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学习完“物质的变化”后,小科同学决定制作一杯“柠檬汽水”。他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制作:①在300毫升水中加入5 克柠檬酸,搅拌至完全溶解;②再往溶液中加入3克小苏打,做成的饮料会冒气泡,这就是柠檬汽水。

    (1)、步骤①中柠檬酸溶解在水里属于变化,步骤②中再加入小苏打产生气泡属于变化。
    (2)、为了研究制作“柠檬汽水”时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小科将两根点燃的火柴一上一下放置(如上图),然后将制作“柠檬汽水”时产生的气体从瓶中倒出并流到点燃的火柴上,下方的火柴熄灭而上方的火柴没有熄灭,说明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3)、实验结束后,小科发现瓶中还剩下一些无色溶液,里面还有柠檬酸吗?检验方法是向无色溶液中加入 , 如果 , 那么说明不存在柠檬酸。
  • 2、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完成“物质的变化”单元学习后,尝试探索厨房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变化。兴趣小组同学们将鸡蛋放入白醋中,过了一会儿发现鸡蛋壳表面出现很多气泡(如图所示)。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开始了以下研究。

    (1)、同学们将鸡蛋壳在白醋中产生的气体收集在一个瓶子中,接着将这些气体“倒”在蜡烛火焰上,发现蜡烛火焰马上熄灭。根据这个现象同学们进行了推测:这种气体具有的特点。(多选,填序号)

    ①看得见 ②看不见 ③会流动 ④不会流动 ⑤不支持燃烧 ⑥支持燃烧 ⑦比空气重 ⑧比空气轻

    (2)、兴趣小组同学收集了鸭蛋壳、鸽子蛋壳、鹅蛋壳、鹌鹑蛋壳,接着将每一种蛋壳分成2份,分别放入白醋和水中,发现在白醋中蛋壳表面都会有气泡产生,根据这个现象,同学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写出一条即可):

    兴趣小组尝试利用身边的食材为同学们制作“水果饮料”,它们的方案如下,请阅读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3)、小明的方案中,在橙汁中加入白糖变甜,这个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理由是(填“有”或“没有”)产生新物质。
    (4)、小钢的方案中,将柠檬汁和小苏打都加入水中制成汽水,这个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理由是(填“有”或“没有”)产生新物质。
  • 3、六(1)班开展了建造塔台模型的活动,活动要求用不多于70根20厘米的吸管等材料,建一个高度为60厘米的塔台。右图是两个科学小组建的塔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建造塔台模型任务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2)、两个小组分别采用了怎样的设计提高塔台的稳定性(不易倒)?

    图一:;图二:

    (3)、两个小组都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提高塔台的稳固性(不易变形)?

    (4)、如何测试塔台的承重能力和抗风能力?

    测试塔台承重力的方法:

    测试塔台抗风能力的方法:

  • 4、六年级1班的“塔台模型”评测会马上要开始了,各小组都按要求建造了高50cm的塔台模型,并将自己的作品拿上了展台。下图是其中四个小组的作品。

    (1)、从他们展示的模型中,你可以发现最容易变形的是第组,你判断的理由是
    (2)、第二、三、四组中,第组容易倒塌,你判断的理由是
    (3)、下列是第四组塔台模型的各种测试情景,属于测试承重能力的是(    )。
    A、 B、 C、
    (4)、下面是各小组评测后的改进意见,不合理的是(    )。
    A、第一组:“我们组增加了两侧立柱高度,使稳定性更好。” B、第二组:“我们组增加了底面的质量和面积,使抗风能力更好。” C、第三组:“我们组在底部加入了滚珠来提高抗震能力。”
    (5)、通过建造塔台,知道了工程建造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但关键的环节是(    )。
    A、测试模型 B、进行设计 C、制作模型
    (6)、建造塔台模型,我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
    A、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 B、设计、测试、制作、评估、改进 C、制作、测试、设计、评估、改进
  • 5、某学校要建造一座塔台,以供足球裁判站在塔台上看得更清楚,现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方案征集。某小组测试塔台模型如下表所示:

