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西晋时,南方冶铸业并不发达,到东晋时,扬州发展成为冶铸的中心,建康有左右二冶,荆益二州的冶铸业也有相当规模。除官府冶铁作坊之外,民间鼓铸也有发展,冶炼技术还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南方冶铸业的发展得益于(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古代经济重心的转变 C、小农经济的衰退 D、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
  • 2、科举制开创于隋,以封闭性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能使一般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是隋唐以后中国古代社会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入仕途径。下列有关隋唐科举制表述正确的是(     )
    A、隋文帝在位时设立进士科 B、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武则天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D、唐玄宗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 3、如表为中国新石器时期主要文化遗存简表(部分)。此表反映了当时(     )

    时间

    文化遗存

    主要区域

    表现

    距今约7000—5000年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

    彩绘陶器,栽培粟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陶器,玉器,种植粟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养蚕缓丝

    A、农业发展迅速 B、早期国家形成 C、手工技术领先 D、文化多元共生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

    史料二   《黑死病:大灾难、大死亡与大萧条(1348—1349)》,作者以黑死病为主题,参阅大量资料,尤其是选用了英格兰的主教登记簿、庄园档案等原始资料,阐述了黑死病给英格兰带来的影响。因为该书重要的学术贡献,英国近二十家知名高校图书馆、美国八十余家知名高校图书馆珍藏。

    史料三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其前身是西门妇孺医院,因其创建时屋顶呈红色,故而被广大市民亲切地称为“红房子医院”。下图为该医院照片。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世界医学活动中心的空间分布也有随时间转移的规律,其大致途径是:16世纪至17世纪初的意大利;17世纪上半叶至18世纪的荷兰和英国;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的法国: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以及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美国。世界医学科学中心的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新的生产关系发展、新的政治格局逐步形成的过程,必然伴随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嬗变,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英国和荷兰的清教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德国的古典哲学、美国的民族精神的形成都为科学中心的形成创造了精神文化环境。包括教育体制、知识内容、教育理念、教育环节和教学方法在内的教育改革往往是科学革命的先导。

    ——改编自左汉宾《近代以来世界医学科学中心转移现象探析》等

    (1)、指出材料一的三则史料的类型,并指出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医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概况

    1840—1870年

    留学生大多是和外国传教士出国或得到教会资助出国,多数为美国。中国第一个留美大学生容闳,回国后一直为争取清政府派遣中国学生留学美国而奔走,第一代留学生人数不多,多私人途径出国,与国家派遣无关

    1871—1889年

    从1872年起,清政府每年选派30名十岁至十六岁的“幼童”赴美留学,系统学习自然科学、算术、光电等学科。19世纪70年代后期,清政府从马尾船政前后学堂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生到英、法等国学习。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有詹天佑、刘步蟾、林永升、严复等。这一时期开始有了自费留学生

    1890—1911年

    清政府向日本和欧洲各国派出几批官费留学生,其中日本人数最多。并大力支持自费出国留学。因美国归还“庚子赔款”余额,要求专门作为派遣留美学生费用,清政府在1909—1911年间共派出留美学生180人。鲁迅、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黄兴、宋庆龄等都是本阶段的代表人物

    1912—1930年

    成百上千的青年学子前往英法等欧洲国家勤工俭学,后又掀起了一场留学苏俄的新热潮。在1912—1929年期间,政府每年大约派遣公派千名左右“庚款奖学金”留学生。著名的如留美的茅以升、吴有训、梁思成等;留日的李大钊、郁达夫等;留欧和苏俄的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四光、徐悲鸿等

    1931—1949年

    留学生总数比前一阶段减少了一半左右,但留学的国家数大为增加。除美、英、法、德、比、日、苏以外,还有奥、意、荷、加、瑞士、瑞典、丹麦、澳大利亚等国。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以及杨振宁、李政道等是本时期出国留学的主要代表

    ——改编自张民书《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及其意义》等

    上表列出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的发达程度是前代社会无法企及的,而商人作为宋代平民社会兴起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检索宋代方志、文人散记、笔记小说、谱牒等,宋代商人义举可谓比比皆是,如扬州高邮富商徐成甫,“友人以贫不能葬其亲者……即为买田,出钱以办丧事,而友人之亲得葬者五丧”。临川商人吴伯俞,“岁饥低谷价以惠贫民,疾病不能谒医者,为发药治之,赖而活者颇众”。黄岩人黄原泰,“性乐施予,岁歉,贸粟于闽浙,损半直以济邑人”。浙江义乌余彦诚“用家钱百万修废堰潴源水,遇见旱岁,无高下彼我均浸之,邻里沾足”,“其余津梁断坏,病涉之地,靡不修举”。诸暨人张绪,“有所称贷,率薄其赢”。“服贾力穑,卓然遂成富室”的玉溪人赵师孟,“时有贫不能自给者,公贷而与之,或久假不归,一无所问”。南宋临安的商人“每见此等人买卖不利,坐困不乐,观其声色,以钱物周给,助其生理。”

    ——改编自冯芸、桂立《宋代商人与社会慈善救济》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社会大多以儒家“仁政”民本”思想为统治理念,这些思想本身有着很强的伦理和道德色彩,因而能有力地指导社会救济实践。我国古代的社会救济,主要的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仅限于粮食救助和最低端的医疗救助,对于弱势群体的教育、卫生、就业等缺乏关注和救助。缺乏一定引导和机制,使得这部分人转变为自给自足的劳动人口。几个大一统王朝,如两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社会救济和保障措施较为完善,而其他短命王朝或者割据时期,几乎没有体系化的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社会救济措施往往与帝王的施政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朝代的社会保障机制以皇帝的诏令为准,法令条文的颁布和运行往往出现断层现象,不能保证救济诏令颁布的初衷。

