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小明骑自行车时,发现螺母松了导致车头打滑,下列用于拧紧螺母的工具是(    )。
    A、羊角锤 B、扳手 C、螺丝刀 D、小刀
  • 2、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关系”的对比实验中,下列设计的对比组合理的是( )。
    A、 B、 C、 D、
  • 3、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氧气含量很低,当绿色植物出现之后,地球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加。关于地球的氧气含量增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的氧气含量增加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着紧密的联系 B、地球的氧气含量增加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 D、为了防止氧气含量继续增加,人类不需要再植树造林
  • 4、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不同,是因为(    )。
    A、不同季节正午时分的气温不同 B、不同季节天气状况不同 C、不同季节正午时分的太阳照射角度不同 D、不同季节每天的日照时间不同
  • 5、下列地球模型适合解释地球自转的是 (    )。
    A、 B、 C、 D、
  • 6、水沸腾后,在继续加热的过程中,水温与热量的变化是 (    )。
    A、水温保持不变,释放热量 B、水温保持不变,吸收热量 C、水温继续升高,吸收热量 D、水温继续升高,释放热量
  • 7、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读数   B、闻气味 C、加热液体 D、使用测力计
  • 8、小明吃西瓜时,不小心将西瓜籽吞了下去,西瓜籽在小明体内的行进路线是(    )。
    A、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B、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 C、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 D、口腔→食道→小肠→胃→大肠
  • 9、下列实验或现象不能证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B、 C、 D、
  • 10、在下图所示的几种电路中,灯泡能亮的是 (    )。
    A、 B、 C、 D、
  • 11、小明用电路检测器的两头分别接触不同材料的两端,下面材料中能使电路检测器中的小灯泡发光的是 (    )。
    A、铅笔芯、塑料尺 B、铁质回形针、铜棒 C、一元硬币、橡皮 D、陶器、铁棒
  • 12、如下图所示,小明将钢尺按在桌沿,然后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观察声音的变化。这个对比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

    A、声音的变化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吗 B、声音的变化与振动物体的粗细有关吗 C、声音的变化与振动物体的长短有关吗 D、声音的变化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吗
  • 13、郁金香白天开放,晚上收拢花瓣。这是受环境中的(    )因素影响。
    A、温度 B、光照 C、降雨量 D、气候
  • 14、肥沃的土壤,意味着(    )。
    A、含沙砾多 B、含水多 C、含空气多 D、含腐殖质多
  • 15、下列物体不是由细胞组成的是 (    )。
    A、树叶 B、蜗牛 C、人体皮肤 D、大理石
  • 16、 2025年5月 29日, 我国的天问二号发射成功。此次发射包括两个任务。任务一是到名为2016HO3的小天体上“挖土”, 即采样并返回。2016HO3的直径约40-100米,28分钟自转一圈,366天公转一圈。

    (1)、如果我们现在是在天体2016HO3上,那么一天的时间与地球相比 , 一年的时间与地球相比(均可选填“短很多”、  “长很多”或“比较接近”)。
    (2)、图丙是2016HO3 和地球、太阳的相对运动示意图,读图并分析,天体2016HO3属于 ( )
    A、小恒星 B、小行星 C、地球的小卫星
    (3)、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
    (4)、天问二号利用返回舱用大半年的时间完成任务一后,它的主探测器将继续完成任务二:用近7年的时间奔向下一个目标——311P彗星,并再用1年多的时间对311P进行相关研究甚至尝试着陆。根据我们对彗星的认识,可以判断311P的形态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5)、作为一个探测工程,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采用“一次发射探测两类天体”的方式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
  • 17、2024年,我国又有多个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陆续开工。

    这些电站可在用电低谷时,利用火电站、核电站、水电站等在此时产生的多余电能将水抽到上水库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再放水到下水库发电。

    (1)、作为一项工程,抽水蓄能电站解决的实际问题是
    (2)、在工程选址时,建造地点需要满足的是其周围( )  (可多选)
    A、有水源 B、不漏水 C、岩石比较坚硬 D、地质构造稳定,发生地震、泥石流等可能性很小
    (3)、抽水蓄能电站和水电站都要用到水,在这两种电站中,水被利用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是 , 不同之处是
  • 18、阅读下列资料,思考并回答:

    麋鹿原产于中国,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研究麋鹿化石,判定了古麋鹿在中国的分布大致范围:东到东部沿海,西到渭河流域,南抵海南岛,北到东北的大平原,都有麋鹿的自然分布。后来,由于地球经历了降温期, 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众多湖泊、沼泽消失,加上人类人口数量增加、人为捕杀等因素影响,麋鹿种群数量不断减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北京皇家猎苑仅存的麋鹿被猎杀抢掠。至此,麋鹿种群在中国本土灭绝,而一些国家在此之前通过向清政府索要和购买获得了一些麋鹿,并进行繁衍。1985年至1987年,我国先后从国外引入77只麋鹿,通过繁殖,及先后多次的野化放归等措施,我国的麋鹿数量在2024年底已达1.4万只,全国已有92处麋鹿栖息地,基本覆盖了麋鹿的历史分布地。其中野生麋鹿种群数量达5000余只,2023年在天津七里海湿地还发现了一只白麋鹿。

    (1)、判断古麋鹿在中国分布的大致范围的主要依据是
    (2)、我国的麋鹿灭绝后,1985年开始从国外引入的77只麋鹿发展到2024年底的1.4万只麋鹿,主要是因为动物在繁衍过程中存在现象。2023年在天津出现的白麋鹿说明动物在繁衍过程中存在现象。
    (3)、有人认为通过圈养+人工繁殖,麋鹿数量也能大幅度增加,也能达到保护麋鹿的目的,因此不需要野化放归。对这个观点,你(可选填“赞同”或“不赞同”),理由是
  • 19、2025年5月24日,一位滑翔伞爱好者在试伞的过程中,被意外吹到空中,继而被吸入云中。

    (1)、图甲是生活中常见的云形成的变化过程,你认为它主要属于(可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判断的理由是
    (2)、图乙和图丙是这位遇险者当天试伞过程中遇险前后的自拍影像。与图乙相比,图丙中这位遇险者和他的滑翔伞表面多了一层白色固体物质,结合你学过的科学,可以判断它们主要是 , 由此可以推断8000多米的高空与地面相比,温度(可选填“更高”、  “更低”或“差别不大”)。
    (3)、你认为图丙中的白色固体物质形成的过程主要属于(可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判断的理由是
  • 20、图甲和图乙分别是热带花园和热带雨林一角。

    (1)、图甲和图乙中都有多种多样的植物,对地球生态来说,你认为两者中更有保护意义的是(可选填“图甲”或“图乙”),理由是
    (2)、如果要保护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