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下图是“欧洲教育(Education),圣经(Bibles),科学(Science)和商人手册(Merchants' Manuals)四个学科领域图书印刷数量的年度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印刷书促进人文主义文化的发展 B、欧洲的印刷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C、印刷书出版随宗教改革达到顶峰 D、欧洲的文化知识水平总体下降
-
2、有学者认为,二战后的现代化过程中,“泛西方化”是指西方文化内部资本主义的实现与资本主义的批判这对基本矛盾通过“海洋途径”(在一些非西方国家衍生出一种畸形殖民资本主义形态)和“大陆途径”(使另一些非西方国家从封建制度和殖民体制下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形成两大阵营的对垒。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垒 B、现代化进程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社会主义在中俄确立 D、各民族的独立冲击了西方文明
-
3、1864年美国成立移民局,通过《鼓励移民法》,此后美国进入移民高潮。如表是1910年移民在美国的大致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
移民在制造业劳动力的占比
移民在建筑、运输两个行业劳动力的占比
移民在铜矿、成衣行业和铁矿业的劳动力占比
1/3以上
1/4多
2/3或更多
A、欧洲列强对美洲侵略加剧 B、美国掀起全球人口流动潮 C、美国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D、移民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 -
4、《三国志·吴书》中的列传所记载的60位大臣,约有一半是从中原南迁而来的,他们带着大量的宗族、佃客、宾客等依附民,如鲁肃南迁就带领了300多人,另据记载,213年,因担心曹军肆虐而选择渡江南下的淮南人多达10万户。据此可推知,汉末三国的人口迁徙( )A、加剧了社会动荡 B、实现了政治中心的南移 C、助推了江南开发 D、配合了游牧民族的内迁
-
5、据史料记载,自永嘉到元嘉年间(公元313年~公元450年),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入。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A、南方经济开发具有人力资源 B、南方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 C、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D、南方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
-
6、关于传统音乐,《周易》有所谓“先王作乐崇德,股荐之上帝,以享祖考”之说。至春秋战国又有“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图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这可以用来说明,传统音乐( )A、顺应了大一统的趋势 B、由尊神灵走向重人伦 C、由敬祖先走向重民本 D、维护了贵族等级秩序
-
7、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4~ 16世纪,欧洲爆发了文艺复兴运动 。 当时欧洲的市民和知识分子,一 方面极度厌 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又苦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于是便借 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 。 恩格斯曾说:“ 这是一 次人类从来没有 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 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 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文艺复兴不单单是文学艺术的复兴, 而且是思想和科学的复兴。
——摘编自孟节省 林雪原《西方文化漫谈》
材料二
17~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对欧洲和美洲的知识界有着一 系列的影响 。“理性”是启蒙运 动的精神内核 。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 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 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 。尽管启蒙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但其主张各有差异,如 伏尔泰寄希望于“ 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 分立与相互制衡;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摘编自弟兰克.萨克雷 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689~ 179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指出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 , 启蒙运动的进步之处 , 并简析 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 -
8、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史料一
1542年出版的福克斯《植物志》中的玉米植株图
材料二
史料二
18世纪瑞士画家利奥塔作品《热巧克力姑娘》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也 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等蔬菜瓜果,也有烟草、陆地棉 等经济作物,总数接近30种。
部分美洲作物传入中国简介
作物
简介
玉米
16世纪中后期,玉米的种植记载开始出现在甘肃《平凉府志》和云南《大理府志》等地方志中 。早 期“ 山间民只知种秋禾、玉米”,平原地区居民仅在地头屋角、田畔园圃“偶种一二”“ 以娱孩稚”;至 清朝中后期,玉米种植已遍及大江南北绝大多数省区,各地有关玉米的称谓多达99个
番薯
明嘉靖《云南通志》指出云南六府州均种植“红薯”;福建《闽小记》记载:“ 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 明人苏琐《朱葫疏》亦载:万历年间泉州出现饥荒,“他谷皆贵,堆薯独稳,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由是名日朱薯”。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番薯逐渐传至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湖南、贵 州、四川等地
番茄
1613年山西《猜氏县志》中已有番茄种植记载 。番茄引种之初作为观赏植物,19世纪中后期才进 入菜圃,20世纪初上海等大城市郊区开始栽培食用
烟草
烟草传入之初主要作为药用,后成为大众嗜好品,迅速发展;17世纪80年代,福建地区的烟草种 植“与农夫争土而分物者已十之五”;到乾隆年间,已发展到“耕地十之六、七”
—摘编自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述两则史料的类型及其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 , 概括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 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其积极影响。 -