    设计方案

    塔高

    顶端承重

    抗风能力

    抗震能力

    成本统计

    分工合作

    美观

    1组

    5分

    62 cm

    7本书

    3级风

    2 级

    10.5元

    5分

    4分

    2组

    4分

    59 cm

    3本书

    2级风

    3级

    8.6元

    4分

    3分

    3组

    4分

    55 cm

    5本书

    3级风

    2级

    7.3元

    3分

    3分

    (1)、某小组想要建造一座塔台,应该经历(    )这些步骤。

    ①在限制的条件下进行设计 ②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  ③实施建设④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 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A、①②④⑤③ B、⑤①②④③ C、⑤②④①③ D、①⑤②④③
    (2)、从测试结果可以看,三组中顶端承重最弱的是 , 这个塔台的比较弱,但是比较强,他们可以来克服这个缺点。
    (3)、从表可以看出,1组项目成本比较 , 小组所用的吸管和胶带的数量都较 , 因此他们可以(填“减少”或“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吸管。
    (4)、塔台模型有点倾斜,塔台模型的高度是从桌面到塔台模型顶面的(    )的高度。
    A、最低点 B、最高点 C、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中间位置 D、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三分之二位置
    (5)、测试塔台模型顶端的承重能力时,书本要(    )。
    A、每次放1本 B、每次放2本 C、每次放3本 D、每次放4本
    (6)、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时,在2级风力下,塔台模型开始摇晃,此项测试的评价结果应记为(   )。
    A、1级风 B、2级风 C、3级风 D、4级风
    (7)、综合考虑,你觉得这三组塔台较为合理的是组,你的理由是。 (写出4条)
  • 6、我国有“基建狂魔”的美誉。大到“中国天眼”,小到楼房建造,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建造规律。了解工程建设的特点和一般过程,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联系。

    (1)、一项工程的建造过程往往要经历、建造、评估和等几个过程。
    (2)、在工程建设中,建设者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①港珠澳大桥需要轮船通航,桥塔高度超过200米,而香港机场不允许有超过88米的建筑物。工程师是通过建造解决的。

    ②建设者发现海床有15~20米深的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建设者是用圆钢筒围岛解决的,这属于建造过程中的

    ③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地球,会与大气层摩擦产生高温,工程师是通过采用解决的。

    (3)、在制作塔台模型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从塔台顶部往底部搭建 B、必须按照设计图制作,不能更改 C、塔台接口处胶带粘的越多越好 D、上小下大、底部重的塔台更稳定
    (4)、右图中的斜杆能起到加固作用,主要是因为结构能阻止了框架的变形。
    (5)、伟大的“中华复兴之路”离不开一代代默默奉献的科学家,如被尊为“天眼之父”的
    (6)、伟大的“中华复兴之路”离不开大国利器,如6月18 日下水的第三艘航空母舰(    )。
    A、山东舰 B、辽宁号 C、广东舰 D、福建舰
  • 7、甲、乙两村地处河两岸,当地政府决定修建一座桥梁,解决两岸常年交通不便的问题。政府举行招标会,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某公司参与竞标。
    (1)、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选址问题,现有三个地点供选择,选择(    )处最合适。
    A、上游:河面狭窄,河岸地质坚硬,地势险峻,到村庄到有一定距离 B、中游:河面稍宽,河岸地质较硬,地势较平缓,距离村庄近 C、下游:河面很宽,需要在河中间建桥墩,地势平缓,河岸都是疏松的沙滩,到村庄距离不远
    (2)、确定修建地点后,公司要做好标书,竞标要点主要考虑(    )和(    )。
    A、外观华丽 B、建造成本 C、主体安全
    (3)、这两个竞标要点是基于前期的调查得出来的,设计师在设计时,不可取的是(    )。
    A、不受任何条件限制进行设计,然后建模测试 B、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然后建模测试 C、如果发现设计有问题,重新设计,解决问题,再建模测试,直到解决问题
    (4)、某公司中标,他们的设计主要采用拱形加框架结构,这种结构的主要优点有等。
    (5)、中标公司制作了桥的模型进行测试,在桥面上不断增加重物,主要是为了测试桥的(    );用电风扇对着模型吹,主要是为了测试桥的(    )。
    A、抗风能力 B、承重能力 C、抗震能力
  • 8、2022年4月29 日,湖南长沙一栋居民自建房坍塌,造成53人遇难。经查,建筑被私自改建,存在设计不合理,改变房屋结构等问题(如右图)。

