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根据《齐民要术》中的记载:“铁犁之制,始于战国,至汉代而大行。其形制精巧,耕作效率远胜于木犁、石犁。铁犁的使用,使得土地得以深耕细作,作物生长更为茂盛,粮食产量得以提高。”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标志着铁器时代的到来 B、铁犁最早是在战国时期由中国人发明和使用 C、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是依赖于铁犁的使用 D、汉代使用曲辕犁使农业生产技术获得新发展
-
2、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非洲部分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开始推广耐旱作物种植和农业灌溉技术,以应对粮食短缺问题。然而,由于气候变化、政治动荡以及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这些国家的食品安全状况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据此可知( )A、部分国家的食品安全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B、非洲必须大力推广和普及现代农业技术 C、国际经济旧秩序深刻影响非洲粮食安全 D、非洲粮食短缺对国际粮食市场形成挑战
-
3、21世纪初,中国农业在生产方式和科技应用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下措施最能体现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特征的是( )A、继承传统农耕技艺,弘扬传统农业文化 B、精耕细作,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生产效率 C、继续长期坚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应用生物技术培育高产、抗病虫害品种
-
4、19世纪中叶,美国港口城市纽约的居民们享受着“全球贸易的一杯咖啡”,即将从巴西进口的咖啡豆在德国制造的瓷器中研磨,再倒入由土耳其运来的糖。而这些糖是通过加勒比海地区的种植园生产的,其中涉及了非洲奴隶的劳动。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非洲奴隶贸易基本消失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 C、纽约成为全球贸易中心 D、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
-
5、在19世纪中叶,马铃薯和玉米等新大陆作物在欧洲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粮食种类,使得这些食物不再是富人的专属,也成为穷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这一现象表明,食物物种的交流( )A、改变了欧洲的饮食结构 B、引起了社会阶层变动 C、拓展了洲际间贸易往来 D、促进了欧洲人口增长
-
6、2005年,德国政府实施了“健康社区计划”,规定政府与社区合作共同承担健康促进任务。同年,法国在《公共服务现代化》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些做法旨在( )A、降低基层治理成本 B、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C、减少国家行政干预 D、扩大社区自治职能
-
7、1990年,美国经济面临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克林顿上台后,极力推动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并鼓励私营部门投资社会保障领域,倡导从“福利国家”向“福利社会”转变。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开创了西方福利制度的新模式 C、社会阶层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D、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8、19世纪中叶,德国政府实施了新的社会救济政策,规定只有那些愿意进入政府设立的“劳动救济所”的贫困者才能获得基本的生活援助。这些“劳动救济所”实际上是条件艰苦的劳动场所,工作繁重,待遇微薄,食物质量差,居住条件拥挤。除非走投无路,否则穷人很少会选择进入这些机构。这一政策反映德国政府( )A、促进了社会福利体系完善 B、限制了贫困人口自由流动 C、强化了对弱势群体的管理 D、保护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
9、10-11世纪的欧洲,城市自治运动逐渐兴起。许多城市通过与封建领主协商或斗争,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同时,行会和商会在城市治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教会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这些现象反映了中世纪欧洲社会治理的特点是( )A、封建领主主导城市治理 B、城市自治与多元共治并存 C、教会完全控制城市事务 D、行会和商会成为治理核心
-
10、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州以下的乡村治理,主要集中于征税和治安管理,对于乡村的其他内部事务则较少干预,乡村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管理,这种自我管理的社会同样体现了自我约束。以下哪项可以作为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 )A、中央集权的持续强化 B、家族伦理与乡规民约的内化 C、法制建设的全面完善 D、乡村社会独立于官方体系外
-
11、《宋史·职官志》记载,“凡有孝子贤孙,节妇义夫,捐财济困,及士人为民楷模者,皆旌表其门,以倡善风”,表彰孝道及善行义举均属乡官里正之职责。由此可见,当时( )A、基层治理融入官方价值导向 B、社会救济体系趋向成熟 C、民间教化强调单一道德标准 D、基层政府重视人才举荐
-
12、中国古代,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至秦代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历代政府通过严密的社区组织和行政体系,克服了人口分散居住的难题,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严密户口管理制度。历代政府之所以重视户籍的编排和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 )A、防范民众起义和反抗 B、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和剥削 C、征发赋役和稳定社会 D、建立严密的基层治理体系
-
