐湖边扎下帐篷”,与原文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4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在阿勒泰生活的最大乐趣,就是走出家门,踏上通往牧草地深处的小径。
搜寻野生小草莓是户外漫步的一件乐事。在牧草地上,野草莓是一年中最早收获的果实。不经意间俯身,扑面而来的是泥土的气息,暖烘烘的,是草地因受热而释放出来的。将及膝深的草丛拨开,只见野草莓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挨挨挤挤,在锯齿形的绿叶间闪耀——牧草地进入了野草莓旺季,而“野草莓日”也正是在六月的上半月。信手采摘一捧,尝上一口,来自大自然的甘甜瞬间在口腔里漫溢,在舌尖融化,让你忍不住来上第二口、第三口……然而,牧民们绝不会贪心到将所有的野草莓都采下,够吃了就行,剩下的,留给天上的飞鸟和草丛里的昆虫。这是牧民们代代相传的生活哲学。
(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一组短句,请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仿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求仍以野草莓为陈述对象,句式相似,修辞相同。 -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用比喻说明种树要保持树木天性的两句是“ , ”,这
一比喻也适用于育人。
(2)、很多人喜欢去钱塘观潮,站在一望无际的钱塘江边,看到汹涌的波涛卷起雪白的浪花,人们不禁会想起柳永《望海潮》中两句:“ , ”。(3)、唐宋诗中,有些诗句同时使用天、江、月三种意象,勾画出阔大的境界,如“ , ”。 -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中丞之襄州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南将”点明友人身份,他曾率领十万军队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和显赫身份,与如今流落对比鲜明。 B、“无旧业”实写友人回到襄阳之后无恒产相持的困窘,也透露出其任南征统帅、为国立功期间的清正廉洁。 C、“独立”与“三边”,对照鲜明,突出其以一人之力系三边安危,“静”字,更显示出边塞地区晏然之景。 D、“轻生”接以“一剑知”三字,化抽象为具象,表现视死如归的品质。字锤句炼,又明白如话,自然流畅。(2)、请赏析“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两句的妙处。 -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文公问于狐偃曰:“寡人甘肥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宫,壶酒不清,生肉不布,杀一牛遍于国中,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其足以战民乎?”狐子曰:“不足。”文公曰,“吾弛关市之征而缓刑罚,其足以战民乎?”狐子曰:“不足。”文公曰:“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此皆所以慎产也;而战之者,杀之也。民之从公也为慎产也公因而迎杀之失所以为从公矣。”曰:“然则何如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令无得不战。”公曰:“无得不战奈何?”狐子对曰:“信赏必罚,其足以战。”公曰:“刑罚之极安至?”对曰:“不辟亲贵,法行所爱。”文公曰:“善。”明日,令田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 , 后期者行军法焉。于是公有所爱者曰颠颉,后期,吏请其罪,文公陨涕而忧。吏曰:“请用事焉。”遂斩颠颉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材料二: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民之从A公也B为C慎产也D公因而迎E杀之F失G所以为H从公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肥,指美味的食物,与《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中的“肥甘”意思相同。 B、“其足以战民乎”中“战”的用法与《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中“见”的用法相同,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C、“期以日中为期”中加点的“期”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期而遇”的“期”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D、“以徇百姓”中的“徇”为“示众”的意思,与成语“徇私枉法”的“徇”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狐偃认为晋文公虽然采取了一系列适合民众生存要求的措施,但这不足以成为要求民众为他去打仗送死的理由。 B、狐偃认为要想让民众为君主打仗,就必须让他们不得不去打仗,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赏罚分明,“不辟亲贵”。 C、为显示晋国刑罚不避亲贵,晋文公命令手下第二天在圃陆打猎,约定以中午为期限,迟到的人按军法处置,最终让他所宠爱的颠颉受到了惩罚。 D、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在水中设立标记。澭水突然上涨,他们还顺着原标记在夜间渡河,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弛关市之征而缓刑罚,其足以战民乎?
②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5)、两则材料都谈到法律制度,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材料对我们今天的“立法”和“执法”提供了什么启示。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赊刀人
顾敬堂
黄泥崴子是贫困村,历年来,上级部门派了好几拨机关人员驻村扶贫,但收效甚微。①天长日久,无论干部
还是群众都没有信心了。
这天,村里忽然来了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拿着一个陈旧的账本来到村委会打听。村主任看着账本上的名字很是吃惊:“这是哪年的账目呀?好几个人都不在了……咦,还有我爷爷的名字呢!”