    (1)、存在问题一:自建房全凭业主和师傅的经验,缺少设计图,建造后,也不会有专业人员监管和验收,质量没有保障。严格的工程建造过程很重要,住房建造的一般过程有五个环节,顺序依次是

    ①明确任务   ②设计    ③建造     ④选址    ⑤验收评估

    (2)、关于工程设计,说法错误的是(    )。
    A、工程的关键是设计,设计之前要实地考察,了解工程的限制条件 B、设计要画出方案,初步交流后进行修改 C、设计图完成后,就可以马上实施建造了 D、设计后要建立模型,进行测试评估,改进和完善
    (3)、存在问题二:从图中观察墙体建造材料,此自建房属于(    )。为了保证房屋结实稳固,我们一般会选(    )。
    A、砖木结构 B、砖混结构 C、钢混框架结构
    (4)、在特殊情况下,会使用简易住房。如疫情防控时搭建的临时帐篷,受灾地区的临时住所。虽然形状多样,但它们的结构原理却一致。请选择各结构的优点:①整体采用框架结构,能(    );②钢管中空,能(    );③顶部没有采用平顶,都有坡度,能(    );④框架中会加斜杠,屋顶下方加横梁,会形成三角形,能(    )。
    A、利于排水 B、用较少的材料搭建出更大的空间 C、增强稳定性,使形状不易变形 D、减轻自身重量,节省材料
    (5)、存在问题三:在原来楼层上又私加了3层,高度太高,对抗风能力有影响。如果在测试模型抗风能力时,二级风模型没有倒,三级风模型倒了,那么我们的模型最大能抵御(    )。
    A、一级风 B、二级风 C、三级风
    (6)、楼层越高,承重负担越大。下列可以增强房屋承重的方法是(    )。
    A、减少立柱根数 B、加大底部基座 C、尖顶改平顶
    (7)、根据以上分析,设计中要考虑住房结构上的安全性。同时还要考虑能满足生活所需的系统是(   )。

    ①采光系统 ②排污系统 ③供电系统 ④防雷系统 ⑤防水系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 9、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是浙江省面积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湿地公园,公园内已知有脊椎动物约399种,植物约452种,昆虫约289种。
    (1)、科学家根据茎的特点把植物分两大类:。这种分类方法叫
    (2)、昆虫是(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3)、在调查中发现不认识的植物,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拍照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B、采摘一些植物的叶子或枝条回来观察 C、回忆这种植物和哪种植物相似,按记忆中的名称记录 D、对它置之不理,观察下一种植物
    (4)、生物多样性被破坏除了自然因素以外,其主要原因还在于(    )。
    A、外来物种入侵 B、生物的疾病 C、人类的过度开发 D、植树造林
    (5)、我国的重点自然保护区很多,其中青海湖主要是用保护(    )。
    A、鱼类 B、鸟类 C、昆虫 D、哺乳类
  • 10、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学小组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并对校园及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调查。
    (1)、科学小组对植物进行了观察、记录。他们将蒲公英、狗尾草、三叶草分为一类,将银杏、香樟树、柳树分为另一类,他们的分类标准是(    )。
    A、生长环境 B、繁殖方式 C、茎的特点
    (2)、上题出现的6种植物中,常年都是绿色的植物是
    (3)、一位同学在观察三叶草丛时,发现了一片四叶草(如右图),这属于生物的(填“遗传”或“变异”)现象。

