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以及西北边陲的军事胜利,中原与西域之间的道路终被贯通,两地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频繁。汉政府“自敦煌西质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从而保护中西商贸往来。
——张松《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立法》
材料二 唐代的帝国版图较之前朝有了很大扩展,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唐政府对陆上和海上的对外贸易极为重视……唐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来自东、南两个方向,与唐交易频繁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新罗、南海诸岛国、印度、斯里兰卡、大食(阿拉伯)、波斯等。唐政府规定,蕃商不能轻易上岸、随便交易,每至各道,必须奏报,这些都由蕃长负责。市舶使通过蕃长对蕃商的货物逐一检查登记,即然后依据法令抽税或禁止没收违禁的货物……唐王朝允许蕃商在中国内地自由定居、营业,并且在蕃商较多的城市划出一个固定区域——蕃坊,依照其本国法律和习俗进行管理。唐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除此之外,唐律还保护蕃商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张松《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立法》
材料三 清政府在允许海外贸易的同时,又制定出许多限制出海贸易的条例。诸如对出海贸易的货物作了具体规定,粮食、兵器、木板、铁器、火药、土硝、硫磺、水酒等都被视为是违禁品;严禁将船只卖与外国人,“如将船卖给外国人,造船人与卖船人皆立斩。”……出洋人员要随时受到严格稽查,禁止民人留居国外,有违者,“解回立斩”;清政府还规定渔船不得海外行商,“渔船出洋,不许装载米酒,进口亦不许装载货物,违者严加治罪。”
——张松《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立法》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贸易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朝代
秦朝
汉朝
唐朝
两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央
管理
典客
大鸿胪
礼部
鸿胪寺
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时战时和
榷场贸易
宣政院
礼部
鸿胪寺
理藩院
管理措施
军事措施
修筑
长城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
北击匈奴
(北方)
灭东突厥
(西北)
灭西突厥
(西北)
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
(南方)
征服越族地区
行政措施
(东北)乌桓
校尉
(东北)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东北)
设都司、卫所、授封女真首领
设行省
(北方)
战争、和议、册封鞑靼首领
(北方)
盟、旗行政单位
(西北)
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
(西北)
安西、北庭都护府
(西北)
宣慰司、北庭都元帅府
(西北)
伊犁将军
(南方)
南海、桂林、象郡
羁縻南方
(西南)
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行省
(西南)
土司制度
(西藏)授封僧俗首领
(西南)
改土归流(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
其他
和亲政策移民屯田
与吐蕃和亲、会盟
——据中外史纲要上、选择性必修一整理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主要封建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意义。(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认识。 -
3、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据此推之( )A、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 B、中学西渐主导西方思想解放程度 C、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影响力 D、闭关锁国政策未影响中西间交往
-
4、王阳明发挥了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理”,“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外无物”,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朱熹所说的绝对至上的“理”,被王阳明移植到每个人的心中去了。这一主张( )A、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表现 B、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激励了人们格物致知以求理 D、有利于激发人们的进取意识
-
5、新航路开辟后,无论葡萄牙还是西班牙和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都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了弥补这种贸易逆差,不得不支付硬通货白银。因此,持续两个半世纪之中,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世界市场以中国为中心 B、中国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D、中国经济发展仍有一定优势
-
6、明中叶以降,政府的财政收支,大都改用银两折纳与计算;原来以米、钞支给的官俸,逐步改用银两,本色俸米一石以银二钱五分支给;赋税也作了相应性变化,把相当大部分折成银两收缴,出现了金花银,以后又把徭役折成银两。造成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海禁开放使白银大量流入 C、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D、赋税制度改革的有效推动
-
7、明朝时期,松江府属各县及苏州府属嘉定、太仓、昆山、常熟等县,都成了著名的产棉区,农家多种木棉,专业纺织,棉作的收入成为农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当时的地方志中说:“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表明( )A、商税收入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B、传统经济结构逐渐走向解体 C、农业经济商品化程度的加深 D、农业发展助推市镇经济繁荣
