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100g溶液中含31.6g硝酸钾 B、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 C、20℃时,31.6g硝酸钾能溶解在100g水里 D、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NaOH固体 B、倾倒液体 C、处理实验废液 D、测溶液pH
  • 3、下列常见的溶液中,溶质是气体的是
    A、75%酒精 B、食盐水 C、过氧化氢溶液 D、稀盐酸
  •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
  • 5、如下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表。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g)

    反应前

    35.6

    反应后

    34.8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 6、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 又可探究CO2的性质。

    (1)、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可用来制备CO2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用装置I作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2)、检验Ⅱ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3)、装置Ⅲ中,①④是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是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打开K2 , 关闭K1 , 装置Ⅲ中的现象是:试管内壁(填序号)号棉球先变红,能使该棉球变红的物质是(填化学式),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填“大”或“小”)。
  • 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放在火焰上点燃。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蘸有水的小棉团和一个干燥的小棉团,放在火焰上片刻。

    (1)、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瓶子罩住。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

    (2)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干燥棉团燃烧,蘸水的棉团不燃烧

    (3)

    瓶内蜡烛熄灭,瓶外蜡烛仍燃烧

    (2)、由此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是
  • 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
    (2)、选用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 添加药品前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A~G中,可选用的气体制取装置有(填字母编号);若用G装置来收集氨气,则氨气应从(填“a”或“b”)端通入;
    (4)、若用G装置盛满水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5)、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可以用图C作为发生装置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电石(固体)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乙炔气体 B、浓盐酸(液体)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 C、浓氨水和碱石灰固体常温下制氨气 D、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
  • 9、填空。
    (1)、近几年,甲醇能源和甲醇汽车正在受到各方重视。按照工信部关于对甲醇汽车试点运行测算,同等功率下甲醇车比汽油车能效提高20%以上,减排二氧化碳约26%。发展甲醇经济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①甲醇CH3OH属于(填“化合物”、“氧化物”或“单质”)。

    ②甲醇的化学式量是 , 甲醇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64kg甲醇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kg

    (2)、通过光伏发电分解水可制得氢气,如图是利用二氧化碳加氢技术制备甲醇,以及甲醇燃料燃烧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

    ①光伏发电是将能转化为电能。

    ②制备甲醇的原料之一是氢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取,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③写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④在整个转化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填化学式)。

  • 10、填空。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按要求填空。

    ①2个氢原子;       

    ②3个氧分子

    ③5个钠离子;       

    ④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2)、从镁、氢气、氯化钠、二氧化碳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以燃烧的气体单质;       

    ②一种金属单质

    ③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④一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3)、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 11、小朋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 12、某密闭容器中有W、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W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

    16

    70

    1

    0

    反应后质量

    0

    x

    45

    36

    A、表中x=5 B、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 C、W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反应中O2和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 13、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温度下,实验②所得溶液是KCl的饱和溶液 B、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KCl 40g C、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D、实验②和实验③所得溶液的浓度相同
  • 14、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铜粉的用量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B、实验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平衡压强 D、在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为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20%
  • 15、已知“”“”:表示不同的原子,属于化合物的是
    A、 B、 C、 D、
  • 16、艾草中含有的黄酮素(C15H10O2) 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酮素属于氧化物 B、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黄酮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黄酮素是由15个碳原子、10 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 17、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甲:验证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乙:探究石蜡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C、丙: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丁:比较两种气体样品中CO2的含量不同
  • 18、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5O2__4X+6H2O , 推断X的化学式为
    A、N2O5 B、N2O C、NO D、NO2
  • 19、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A、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过——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B、氧气可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体积变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可以改变分子种类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20、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酒精灯不慎着火时,可用湿抹布扑灭 B、室内起火时,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上一页 132 133 134 135 1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