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探究“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我们需要往烧杯中倒入一些温水,要使效果更明显,对温水的要求是(       )。
    A、冒“白气”的温水 B、不冒“白气”的温水 C、刚烧开的热水
  • 2、在我们实验模拟制造“霜”的时候,采取向桶内的冰块上撒盐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桶内温度更低 B、使桶内温度更高 C、使桶内外温度相同
  • 3、乐乐参加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演出,想看到自己后脑勺的饰品戴得如何,她至少需要利用(       )面平面镜来清楚地看到。
    A、1 B、2 C、3
  • 4、在做“雨的形成”模拟实验时,使用石棉网是为了(       )。
    A、使容器均匀受热 B、提高温度 C、放热
  • 5、太阳的热通过(       )方式传播到地面上来。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 6、用烤箱把面包烤熟,主要利用的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 7、冬天,有些家庭会在房间里用煤炉取暖,同时还能烧水。煤炉的热传递方式是(       )的。
    A、单一 B、未知 C、多种
  • 8、我们用热水袋暖手,热水袋的热传递到手上,这属于(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 9、人工降雨适宜在(       )的条件下进行。
    A、晴空万里 B、云量较大 C、任何时候
  • 10、用喷壶在阳光下喷水后,从(       )的方向能看到彩虹。
    A、背对太阳 B、面向太阳 C、背对水壶
  • 11、雨后的彩虹一般很快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A、阳光太弱了 B、空中的小水滴蒸发变成水蒸气了 C、空中的小水滴在阳光的照射下凭空消失了
  • 12、潜望镜是利用(       )。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 13、潜望镜的应用不包括(       )。
    A、地下掩蔽工事 B、潜水艇 C、观察星星
  • 14、用喷壶在阳光下喷水后,从(       )的方向能看到彩虹。
    A、背对太阳 B、面向太阳 C、背对水壶
  • 15、通过光的(       )原理,我们才能看到书上精美的插图或文字。
    A、折射 B、照射 C、反射
  • 16、雨后的晚上,地面上会留不少积水,为了不踩到这些积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地面上发亮处都是积水。 B、迎着月光走,地面上发暗处都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面上发亮处都是积水。 C、迎着月光走,地面上发亮处都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面上发暗处都是积水。
  • 17、有时在教室看到太阳光是从隔壁教学楼的玻璃上照射过来的,这是一种(       )。
    A、折射现象 B、反射现象 C、散射现象
  • 18、地球上白天和黑夜,其时间长短是不断变化的。( )
  • 19、许多植物是靠种子繁殖后代的。不同的种子内部有相似的结构,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也相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种子的各部分名称:

    ①指的是          ②指的是③指的是   

    (2)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小明设计了以下几组对比实验

    经过一周的等待,小明发现第一组培养皿的种子萌发了;第二组培养皿的种子萌发了,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第三组培养皿的种子萌发了,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第四组培养皿的种子萌发了,从而得出种子萌发不需要

  • 20、给下列动物进行分类

    ①鸽子             ②蝴蝶             ③牛             ④海龟             ⑤蝗虫

    ⑥鳖             ⑦猴子             ⑧麻雀             ⑨苍蝇             ⑩鳄鱼

    昆虫       鸟类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上一页 427 428 429 430 4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