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由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在军事上,将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帝国军队,组建的最具战斗力军队是所谓“不死队”。另外规定,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为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下情上达和军队调动,在驿道沿途设驿站。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在客观上也促进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二 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古代帝国几乎相同的治理措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管辖。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一方面用于传递帝国政府的命令和情报,调动军队;另一方面用于被征服地区朝贡。印加国王为统一宗教信仰,既强调太阳神印蒂的至高无上,同时敬奉古老神明帕恰卡马克和维拉科恰,对各被征服部族的神明兼容并蓄。利用战争这一特殊形式广泛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最终打造了印加帝国的百年辉煌。
——摘编自林被甸《探访印加—古代世界文明交流与互动透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流士改革的特点及其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印加帝国在治理措施上与大流士改革的相似之处,并结合相关史识,说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 -
2、“统购统销”政策在我国曾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2)、结合材料三,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析“统购统销”政策。 -
3、“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对于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该材料( )A、揭示国际工人运动走向低潮的原因 B、客观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处境 C、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活动的写照 D、暗示了巴黎公社的斗争将走向失败
-
4、据统计,18世纪至19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和人均收入同时增长的时代。1700年欧洲的人口规模是1亿,到1850年增加到2.35亿,到19世纪末增加到4亿。这主要得益于( )A、产业革命的扩展 B、农业技术的变革 C、移民浪潮的出现 D、医疗水平的提高
-
5、下表中两个文件的内容节编,折射出当事国( )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奴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A、农奴获得完全自由 B、人口与土地矛盾突出 C、民主政治得以完善 D、近代化进程有所发展 -
6、18世纪上半期,欧洲喜歌剧有了较大变化,以市民、工场主、工人、农民、流浪汉为题材的增多,反映王公贵族豪奢生活的题材减少。这些喜歌剧题材变化还常常表现为歌颂中下层人民的热情、公正、智慧和力量。这些变化说明( )A、思想变革影响艺术 B、自由主义成为主流 C、封建制度不可挽救 D、工厂制度弊端显著
-
7、16世纪,继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后,法国、英国、荷兰等国都出现了自己语言的《圣经》译本。这一现象( )A、不利于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 B、反映了人们要求摆脱专制王权 C、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打破了宗教对人们的精神束缚
-
8、1609年荷兰的格劳秀斯发表《海洋自由论》,主张海洋应自由利用;1635年英国的塞尔登发表《海洋封闭论》,则认为英国君主有权占有四周的海洋。这反映出当时( )A、英国荷兰势均力敌 B、自由市场初步形成 C、海外殖民竞争激烈 D、商业联系日益紧密
-
9、16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开始从葡萄牙人那儿购买胡椒,甚至威尼斯人在1515年为了完成老客户的订单也被迫到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胡椒。这一事实表明,当时( )A、欧洲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B、葡萄牙已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C、中西贸易步伐停滞不前 D、地中海的传统商路彻底中断
-
10、阿兹特克文明有高度密集的人口,产生了初级的文字和阶级分化,而且他们的生计活动富有创造力,利用浮动园地和水利设施达到了很高的生产效益和生态维护效能,但没有使用金属工具,也不会使用畜力甚至没有发达的陶器制作。可见,阿兹特克文明( )A、依然处于原始社会 B、尚未进入国家阶段 C、无法建立中心城市 D、文明演进动力不足
-
11、阿拉伯哲学思想的大量传播,最终引发了希腊自然哲学在西欧的研究热潮,带来了与基督教义相悖的“异端思想”,促成神学信仰的裂变,并在世俗大学中广泛传播。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A、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B、影响了欧洲思想解放 C、是西方文化的源头 D、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
12、有学者认为,西欧封建庄园中的农民虽然不知法律为何物,但“习惯法却如实记录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庄园领主可以易人,但习惯法不会因此而改变”,庄园法庭成为调节庄园内经济关系的重要场所。该学者意在说明,西欧封建庄园( )A、封建领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约束 B、内部等级秩序森严 C、领主与农民在契约地位上平等 D、内部治理的规范性
-
13、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 )A、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B、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C、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D、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
-
14、两河流域距今约4300年的铭文记述:“恩利尔(苏美尔主神)不许有人与天下四方之王萨尔贡作对,他把上海(指地中海)……和下海(指波斯湾)交给了萨尔贡,马里的乌加和依兰都侍立在天下四方之王萨尔贡之前。”由此可知,当时苏美尔地区( )A、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B、是欧亚文化交流的中心 C、出现神权与王权结合的帝国 D、涌现出一系列城市国家
-
15、下图是2013—2018年中国对外援助资金分布情况。这( )A、体现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 B、构建了合作共赢的国际体系 C、稳固了中非间的友好关系 D、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
16、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实现货物贸易零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此后,又签署多个补充协议。这些做法旨在( )A、加速港澳回归的进程 B、推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C、实行关税制度的改革 D、深化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
-
17、下表为1978年、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的统计表。该表反映出( )
项目
1978年
2012年
农民人均收入
133.6元
7917元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343元
24565元
城乡居民存款
211亿元
39.96亿元
A、农业发展水平落后 B、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C、城乡差距逐渐消失 D、民众消费水平较均衡 -
18、195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1958年经济计划,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6.1%提高到16.2%,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10%提高到33%。这一计划( )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D、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格诺教派和英格兰新教催生了新的音乐表达,出现了使用法国和英格兰本土语言的诗篇歌调音乐。贵族统治者不仅支持作曲家创作世俗音乐,也赞助作曲家写作宗教音乐。世俗音乐为贵族和中产阶级上层的一群有较高修养的业余表演者提供了适用于演唱和演奏的音乐,有修养的女士和先生常常是有才能的歌手或演奏家。16世纪初,第一次出现了通过活字印刷出版的音乐,大量乐谱将许多音乐作品传播到了更为广泛的地区。
一一摘编自【关】沃尔德等《西方音乐史十讲》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后,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每个时代特色的主旋律歌曲。
创作或流行时间
歌曲
经典歌词
20世纪50年代
《咱们工人有力量》
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哎嘿,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地响,举起了铁锤响叮当。
1994年
《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域,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浓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凤帆。
2008年
《北京欢迎你》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艳过就有了默契,你 会爱 上这里,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在一起,我们欢迎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请以“时代和旋律”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 (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20、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城市,古代繁华都市尽遭破坏。残存的域址,只含有政治、军事和宗教意义。期间,偶尔可见贩卖食盐、刀剑和奢侈品的行商小贩,其经济意义无异于乡村,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性质。……10世纪前后,一大批古罗马大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马赛、里昂、科隆、特里尔等相继复苏,成为西欧中世纪城市中的佼佼者。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完全是新兴的。据统计,1100-1300年,英国新兴的大小城镇达140个。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广泛影响。12世纪以后,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地方集市、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
一一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一一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举出一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