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红楼梦》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 , 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请从判词的画线部分选择三处,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 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在总结自己对礼的志向时,谦虚地表示,“
    (2)、《诗经·大雅》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与《谏太宗十思疏》“”两句的意思相近。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 , 二句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和恢宏气象。
    (4)、《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
    (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7)、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 思国之安者,
    (8)、 , 所宜深慎; , 其可忽乎?
    (9)、盖儒者所争, , 而天下之理得矣。
    (10)、 , 枉用相存。 , 心念旧恩。
    (1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病柏

    杜甫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鸱鸮志意满,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静求元精理 , 浩荡难倚赖。

    注释:①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②中路:中途。③出:生长。④鸱鸮:猫头鹰。⑤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 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
    (3)、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盛气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妇人。”太后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 , 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于齐。齐兵乃出。

    本文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长安君:战国是赵国太后(赵威后)的小儿子,封于赵国的长安,封导为长安君。②揖:应作“胥”,“胥”同“须”,等待。③郄(xì):身体不舒适。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而徐 , 至而自谢 趋:小步快走。 B、日三四里,少嗜食 益:增加。 C、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贱息:息,儿子:贱息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 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于齐 质:人质。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后不肯,大臣谏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 B、赵氏求救齐 对曰:“甚妇人。” C、不能疾走 不若孀妻弱子 D、太后盛气揖之 位尊无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食饮得无衰乎 (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了吧? B、太后之色少解 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C、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您过分了!比不上长安君那样厉害。B.祭祀必祝之 祭祀的时候一定为她祈祷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 5、《红楼梦》写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罕官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你若为此人画像,应参选的文段是( )
    A、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B、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C、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D、面如敷粉,唇若施脂。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 6、下列《红楼梦》人物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 潇湘馆 潇湘妃子 B、探春 秋爽斋 秋爽居士 C、薛宝钗 蘅芜苑 蘅芜君 D、李纨 稻香村 稻香老农
  • 7、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创办这所山区女子高中,她四处奔波,真可谓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而今学校已经培养出了五届毕业生,张校长真可谓是劳苦功高 B、他知识渊博,头脑灵活,又经过了多年外交战线的洗礼,现在不管遇到多么棘手的问题,都能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C、这次战斗中,我军派出两个小队佯攻日军炮楼,吸引敌军注意力、另派一个连偷袭日军弹药库,可谓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让敌军损失惨重。, D、参加工作没几年,他就成为业务骨干,在他主持下,单位顺利完成了几个国家重点项目,受到有关部门表彰,张宇也是信心倍增,踌躇满志
  • 8、下列选项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的文章中为避李世民的名讳,“民”字通常改为“人”,例如“怨不在大,所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B、季父:叔父。在我国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为: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老三。孟春,指春季的首月。 C、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9、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振之以威怒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B、不复一一自辨 失其所与,不知 C、盖亦反其本矣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终苟免而不怀仁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 10、下列各项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吏民,封府库 B、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来于秦 C、越国以鄙 , 君知其难也 人君当神器之 D、留侯张良 明以察秋毫之末
  • 11、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的是( )

    例句:异三子者之撰

    A、百姓之不见保 B、百姓之谓我爱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1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得志,纵情以傲物 于其身也,耻师焉。 B、斯亦伐根求木茂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 C、入前为寿 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D、置土石 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 1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冀君实或恕也 有不者,三十六年 B、纵一苇之所 沛公起 C、度我至军中,公入 合于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 D、恩所加则思无喜以谬赏 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 1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见之曰:“牛何?”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对曰:“异三子者之撰” 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C、夜缒出 善刀藏之 D、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15、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后人哀之而不之 鉴:镜子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让:谦让

    辟邪说,难壬人 , 不为拒谏 壬人:仁爱的人

    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终 敬:敬重

    总此十思,兹九德 弘:光大

    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董:懂得

    C、六王毕,四海                           一:统一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 牧:养

    D、士大夫多以不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恤:顾念,忧虑

    永保无疆之 休:停止

    项伯杀人,臣之 活:使……活命

  • 16、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微小的

    旦日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飨:犒劳

    B、留侯张良 善;善良

    范增数项王 目:递眼色

    C、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多异故也 术:方法,主张

    你道是暑气 , 不是那下雪天 暄:炎热

    D、着这楚州旱三年 亢:极,大

    从哪山下,芷阳间行 道:道路

  • 17、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瑟希,铿尔 鼓:弹奏

    百姓皆以王为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爱:吝惜,舍不得

    B、先王之政 举:施行

    德不厚而思国之 理:安定

    C、合于《桑林》之舞,乃《经首》之会 中:合乎

    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一般的

    D、函陵,秦军氾南 军:军队

    既东郑,又欲肆共西封 封:边界

  • 18、下列各项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察秋毫:形容对很小的事情也能看得清清楚。《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战国 B、目无全牛:形容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庖丁解牛》 庄子 春秋 C、居安思危:指身处安逸中也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唐朝 D、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处在被宰割的地位。《项羽本纪》 司马迁 汉朝
  • 19、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lián) 烦(zàn) (bèi)老 不胜杯(sháo) B、(yōng)蔽 桃(wù) (zhī)候 (yǔn)(shì) C、(yin)涔 绣(tà) (wǔ)逆 盗(zhí) D、(qiān) 错(kān) (guān)寡孤独 尸(hái)
  •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问其弟子曰:“仁者若何?”子路对曰:“仁者使人爱己。”子贡对曰:“仁者爱 人。”颜渊对曰:“仁者自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302 303 304 305 30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