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
1、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大致同时兴起,是古代东西方世界极具代表性的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辛勤的小农所从事的生产使汉王朝的粮食储备极为丰盛。罗马帝国则不同,罗马城居民的粮食有1/3来自埃及。在政治机制上,汉王朝从中央到地方,皇帝的统治触角可延伸至每个角落。罗马帝国由元首(皇帝)和元老院治理,其统治中心实际上只限于罗马本土。意大利半岛以外的行省基本上呈半独立状态,他们有各自的议事会、军团和城市自治权,和帝国机器的运转很难同步。
——摘编自张齐政《也谈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兼与汉帝国比较》
材料二 自4世纪中叶开始,罗马帝国内部奴隶反抗斗争不断,同时还不断遭受着蛮族入侵,两股力量都冲击着帝国的统治。……瘟疫直接导致了罗马军队参军人数的下降,罗马军队不得已征召了大量的蛮族雇佣兵,从而使罗马军队的蛮族化程度加深,这间接导致了罗马政治局势的动荡。
——摘编自邢国峰《蛮族入侵与罗马帝国的衰亡》
材料三 在对匈奴的斗争中,汉王朝通过武力征伐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同时通过政治联盟和文化渗透,很好地配合了军事斗争。西汉统治者综合运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运筹帷幄,制定并成功实施了一整套战略,最终实现了北拓边疆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张韶梅《西汉北拓边疆战略述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王朝与罗马帝国在国情上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外来侵略对罗马帝国与汉王朝的影响。 -
2、有学者如此评价:“新航路开辟后,东西半球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如果没有美洲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欧洲的殖民扩张 B、认为欧洲的发展完全依赖殖民掠夺 C、认为欧洲应归还财物 D、较客观地分析了新航路的历史作用
-
3、请为下列时间轴配上合适的主题( )A、友好交流之旅 B、发现世界的航程 C、殖民领导之路 D、享誉史册的航海
-
4、14世纪时,意大利的新锐作家多以“教会活动”和“教士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到了16世纪,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地从“市民纠纷”“市场交易”等场景展开叙事。该变化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使西欧步入近代社会 C、助推商品经济发展 D、日益融入市井生活中
-
5、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认为:真正的高贵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从显赫富人到农夫、工匠、武士。蒙特马尼诺提出:在良好的共和国里,个人拥有的荣耀和地位不会根据其家世宗族的高贵来论定。这些主张的提出反映了当时( )A、民众道德水平的提高 B、社会生产组织的资本主义化 C、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动 D、西欧封君封臣制度开始瓦解
-
6、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图1到图2思想的转变,源自( )
图1 2图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 C、民主政治的推动 D、人文主义思潮的盛行 -
7、庄园成为日本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单位后,一些大庄园主从天皇处获得不向中央政府交税的特权,中小庄园主为了获得类似特权,把自己的土地通过“寄进”的方式交给大庄园主。这一现象( )A、强化了天皇的神圣地位 B、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转型 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D、加速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
8、下图中的“双头鹰"原是拜占庭帝国的微记,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原国王的弟弟逃亡,后将其女儿许配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双头鹰徽记由此成为莫斯科公国国徽。莫斯科公国使用“双头鹰徽记”的目的是( )A、印证婚姻的合法地位 B、彰显国家的正统地位 C、对封建割据势力镇压 D、为扩张寻找精神动力
-
9、“这一时期地多人少,经济条件不允许以雇佣劳动力或领主家中豢养的劳动力开发极为庞大的领主自营地,所以,对领主而言,与其将所有的地块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不如永远支配那些自食其力的农民。”据此可知( )A、庄园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B、庄园是西欧唯一的经济组织形式 C、领主可以任意支配佃户 D、庄园制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
10、考古学家在今天阿富汗北部的阿伊·卡努姆地区发现了一座城市遗址,其中有希腊式的露天剧场、市政厅和图书馆。对该城市的建设者最合理的推测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孔雀王朝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王国
-
11、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下图反映的是( )A、佛教向外传播路线 B、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安定 C、种姓制度世代相袭 D、印度教的兴起扩张
-
12、马克垚认为,美索不达米亚之所以成为理想的定居地,不仅是因为那里农产品丰富,而且也因为两河是重要的交通和商贸要道。该观点强调的是( )A、两河地区特别适合农业耕种 B、河流对文明产生有重要意义 C、古巴比伦完成了该地区统一 D、古代的文明中心是多元并存
-
13、《乌尔纳姆法典》问世早于《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大部分损坏,只剩残片:而《汉谟拉比法典》仅正文就保存下来了282条,因而使我们第一次完整地了解了古代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法律整体发展运作情况。材料旨在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A、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B、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可以使我们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D、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4、下图浮雕中,纳尔迈高坐九级台阶上的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据此推知,当时的埃及( )
纳尔迈权标头浮雕拓印
(注:纳尔迈是公元前31世纪埃及的统治者,权标头是一种武器的顶端部分。)
A、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B、对外征战无往不胜 C、建立完善官僚系统 D、农业生产备受重视 -
15、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随之而来的是殖民者侵略的脚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租地农场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其经营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化经营,它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单位,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摘自《历史学习新视野》
材料二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他们还将美洲、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啤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这一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部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在使用劳动力上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的出现对欧洲社会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使“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二中“不自愿地移居”这种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3)、最早进行殖民掠夺的是哪两个国家?依据材料三,如何评价早期的殖民掠夺?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
——摘编自教育部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查士丁尼在法典中把君权同神权结合起来,第一个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宣传皇帝直接得到“天惠”来统治人民,使君权神圣化。《罗马民法大全》成为后世欧洲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其中的公法对后世影响不大,私法则对近代欧洲各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起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古代罗马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这部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的《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和内容。该法律产生的意义是什么?(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法律的制定有什么历史意义?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材料二 法兰克王国为直接加强与军事将领的联系,运用了一部分没收叛乱贵族的土地和教会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那些到前线作战的将领们、统治边远省份和镇压部落反叛的官员们……他们必须履行新规定的义务。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之所以伟大”在政治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主要是指什么人?(2)、材料二反映了法兰克王国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必须履行新规定的义务”具体是指什么?(3)、概括材料三中的改革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转型有何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影响文明发展和文化创造的多种因素中,有许多学者将地理与环境的作用排在了首位,比较著名的有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孟德斯鸠等人……这种片面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科学技术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地理与环境、气候在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并且认为,越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这种作用就越大。
——叶锋、唐彩霞编著《中西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关于人类文明,从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提取如下观点:“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文明的类型”“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进步”。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并用世界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
19、下图中反映的贸易方式是欧洲殖民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图中“中程”对应的方框里应填入的内容是( )A、黑人奴隶 B、黄金 C、酒 D、机械制品
-
20、15--16世纪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下列关于地理大发现说法正确的是( )A、造船技术进步,开始使用蒸汽动力 B、达·伽马的船队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了印度 C、麦哲伦船队为自己发现美洲新大陆而欢呼雀跃 D、欧洲贸易中心由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