    (4)、科学小组还对当地的鸟类资源减少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并把相关数据整理成了统计图(如右图)。

    通过分析统计图,我们知道鸟类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

    (5)、偷猎造成了鸟类的品种和数量大量减少,从而影响到了(   )的多样性。
    A、营养物质 B、生物种类 C、生物遗传
    (6)、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科学小组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动物精子库 C、颁布法律法规
    (7)、下列动物属于鸟类的是(    )。
    A、企鹅 B、蜻蜓 C、蝙蝠
    (8)、调查发现,小白鹭和白鹭妈妈羽毛都是白色的,这属于生物的(填“遗传”或“变异”)现象。
  • 11、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头特别大,在其嘴部长有一对弯曲的大门牙。一头成熟的猛犸象,身长达5米,体高约3米,门齿长1.5米左右,体重可达6~8吨。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米。

    (1)、如今猛犸象已经灭绝,科学家们通过遗留在岩层中猛犸象的了解其身体结构特征。
    (2)、根据资料,推测猛犸象应该生活在(填“严寒”或“温暖”)地区,你的依据是什么?(至少写出2条)

    ;②

    (3)、猛犸象的耳朵比亚洲象的耳朵小,这样的好处是(    )。
    A、听得更清楚 B、平衡身体 C、器官小,散热慢,适应环境
    (4)、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下面描述中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    )。
    A、用鳃呼吸 B、胎生 C、可以在水中生存
  • 12、温州生态园大罗山位于市区东南部,有“温州后花园”之美誉。整个景区由四景一水网构成,分别是仙岩景区、瑶溪景区、天柱寺景区、茶山景区和三垟水网,如图所示:

    (1)、在分区域调查天柱寺风景区的生物多样性时,你会按照右图(填“A”或“B”)进行,你这样选的理由(填“1”或“2”)。

    理由1:有具体名称按区域分工,会更明确,不会出现遗漏或重复观察的区域。

    理由2:没有具体区域名称,我们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2)、同学们在东篱下生态农庄里发现上百种萌萌的多肉,农庄老板介绍叶插是多肉快速扩繁的主要手段,还能最大程度遗传母体的特点,他是通过(    )来研究判断的。

    A、后代与亲代花的颜色相同 B、后代与亲代叶片形状不同 C、后代与亲代花朵形状不同
    (3)、同学们在农庄里还发现有一只狗妈妈生了4只小狗崽,可是它们的毛色差别很大,这是(填“遗传”或“变异”)现象,这种现象有(填“生物多样性”或“让狗妈妈更好辨别小狗崽”)意义。
  • 13、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中,小科发现草坪里长着很多艾草,有高有矮。他对艾草有了研究兴趣,观察记录如下:

