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
    A、建立世官制 B、设参知政事 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
  • 2、唐代医学成就很高,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著成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这一医学名著是(     )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本草纲目》 D、《唐本草》
  • 3、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当时(     )
    A、对外交流助推文化趋同 B、三教并行促进文化繁荣 C、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D、丝绸之路造就盛唐气象
  • 4、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了一项赋税制度,规定:每户按户等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该赋税制度是(     )
    A、两税法 B、均田制 C、租调制 D、井田制
  • 5、政事堂是唐朝宰相议事的场所,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开元十一年(723年)将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这说明(     )
    A、集体议政制度形成于唐朝 B、尚书省的权力逐渐被架空 C、中枢机构出现一体化趋势 D、合署办公严重削弱了皇权
  • 6、据记载,魏晋时期,北方内迁者中除大部分成了佃客,依附于达官贵人和地主外,一部分人则成为士家,充当屯田制下的主要劳动力。如留居并州的匈奴人就“同于编户……百姓布野,勤劝农桑”,已然成为农业生产者。这些记载表明魏晋时期内迁各族(       )
    A、首创了古代屯田制度 B、放弃了游牧民族传统 C、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 7、东晋建国之初,宰相王导替晋元帝向南方士族请婚,推荐南方名流任职;还用“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的诤诤言词,为北方士族撑腰打气。王导的做法意在(     )
    A、推动少数民族汉化 B、巩固东晋的统治基础 C、改革三公九卿制度 D、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
  • 8、如图为《汉西域诸国图》,该图是目前所见绘制时间最早的关于西域诸国及其交通的地图,由此可知汉朝(     )

       

    A、明确了对西藏地区的主权 B、加强了和西北地区的联系 C、初步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发展了与东亚各国的贸易
  • 9、外戚家族的煊赫在汉代特别突出。像西汉之吕氏、霍氏、王氏,东汉之窦氏、邓氏、阎氏、梁氏,都是一旦专权,则子弟亲党布列于朝廷。这种现象(     )
    A、有利于维系汉朝的统治 B、是专制皇权异化的结果 C、根源于宦官专权的政局 D、说明女性社会地位优越
  • 10、以下是《漫画中国史》对西汉大农令孔仅和桑弘羊提出的“均输”“平准”的通俗解释。汉武帝推行这一政策实质是(     )

    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防范地方割据威胁中央 C、打击地方富商大贾的势力 D、促进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 1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第二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汉书·贾山传》记载,秦驰道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秦朝驰道的修建有利于(     )
    A、分封制的推行 B、彻底消除地方隔阂 C、完成国家统一 D、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 12、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

    道家

    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墨家

    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法家

    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的不法行为以稳定社会

    A、关注政治秩序 B、期望国家统一 C、强调以民为本 D、主张集权政治
  • 13、春秋后期出现了一批私营工商业者,其中一些人富可敌国。这样在昔日“贵”的阶级以外,又增加了“富”的阶级。昔日“贵”“富”合一,现在“贵”“富”出现了分离。这一演变(     )
    A、反映出社会的转型趋势 B、体现出抑商政策的松动 C、表明商业发展超过农业 D、说明商人控制部分政权
  • 14、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首次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发现迄今最古老的文字 B、能印证《史记》中夏朝的记载 C、体现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 D、按史料类型分类属于二手史料
  • 15、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田”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许多出土器物中包含其他古文化的因子:如折腹鼎、陶背壶等文物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拥有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的要素。这体现了(     )
    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中原进入青铜时代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 16、玉琮、玉璧被古人视作沟通天地的神器,神人兽面纹(下图)是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器上的主体纹饰。良渚的贵族们刻画该纹饰体现了(     )

    A、出现社会等级分化 B、贵族完全垄断祭祀权力 C、国家形态初步显现 D、贵族借助神权维护统治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艾维尔爵士)忠心耿耿,从不欺诈从不背叛,是一个值得信赖之士;(克利福德)如同伯爵一般高贵,他秉持公正,绝不容忍胡作非为,无论是卑微之士或是高贵之士。所有的贵族都可歌可泣,但我无法一一列举。

