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利用日影模拟装置进行实验,用电筒模拟的是太阳。(      )
  • 2、从新月到满月,再从满月到新月,这是一个连续又周而复始的过程。(      )
  • 3、除夕夜(农历三十)是不能见到满月的。(      )
  • 4、“月海”的分布比较均匀,它们的疏密和大小相同。(      )
  • 5、用普通望远镜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月球上的事物。(      )
  • 6、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无关。(      )
  • 7、日晷通常由晷针、晷面两大部分组成的。(      )
  • 8、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区域地势较低。(      )
  • 9、古人制作的日晷能像我们现在使用的钟表一样精准计时。(      )
  • 10、古人很早就发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有规律地着,并利用这个规律发明了计时工具——日晷。
  • 11、从地球上看,月球的亮面每天都在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形成 , 这种变化每隔约天就会出现一次,这个周期就是“朔望月”。
  • 12、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月球,可以借助观察。
  • 13、影子的形成条件有
  • 14、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区域地势较 , 较暗的区域一般是
  • 1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与 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关;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
  • 16、古代的人们利用阳光下的变化制造各种测量仪器。
  • 17、月光是月球反射的 , 太阳总是照亮月球,但我们看到的月相却有变化。
  • 18、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区域地势较 , 较暗的区域一般是 , 人们称之为
  • 19、在端午节看到的月相是(    ),中秋节看到的月相是(    )。
    A、峨眉月、满月 B、上弦月、满月 C、满月、上弦月
  • 20、光是影子形成的条件之一,地球上的自然光主要来自于(    )。
    A、太阳 B、电灯 C、火把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