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党的某次会议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他指出:我们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通过的新党章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该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古田会议
  • 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坚决抵抗,开始了全国抗战。下列事件发生在1937年的有(   )

    ①南京大屠杀  ②中共洛川会议  ③中共瓦窑堡会议  ④红军改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3、在红军长征的途中,某一事件后,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该事件位于如图中的(   )

    A、 B、 C、 D、
  • 4、有人说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边界红旗子”是(   )
    A、中共一大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五四运动
  • 5、在古代典籍《礼记》和《礼仪》中都特别强调宴礼的意义在于明尊长,别贵贱。但辛亥革命后,在一些盛大的鸡尾酒会上,不设座位,宾主在宴会上可以自由走动、交谈、选取食品。这表明(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发生新的变化 C、辛亥革命促使社会习俗发生新的变化 D、鸡尾酒会是按《礼记》的要求举办的
  • 6、明清鼎革之际,中国社会经历了“海徏山移”的历史巨变,士人们开始对传统帝制时代的君主专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其中唐甄(1630—1704)以平等思想激烈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与唐甄的政治观点相似的思想家还有(   )

    ①王守仁  ②黄宗羲  ③顾炎武  ④王夫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朱熹认为“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如何求“理”,朱熹主张(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C、“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D、“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 8、《金史·食货志》记载:(大定)二十一年正月,上谓宰执臣曰:“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户之民,往往骄纵,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汉人佃莳,取租而已。”以上史料中“上”是指的皇帝是(   )
    A、金太宗 B、金太祖 C、金世宗 D、金章宗
  • 9、宋代欧阳修描述某历史现象:“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该历史现象是(   )
    A、七国之乱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 10、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代敦煌郡位于如图的(   )

    A、 B、 C、 D、
  • 11、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下列与西周相关的史实有(   )

    ①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      ②周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③周厉王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  ④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2、西方国家文官制度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凡是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但我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造成我国干部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两极格局和冷战思维的影响 B、西方文官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C、东西方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 D、中国干部制度更加科学合理
  • 13、1875年,美国密苏里州宪法宣布授权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市可制定宪章,实施地方自治;至一战前共有12个州实行地方自治。市政府权力涉及饮用水供应、健康和卫生、城市建设、警察、消防、教育和福利、娱乐等领域。推动美国地方自治的主要因素是( )
    A、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国内工人运动的有力推动 C、乡镇自治的历史传统 D、城市化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 14、1931年11月,中共在位于江西的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工农民主专政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7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苏区代表会议,正式提出了“新的民主共和国”的概念,它的成分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及一切国内同一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分子。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共革命目标的根本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共的工作重心出现转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15、1877年—1879年,清政府在台湾和天津架设了军用电报线,到1902年,陆续建成多条电报线。此举旨在( )
    A、推动中国通信近代化发展 B、抵制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和联系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 16、北宋时,大量“行市”在东京汴河两岸兴起,这种商业模式渐渐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府为了盈收,也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这说明北宋( )
    A、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B、朝廷开展商品专卖 C、打破坊市时空限制 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 17、《吕氏春秋》记载,周族的先祖后稷将“耕织”视为“本教”,受其影响,“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也分工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这些陈述意在( )
    A、复兴天子亲耕制度 B、传播男尊女卑观念 C、还原周初历史风貌 D、宣扬以农为本思想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年,全国城镇待业人员接近2000万人,这是建国以来待业人数及其占人口比重数额的最高峰。4月,北京市制定了《关于改革招工办法的规定》。7月,全市实行招工考试,在传统的“统包统配”分配方式上打开了一道缺口。此后,北京市又发布了《关于招收退休、退职工人子女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实行新的退休、退职条例后,北京市1979年全年有21万名职工退休、退职,这一年通过退休顶替的方式安置了3.4万人,占已安置待业青年总数的9%。

    在就业、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压力下,党和政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从1979年4月起,九个月安置了18700多人参加各种不同的生产服务合作社。对于有城镇正式户口的待业青年和退休职工申请个体经济开业时,简化手续,并积极提供帮助。1983年个体户从业人数相较于1982年增长了3.3倍。北京市劳动服务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对待业青年进行就业前技术培训,安置时择优录用。这些新就业人员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大批事无人干”“大批人无事干”的问题得到缓解。

    ——摘编自刘露《改革开放初期北京解决失业问题之探析》

    (1)、 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北京市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北京市解决青年失业相关举措的积极作用。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庞氏家训》由明朝中后期广东南海人庞尚鹏所著。主要内容包括“务本业”“考岁用”“遵礼度”“禁奢靡”“严约来”“崇厚德”“慎典守”“端好尚”等共8章。最后用歌谣形式编写“训蒙歌”和“女诫”部分并予以专列。《庞氏家训》甫一问世,其“遵礼度”一款即有四条“已入乡约通行”。以下为《庞氏家训》部分内容的摘录:

    请选择《庞氏家训》中的某章内容或多章内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自拟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00—1780年间到达美洲的英国移民中就有70%来自于爱尔兰和苏格兰地区,与此同时,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移民从顶峰时的35万降至不足10万。北美独立战争前夕,只有不到20%的男性移民被称为“劳工”,而69%则是“技师”和服务性行业人员。大批有一技之长的英格兰或苏格兰城市贫民移居海外,对他们而言,“移居海外不再是绝望中的逃避,而是追逐中的机遇”。前往美洲的自由移民,与17世纪的契约工人不同,从事商业和贸易的男性很明显占多数。尤其是1763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来自上层社会和中产阶级的年轻人移民来到殖民地,从事商业活动或是在军队和当地政府中谋职。

    ——摘编自张亚东《试论18世纪英国的海外移民》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后,“闽广之民,造舟涉海,趋之若鹜”,出现了大批国人移民定居东南亚的现象。鸦片战争后,农民起义不断,统治阶级往往对参加反抗斗争的农民进行残酷报复,使得人民流离失所,大批逃往南洋。突如其来的社会经济变迁又造成了一大批失业者,他们为了养家糊口,纷纷下南洋以求发展。列强通过招工贩子许诺各种利益诱骗出国华工签订契约,更有甚者不惜动用绑架方式获取华工。半个世纪里,就有约200万华工被诱骗至东南亚地区进行苦力劳动。

    ——摘编自庄国土《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1)、 根据材料一,概述18世纪英国人移民北美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18世纪英国人移民北美相比,19世纪中后期华人移民东南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华人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上一页 585 586 587 588 58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