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碱的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祝愿同学们破“碱”成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可溶性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为溶液中含有OH B、实验室可利用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检验二氧化碳 C、酸碱中和反应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改变 D、工业上可用熟石灰与纯碱制烧碱
  • 2、下列开展的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关联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堆肥种菜

    厨余垃圾含N、P、K元素

    B

    给养鱼池中泵入空气

    O2易溶于水

    C

    擦干洗净的铁锅以防生锈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Fe3O4

    D

    煤炉旁放一盆水防止CO中毒

    CO能与水反应

    A、A B、B C、C D、D
  • 3、国产三折叠屏手机正式问世,将科幻变为现实。二元酐C10H2O6是生产折叠屏的原料之一、下列有关二元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充分燃烧生成CO2H2O C、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60:1 D、由10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 4、2024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顺利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之旅。请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运载火箭的外壳使用了高强铝合金材料,其推进剂选取高效能的液氢和液氧。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原子质子数为13,原子质量为26.98 B、铝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氧化铝,Al2O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Al+22O3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O D、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的反应原理是:2H2+O2=点燃2H2O
    (2)、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的助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炭可除异味 B、高强铝合金材料是抗腐蚀的复合材料 C、通过电解水为空间站供氧 D、宇航员为避免骨质疏松可适当补钙
  • 5、深圳发布《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提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以不做法不利于此目标实现的是
    A、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 B、开发及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C、提倡燃煤供应工业用电 D、研发新工艺捕集二氧化碳
  • 6、向50.8gH2O2溶液中加入2gMnO2粉末。反应开始后产生氧气的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从反应开始到t时,产生氧气的总质量是g。
    (2)、试计算消耗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7、

    某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以和二氧化氮反应,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小明决定利用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氮是否支持燃烧?

    【查阅资料】

    (1)蓝色的硝酸铜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是一种黑色固体;通常状况下,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相同状况下,其密度大于氧气密度,在低于室温时变成液态。

    【实验过程】

    (2)填表: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内蓝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二氧化氮能支持燃烧。

    【反思与评价】

    (3)小刚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NO2具有助燃性,其理由是

    小刚认为利用补充如下实验可以证明NO2具有助燃性。

    【实验改进】

    (4)填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Ⅰ:在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上图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硝酸铜分解产物中有

    步骤Ⅱ:取出图示的U形管,恢复至室温,待U形管内充满红棕色气体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U形管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NO2能支持燃烧

    【拓展】

    (5)已知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产生氧化镁和一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b
    (2)、上述装置中,可用于收集氧气的是(填仪器装置下方的字母,下同)。
    (3)、若要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选择图中的;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4)、若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则其化学方程式为
  • 9、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中的粒子恰好完全反应)。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丁物质是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乙对应的物质都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乙是氧化物
  • 10、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过滤池 B、吸附池 C、清水池
    (2)、通常向清水池投放高铁酸钠(化学式为Na2FeO4)杀菌消毒,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3)、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流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1 , 含铜<1.0mg•L-1 , ……。其中的“铁、铜”指的是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4)、小刚取少量净化后的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 , 振荡,发现有较多的浮渣产生,说明该水是硬水;生活中,常通过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 11、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原子
    (2)、3个氮分子
    (3)、4个亚铁离子
    (4)、碳酸钠
  • 12、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 C、镁在氧气中燃烧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13、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四氧化二氮(N2O4)为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2H8N2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X为一种有毒的物质 C、生成的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在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D、C2H8N2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 14、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继氧气之后的又一种重要的气体,该气体不仅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且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请随着以下线索开展探究之旅。

    【探究二氧化碳的发现】

    (1)公元300年左右,中国西晋学者张华就在《博物志》一书中作了“烧白石作白灰有气体产生”的记载。(白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后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1823年,迈克尔·法拉第发现,加压可以使二氧化碳液化。1835年蒂洛勒尔制得固态二氧化碳。用微观观点解释二氧化碳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

    为了挑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实验小组取等质量的碳酸物与足量8%稀盐酸、8%稀硫酸设计了四组实验,并用数据传感器进行数据的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①: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

    实验②: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

    实验③: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

    实验④: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

    (3)根据实验结果,实验小组决定选择块状

    大理石和8%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小组不选择实验①的原因是

    【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

    (4)根据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回答问题:

    ①玻璃仪器①的名称是

    ②实验室若是用B装置制取气体,向长颈漏斗中加液体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处(填字母)。

    ③实验小组的同学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选择的依据是反应条件和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5)实验小组继续探究,他们利用“三通管”探究CO2的相关性质。

    ①甲实验中,试纸(填“A”或“B”)变红色。

    ②乙实验中缓慢通入CO2 , 可观察到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填“上面”或“下面”),可得出CO2的性质有、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探究二氧化碳的减排和消耗】

    (6)我国努力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大国担当。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策略有两个: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请各写出一条减少和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

  • 15、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比较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法】启动传感器,打开弹簧夹,注入过氧化氢溶液,使其与烧瓶中的催化剂接触,关闭弹夹。用图1所示的装置先后进行了两次实验。

    (1)实验1:推入3mL、5%过氧化氢溶液与0.03g粉末状二氧化锰接触;实验2:推入接触。

    【实验现象】烧瓶中均产生了大量气泡,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和图3。

    【实验结论】

    (2)其他条件相同时,使过氧化氢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判断依据是

    【问题与交流】

    (3)①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原因是

    ②对比图2、图3可以发现,催化剂(填“能”或“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 16、以下是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图,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从化学和物理两个角度分析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2)、图二通过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可以得出分子的性质是
    (3)、图三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图中小气球的作用是形成密封和
  • 17、水是生命之源,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自来水厂吸附池内常用吸附异味。
    (2)、如果一只用坏的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假设平均每20滴水为1mL,该水龙头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为L,从中你得到的启示是
    (3)、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为探究水的组成,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铁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气)__Fe3O4+4X。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X的化学式是H2 B、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大 C、该实验证明了“水不是一种元素” D、参加反应的Fe和H2O的质量比为3:4
  • 18、2023年杭州亚运会主火炬采用甲醇作为燃料,它由氢气和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合成,可实现循环内碳的零排放,故称为“零碳甲醇”。甲醇(CH3OH)合成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2)、以上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种。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若要完成转化为44g二氧化碳能生成甲醇的质量为
  • 19、如图是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碳的化合价为纵坐标制成的碳元素“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 A 点对应着多种单质 B、图中 B 点和 C 点对应的两种物质分子构成不同 C、图中 A→B→C 对应的两步转化都只能通过与 O2的反应来实现 D、图中 D 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 H2CO3
  • 20、下列化学实验的记录和相关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可燃物含有氢元素 C、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酒精灯上加金属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