    艾草编号

    特点

    茎主干粗长,淡绿色,根部稍木质化,高度可达80厘米以上

    叶片宽,有白的绒毛,一片有

    5个相连锯齿状,如手掌

    叶柄短

    叶缘锯齿裂口浅

    浓郁,伴有辛辣味

    茎主干细,下茎暗红色,高10厘米左右

    叶片狭长,背面有白的绒毛,完整的一片由5个独立分裂的锯齿状小叶片组成

    叶柄较长

    叶缘锯齿裂口深

    清凉,淡淡青草味

    (1)、观察植物要全面而细致,上表中,小科从(    )(    )(    )(    )(    )五个方面进行了观察。
    A、 B、叶片 C、叶缘形状 D、 E、气味 F、叶柄 G、叶脉
    (2)、上表中的两棵艾草同科不同种。地球上的生物在漫长的过程中,会把适应环境的特征代代相传保留下来,就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生物的(    )现象,使得种族特征相对稳定。选两株①号艾草观察,发现同一品种,也会存在差异,可以用生物的(    )现象来解释,这样生物就不尽相同,变得多种多样。
    A、遗传 B、变异 C、进化
    (3)、使用工具可以降低我们的调查难度。为了清楚地观察一些比较小的动物,我们需要带的工具是。此工具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4)、在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中,我们学习科学家的调查方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
    A、范围很大,划分区域分小组调查 B、生物多样,只找认识的生物观察 C、及时记录,统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D、建立联系,关注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5)、我们在校园里调查生物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不采摘,不踩踏植物 B、可以随意给小动物搭个窝 C、将观察后的小动物扔进垃圾桶 D、给小动物留下大量食物
  • 14、下面是某同学在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前统计的信息,请你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

    动物

    名称

    出现的地点

    名称

    出现的地点

    柳树

    操场周围

    蝴蝶、瓢虫

    花坛中

    杨树

    操场周围

    蜻蜓、蚜虫、青蛙

    草坪中

    狗尾草

    草坪、花坛中

    苍蝇

    校园各处

    车前草

    草坪、花坛中

    麻雀

    树枝上

    (1)、通过阅读表格中的信息,发现是在校园内分布最广的动物。
    (2)、下列地点中,(    )的生物种类数量最多。
    A、草坪、花坛中 B、树枝上 C、操场周围
    (3)、分类是研究生物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结果正确的是(    )。
    A、根据植物是否落叶,可以将杨树、柳树归为一类 B、根据动物身体结构,可以将青蛙、苍蝇归为一类 C、根据动物食物来源,可以将青蛙、蚜虫归为一类
    (4)、把校园生物进行编码,排列在校园分布图的下面,将其生物编码标注在校园分布图对应的位置。

    植物:a.狗尾草  b.杨树     c.柳树    d.车前草

    动物:①蝴蝶 ②蜻蜓 ③麻雀④瓢虫  ⑤蚜虫  ⑥青蛙

    (5)、以上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食物关系呢?请根据你的认识,写出1条食物链:
  • 15、在校园生物大搜索中,某小组在校园一角记录了10种生物:蚂蚁、蝗虫、桂花、蘑菇、苔藓、牵牛花、银杏、三叶草、青蛙、麻雀。该小组对以上生物做了如下分类,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上面是利用对生物分类的。
    (2)、请根据自己的分类标准将标注①处分类(在表格内),你的分类依据是
    (3)、与蚂蚁属于同一类的是(    )。
    A、蚊子 B、小龙虾 C、蜘蛛 D、蜈蚣
    (4)、在校园生物调查中,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
    A、在花坛中发现蝴蝶,慢慢靠近,观察并记录蝴蝶的形状、颜色等 B、草丛中有动静,走过去翻动草丛,看看有什么动物 C、拨开绿篱,看看绿篱中的鸟窝里有没有鸟蛋或雏鸟 D、在围墙边投放松鼠喜欢吃的花生
  • 16、根据“宇宙”单元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土星的是号。
    (2)、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上存在生物,是因为(    )。(多选)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B、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能自己发光发热 C、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能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D、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
    (3)、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     )。
    A、初一 B、初八 C、十五 D、二十二
    (4)、除日食现象外,我们在地球上有时还能看到一个小黑点在太阳前面移动,那可能是(    )天文现象。
    A、宇宙大爆炸 B、月食现象 C、彗木相撞 D、金星凌日
    (5)、下列不属于夏季大三角的是(    )。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心宿二 D、天津四
  • 17、在建造太阳系位置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处理数据,你又是怎样处理的呢?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千米)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千米)

