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这主要是由( )引起的。
    A、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 2、河床坡度较大的地方与坡度较小的地方相比,水流的速度( )。
    A、较慢 B、较快 C、相同
  • 3、关于如图所示的地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乾坤湾的形成是内侧和外侧水流速度不同造成的 B、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水对土壤既有侵蚀作用,又有沉积作用
  • 4、模拟降雨对土壤的作用,在土壤表面撒一些带有颜色的沙子,是为了( )。
    A、固定地形 B、放水 C、便于观察
  • 5、河流中的泥沙在入海口堆积成三角形平地,这样的地方被称为( )。
    A、三角地 B、三角洲 C、三角堆
  • 6、在“降雨对土地的影响”的模拟实验中,“降雨”后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山丘”的形状没有任何变化 B、流入塑料盒中的水较为清澈 C、“山丘”上被冲出许多条细沟
  • 7、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加深和拓宽河床。    (    )
  • 8、只有流水对土壤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    )
  • 9、降雨、流水作用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    )
  • 10、地球的成长日记

    地球像一本写满故事的立体日记,每一页都记录着塑造容颜的奇妙力量。风沙在戈壁滩写下“侵蚀笔记”,将岩石雕琢成千沟万壑的雅丹地貌;流水在长江三峡刻下“雕刻日记”,用百万年时间切开连绵山峦。火山喷发是地球的“热泪”,夏威夷群岛随着岩浆流淌不断生长;地震则是地壳翻动书页时的“折痕”,2015年尼泊尔地震让珠峰瞬间长高1厘米。

    人类成为新的“书写者”。荷兰围海造田工程300 年“写”出1800 平方公里新土地,堪比自然沉积千年的速度;但过度采矿也在制造“错别字”,智利楚基卡马塔铜矿的矿坑深达850米,比自然侵蚀快百万倍。科学家通过卫星照片发现,全球地表每年因人类活动改变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海南省大小。

    这本日记的最新章节充满启示:撒哈拉沙漠的古老河床提醒我们气候曾巨变,南极冰芯里的气泡保存着十万年前的大气密码。当我们读懂地球46亿年的成长历程,就会明白:保护地表不仅为了美景,更是守护生命共同的家园。

    (1)、下列哪种地表形态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
    A、长江三峡 B、雅丹地貌 C、桂林溶洞 D、夏威夷火山
    (2)、人类活动改变地表速度远超自然力量的典型例证是( )。
    A、黄河三角洲扩展 B、荷兰围海造田 C、月牙形沙丘移动 D、钟乳石生长
  • 11、某实验小组想研究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雨水侵蚀作用的影响,决定做对比实验。先找来喷壶,灌了200毫升的水,再在塑料盆底挖几个洞,铺上石子,最后倒入土壤,制成4种土壤样本。如图所示:

    (1)、选择一组合适的材料来做对比实验,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他们的选择可以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
    (2)、在这个实验中,喷壶喷水代表。如果喷壶统一喷30毫升水,可行吗?
    (3)、材料选好了,在开始喷水前,注意检查是否一样。
    (4)、他们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12、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主要是由( )作用形成的。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火山活动
  • 13、下列地貌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沙漠 B、冲积平原 C、雅丹地貌
  • 14、下列关于植物覆盖对土壤受侵蚀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植物覆盖的土壤,受侵蚀程度较小 B、无植物覆盖的土壤,受侵蚀程度较小 C、植物覆盖对侵蚀没有影响
  • 15、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 )。
    A、侵蚀 B、沉积 C、流失
  • 16、明明为研究“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最科学的是( )。
    A、 B、 C、
  • 17、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少台风引发的山洪暴发灾害发生的是( )。
    A、开山挖矿 B、疏通河道 C、植树造林
  • 18、如果森林被砍伐了,暴雨( )。
    A、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B、会冲走更少的土壤 C、会冲走更多的土壤
  • 19、雨水无法穿过植物落到地面,所以植物能减缓侵蚀。    (    )
  • 20、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才会改变,大部分时间是不变的。    (   )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