    ——摘编自《贵族之歌》(1263年)

    我们吃粗粮,穿破烂,但那又有什么不好?让蠢才穿罗着缎,坏蛋饮酒作乐,他们是绣花枕头。你瞧那个叫老爷的家伙,装模作样,大摇大摆,尽管他一呼百诺,尽管他有勋章绶带一大套,白痴还是白痴,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看了只会哈哈大笑。实实在在的真理,顶天立地的品格,比什么爵位都高。

    ——摘编自罗伯特·彭斯《不管那一套》(18世纪后期)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小说家特罗洛普的《如今世道》,讲述了贵族朗杰斯塔夫仅靠继承土地获得收益,但地租收益减少使他入不敷出,多方举债,却无力偿还,最终穷苦潦倒。随着议会改革和文官制度改革,贵族垄断行政部门局面被打破,朗杰斯塔夫多次竞选代表本郡的国会议员却均以失败告终。内心异常苦闷,对未来的出路充满迷茫。

    ——摘编自曾妍《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绅士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贵族文学形象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请为材料二中的贵族朗杰斯塔夫设计一条符合时代背景的出路,并说明理由。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年10月,毛泽东颁布中央军委命令指出:“海防为我国今后主要的国防前线。”1953年2月,在首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时,毛泽东指出我们不能忘记旧中国有海无防的历史。1956年6月9日,海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指出,加强海防建设,打击敌人的骚扰破坏,保护海岛运输和渔业生产的安全,加强战备工作,以便在适当时机,配合陆军和空军执行解放沿海敌占岛屿、解放台湾的任务。

    ——摘编自兰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权认识演进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战略重要论述

    出处

    海洋不是护城河,当前世界各国争相把科技重点、经济发展的重点、威慑战略的重点转向海洋,我们不可掉以轻心。中国要富强,必须面向世界,走向海洋。

    1979年8月邓小平同志视察海军105导弹驱逐舰时的讲话

    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法战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当前,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文化等合作日益紧密,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

    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我国海洋战略的特点及其成因。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战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殷鉴不远,在夏侯之世。

    ——《诗经·大雅·荡荡》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

    《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戒于后世者也。

    ——宋神宗

    历史上的王朝大多会吸取前代的教训并调整统治政策,而具体效果又不一而足。请以“历史借鉴”为主题,选择中国古代史为例,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开始后,富商大户相继逃亡,货币流通量不足。法币发行权下放地方银行,通货膨胀严重,影响根据地商品的流通。此外,日军建立日伪银行发行伪币,大量吸收法币,窃取外汇,掠夺物资。国民政府拨付华北八路军的军饷不敷使用,自筹供给便成为边区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1938年,中共边区银行开始发行边币,当时市场上除边币外,还有法币、关金、伪联银券、伪蒙疆币、伪满钞等多种货币流通。边区政府采用多种方式,与伪币、法币进行货币斗争。最终,稳定币值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共也从中获得货币战与反通货膨胀的经验。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1949年6月,上海银元暴涨,人民币购买力不足,影响生产生活。上海市委宣布打击银元保障人民币相关办法:(1)通过报纸及座谈会方式宣告人民币为真正本位币。(2)大量抛售银元,压低银元价格,在京沪等地禁用银元。动员群众及军警取缔银元贩子活动。(3)各银行收兑百姓银元,举办折实存款,消除群众对人民币的顾虑。(4)出售生活物资,用人民币购买工业品,解决工厂资金困难,拉升工业品价格。(5)对失业工人和贫民进行救济。经中央批准,上海市公安局会同有关部门于6月10日成功查封旧上海金融投机大本营——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这为人民政府接管大城市和调控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人民币成为唯一流通的货币。

    ——摘编自杨天亮《上海解放初期的一场“银元之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共发行边币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后期中共金融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比较两次“货币斗争”的异同。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