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图片为人耳的结构图,请把序号与相应结构名称及所属位置连线。(请用铅笔、直尺作图)。

-
2、小明打算用吸管制作排箫,排箫要发出不同的音高,小明需要( )。A、将7根吸管剪成不同长度 B、用不同的力气吹相同的吸管 C、将吸管全部对折
-
3、声音传播的路径是( )。A、声源一中耳一外耳一内耳 B、声源一外耳—中耳一内耳 C、声源一内耳一中耳一外耳
-
4、我们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可以研究( )。A、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 B、声音的强弱 C、声音的高低
-
5、用水杯自制乐器时,如果用半杯水表示3(咪),那么表示5(索)的水杯里的水应该( )。A、比半杯水多 B、比半杯水少 C、和半杯水一样多
-
6、钢片琴是通过长度不同的琴键振动发出声音的,小明想听到最低沉的声音,他应该敲击最( )的琴键。
A、长 B、中间 C、短 -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该物体没有在振动 C、物体振动速度越快,我们听到的声音音量越大
-
8、在做尺子发声实验中,下面实验方法规范的是( )。
A、未伸出桌面的钢尺需要紧紧压住,避免和桌面发出声音 B、一边实验,一边大声讨论 C、每一个实验做一次叩叮 -
9、如图,这是手机上用来调节声音的滑动按钮,这是调节声音的( )。
A、高低 B、快慢 C、强弱 -
10、在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狡猾呆萌的“芬尼克”原型是濒临绝种野生动物耳廓狐,它拥有长长的耳朵,一旦有风吹草动,它马上可以听见,这是因为耳郭们( )的作用。
A、收集声音 B、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C、将振动转换成听觉信号 -
11、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小明同学得知,人说话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A、舌头 B、声带 C、牙齿
-
12、体育老师吹响哨声时,操场上各个角落玩要的同学们立马安静下来,这说明( )。A、声音在空气中只能向同一方向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
13、如图所示,把密闭玻璃罩中的空气逐渐抽出直至完全抽净。请顶测:( )的结果最有可能。
A、闹钟声越来越大 B、闹钟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 C、闹钟声一直保持不变 -
14、著名诗人李自写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船上的诗人能听见歌声是因为( )帮助了声音的传播
A、水 B、船 C、空气 -
15、上课铃声响起,校园中各个地方的同学都听到了铃声,这不能说明(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中传播的能力强 B、声音能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 C、铃的振动会引起空气的振动
-
16、一列火车自远方开来经过你的身边,又离你而去时,你听到的声音是( )。
A、逐渐变强 B、逐渐变弱 C、先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 -
17、下列选项中,( )不是自然界中的声音。A、风声 B、琴声 C、雷声
-
18、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它是土壤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每年的6~9月,都是我国西南地区泥石流频发的时候。“绿水青山”小组的同学想研究土壤被侵蚀与哪些因素有关,用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他们做了4种土壤样本:
组别
条件
甲组
坡度小、无草
乙组
坡度大、无草
丙组
坡度小、有草
丁组
坡度大、有草
(1)、实验中,为了让雨水侵蚀土地的实验现象更容易观察到,可以。(2)、他们可以选择和2个土壤样本对比研究植被对土壤侵蚀作用的影响。(选填实验编号)(3)、除了研究植被外,他们还可以利用这套材料研究对土壤侵蚀作用的影响,此时改变的因素是 , 不变的因素是(写一个)。(4)、结合实验结果,请你谈谈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写一条建议) -
19、假期,小科同学完成了“地球表面的地形”项目化作业,下面是他的设计图,请根据设计图完成以下题目。
(1)、图中出现的海拔不高,地势广阔,起伏很小的地形属于( )。A、丘陵 B、平原 C、山地(2)、除了图上出现的三种常见的地形,你还知道的地形有(写任意两种)等。(3)、小科了解到,温州大罗山横跨瓯海、龙湾、瑞安三个地区,这里的山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小山组成。该地区的地形属于( )。
A、丘陵 B、平原 C、山地(4)、设计图中有一条河流,根据课堂上的模拟实验,水流速度最慢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5)、根据设计图中河流水流速度的推测,下游最容易形成沙洲,沙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水的侵蚀作用 B、风的侵蚀作用 C、水的沉积作用(6)、图的河流中,河岸侵蚀最严重的可能是( )。
A、凸岸 B、凹岸 C、凸岸和凹岸(7)、当地政府为了响应扶贫号召,计划新建一个扶贫小区。小科的设计图中ABC三个地方哪个区域适合?请写出理由。我的选择:;理由:。
-
20、小科开展了关于魔鬼城形成的模拟实验。如下图所示用沙子捏成了一块块岩石(B区),岩石右边铺上沙子和小石块(C区),沙了右边放了一个电风扇,调整角度吹往沙子和小石子。
(1)、通过以上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选填“搬运”或“沉积”)作用,C区域中较轻的被吹走,较重的留下来(选填“沙”或“石块”),所以C区域模拟现实生活中形成的(选填“戈壁”、“雅丹地貌”或“沙漠”)。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发生(选填“搬运”或“沉积”),从而A区域模拟现实中形成的(选填“戈壁”或“沙漠”)。(2)、小科想模拟风卷起沙子对岩石的影响。他用几块岩石和砂纸来进行实验,其中砂纸用来模拟(选填“风”、“沙子”或“带着沙子的风”)。小科先用放大镜观察几块岩石,然后用砂纸打磨。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些岩石对应实验中的区,即地貌(选填“戈壁”、“雅丹”或“沙漠”)。
(3)、与地震和火山相比,风和水改变地形的速度比较(选填“剧烈”或“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