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解决技术干部问题,斯大林先后提出“革命青年向科学大进军”“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这( )A、促进了苏联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 B、激发了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适应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D、扭转了苏联阶级矛盾尖锐的局面
-
2、19世纪末,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根本原因在于( )A、农奴制成为俄国一切邪恶的焦点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其实力 C、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俄罗斯垄断组织不发达
-
3、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各战胜国围绕对战败国的处置、领土划分、赔款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法国主张严厉惩罚德国,英国则希望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美国则试图通过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原则建立国际联盟。据此可知( )A、纷争使得会议进展缓慢 B、各方利益没有得到协调 C、美国成为巴黎和会主宰 D、大国诉求基于本国利益
-
4、小说《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中有这样的情节,帅克在酒楼谈论皇帝和皇族的种种丑事,并预言大公一被暗杀,仗就非打不可。酒楼的秘密警察以叛国罪等缘由,逮捕了他。结合所学,对“大公”相关史实判断正确的是( )A、他是塞尔维亚的爱国青年 B、大公被杀是一战爆发的标志 C、暗杀事件被大国集团利用 D、这次暗杀事件发生于1915年
-
5、19世纪70年代,艾哈迈德在苏丹宣讲《古兰经》教义,谴责富人、官吏和外国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并提出要把“《古兰经》和先知的圣训作为社会的指导原则”。1881年,艾哈迈德宣布自己是“众所期待的马赫迪(救世主)”,号召人民起来与殖民者作斗争。这反映出苏丹独立运动( )A、阻止了苏丹的殖民化进程 B、源于宗教信仰的矛盾 C、承担了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D、具有一定本土化色彩
-
6、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入侵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他们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侵略扩张的方式改变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工业革命的持续深化
-
7、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无产阶级革命留下了重要启示。这是因为巴黎公社( )A、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 B、坚持了科学理论指导 C、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D、巩固了工农革命联盟
-
8、在工业革命前夕,到赛马场观赛的群体主要是绅士和贵族,而工业革命期间则有越来越多的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前来消费。随着工人阶级的不断壮大,一些民俗运动如足球等,也渗透到上流社会并逐渐成为全民共同的体育休闲方式。由此可见,工业革命( )A、扩大了体育休闲的主体 B、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 C、促进了经营理念的革新 D、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
9、“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极为平常,其技术要求绝不会超过木匠、磨坊制作匠和领匠的创造能力:如飞梭、珍妮纺纱机。即使从科技上看来最为复杂的机器(1784年瓦特发明的旋转式蒸汽机),其所需的物理水平也不会超过此前大半个世纪已经达到的程度。”这一论述强调了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A、得益于工匠坚实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B、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 C、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大机器的生产发展 D、首先发生于纺织业的必然
-
10、19世纪初,从柏林到瑞士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这可以用于说明德国( )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实现统一的必要性 D、联邦制阻碍市场发展
-
11、一位同学进行知识整理时绘制了如下图示。他整理的主题是( )A、荷兰崛起的历程 B、英国王权的演变 C、法国王权的强化 D、美国法制的完善
-
12、18世纪中叶前,欧洲人不断美化中国,称中国是“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和“孔夫子的中国”。18世纪末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欧洲思想家们认为,中国是“停滞衰败”、“东方专制”、“野蛮”的帝国,这种转变( )A、是民族觉醒的重要体现 B、根植于欧洲政治经济的变动 C、是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 D、源于欧洲对中国变革的认知
-
13、18世纪,欧洲中产阶级妇女追求洛可可风格服装,崇尚奢侈华丽,大量运用夸张的造型、柔和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给人以奢华浪漫的视觉效果。到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装从奢华到朴素,从繁杂到简约,从紧身到宽松转变。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思想解放推动审美观转变 B、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水平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
14、马丁·路德提出:在信仰问题上,教皇和教会无权强迫别人接受其观点,人们完全能够独立地、自由地决定自己对圣经和宗教的信仰。这一主张( )A、推动了民族国家发展 B、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促进了宗教信仰自由 D、确立了圣经的至高地位
-
15、西欧某一画家提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这一言论凸显了( )A、人性的解放 B、科学的运用 C、信仰的自由 D、理性的觉醒
-
16、有文献显示,在1558年至17世纪末,有8000多本图书从西班牙运往西印度群岛,考虑到走私因素,这一数字大概要增加10倍。大量的经典作品和基督教文本被逐渐翻译成印第安语言,进入到当地社会。这反映了( )A、欧洲殖民模式转变 B、拉美多元文化并存 C、殖民者的文化入侵 D、全球经济联系加强
-
17、有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的某一历史现象“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使)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在英国成为推进圈地运动的重要动力之一”。这一历史现象是指(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
18、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英国贫困家庭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茶叶逐渐被英国人广泛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政府推行茶文化 B、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C、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 D、工人生活的迅速提高
-
19、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在《中世纪的秋天》中写到:“在中世纪嘈杂的繁忙生活中,有一个声音总是压倒一切的,这就是钟声……在日常生活中,钟声就像关怀人的、善良的精灵,总是以熟悉的声音宣告悲伤或喜悦、平静或焦躁、集会或告诫。”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A、基督教会推动了社会文化发展 B、封建领主权力不断扩大 C、庄园农奴制下的生活单调乏味 D、宗教伦理具有双重作用
-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文中处应为( )A、采集渔猎 B、农业产生 C、兴修水利 D、国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