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喜马拉雅山是由两个大陆板块的岩层( )逐渐形成的。
    A、拉伸 B、挤压 C、风的侵蚀
  • 2、下列关于地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洋的地壳比大陆的更厚 B、地壳中充满着岩浆 C、地壳是地球的固体外壳
  • 3、天天在观察某块岩石时,发现里面有植物的化石,这块岩石最有可能是( )。
    A、变质岩 B、沉积岩 C、岩浆岩
  • 4、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岩石都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 B、地幔处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C、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
  • 5、地球的深部物质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表层运动。    (   )
  • 6、地球内部越往下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    )
  • 7、在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岩浆岩硬度最大。    (   )
  • 8、目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整体。    (   )
  • 9、地球的“心跳”之谜

    地球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偶尔翻身时就会引发“心跳”————地震。当地壳板块像拼图般相互推挤,岩石承受不住压力突然断裂,积蓄的能量瞬间释放,这就是地震的成因。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时,地面裂开6米的深沟,正是地壳“伤口”的直观展现。

    地震波如同地球发出的“密码”。纵波像弹簧玩具般推拉前进,总是抢先到达地面;横波则像甩动的跳绳,破坏力更强。另一种是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大地震发生后,对地面造成破坏的主要是横波,对建筑物造成强烈破坏的主要是面波。

    地震虽带来灾难,却也是塑造地貌的“雕刻刀”。汶川地震后,龙门山脉抬升9米,形成了新的断崖景观;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则将深海沉积物推向海岸,创造出独特的贝壳堤。如今人类活动也在诱发地震:水库蓄水加压岩层,页岩气开采注入废水……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地球的“心跳”规律,仍需人类怀揣敬畏之心去探索。

    (1)、下列哪种地震波对建筑物破坏力最大?( )
    A、纵波(P 波) B、横波(S波) C、面波(L波) D、电磁波
    (2)、请结合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分别举例说明地震可能引发的两种地表形态变化。
  • 10、目前,科学技术能够做到以下哪一点?( )
    A、精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完全防止地震的发生 C、监测地震活动并提供预警信息
  • 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地震前兆的是( )。
    A、鸡不进窝 B、地下水突升 C、刮大风
  • 12、下列不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形变化的是( )。
    A、地震 B、海浪 C、火山
  • 13、地震大多数发生在( )。
    A、沙漠和荒野中 B、地壳板块交界处 C、陆地的城市中
  • 14、下列关于地震情景的描述,最不合理的是( )。
    A、地震时,地下会传来轰鸣声 B、地震前,会有洪水从地下冒出来 C、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
  • 15、地震的后果包括房屋倒塌、道路损毁等。    (   )
  • 16、现代科学技术非常先进,科学家们有办法避免地震的发生。    (    )
  • 17、地震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到一定时释放的一种形式。    (    )
  • 18、牛顿盘中使用的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 )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黄、青
  • 19、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的光是( )。
    A、红、黄、蓝 B、红、绿、黄 C、红、绿、蓝
  • 20、把一支铅笔倾斜插入水中,从侧面观察,我们会见到( )的情况。
    A、 B、 C、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