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34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项练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32 正确理解运用实词、虚词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31 拓展思维路径,通解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35 体察语境文脉,语言表达连贯(含句子补写)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10 立足形神兼品,全解形象分析类题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25 增强采分点意识,译准文言翻译题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2 培养逻辑思维,解码观点评价与推断题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7 品悟情境设置,研读看法措施与实际应用题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1 强化检索意识,速解信息理解与分析题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42 揣摩语言规律,分析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 军:驻扎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秦王的尊称 C、越国以鄙远 鄙:边境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B、《六国论》中的“论”是古代论说文体中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可分为政论和史论两种。 C、“卿”是古代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也用作君对臣晚辈对长辈的敬称。 D、“诸侯”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周朝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4、与“洎牧以谗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苟以天下之大 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赵尝五战于秦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并力西向 B、日削月割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小则获邑
-
6、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④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⑥常以身翼蔽沛公
⑦披坚执锐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⑩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A、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 B、①⑤⑥⑩/②⑧⑨/③/④⑦ C、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 D、①⑤⑥/③/④⑦/②⑧⑨⑩ -
7、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势弱于秦
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 -
8、下列各句中,“与”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则与斗卮酒 D、失其所与 , 不知
-
9、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二败而三胜
-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C、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C、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惜其用武而不能终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⑤ -
1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暴秦之欲无厌 B、当与秦相较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暴霜露,斩荆棘
-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全都,一概) 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 B、固不在战矣(固:本来) 诚不得已(诚:实在) C、举以予人(举:全部) 则胜负之数 , 存亡之理(数:天数,命运) D、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既:已经)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确定,断定)
-
15、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秦之欲无厌 厌:厌恶 B、思厥先祖父 厥:这里相当于“其”,他,他们 C、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D、子孙视之不甚惜 视:对待
-
16、下列有关“赋”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B、赋在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在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据现有资料考证,最早写赋的是战国后期赵国的荀子。 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骈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意。 D、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以至于后世有“汉赋”之称,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重要特征。
-
17、下列对文中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妃嫔媵嫱: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其中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人。 B、王子皇孙: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儿子、孙子。 C、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D、六国: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战国末年被秦国灭掉的六个诸侯国。
-
18、对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互文)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比喻) C、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对比) D、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比喻)
-
19、下列各句中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是(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2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秦人不暇自哀 D、不然,籍何以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