    ——改编自陈井安等《中国古代社会救助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商人参与社会慈善救济的主要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救济和优抚的看法。
  • 7、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的发展。所有集团虽有一定的保护倾向,但都不是缩小而是不断扩大同其他集团的经济联系,加深着集团间的犬牙交错关系和相互渗透。从中,我们可以确认的是(     )
    A、取消贸易保护政策已成为全球共识 B、和平合作能促进世界发展人类共赢 C、经济全球化对集团化起到瓦解作用 D、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且不可逆转
  • 8、1968年3月,巴黎黄金市场的金价一度涨到44美元1盎司。3月16日,美国宣布停止在自由市场上按照官价出售黄金,但在国与国之间仍然按照官价进行买卖,实行所谓的“黄金双价制”。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全面恢复金本位制的必要性 B、欧盟实力增长冲击美元地位 C、战后世界货币体系面临动荡 D、美国逐步放弃市场干预行动
  • 9、《拿破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农民小土地所有制,因而构成拿破仑军队的主体的穿军装的法国农民,在战场上充分表现出了那些君主制国家的军队的士兵所缺乏的主动性和勇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拿破仑战争冲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根基 B、法国农民将命运与拿破仑政权紧密相连 C、拿破仑帝国维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D、法国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枷锁
  • 10、16世纪下半叶起,仅从中国驶往马尼拉的商船每年就有30艘到50艘之间。墨西哥从马尼拉越洋进口的货物有60%产自中国,其中包括中国的水银。这种水银一直短缺,但对于美洲开采和提炼白银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现象(     )
    A、背景是欧洲人的殖民扩张 B、使葡萄牙人从中获益颇丰 C、得益于拉美民族独立运动 D、冲击了中国国内商业资本
  • 11、城市法的主要渊源是城市特许状,城市特许状一般由国王或城市原本所辖的封建主颁发,规定了城市法的轮廓,确认城市社会生活的主要原则和制度,它是市民与封建主妥协的协议。由此可知,城市法(     )
    A、维护了封建主根本利益 B、背离了罗马民法的原则 C、体现了国王地位的提高 D、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 12、在帝国建立的过程,亚历山大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薛西斯毁掉的马都克神庙。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宣示政权的合法性 B、推行宗教宽容政策 C、赢得当地忠心归顺 D、助推各地文化交流
  • 13、2010年9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完成换文程序,同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协议规定,加和增进海峡两岸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海峡岸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及其保障机制等。这一协议的实施(     )
    A、贯彻了“一国两制”的主要精神 B、表达了“九二共识”的基本内涵 C、利于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D、表明经贸合作有效遏制了“台独”
  • 14、如表是1953—1955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沿海与内地的投资比重表(资料来源:《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据下表推知,当时(     )

    1953—1955年

    合计

    其中*

    沿海

    内地

    总计

    其中:工地

    建筑业

    地质勘探

    交通运输

    农林水利

    文教卫生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44.5

    44.7

    47.6

    22.5

    29.3

    37.7

    55.4

    52.4

    55.3

    47.0

    76.2

    52.1

    62.3

    44.6

    *沿海与内地的比重相加,不等于100,因为少数单位的部分投资不便按地区划分。

    A、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实施的效果明显 B、工业建设地区分布失衡得到了扭转 C、国家注重国民经济比例的综合平衡 D、国民经济的地区不平衡性有所改善
  • 15、1939年,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一届参议会,6名妇女被选为边区参议员。1941年,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17名妇女代表当选为参议员,陕甘宁边区15个县县级女参议员达76人。这说明,陕甘宁政权(     )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B、提高了妇女政治上的地位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6、如表是北伐成功到全面抗战前夕,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简表。造成表中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

    年份

    出口额(万关两)

    进口额(万关两)

    1931年

    90947

    143348

    1932年

    49264

    104924

    1935年

    36958

    58999

    A、世界经济危机及国际局势紧张 B、民族工业资本的迅速发展壮大 C、国民政府关税自主取得了成效 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侵略
  • 17、魏源在其《海国图志·筹海篇》中,不再认同把西洋器物一概视为“奇技淫巧”的通行说法,并举出“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水钢、火轮机、火轮舟、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断言,“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这突出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对自然经济的冲击 B、“中体西用”影响逐步深化 C、瞩目世界导致士人认知变化 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 18、黄宗義指山,古代圣王所说的“崇本抑末”之道只是针对一些不符合儒家人伦日用的常识与理性而言的消费方式及其经济行为。对于工商“切于民勇用”者,古代圣王不仅不加以抑制,而且设法使他们到自己的国家来。在此,黄宗義意在(     )
    A、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B、否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痛斥市民阶层的道德沦丧 D、强调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 19、有学者指出,两宋时期,由封建国家通过赋役制直接剥削广大农民,变为私人地主直接剥削广大农民。农民起义一般只反地主不反朝廷,造成了宋朝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反映了宋代(     )
    A、强化集权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 B、租佃制的实施影响了社会矛盾 C、养兵募兵政策稳定了社会治安 D、政府轻徭薄赋缓和了阶级对立
  • 20、钱穆指出,唐制,中书舍人拟稿,亦由诸舍人各自拟撰,是谓“五花判事”。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这说明,中书省(     )
    A、内部已形成了制约机制 B、具备了辅助决策的职能 C、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D、保证了中枢决策的科学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