得知村主任的爷爷还在世,这个自称赵国栋的人非常高兴,请村主任将名单上还在世的人召集来,说说这四十年前的账单。
很快,村部里来了百十号人,有些是账单上欠了债的,更多的是来看热闹的村民。
赵国栋给大家问了好,然后切入正题:“这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我爷爷来过黄泥崴子,赊给大家一些生活物资……”
村主任的爷爷一听就惊呼道:“啊!你是赊刀人的孙子?我记得你爷爷,那时候我还是黄泥崴子的村长呢……”
那是四十年前的一个春天,一个货郎风尘仆仆地来到黄泥崴子,他拉着满满一架子车的货物,大多是镰刀、剪刀、菜刀之类的物件。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村里好多年没见过走街串巷做生意的人了。村民们觉得新鲜,围着货郎纷纷询问物件的价格。货郎笑眯眯地说:“我这车货物呀,只赊不卖!正常一把菜刀八毛钱,我两块钱赊给大家。”
村民们顿时炸锅了:“把我们当傻子呀,两块钱谁赊!”
“大家先听我说完。”货郎不急不忙地摆摆手,“②等到家家都买上电视机,没人穿补丁衣服,顿顿能吃饱饭,桌上有细粮的时候,我再来收钱。”
“哈哈,我先赊把镰刀!”老村长立刻嚷道,“这不等于白给嘛,你说的这些事儿根本没可能!”“我赊把犁头,要是你说的事儿实现不了,我可不给钱!”又有一个人接过话头。
其他村民听出了道道,立刻蜂拥而上,一车货物十几分钟就被赊购一空。
赊刀人拿出账本,挨个记下赊账人的姓名,让大家按下手印,便推着空车子走了。
看着货郎远去的背影,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觉得遇到了傻子,白捡了便宜。老村长却充满向往地说道:“我倒是盼着他早点过来收钱呢!”
村民们也咂摸出滋味:“是呀,要是他说的这些事都能实现,别说这点钱了,给十倍我们都乐意!”
回忆到这里,老村长感慨地说道:“谁能想到,你爷爷说的话竟然都应验了!到现在都四十年啦,当年欠的账我还十倍!”
两三块钱的欠账,十倍也不过二三十元,村民们纷纷表示都按十倍来还。
赵国栋微笑着点头说道:“来的时候,爷爷让我拿这个账本试试黄泥崴子的民风。如果大家不认账,我转头就走;如果大家认账,我就继续和大家做生意,老规矩,只赊不卖!”
村民们一听,腰杆子都不由得硬了起来。
不一会儿,村外便开来两台货车,上面堆满了米面粮油和生活必需品。大家都看向赵国栋,等他说出赊账的条件。
赵国栋指着东面的一片地说道:“等到沙棘果三十块钱一斤时,我再来收钱,并且货物的价格也是正常价,不多加一分钱。”村民们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那片沙辣树是大家前年裁的,去年零星结了些果子,谁也没太当回事,没想到赵国栋居然对沙棘果感兴趣。
村民们面面相飙一阵,便上前围着两台车挑选起货物来。赵国栋拿出一个新账本,将赊货人的名字记了上去。
很快,两车货物被村民们搬空了,赵国栋笑昧眯地摆摆手,坐上车离开了。③有个村民看着自己堆得跟小山似的货物,得意地说道:“沙棘果怎么可能卖到三十块钱一斤?你们太傻了,为啥不多赊点?”
老村长白了他一眼道:“大城市的物价可贵着呢!人家要是没把握挣钱,会跟你拉这个?他爷爷当年的预言可都成真了!”村主任接过爷爷的话:“他们这个行当是从‘除刀人’转化过来的,古时候叫‘卜卖’,据说是鬼谷子的传人,估计是根据市场规律做出判断,预测的准确性非常高呢!”
大家又闲聊了一会儿,这才带着赊来的货物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村主任八十多岁的爷爷就出现在他家的沙棘林里,给地锄草、松土、浇水。有人看到后,也跟着到自家沙棘地里忙活起来。很快,全村人达成了一个共识:沙棘果的行情肯定会非常好,否则新一代的“赊刀人”
怎么会平白把东西赊给咱们呢!
