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法国汉学家安田朴在《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中写道:“在广大的中亚、西亚地区很少发现可以肯定是从陆路运来的北宋器物,这是和当时的政治形势相对应的。”基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宋朝(    )
    A、对舶来品加征关税 B、被迫转向闭关自守 C、积极发展海上丝路 D、推动边境贸易发展
  • 2、1948年,英国制定《国籍法》,赋予英联邦国家公民入境和定居英国的权利。随后,亚、非、拉有色人种涌入英国,仅印度、巴基斯坦和西印度群岛三地就达到了48.5万人,他们在英国从事建筑、环卫、交通运输、餐饮等工作。这一状况(    )
    A、导致了英国人口结构的巨变 B、为英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C、促成英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D、激化了英国各民族间的矛盾
  •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大量流民侨居南方,但“至(北魏)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士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南北文化的交流 B、得益于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 C、加速了南方政权的衰败 D、缓解了江南地区的人地矛盾
  • 4、印度宗教之多,是古代其他各国难以比拟的,其中重要的有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等,较小的宗教和各教中的派别更是不胜枚举。这可用来说明,古印度(    )
    A、是世界宗教中心 B、文化管理较为混乱 C、文化的丰富多彩 D、奉行政教合一制度
  • 5、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随着平民社会地位的提高,一个新的呼声也就跟着出现——让拥有少量财产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就这一呼声的历史结果而言,这一诉求最终将古罗马社会送入一个新的时代。下列属于这一“新的时代”现象的是,古代罗马(    )
    A、明文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B、私有财产开始受到保护 C、终结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D、平民主导国家法制建设
  • 6、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被阿卡德人接受,巴比伦人、亚述人先后采用。此外,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等也根据各自需要,对楔形文字加以改变并使用。1500年左右,埃及与西亚各国的交往书信也用楔形文字书写。这可用于说明(    )
    A、西亚和北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性 B、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明高度发展 C、苏美尔人为区域交往作出了贡献 D、古巴比伦长期是区域的文化中心
  • 7、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汉内斯·阿尔文意在说明(    )
    A、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有待提升 B、儒家思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C、孔子思想蕴含丰富的科学价值 D、儒学可以保证世界和谐稳定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时期就形成了公民人人参与政治,人人关注政治,人人思考政治的氛围。虽然古 希腊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但是开启了西方民主共和制的源头。文艺复兴 使西方人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人们开始思索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能够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要和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试图通过对权力来源、权力失衡的思考以 及对各种政体的比较,寻找到一种理想的、普遍适用的民主政体。洛克在《论政府》中指出: 国家是由公民组成的,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主权的真正拥有者。孟德斯 鸠则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三权之间必须相互制约和平衡。启蒙思 想家的政治思想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经典性理念。

    ——摘编自何越《西方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

    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从法律层面巩 固了这场非暴力革命的成果。该法案中写明了人民应享有的“真正的、古老的、不容置疑的 权利”,包括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制订或终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不经议 会同意不能建立常备军;人民应事有选举议员的自由;议会享有辩论的自由等。简单地说, 该法案确立英国议会为英国最高主权代表,废除了君主个人专制。17世纪是英国的革命年 代,最终以一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画上句号。“光荣革命”更换了英国人不喜欢的国王,其 他的制度性变革是在此之后一点一点完成的,英国迈上了渐进平稳改革的道路,而且再也没 有爆发过暴力革命。

    ——滴编自刘成《从革命到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理念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光荣革命”初步实现了哪些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理念?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糖从中东和地中海东岸传到了欧洲,而哥伦布又将糖带到了新大陆,巴西和加勒比海地 区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于是欧洲人就在这些地方开辟了种植园,用来种植甘蔗,以满 足不断增长的对糖的需求。这种情况导致17世纪种植园经济的出现,种植园经济以单一经 济作物的种植为主,这种体系也被称为单一作物生产制。不断发展的世界市场对糖的需求

    也不断增加,从而刺激了大西洋两岸的奴隶贸易的发展,以及以奴隶劳动力为基础的新世界 种植园经济。

    ——摘编自[美]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简明文化人类学 人类之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阐述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

    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11世纪,欧洲封建制度进入巩固和发展时期,农业生产出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与农 业有关的副业也日渐发达,城市在欧洲大地迅速发展,产生了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 求。古典文化被大规模翻译,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欧几里得的几何学著作、托勒 密的天文学著作等,人们几乎拥有了古代法学和医学方面的全部知识。城市在欧洲大地迅 速发展并具有前所未有的自治性,为大学提供了活动的场所。巴黎大学在当时能够吸引众 多学子前来求学,主要原因是有一批以阿贝拉尔为代表的优秀学者在那里讲学;在博洛尼 亚,也有伊尔内利乌斯等著名学者。