9、圣马丁面对独立后的拉美曾感叹道:“争取了25年的自由 , 非但自由毫无踪影 , 而且在这漫 长的岁月里 , 压迫、个人安全无保障、财产遭受损失、腐化堕落和内战成了祖国作出如此重大 牺牲之后所得到的结局”。这些状况的出现( )A、源于拉美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 B、反映了资本主义不适合拉美的国情 C、折射出宗主国残余势力的强大 D、表明拉美政治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动
-
10、这次会议是专门讨论非洲事务的 , 但却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参加 。在这次历时104天的 国际会议上 , 各签字国在不影响其他列强利益的情况下 , 对那些还没有被瓜分的地区谁先占领了 , 就属于谁的势力范围的原则予以了承认 。这一会议( )A、平衡了欧洲列强在非洲的利益 B、利于缓和列强在非洲争夺的矛盾 C、导致非洲各国丧失独立自主权 D、满足了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
11、英国首任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在治期 , 不仅组织人力绘制印度地图 , 还大力支持学者对印度文 化进行研究 。如:将印度文化经典《摩奴法典》《薄枷焚歌》等翻译成英语;组建“亚洲学会”和创办《亚洲研究》, 以专门研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文化 。黑斯廷斯这些举措( )A、重构了印度社会的文明 B、旨在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 C、服务于殖民统治的需要 D、缓和了英国与印度间的文化冲突
-
12、下图内容节选自1867年飽秋埃在纽约写的著名长诗—《巴黎公社》。这首诗一发表 , 立即 受到美国工人的普遍重视和赞扬 。 旧金山的社会主义小组很快就把它印成单行本 , 广为散 发 。这表明 , 巴黎公社( )
拨开帝国的迷雾,耻辱的云醫 , 人们终于见到天日,扬眉吐气 。 平等的蓝图开始在脑海中形成。 手中紧握武器,心里才会安宁 。 “ 大家为人人,人人为大家”,
正义啊,公社把你的原则确认!
A、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促进欧洲工人的觉醒 C、代表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D、成为工人运动的榜样 -
13、马克思说:“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 , 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 , 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 , 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这说明( )A、工业革命后劳动力竞争加剧 B、工业革命使得社会构成复杂 C、工业革命促使阶级矛盾激化 D、工人阶级缺乏武装斗争意识
-
14、据统计 , 19世纪的美国 , 童工是纺织工厂劳动大军的主力 , 其中费城39家纺织工厂的1100 名工人中 , 童工占到了40%左右 , 其他地区如马萨诸塞州是43% , 康湿秋格州是47% , 罗得 岛是55%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B、社会人口的逐渐下降 C、童工价格的相对低廉 D、社会相关法律的缺失
-
15、“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极为平常 , 其技术要求绝不会超过木匠、磨坊制作匠和领匠的创造能 力:如飞梭、珍躯纺纱机 。即使从科技上看来最为复杂的机器(1784年瓦特发明的旋转式蒸 汽机), 其所需的物理水平也不会超过此前大半个世纪已经达到的程度。”这一论述强调了工 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A、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大机器的生产发展 B、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 C、得益于工匠坚实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D、首先发生于纺织业的必然
-
16、1872年 , 明治政府文部省颁布了《学制》, 其中规定:全国学校由文部省统一管辖 , 设立小、 中、大三级学区 , 共设小学 56760所 。小学为初等教育 , 一般人民均须接受 。设立师范学校 , 教授小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法 , 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 。明治政府的这些举措( )A、深受军国主义理念的影响 B、适应了国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C、实现了日本教育的现代化 D、促使统一 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
17、下表是1789~ 1875年法国大事记 。这从侧面反映出 , 法国( )
时间
事件
1789年
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
法国第一部成文宪法颁布,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
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 帝国
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
1848年
二 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
路易.波拿巴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 帝国
1870年
普法战争爆发,法兰西第二 帝国垮台,巴黎人民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
法国议会通过了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A、民主共和具有偶然性 B、确立了君主专制统治 C、多党派均分政治权力 D、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
18、 1649年 , 英国通过革命建立了共和国后 , 国内平等派代表宣称:“ 以前 , 下院没有上院的赞同 , 什么也不能通过;现在他们没有军官集团的赞同 , 什么也不敢通过 。以前 , 我们受一个国王、上 院和下院的统治;现在我们受一位将军、军事法庭和下院的统治。”由此可推知 , 当时的英国( )A、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议会地位权力遭到了削弱 C、传统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D、政治制度建设充满曲折性
-
19、16世纪 , 纺织工人要求“不仅要从精神上而且要从实际行动上”掌握福音的真义 , 坚称“我们应当以爱和真正的信仰来照看我们的兄弟”, 应当将装饰教堂的资金转而用在“冬天缺少柴火、蜡烛和其他生活必备品的穷人身上”。这一现象( )A、体现出宗教改革的部分成果 B、将民众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C、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
20、15世纪欧洲人“发现”美洲 , 西方殖民者踏上海外大肆掠夺之路 , 大量黄金流入欧洲 。殖民的另一面则是:整个社会的毁灭和对他人的奴役 。西印度群岛以及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口 , 被代之以从非洲捕获的奴隶 。这说明( )A、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交融 B、殖民扩张促进了美洲的社会进步 C、西欧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 D、资本原始积累充满着血腥和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