13、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随之大幅贬值;罗斯福上台以后,禁止黄金自由流通,大幅提高黄金价格并持续收购黄金。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对此,中国政府的主要应对措施是A、进行币制改革,实行白银国有禁止流通 B、制定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征个人所得税 C、发表“改订新约”宣言,主张关税自主 D、废除了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
1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原有的金融机构进行了改组。1937年10月,原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被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并开始发行边区货币。这一改组( )A、解决了边区通货膨胀问题 B、降低了红色银行的独立性 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D、促成了国共两党经济合作
-
15、宋代中期,东京(今开封)杭州等地涌现了众多专门从事货币存储与借贷的金融机构—钱庄,同时出现了实力雄厚的商人经营的“便钱”,开展货币汇兑业务。材料可用于论证( )A、社会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 B、商品经济繁荣导致社会分层 C、城乡间经济界限开始模糊 D、货币流通方式经历重大变革
-
16、如表反映的是唐朝货币发行的情况。由此可知( )
唐朝货币发行情况表(1两=24铢)
发行时间
名称
重量
币面文字
是否垄断发行
唐太宗贞观年间
开元通宝
四铢
开元通宝
否
唐高宗永徽年间
乾封泉宝
五铢
乾封泉宝
不准私铸
唐玄宗开元年间
开元通宝
六铢
开元通宝
由中央垄断
A、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巩固 B、货币体系逐渐成熟 C、政府经济管控能力增强 D、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
17、自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积极发展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日本、欧盟国家的关系;同时,中国推出多项新举措,加强与东盟、韩国等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在对非洲国家的政策中,中国强调“真、实、亲、诚”的合作理念,促进与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这些外交行动表明中国( )A、致力于推动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B、改革开放与外交形成良性的互动 C、积极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
18、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外交上倾向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对外政策开始更多地强调维护国家利益,外交战略也随之调整;进入21世纪,中国的外交战略进一步明确为“大国关系为核心,周边外交为重点,发展中国家关系为基础,多边外交为平台”。这一外交战略的演变( )A、意味着西方在全球治理中地位下降 B、推动了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C、旨在打破美国超级大国霸权的局面 D、折射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
19、历史中的“物”。
材料一 下列文物出自“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

公元前4世纪的青铜身份牌,出土于雅典市政广场的公民法庭遗址区域。当时每一位公民都有一个刻着自己姓名的青铜牌。
材料二 1602年和1603年荷兰截获两艘满载中国瓷器、丝绸、漆器的葡萄牙商船,拍卖获利将近600万荷兰盾。新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敏锐地发现了巨大商机,1604年该公司商船就满载中国的外销瓷器回归了,到1620年每年大约带回10万件瓷器。中国瓷器大规模涌入欧洲市场,使得原本仅供王公贵族收藏的异国瓷器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国瓷器严重冲击了荷兰的陶器制作行业,面对激烈竞争,代尔夫特地区的陶匠致力于模仿中国外销瓷白底青花的纹饰,并取得非常相似的效果。17世纪中后期,他们特意选择具有奇异色彩的元素。以西方的表现手法重新组合,形成与中国外销瓷不同的表现形式,最终促进荷兰本土化陶瓷装饰风格的形成。
——摘编自孙晶《青花里的中国风:17世纪荷兰代尔夫特陶器的模仿与本土化之路》
(1)、从文化政策上指出材料一中希腊人的展览主题出现亚历山大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图中文物反映的雅典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以“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20、英式英语
材料一 殖民者初抵美洲时,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他们或借用原住民的语言创新词汇如raccoon(浣熊)、squash(南瓜);或对母语加以改造,如 swamp(沼泽)源于中古英语,bluff(绝壁)源于荷兰语。除此之外,用两个旧词创造出新的复合单词,如 eggplant(茄子),doghouse(狗窝),让非英语母语的移民易于理解,适应了殖民地内部和不同殖民地之间沟通的需要。
材料二 republic(共和)在拉丁语中指非君主制政体,北美启蒙思想家潘恩首次将其与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结合,指出“共和不仅是一种政体,更是一种原则”。他赋予 revolution(革命)政治意义,让它不再只描述天体运动。在 1787年宪法的起草过程中,代表们以 federal(联邦)替换 nation(国家),以避免集权色彩。使这个最初表示“信任”的词语有了新含义。
电话不仅实现了即时通信,还丰富了语言。Number,please(请告诉我电话号码)可追溯到 1895年,information(信息)首次出现于 1906年。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很多其他发明领域。随着美国的繁荣,slum(贫民窟)、sweatshop(血汗工厂)等词汇也进入了美式英语。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美式英语早期词汇创新的方式及其反映的社会状况。(2)、依据唯物史观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这一时期英语词汇变迁的历史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