    ——摘编自间晓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及其精髓探究》

    材料二

    中世纪大学出现以前,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这样规模庞大的学术机构,大学诞生后对中 世纪社会及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大学的产生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及其世俗化,使得西 欧社会的学术生活和中世纪教育的传统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革,结束了中世纪早期以修 道院为教育中心的状况。中世纪大学在教学内容、学生入学条件和招生标准以及教师的职 责和权利等方面有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权,且是经过斗争得来的。中世纪大学以拉丁文为通 用语言,互相之间有着必要的思想、学术和情感交流,同时也不拘于一门一浪,形成一种求知 求学的学者共同体。

    ——摘编自李华《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欧洲中世纪大学。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波斯帝国的治国方略和政制体制承袭埃兰、米底,然后经过居鲁士二世、大流士一 世的完善,逐渐成熟,从而确立了以国王为首、进行行省统治的国家管理模式。波斯帝国的 治国方式不同于古老的巴比伦,后者的国家管理方略更注重其宗教、文化或经济生活的影响 力,而波斯帝国的统治则是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基础之上的。实际上,在罗马帝国之前 的人类政制管理模式中,可以说波斯帝国的是较为科学和完善的。

    ——摘编自亓佩成《论波斯帝国政治体制的流变】

    材料二

    古代文明之间经常围绕着领土、财富和权力进行战争,但是古代文明之间亦存在和平、 交往与认同。到了“帝国”阶段,文明之间的关系更趋复杂。埃及帝国、赫梯帝国、亚述帝国、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一直到罗马帝国等,都面对过由于统治区域渐广所造成的民族、法 律、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问题,在处理与被征服地区以及帝国之外异质文 明的关系问题上所体现出来的认同观念也愈发复杂。

    ——摘编自史海波《古代帝国与文明认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斯帝国政制管理模式是“较为科学和完善的”的依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帝国扩张与文明交流交融的关系。
  • 12、《法国民法典》中几乎有1/3的条文,从不同的角度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如第 537条规定:“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544条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 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这些规定( )
    A、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B、激发了劳动者积极性 C、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承认了财产不公现象
  • 13、1884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取消农村与城镇选区的划分,依据人口比例重新划定选区,实 行单一选区制,即每个选区产生一名议员;取消了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并对选举中的舞 弊、贿赂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据此可知,这一法案的颁布( )
    A、促进了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 B、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加速了英国城乡人口的流动 D、创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模式
  • 14、孟德斯鸠主张,政治权力应当分为三个独立的部门,即立法、执行和司法,以保障公民的自 由。据此可知,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理论的目的是( )
    A、防止权力滥用 B、提高政府效率 C、强化行政职能 D、改变社会秩序
  • 15、1517年,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发表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这一事件通常被视为宗教改革的开始。路德通过这一行动直接批评了( )
    A、教皇的无上权威 B、教会对圣经的解释 C、教士的道德败坏 D、出售赎罪券的做法
  • 16、17世纪末,英国黑人奴隶贸易不再由官方垄断。18世纪初,英国又从西班牙手中获得向西 班牙美洲殖民地输送奴隶的垄断权,英商“每年大概要贩运多达15000名奴隶,是与西班牙 人合同规定数目的三倍”。这使英国( )
    A、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B、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 C、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快 D、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
  • 17、17—18世纪,中国陶瓷大量地输人欧洲。中国风十足的陶瓷在欧洲的盛行同巴洛克艺术风 格的盛行时期有了重叠,致使巴洛克时期的欧洲陶瓷受中国远销瓷的直接影响,形成了别具 一格的“巴洛克中国风”。“巴洛克中国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王权的强化 B、中华文化的先进 C、教会地位的巩固 D、全球贸易的扩大
  • 18、15世纪末,他率领一支由3条船组成的探险队,目的是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打开一条通往 印度的航路。最终,他到达了南纬33度线。“他”的这段航程对应的是图2中的( )


                              图 2

    A、A B、B C、C D、D
  • 19、哥伦布和达·伽马最初的目的是发现可以到达印度的新航线,让自己的国家从与亚洲的贸易中获利,从而打破中亚、西亚地区和意大利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 )
    A、国家之间的商业竞争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天主教会的支持 D、商业革命的刺激
  • 20、表1所示是古代亚欧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在应对人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同挑战时采取的 应对措施。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表1

    面临的共同挑战

    古代美洲人的解决策略

    古代亚欧文明的解决方法

    如何解决群落的生存和生产

    问题

    培育玉米、马铃薯、番薯等,驯

    化羊驼

    培育大小麦、水稻和粟,饲养羊、猪、题

    如何解决记事、统计、传递信

    息、时间管理

    多神崇拜,祭祀神灵,创造文

    字、太阳历、20进制

    祭拜太阳、天,创造文字,发明了历法,

    创造数字和进位制

    如何治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的国家

    集权,划分政区,建立税收,道

    路系统,迁移人口

    实行君主专制,建立对地方直接控制的

    政治制度、道路系统、税收系统

    A、早期各个区域文明同时产生 B、古代文明发展具有共通性 C、美洲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 D、文字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上一页 556 557 558 559 5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