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宗崇拜、血缘亲情、伦理道德及由此衍生的心理上的从属感,成为专制王权操纵社会的工具,也是臣民文化的起点。材料反映了( )A、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准则 B、宗法向政治的延伸推动君主专制形成 C、传统政治文化强化了王权的秩序认同 D、等级秩序是专制王权不断强化的基石
-
2、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源和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冬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畜既积,黎元永安。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二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指出孝文帝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时期的赋役制度及与魏晋时期赋役制度的主要区别,并结合所学概述这一变化的积极作用。 -
3、战国至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次大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最终建立起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形态,为以后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柳宗元《封建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概述该时期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周、秦、汉初“有天下”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用一句话阐明作者所论周秦之失之所在。 -
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其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农商皆本 C、重义轻利 D、崇富尚利
-
5、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
科目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
①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②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
③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 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6、“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抒发了白居易一举登第后的豪迈之情。这受益于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7、唐代有位高僧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并在奈良主持建造了至今仍被日本视为国宝的唐招提寺。这位高僧是( )A、玄奘 B、鉴真 C、法显 D、空海
-
8、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
9、据《新唐书·地理志》等记载,隋唐五代时期全国各地共兴建各类水利工程近300处,远远超过自春秋至南北朝时期历代水利工程数量的总和。这反映了A、农业经济发展 B、经济重心南移 C、土地制度改变 D、资本主义萌芽
-
10、唐太宗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股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联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下列举措最能体现以上思想的是( )A、求贤若渴,虚怀纳谏 B、文德治国,尊孔崇儒 C、休养生息,不夺农时 D、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
11、秦、隋两朝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其中包括( )
①都结束长期分裂完成统一 ②都因暴政而短命速亡
③都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工程 ④都奖励军功重视武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政令己出,与皇室力量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 )A、取代了皇权政治 B、标志着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C、确保了政权稳固 D、是特殊条件下对皇权的分散
-
13、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三国鼎立 B、刘裕建宋 C、东晋建立 D、隋朝代周
-
14、《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上至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下列事件不能在《汉书》中查到的是( )A、黄老之学 B、罢黜百家 C、蔡伦造纸 D、设立刺史
-
15、西汉初年,统治者“惩亡秦孤立之败”而采取的措施是( )A、汉高祖分封同姓诸侯王 B、汉景帝实行削藩 C、汉高祖分封异姓诸侯王 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
1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项羽刘邦反秦 D、楚汉战争
-
17、战国时期的某诸侯国“以牛田”,变法改革,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相继攻灭其他各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观察下图,该诸侯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
1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部分写道:“唯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商人
-
19、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斗争与融合为后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诸多条件。以下符合上述条件的有( )
①中原周边的戎狄蛮夷产生认同观念,融入华夏族
②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③各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④分封制宗法制有利于实现对地方直接有效的管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李冰主持的某项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芍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