    ①水星

    58000000

    ⑤木星

    778000000

    ②金星

    108000000

    ⑥土星

    1427000000

    ③地球

    150000000

    ⑦天王星

    2870000000

    ④火星

    228000000

    ⑧海王星

    4496000000

    (1)、我们可以将下列这条纸带平均分成48份,每一格长度相当于实际的10000万千米,那么海王星的位置大约在45格处,水星的位置大约在0.5格处(如图所示),请以此为依据,标出另外六颗行星的大概位置,并标注出对应行星名称的序号。

    (2)、观察我们的纸带模型,对比教科书中的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图片(如图所示)有什么不同?请写出一个不同点:

    (3)、假设未来,我们人类可以移居到火星,那么在火星上观察的星空与现在在地球上观察的星空相比(    )。
    A、完全相同 B、大部分相同 C、完全不同
    (4)、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始,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他们是乘坐(    )进入太空的。
    A、神舟十三号 B、天问一号 C、嫦娥五号
  • 18、太阳系是个大家庭,太阳、地球、月球都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请回答下列有关太阳系的问题。
    (1)、太阳系中,会发光发热的天体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金星
    (2)、太阳系中有一个星球很特殊,这个星球有一个很大的环带(如右图),这个星球是(    )。

    A、月球 B、木星 C、水星 D、土星
    (3)、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八颗行星等距离排列 B、将各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数据等比例折算成可操作的距离 C、八颗行星按直径大小排列 D、将其他行星围绕地球排列
    (4)、模拟日食的活动中,用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圆形纸片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观察时,将三个纸片放在一条直线上,再(    )。
    A、用大的纸片挡住眼睛观察 B、在小的纸片上打一个观察孔观察 C、用中等的纸片挡住眼睛观察 D、在中等的纸片上打一个观察孔观察
    (5)、模拟日食的活动中,右图中观察到的现象属于(    )。

    A、日环食 B、日偏食 C、月环食 D、凌日
  • 19、中国已成为地球上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也叫天然气水合物,外表看起来似冰(见右下图),燃烧的能力很大,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应用前景很广泛。

    (1)、可燃冰燃烧时会产生气体和蓝色火焰,这个过程(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将燃烧的细木条插入收集的气体中,火焰立即熄灭,该气体最有可能是(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3)、细木条的变化过程中,(    )属于物理变化。
    A、细木条由长变短 B、细木条发光发热
    (4)、我们可以推测,可燃冰跟煤、石油、天然气一样,是一种(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
  • 20、2021年5月15 日,天问一号携带着“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迈出了我国向探索太阳系更深处探索征程的重要一步。
    (1)、如右图所示,太阳系是由太阳及围绕其运行的各种天体组成的系统,本次探测车登陆的火星所在位置为(填写图中代号)。

    (2)、关于太阳系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因此人类首先选择登陆火星 B、火星是太阳系行星中在大小上与地球最接近的,因此也被称为地球的姊妹星 C、木星由于其巨大的体积,因此是黎明前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 D、围绕太阳做绕日运动的天体,运动周期相差巨大,短的几十天,长的百万年
    (3)、由于1光年的表示的距离太过遥远,因此有时天文学家会使用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000万千米)作为基本单位,称作1个天文学单位(1AU)。小明同学以纸带上10 cm表示1个天文学单位,要将八大行星标识下来(海王星距太阳449600万千米),需要的纸带长度是 cm(保留整数)。
    (4)、某位同学在使用模拟装置模拟日食的实验中,透过小孔观察到了如图2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 , 若将乙向丙移动,可以观察到的天文现象是

    (5)、当太阳与地球间有其他天体经过,在地球上可以看到太阳表面有一个天体阴影缓慢掠过的现象,称之为凌日现象。金星凌日就是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在太阳系中还能观测到凌日的天体是(填写图中标号)。
    (6)、近两年,中国航天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连续取得了诸如嫦娥探月、天宫空间站建设、太空载人飞行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有人觉得探索遥不可及的宇宙是一种浪费。你认为探索宇宙是否值得?你的想法是什么?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