-
8、元明以来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借口向朝廷纳贡,把负担加倍摊派到百姓头上,“其征之私橐不啻百数十倍,而输之仓库者,十不及一二,百不及二三”。土司苛索花样繁多,土司家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当地百姓咒骂土司是“生补”、“穷补”、“嫁补”、“娶补”直到“死补”。据此推之,清政府改土归流有利于( )A、加强中央对西南边疆管理 B、推动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C、因地制宜处理各民族关系 D、减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百姓负担
-
9、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大内氏贡使与细川氏贡使为了争夺朝贡贸易的特权,在宁波港发生械斗。明朝政府以此为借口,关闭市舶司,中止日本与明朝的朝贡贸易。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是( )A、朝贡贸易走向终结 B、民间走私贸易得到发展 C、东南沿海倭患兴起 D、对外交往开始闭关自守
-
10、观察下图,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强化六部职权的诉求 B、以提高中央行政效率为出发点 C、有利于防范权臣专权乱政 D、为内阁成为法定中央政府奠基
-
11、元朝长期停止科举考试且实行四等人制: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汉族人民又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历来以天下为己任的儒生的地位仅在乞丐之上,这一政策带来的客观影响是( )A、加剧民族矛盾 B、市民阶层壮大 C、削弱中央集权 D、促进元曲发展
-
12、宋朝商人人数增多,资金雄厚,开封城中,坊郭户的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李覯在《富国策》中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同时商人可以入仕,致使官商一体。材料反映出宋朝( )A、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B、商人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C、传统社会出现新变化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
13、东京依汴水建城,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东京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丝绢、纸、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的香料与珍珠。材料表明( )A、宋朝海外贸易繁荣 B、区域间长途贸易发达 C、东京商业气息浓厚 D、交通决定经济的发展
-
14、随着粮食生产的增长,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加工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宋朝农村中出现了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的专业户,专门经营蚕桑、茶、菜、漆、花、果、蔗等。嘉泰《吴兴志》说“山乡以蚕桑为岁计,富室育蚕有致数百箔,兼工机织”;陈專《农书》记载湖州农家“唯藉蚕办生事”。材料反映出( )A、江浙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的趋向 D、商税收入成为重要财源
-
15、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后来行省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定型为常设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据此可知( )A、行省不是法定的地方行政机构 B、行省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特点 C、行省制度适应了国家治理需要 D、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
-
16、辽朝境内生产与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有两类:一类是“ 耕稼以食,城郸为家”的汉族和原渤海国人;一类是“渔猎以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和其他北方民族。为了适应这种情况,辽朝( )A、实行蕃汉分治的二元化政治体制 B、推行猛安谋克制度 C、吸收中原文化以加速封建化进程 D、推行四时捺钵制度
-
17、小麦原本以中国北方为主要栽培地区,北宋末南宋初,南方对小麦的需求量骤然增加,南方农民种麦的积极性得到刺激。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 B、政治局势发生较大变动 C、稻麦复种制度的推广 D、海外贸易发达需求量大
-
18、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道貌岸然。然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过分讲究化妆,使男人女性化,他们追求阴盛阳衰的病态美,“士大夫手持粉白,口习清言,绰约嫣然”,一副娘娘腔。到梁朝时,贵族子弟更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这一反常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正统地位受冲击 B、社会现实黑暗动荡 C、佛教心外无物的影响 D、对隐逸避世的追求
-
19、唐朝陆贽对某赋税制度评价如下:其取法也远,其立意也深,其敛财也均,其域人也固,其裁规也简,其备虑也周。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家则有调。天下为家,法治均一,虽欲转徙,莫容其奸。据此推之,该制度( )A、简化税收名目且扩大了收税对象 B、征税标准以财产为主 C、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的长期稳定 D、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
-
20、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由此可见( )A、三省六部制不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B、政事堂的设立削弱了宰相权力 C、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强化皇权的诉求 D、行政中枢调整服务于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