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古代中医的主流认识是思想及记忆由“心”主管。1599年,利玛窦刻印出版了《西国记法》一书,指出了“记含”(记忆)的器官在脑囊,其位置在“颅额后枕骨下”,所以人在想不出事时“其手不觉搔脑后”。利玛窦的上述学说( )A、使西医成为主流医学 B、遏止了中医的发展 C、迎合了天朝上国观念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
2、辽国没有宰相群体,而是参照汉代“三公”设立“三师府”,三师府官员皆有实权,常以同姓王、异性王任之。金朝海陵王时期,改三省制为一省制,这一做法后为元朝所沿用。由此可知( )A、政权更替引发局势动荡 B、国家治理注重因地制宜 C、民族交融推动制度沿革 D、国家统一得到广泛认同
-
3、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最为尊崇道教。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并形成了不同宗派。由此可知,唐朝( )A、主流文化发生异变 B、统治思想出现混乱 C、民间信仰受到排斥 D、宗教文化得到发展
-
4、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开支。这说明汉初( )A、阶级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 B、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稳定 C、社会彻底摒弃了法家思想 D、以儒家仁政思想治理国家
-
5、秦始皇下令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和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全部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据此可见,秦始皇这一举措旨在( )A、削弱儒家学说地位 B、推动实用之学的发展 C、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D、维护“大一统”思想
-
6、下表所示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情况(单位:件)。这可印证战国时期( )
铁器出土地点
生产工具件数
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
铁农具件数
农具所占百分比
辽宁抚顺
77
96.2%
68
88.3%
山西长治
31
86.1%
21
67.7%
湖南长沙
21
30%
17
80.9%
广西平乐约
170
93%
91
53.3%
A、社会生产力有重大发展 B、铁农具应用实现了普及 C、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均衡 D、地区发展差异逐渐缩小 -
7、夏朝时期,最高统治者为夏王,中央设有分别专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这表明当时(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官僚系统较为完备 C、社会分工趋于细化 D、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推行市场化倾向明显的经济改革。政府允许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在市场上自由出售其余粮。国营企业则可根据市场和利润的要求来调节生产活动。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出租、出售、归还原主以促进私人经济的发展,同时吸引外资参与苏维埃政权主导下的经济建设,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此外,国家计划机构的许多职能转变为预测经济的发展,而非直接指导国营企业生产。
——摘编自任晓伟《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苏联计划经济的确立》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但轻工业品生产计划仅完成了80%,消费品生产投资下降,城市各类商品供应紧张,不得不再次实行商品配给制。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联)进行经济改革的原因及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的“一五”计划。 -
9、 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妥协是政治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以冲突始,以妥协终。其实,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民主政治是制造妥协的政体,专制是制造暴力的政体。民主政治极大增加了不妥协的成本。对执政者来说,在非民主政治下,妥协的成本很高;在民主政治下,不妥协的成本很高,会受到法律、选民和道德的三重制裁。妥协的制度安排,包括对少数派的保护,都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
——刘军宁《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民主是妥协的制度》
根据材料,围绕“民主与妥协”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近代世界历史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在23个星期的展览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通过此次展览,英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本国工业化的成果,提升了其作为世界工厂领袖的形象,加速了自由贸易的进程。它还在某种程度上结束了英国社会“对商人和技工的蔑视”,“体力劳动者如今在社会上获得了认可和尊重”。
——摘编自傅新球《伦敦世博会:缘起、组织及影响》
材料二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与世界的一次拥抱,是一次中国社会走向开放和现代化社会的“成人礼”。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几乎将上海和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主题)天衣无缝地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问题相联接,从而使这届世博会更具有普世意义。
——摘编自徐波《用世博精神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的背景。(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世博会的主要不同点。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其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却大部分运往欧洲销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了欧洲的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因此流向了世界各地,如马铃薯、西红柿、番茄、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和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土豆等)。……16世纪中叶,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以白银为财源,欧洲得以在亚洲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埃德蒙·柏克三世等《世界史:大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
12、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C、俾斯麦主张“铁血政策”,决心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
13、 “一定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是对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下列文化现象与所反映政治经济对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人文主义思潮“复兴” B、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发展——卢梭倡导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 D、大一统时代,市民阶层壮大——句式灵活的楚辞产生
-
14、 罗斯福在某事件爆发后的第二天致电中国:中国…现在不再孤立了,所有遭到日本威胁的国家如今都站在中国一边,这一事件( )A、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致使日本侵略重心转向了美国 C、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使美国开始支援中国抗日战争
-
15、 1919年4月29日由德国外长乌尔里希·格拉夫·冯·布鲁克多夫—兰祖率领的德国代表团抵达凡尔赛宫。在《凡尔赛和约》签字前,德国的社会民主党议员勒贝说:“一个被剥夺权利的饥饿的人民是没有工作能力的。”这表明( )A、德国不会在和约上签字 B、工人阶级反对结束战争 C、“和约”激起民族复仇情绪 D、德国要求修改条约内容
-
16、 有学者指出,在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国内,虽然外省的一些城市,曾先后爆发以工人为主力军的公社运动,但是,第一个举起无产阶级起义旗帜的政权未能与这些城市的公社运动建立联系,于是只得靠自己的力量斗争。这一观点( )A、分析了里昂工人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B、揭示了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必然性 C、强调了工人运动应践行人民主权原则 D、探讨了法国共和制度确立的艰难性
-
17、 列宁于1917年3月6日从苏黎世向彼得格勒发电报:“完全不得相信新政府,一丝一毫也不支持……不得谋求与其他政党的任何接近”。他提出:“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二十世纪俄国史》上册,第405页)这说明列宁( )A、主张必须推翻沙皇政府 B、清楚民众的现实诉求 C、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反思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
-
18、 下表是一战前后英国妇女们的主要工作,由此可知,一战客观上( )
时期
英国妇女们的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照顾家庭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顾家庭又要完成男人的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回不到战前“家庭天使”时代
A、促使男女平等意识产生 B、推动女权运动蓬勃开展 C、实现男女政治地位平等 D、改变了英国的社会关系 -
19、 下图是1914年,西方列强对拉丁美洲累计的投资份额统计。据此可知( )A、拉丁美洲未实现民族的真正独立 B、英国与美国争夺霸权的矛盾突出 C、拉丁美洲对国际市场的依附性强 D、西方列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20、 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列强经过激烈争议,达成协议,确立了“有效占领”原则。这次会议( )A、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中的基本秩序 B、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 C、协调了殖民者与非洲国家间的矛盾 D、促进了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