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34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项练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32 正确理解运用实词、虚词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31 拓展思维路径,通解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35 体察语境文脉,语言表达连贯(含句子补写)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10 立足形神兼品,全解形象分析类题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25 增强采分点意识,译准文言翻译题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2 培养逻辑思维,解码观点评价与推断题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7 品悟情境设置,研读看法措施与实际应用题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1 强化检索意识,速解信息理解与分析题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项对点练42 揣摩语言规律,分析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
1、文言文阅读
临菑人主父偃上书。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昔秦皇帝并吞战国,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平城之围。高皇帝盖悔之甚,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严安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又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以攻越。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宿兵于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今徇南夷 , 朝夜郎,降羌、僰,略薉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龙城,议者美之。此人臣之利,非天下之长策也。”
书奏,天子召见,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皆拜为郎中。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B、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C、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D、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皇帝,简称“高帝”,为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文中指秦始皇。 B、和亲,文中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达成的政治联姻。 C、南夷,指南方的少数民族,因当时这些地方的人多未开化,故称。 D、郎中,汉代专指帝王侍从官,其职责主要为护卫、陪从、建议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父偃认为,从进攻匈奴的历史来看,匈奴蒙昧野蛮、迁徙流动性非常强,一时难以制服。 B、李斯、成进等谏臣都认为,盲目进攻也会使得民不聊生、社会动荡,造成内忧外患的后果。 C、汉高帝也曾率军向北到达代谷攻打匈奴,结果平城被围,只得派刘敬前往缔结和亲的盟约。 D、严安认为周朝和秦朝的灭亡都因不改变国策而造成,以此来劝谏皇帝要为国做出长远规划。(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5)、主父偃引用“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这句话有什么用意?天子对其看法持什么态度? -
2、文言文阅读。
汉光武建武五年。莎车王延慕乐中国,常敕诸子:“当世奉汉家,不可负也。”延卒,子康立。康率傍国拒匈奴,檄书河西,问中国动静。窦融乃承制立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九年秋,莎车王康卒,弟贤立。十四年冬,莎车王贤、郑善王安皆遣使奉献。西域苦匈奴重敛,皆愿属汉,复置都护。班固论曰:西域诸国与汉隔绝道里又远盛德在我无取于彼故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都护 明帝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使假司马班超使西域。超行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官属曰:“胡人不能常久,无他故也。”超曰:“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曰:“到已三日,去此三十里。”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初夜,超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超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告以汉威德,自今以后,勿复与北虏通。广叩头,“愿属汉,无二心”。还白实固,固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西域诸国/与汉隔绝/道里又远/盛德在/我无取于彼/故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都护/ B、西域诸国/与汉隔绝/道里又远/盛德在/我无取于彼/故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都护/ C、西域诸国/与议隔绝/道里又远/盛德在我无取于彼/故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都护/ D、西域诸国/与汉隔绝/道里又远/盛德在我无取于彼/故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都护/(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书,也称檄文,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可用作晓谕或声讨。 B、承制,古代传承制度,即皇帝或王侯按照血统关系来传承名号、爵位及财产等。 C、都护,含有“总监护”之意,官名,西汉时期设置的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 D、假司马,旧时官名的“假”字有副佐、代理之意,假司马即副司马或代理司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域各国都很畏惧匈奴,不得不向匈奴交纳沉重的赋税,因而都愿意与中原地区的汉朝交好,寻求庇护,表现尤其突出的是莎车、鄯善等国。 B、鄯善王先是以贵宾礼仪接待班超等人,十分周到。但不久突然变得疏远怠慢、是因为匈奴使者突然到来,鄯善王在汉朝与匈奴之间无法取舍。 C、班超敏锐地觉察到鄯善王对汉朝使者态度的细微变化,而且很准确地推断出态度变化的原因,又巧妙地用计从侍者的口中套取了真实情况。 D、班超跟他的随从们仔细分析形势,生动地将他们当时的危险处境比喻为虎穴,提出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化险为夷,使此次出使取得成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莎车王延慕乐中国,常敕诸子:“当世奉汉家,不可负也。”
②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5)、汉明帝为什么拒绝了窦固另派使者的建议?请简要说明。 -
3、文言文阅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苏武传》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 , 号称祭酒 , 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②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见贤思齐焉 B、就有道而正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富而好礼者也 人而无信 B、君子喻于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其皆出于此乎 其“恕”乎 D、不以其道得之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6、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毋吾以也 则小子何述焉 无乃尔是过与 B、绘事后素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丘不与易也 C、八佾舞于庭 志于道 其何伤于日月乎 D、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贤哉,回也
-
7、下列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季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B、幸,有宠爱的意思,也指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文中是宠爱的意思。 C、亚父,敬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D、古代宴席的座位,以坐北面南为尊,其次是坐西面东,再次是坐东面西,再下最卑坐南面北。
-
8、下列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公,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也可作敬辞,尊称男子,文中的“沛公”指爵位。 B、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曾被称为“天府之国”。 C、相,是指在朝中的文臣,一般特指宰相,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D、山东,指崤山以东,泛指秦以外的六国,而现在的“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
9、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客何为者 ③大王来何操 ④具告以事 ⑤长于臣
⑥吾属今为之虏矣 ⑦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⑧此天子气也 ⑨沛公安在
A、①⑦⑧/②③④⑤/⑨/⑥ B、①⑦⑧/③⑨/④⑤/②⑥ C、①⑦⑧/②③⑨/④⑤/⑥ D、①⑦②③④⑤/⑨/⑥⑧ -
10、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②今者有小人之言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日夜望将军至
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
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若非吾故人乎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其翼若垂天之云 C、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若遣此妇 终老不复娶
-
1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乡园多故 , 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B、君安与项伯有故 今公子故过之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故曰弊在赂秦也 D、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 D、每逢佳节倍思亲 -
1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增减要语 北收要害之郡 B、张良出,要项伯 虽与府吏要 , 渠会永无缘 C、便要还家 可谓要言不烦也 D、要在安国家,利人民 唯大辟无可要 , 然犹质其首
-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A、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B、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C、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君安与项伯有故?
A、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沛公安在?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1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张良是时从沛公 公从之 B、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臣从其计 C、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A、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D、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
1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儿已薄禄相 幸复得此妇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B、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而君幸于赵王 C、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 臣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
20、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 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人君当神器之重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