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道唐使”就达13次。这反映唐朝(       )
    A、实行开放开明的政策 B、全面接受外来的文化 C、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 D、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 2、下图是唐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示意图,以下对三省六部制解释合理的是(       )

    A、尚书省具有决策的权利 B、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 D、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 3、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政治中心在北方。但当时北方的粮食生产远远不能满足京师的需要,三吴地区的粮食对隋朝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为此,隋政府(       )
    A、选贤任能,改革地方吏治 B、广建粮仓,营建东都洛阳 C、开通运河,实行南粮北运 D、兴兵灭陈,结束分裂局面
  • 4、汉末,胡服裤褶传入中原地区,并成为汉族的军旅之服:魏晋南北朝时期,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北方少数民族穿起了汉族服装,孝文帝甚至率“群臣皆服汉衣冠”。这反映当时(       )
    A、民族间的经济差距缩小 B、民族间隔阂消失 C、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快 D、民族交融的发展
  • 5、下表为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和寿命的统计表,这一现象导致东汉后期(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继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卒年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皇权日益衰落 B、政治日益腐败 C、相权逐渐强化 D、土地兼并严重
  • 6、汉代画像石(砖)中,“孝子图”大量出现,其中以山东的丁兰刻木、老莱子娱亲、闵子骞御车失棰、曾母投杼、孝孙原穀、赵口屠、董永侍父等最为著名。“孝子图”的大量出现(       )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全面真实还原了汉朝的社会面貌 C、反映了儒家伦理道德的深入渗透 D、缓和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纷争
  • 7、柳宗元《封建论》写到:“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秦朝这一制度(       )
    A、标志着贵族政治结束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管理 C、推动各民族开始交流 D、创新了地方的管理模式
  • 8、西周时期,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国有制确立 B、分封制逐步完善 C、国家统一的推动 D、铁犁牛耕的使用
  • 9、殷商代出现了史官,但史官起初并不是专司记事,而首先是负责主持祭祀,占卜吉凶,沟通神与王的意志。这说明殷商时期(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殷商祭祀程序复杂 C、商王权力高度集中 D、统治具有神权色彩
  • 10、大汶口发掘的墓葬中,陪葬猪头的少者一二个,多者三五个,最多达十四个。四川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墓没有随葬品,而有的墓葬品却达58件之多,有座墓中死者还头枕一支大象牙。据此可推知,当时(       )
    A、奴隶制等级观念强 B、社会劳动分工出现 C、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D、畜牧业发展水平高
  • 11、17世纪是近代荷兰历史上的黄金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画中的荷兰史

    图1《战争与和平法》

    (荷)格劳秀斯 著 1625年出版

    图2讽刺画《愚夫的花车》

    荷兰报纸刊载1637年

    图3油画《地理学家》

    (荷)约翰内斯·维米尔1669年创作

    图4油画《阅读的老妪》

    (荷)赫里特·道1630年代早期创作

    【注】1637年,荷兰报纸争相刊载有关郁金香热的讽刺画,图2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图3中的地理学家正埋首绘制地图;图4中的老妪正在阅读荷兰语版本的《圣经》选文集,该选文集专为家庭阅读而设计,且有清晰的章节分类。

    题中图1至图4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评估其对研究17世纪荷兰历史的史料价值,并分别予以说明。

  • 12、在《国富论》(1776年)中,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以一个位于伦敦的别针工厂为例,指出一个人的生产率由每天不超过20个别针,可以增长至令人震惊的4800个。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劳动分工 B、垄断组织 C、蒸汽的力量 D、严格的纪律
  • 13、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商业繁荣,帝国强盛,但社会矛盾已经丛生。《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奴隶法,同时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冒犯这一规定;法典肯定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由于奴隶的反抗斗争才不得不写上释放奴隶的条文。这表明《查士丁尼法典》(     )
    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 14、以下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1949~2013年)(     )

    A、50年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要得益于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B、60年代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趋缓,主要因为“右”倾错误泛滥 C、80年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 D、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化密不可分
  • 15、如表所示为我国1979—2009年部分工业产品产量情况。这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原煤/亿吨

    原油/万吨

    天然气/亿立方米

    发电量/亿千瓦时

    成品钢材/万吨

    焦炭/万吨

    水泥/万吨

    1979

    6.35

    10615

    145.1

    2820.0

    2497.0

    4583.0

    7390.0

    1989

    10,54

    13764

    150.5

    5848.0

    4859.0

    6624.0

    21029.0

    1999

    12.80

    16000

    252.0

    12393.0

    12109.8

    12073.7

    57300.0

    2009

    31.15

    18948

    852.7

    37146.5

    69405.4

    35744.0

    164397.8

    A、仍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B、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协调 C、工业门类逐步构建完整 D、基础建设实力日益雄厚
  • 16、秦代行“什伍连坐法”,汉代“编户齐民”,户籍对人丁控制极为严格。1785年英国议会法案规定:“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中英户籍制度差异根源于(     )
    A、治国理政思维有别 B、政治制度差别 C、思想解放程度不同 D、经济形态迥异
  • 17、1886年8月,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应运而生,公司招股10万两,分1000股,该公司称成立平准公司是要维持股市的正常发展,做到对各股份公司、买股票者、藏股票者、卖股票者及平准公司五方面都有利。这表明(     )
    A、政府鼓励商业信贷业务发展 B、遭受到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民国成立促进了股市的发展 D、出现了专营股票的证券公司
  • 18、对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的演变,有学者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齐民要术》等农书影响秦汉时期粮食供求关系

    ②隋唐时期粮食供应状况较好与江南经济开发有关

    ③稻麦复种制的推广有利于宋代粮食产量的提高

    ④清代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受到赋税政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下图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某种农作物的推广过程。

    据此可知,该农作物是(     )

    A、甘蔗 B、水稻 C、棉花 D、玉米
  • 20、明清时期的土地买卖文书整体上结构差异不大,文字部分主要包括立契人、卖掉土地的理由、土地的由来、土地所处位置面积、议定的价格、证人签名等等。得到官府盖印公正的称“红契”,没有官府盖印的称为“白契”。这主要反映明清时期(     )
    A、官府加强社会管控 B、契约内容繁杂严苛 C、契约签订较为规范 D、土地流转十分频繁
上一页 169 170 171 172 173 下一页 跳转