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3+2试卷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题提升练7 文言文阅读 多元组材,增加考查厚度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 创新命题思路,打破思维定式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36 辨清用法效果,判断运用修辞手法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题提升练12 名篇名句默写(二)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37 明晰结构内容,赏析语句表达效果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13 据类及篇悟神,解读文本特征类题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题提升练14 语言文字运用(二)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题提升练11 名篇名句默写(一)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11 提高欣赏素能,准解语言技巧类题
-
1、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扩写“鹰击长空”,要求所写语句符合题中的要求。50字左右。(1)、用描写的方式扩写。(能反映出事物的具体情形,如形、色、动态等)(2)、用议论的方式扩写。(语句中有观点,有分析判断)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 , 。”(2)、《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 。”(3)、《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 , ”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4)、《沁园春·长沙》中,“。”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5)、《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 , ”。
-
3、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
4、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本词中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
5、下列选项对《沁园春·长沙》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B、“鱼翔浅底”一句中“翔”字本义是“鸟儿不扇动翅膀盘旋地飞”,现在词人却把它用在游鱼的身上,如果改为“游”字更准确。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下阕先用“携”、“忆”两句过渡,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想象中生活的回忆。而一个“忆”字又引起下文八句的铺叙。
-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飞虎队 中美情”中美友谊墙竖立在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餐厅,成为一座永久性设施,旨在让参观民众重温中美并肩作战的那段峥嵘岁月 , 传播“飞虎精神”。
②90多岁高龄的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主任王泰龄,现在仍每天坚持工作12个小时,且耳聪目明,风华正茂 , 声音爽朗,背挺腰直。
③义而久之,理想信念逐渐动摇,宗旨意识逐渐淡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他自怨自艾自己的信念,一个学财务的人却算错了自己的人生账。
④采访组来到位于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的清晖园博物馆,园内水木清华 , 景致清雅优美。在该园原会议室外,一尊高2米的小平铜像首先映入眼帘。
⑤周恩来对红岩精神的倡导和培育不仅在于他以不同形式发表了大量言论,更在于他在国统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
⑥1975年,董明珠入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工作稳定,拥有干部身份。后来,董明珠邂逅了心爱的丈夫,两人义结金兰 , 鸾凤和鸣。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
7、给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面对着寥廓而深邃的星空,他不禁心潮澎湃 , 所有的迷惘与困惑全都消失,耳边回响起《沁园春·长沙》中的词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又坚定地走上了继续拼搏的道路。
A、guō pài wǎng zēng è B、kuò bài mǎng céng è C、guò pài wǎng céng hè D、kuò pài wǎng céng è -
8、 总结反思(1)、通过学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我懂得了(2)、通过学习《峨日朵雪峰之侧》我懂得了
-
9、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写下来。
-
10、 合作学习(1)、《立在地球边放号》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立在地球边放号》感情很饱满浓烈,找出这样的语言并从写作手法方面加以分析。(3)、《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加以概括。
-
11、解释词语,并能正确书写。
放号:
彷徨:
石砾:
嚣鸣:
罅隙:
律吕:
-
12、给加点字注音。
放号
彷徨
石砾
嚣鸣
契入
铆钉
罅隙
-
13、默写李商隐《无题》
无题
-
14、辨析语境,选用词语。(1)、我考试没考好,于是妈妈关心我、我,希望我学习更加努力,使我感到。(慰藉/抚慰)(2)、身陷困境不可 , 生活中不刻意伪装,倾听时不辩解,说话时不有意冒犯。(着急/焦急)
-
15、下列对《红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红烛啊”开头,用呼告、拟人手法,赋予红烛人的感情,把红烛变成人的精神品质的化身和作者抒情的依托。 B、第一节至第三节采用的抒情方式是问答法。第一节的问表现了诗人的赤子之心;第二、三节的问与答表现了诗人的思考,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 C、流泪的蜡炬为新的人间消尽了一己的心血,而对于它自己,诗人进一步总结道:“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里的因果关系非常有趣,从一方面看,诗人将“灰心流泪”置于前,将“创造光明”置于后,突出强调了“灰心流泪”毕竟属于最终的“果”,其个体的悲剧性难以掩饰。 D、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并以红烛自励。
-
16、根据语句内容,选择恰当的一项(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____,和平可期,____,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
1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闻一多看来,不是唐朝成就了诗歌,而是诗歌成就了唐朝,故而诗歌成了唐朝的 。第一个从唐诗中选出 之作的当数严羽,他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在严羽打开潘多拉盒子之后,七律桂冠便 , 莫衷一是。
A、标志 独树一帜 言人人殊 B、标志 独占鳌头 言人人殊 C、标示 独占鳌头 众说纷纭 D、标示 独树一帜 众说纷纭 -
18、仿照画线的句子,以“青春”为对象,在空格上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想象合理,与整体语意和谐一致。
青春之于人,缘于唯一,方显弥足珍贵。不论你卑微如小草,还是巍峨如高山,你的青春也难以永驻,更难以二度。所以,聪明的你,请珍惜青春吧。青春是雨后彩虹,虽艳丽夺目,但转瞬即逝:①:②:③:如果你能珍视青春,尊重你的竞争对手,善待你身边所有的人,正视人生路途上的
坎坎坷坷,挖掘你的智慧和毅力,精心设计你的人生远景,无愧于你的当下。我相信,你的青春已经被延长了,虽然在你,并无知觉。
-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58年对时任上海《文艺月报》编辑的茹志鹃来说应该是①、充满戏剧性的一年。丈夫王啸平被划成“右派”,这使身为党员的茹志鹃处于一种②的惶恐之中,家庭风波让茹志鹃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茹志鹃的女儿王安忆在有关文章中称1958年的这段时间“是我母亲心情灰暗的时期”。而那时《百合花》的发表显然是③的,这篇小说在《延河》第3期发表,但它“感情阴暗”“缺乏阳刚之气”“风格过于纤细”,因此被人们看成是不合常规的。其后更是有人提出严厉的批评。④的茹志鹃眼看就要步《红豆》与《在悬崖边上》的后尘,遭受与宗璞、邓友梅相似的命运。
不幸中的万幸,时任文化部长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茅盾很欣赏这篇小说。茅盾认为它“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通过那位可爱可敬的通讯员)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通过那位在包扎所服务的少妇)”,并提到“这是几十个短篇中我最近读过的既最使我感动、又最使我满意的一篇”。显然正因为茅盾将《百合花》中的人物关系定义为高尚的军民关系,《百合花》才幸免于难。
-
20、仿照下面画线句子中的一个,再写一个句子。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①一枝从泥土里长出的百合,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②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