④到了冬天,红灿灿的沙棘果挂满了枝头。村主任通知大家,今天有人来收购沙棘果,三十块钱一斤!村民们吃惊又高兴,吃惊的是,赊刀人的预言竟然成真了;高兴的是,之前都不看好的沙棘果居然真的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卖完沙棘果,赵国栋果然来了,村民们心甘情愿地给他结算了赊欠的货款。这还不够,大家都期待地问他:“啥时候你再来赊东西?”
赵国栋笑呵呵地说:“从明天起,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驻村,和大家一起振兴黄泥崴子!”
村民们惊讶不已:“啊?你不是赊刀人?”
赵国栋摆摆手道:“我爷爷是研究市场经济的专家,我现在搞的也是这个专业。当年所谓的赊刀,不过是他老人家到农村考察时,变相扶贫而已。”
“太好了,你来这儿带着我们干,肯定能领着我们脱贫致富!”村民们纷纷鼓起掌来。
赵国栋笑了,耳朵边回响起临行时爷爷说的话:“有些扶贫干部光靠热情不讲方法,把村民折腾得都没信心了。其实要想振兴乡村,首先得把倒下的人心先扶起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部分“村里忽然来了……”中的“忽然”是从村民角度来说的,它能引发读者对事件发生原因的思考,激发其阅读兴趣。 B、“其他村民听出了道道”是说村民们都明白了这样的情况:货郎赊物基本上等于白给,因为兑现还款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 C、村民们希望货郎说的事儿实现不了,而老村长却“盼着他早点过来收钱”,说明老村长老实本分,不想让大家白捡便宜。 D、文章结尾部分对赵国栋及其爷爷身份的揭示,照应了前面情节对他们“赊刀人”身份的设定,可使读者产生恍然大悟之感。(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写的是先前的扶贫干部光靠热情不讲方法的后果,与小说的结尾形成了照应。 B、句子②显示了当时人们理想的幸福生活,也暗示了今天黄泥崴子村的经济状况。 C、句子③运用比喻突出了该村民所赊货物之多,也暗示了他对赵国栋的信任程度之深。 D、句子④以“红灿灿”写果之色,以“挂满”状果之多,生动形象,透出丰收的喜气。(3)、老村长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赵国栋在正式上任黄泥崴子第一书记之前对扶贫工作有怎样的考虑?请简要分析。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雅正”是儒家文化的重要道德理想和文艺批评标准,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其审美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精神。历代文人大都提倡以“雅”为美的文艺创作思想和评判标准。曹丕把“辞义典雅”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刘勰将文章分成八种基本风格,其中居于首位的即为“典雅”;王昌龄把诗分为五种风格,其中“古雅”也是位列第二;南宋诗词评论家张炎极力提倡“雅正”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南宋诗论家严羽也提出“去俗求雅”的审美追求。“求雅”的审美旨趣一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这种“求雅”思想也是中国古代语言使用规范的基本理念和核心思想,被汉语言文字学学者戴昭铭概括为“雅正”的语言规范观,追求一种从现实语文生活中提炼而成的理想化的语文标准,具有一种语文审美的倾向,即力求维护一种被认为是正确的、好的、合乎标准的语文形式,它概括和体现了我国古代优良的语文传统。
“雅”与“俗”相对,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从来都相伴相生,不可分割,在历史上也一直存在此消彼长的状况。但不管哪个时期,“雅”总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理想和价值目标,它能引领着社会风尚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近几十年来,社会语言俗化现象非常普遍,这是当今语言生活主体平民化、草根化的某种结果,也是社会自由开放的表现。但是,言语行为的“俗雅”要区分人群和场合,不能全民皆俗,不能全方位皆俗,应该给“雅语”留下一定的时空语境,在社会大潮中,需要有一种高境界的审美追求,需要“雅”的言语行为规范理想。但目前社会上出现了本该“雅”却“俗”的言语现象,比如,某校长在毕业致辞中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这样的毕业致辞,把庄严神圣的毕业典礼变成了迎合学生的类似于脱口秀的娱乐舞台,虽然赢得了无数次掌声和尖叫,但却无法传递给学生受用终生的灵魂力量,热闹有余而深邃不足。
在当今俗文化大行其道、语言俗化成为潮流的宏观背景之下,需要有一部分人坚守“雅”文化和“雅”的语言风格,以此支撑着社会的核心价值和传统的审美文化。“雅”和“俗”在社会语言生活中一直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们从来不否定俗化的语言有特定的交际场合和交际功能,但是,在一些正式庄严的语境中,应该使用典雅的语言,权威人士、社会名流、公众人物、专家学者等在“雅语”的使用方面要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更要有所作为。
纵观语言规范的发展历程,当今中国,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已经确立,语言地位规范已经完成;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各项标准也基本确定,语言本体规范基本完成;目前语言规范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使用规范。我们提出的“中和诚雅”语言规范观符合语言规范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也适应当今宏观社会语境,对指导当今语言规范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摘编自刘楚群《当今语言规范观:中和诚雅》)
