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的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不断创新,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建立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0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措施?(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上有何改变?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特征是什么? -
2、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描述,不正确的是( )A、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B、1939年9月,德国“闪击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1945年9月2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3、1917年《墨西哥宪法》明确规定:“一切矿物……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该宪法颁布的背景是( )A、墨西哥推翻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B、美国的“金元外交”宣告失败 C、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在持续高涨 D、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获得成功
-
4、1935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由此可见,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显著特点是( )A、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斗争的 B、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D、与反法西斯侵略联系在一起
-
5、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解决技术干部问题,斯大林先后提出“革命青年向科学大进军”“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这( )A、促进了苏联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 B、激发了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适应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D、扭转了苏联阶级矛盾尖锐的局面
-
6、19世纪末,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根本原因在于( )A、农奴制成为俄国一切邪恶的焦点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其实力 C、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俄罗斯垄断组织不发达
-
7、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各战胜国围绕对战败国的处置、领土划分、赔款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法国主张严厉惩罚德国,英国则希望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美国则试图通过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原则建立国际联盟。据此可知( )A、纷争使得会议进展缓慢 B、各方利益没有得到协调 C、美国成为巴黎和会主宰 D、大国诉求基于本国利益
-
8、小说《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中有这样的情节,帅克在酒楼谈论皇帝和皇族的种种丑事,并预言大公一被暗杀,仗就非打不可。酒楼的秘密警察以叛国罪等缘由,逮捕了他。结合所学,对“大公”相关史实判断正确的是( )A、他是塞尔维亚的爱国青年 B、大公被杀是一战爆发的标志 C、暗杀事件被大国集团利用 D、这次暗杀事件发生于1915年
-
9、19世纪70年代,艾哈迈德在苏丹宣讲《古兰经》教义,谴责富人、官吏和外国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并提出要把“《古兰经》和先知的圣训作为社会的指导原则”。1881年,艾哈迈德宣布自己是“众所期待的马赫迪(救世主)”,号召人民起来与殖民者作斗争。这反映出苏丹独立运动( )A、阻止了苏丹的殖民化进程 B、源于宗教信仰的矛盾 C、承担了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D、具有一定本土化色彩
-
10、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入侵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他们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侵略扩张的方式改变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工业革命的持续深化
-
11、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无产阶级革命留下了重要启示。这是因为巴黎公社( )A、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 B、坚持了科学理论指导 C、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D、巩固了工农革命联盟
-
12、在工业革命前夕,到赛马场观赛的群体主要是绅士和贵族,而工业革命期间则有越来越多的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前来消费。随着工人阶级的不断壮大,一些民俗运动如足球等,也渗透到上流社会并逐渐成为全民共同的体育休闲方式。由此可见,工业革命( )A、扩大了体育休闲的主体 B、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 C、促进了经营理念的革新 D、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
13、“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极为平常,其技术要求绝不会超过木匠、磨坊制作匠和领匠的创造能力:如飞梭、珍妮纺纱机。即使从科技上看来最为复杂的机器(1784年瓦特发明的旋转式蒸汽机),其所需的物理水平也不会超过此前大半个世纪已经达到的程度。”这一论述强调了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A、得益于工匠坚实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B、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 C、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大机器的生产发展 D、首先发生于纺织业的必然
-
14、19世纪初,从柏林到瑞士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这可以用于说明德国( )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实现统一的必要性 D、联邦制阻碍市场发展
-
15、一位同学进行知识整理时绘制了如下图示。他整理的主题是( )A、荷兰崛起的历程 B、英国王权的演变 C、法国王权的强化 D、美国法制的完善
-
16、18世纪中叶前,欧洲人不断美化中国,称中国是“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和“孔夫子的中国”。18世纪末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欧洲思想家们认为,中国是“停滞衰败”、“东方专制”、“野蛮”的帝国,这种转变( )A、是民族觉醒的重要体现 B、根植于欧洲政治经济的变动 C、是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 D、源于欧洲对中国变革的认知
-
17、18世纪,欧洲中产阶级妇女追求洛可可风格服装,崇尚奢侈华丽,大量运用夸张的造型、柔和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给人以奢华浪漫的视觉效果。到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装从奢华到朴素,从繁杂到简约,从紧身到宽松转变。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思想解放推动审美观转变 B、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水平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
18、马丁·路德提出:在信仰问题上,教皇和教会无权强迫别人接受其观点,人们完全能够独立地、自由地决定自己对圣经和宗教的信仰。这一主张( )A、推动了民族国家发展 B、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促进了宗教信仰自由 D、确立了圣经的至高地位
-
19、西欧某一画家提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这一言论凸显了( )A、人性的解放 B、科学的运用 C、信仰的自由 D、理性的觉醒
-
20、有文献显示,在1558年至17世纪末,有8000多本图书从西班牙运往西印度群岛,考虑到走私因素,这一数字大概要增加10倍。大量的经典作品和基督教文本被逐渐翻译成印第安语言,进入到当地社会。这反映了( )A、欧洲殖民模式转变 B、拉美多元文化并存 C、殖民者的文化入侵 D、全球经济联系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