材料二:
语言规范的“雅正观”贯穿古今。现代汉语时期,强调“正”多于强调“雅”,讲“规范”多,讲“雅顺”少。在教育普及的当下,在重视文化的当下,既要讲“正”,又要讲“雅”。当然,雅正是就规范而言,对语言本身,对语言生活,则不必也不应强调“纯洁”。通过语言规范来匡谬正俗,这种规范观虽然较为传统,也常有批评,但仍然在社会上较为流行,也确实是语言生活所需要的。
语言规范的行为,本质上是对语言变项的选择。语言在历时发展中,在共时应用中,都会出现变异和分歧,一个语言项目可能形成若干变项。语言变项的存在是常态,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种表现,当然也是语言整合的对象。语言规范就是对语言生活中存在的语言变项的选择,就是依照语言发展规律的选择。认识语言规范的这一性质,树立语言规范的“选择观”,可以从根本上摆正语言规范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可以自觉地在语言规范过程中去发现语言发展的新规律。语言规范不是“无事生非”,而是在语言生活中出现了紊乱现象时,需要动用社会之力帮助语言的自组织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使语言生活恢复到新的有序状态。
语言规范的根本目标是为语言生活服务。“语言生活观”要求语言规范既要反映语言生活现实,又能引导语言生活向前发展。评价语言规范是否合适,就看它是否客观反映了语言生活实际,看它能否科学地指导语言生活。
既然如此,了解语言生活,认识语言生活,是做好语言规范的必要条件。语言生活错综复杂,常要使用现代的各种观测方法,比如建立动态流通语料库,就如同水文监测、气象监测一样,利用这一语料库来监测语言生活的各种变化。观测语言生活,也包括观测语言舆情。语言舆情是社会语言意识的重要表现,同时,通过语言舆情也能够逐渐形成新的语言意识。
一个观念可以改换一个视角,改换一个视角可以发现一片新的学术视域。在雅正观、选择观、语言生活观的综合关照下,我们便会开拓更多新的学术视域,必然会对语言规范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语言规范研究必然会有一个跨越性的新发展。
(摘编自李宇明《语言规范试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国古代“雅正”的语言规范观,并都关注到现实语境中的语言规范,但出发点和针对性并不相同。 B、材料一按朝代顺序,以曹丕、刘勰、王昌龄、张炎和严羽等人的文艺主张为例,证明历代文人大都提倡以“雅”为美。 C、材料一明确提出“中和诚雅”的言语规范,材料二则强调用语言规范“选择观”发现新的语言发规律。二者观点完全相悖。 D、材料二认为“为语言生活服务”是语言规范的根本目标,合适的语言规范可以客观反映语言生活实际、科学指导语言生活。(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汉语时期,人们只关注“正”,强调语言的规范性。这是因为语言规范可以纠正当下俗文化的错误。 B、语言变项既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语言整合的对象,它的存在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不可避免。 C、语言生活错综复杂,因此想要认识语言生活,就要运用各种现代观测方法观测语言舆情,做好语言规范。 D、在语言规范研究中,改换一个观念就是改换一个学术领域,只有在新观念的指导下,才能使研究取得新发展。(3)、下列句子中,“雅”的内涵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 )A、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B、都督阎公之雅望。(王勃《滕王阁序》) C、清韵始啸侣,雅言相与和。(孟郊《同溧阳宰送孙秀才》) D、博士雅好饮,空山谁与娱。(苏轼《卢山五咏·饮酒一》)(4)、学术工作者的研究与观点注重关照当下社会现实,材料一的现实关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5)、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可还行?”的使用频率显著增加,在使用中也产生了许多语义变项,其表达惊异、讽刺、喜悦等主观义的用例远多于疑问义的用例。请结合材料二,从语言规范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玉又说:“不必温热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①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要打颤儿。②”宝钗笑道:“宝兄弟,③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④”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冻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他,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护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
(1)、“从此快不要吃那冷酒了。”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语义双关指利用词语或句子的两种有联系的意义构成双关,达到一箭双雕、婉转含蓄的效果。请分析画横线句子的双关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